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都社論 |秀科技添誠意,司法魅力終歸源自公正

 3月12日上午, 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 聽取最高法院院長周強、最高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作的法檢工作報告。 值得注意的是, 與政府工作報告一樣, 兩高報告在其首頁上第一次出現了二維碼, 不僅如此, 最高法工作報告還首次使用了VR(虛擬實境)和AR (增強現實)技術, 而最高檢報告則祭出了RAP說唱。

 兩高報告花樣翻新, 這是繼去年圖解、圖示、H5等新媒體元件被大量運用到兩高報告紙質版上後, 兩高報告繼續它的高科技嘗試。 事實上, 不僅從這個觀察視角,

從報告披露之前兩高主動與各界溝通的諸項努力也可以看出, 司法機關對全國“兩會”的重視程度。 兩高報告增加高科技, 其用意在於, 吸引和方便與會代表委員以及社會公眾對於報告的關注度, 及至透過新穎形式對於報告內容的認可度。

 穿過新媒體手段下兩高報告的熱鬧, 代表委員依然還要回到對司法機關本職工作的評估與評價。 而在這方面, 兩高作為國家法律程式體系的不同流程階段, 表述各有側重, 但萬變不離其宗, 特別值得強調的是, 兩高報告都不同程度地圍繞司法權力之間的監督和制衡著墨和佈局。 自2015年以來, 兩高每年均會在工作報告中專題談及“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情況, “由最開始多作原則性的描述到如今多以具體資料作支撐”。


典型個案是觀察和評估司法作為的切入點之一, 而非全部。 兩高報告在行文中大量引述和列舉一年來審理的重大案件和糾正的冤假錯案。 最高檢萬字報告中點出36起個案, 其中包括聶樹斌案在內的6起冤錯案在列。 最高法報告則連續四年提及典型冤錯個案並反思, 同時強調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原則, 最高法院院長周強在報告時同樣提到了聶樹斌案, 表示“冤錯案件的發生, 讓正義蒙羞, 教訓十分深刻”。 由個案出發可以看到具體司法運行的現狀, 也可以從中看到推進公正司法的難度和困境, 可以從冤案糾錯的時間表讀出司法回到純粹法律屬性的各方拉鋸。

個案舉例+宏觀資料,

是一個解讀司法表現的傳統思路。 最高檢報告中提及, “對不構成犯罪或證據不足的, 不批准逮捕132081人、不起訴26670人, 其中因排除非法證據不批准逮捕560人、不起訴169人, 確保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最高法報告中則強調其對罪刑法定、疑罪從無原則的堅持, 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全年有“656名公訴案件被告人和420名自訴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無罪”。 這是司法機關暫停發佈無罪者資料多年後, 本屆法檢連續多年再次向全國人大報告相關資料。 當然也要看到, 單純的資料統計還需要相關案件類型所占全年案件總數的比例來做參照系。 全國兩會前的一份地方司法統計顯示, 共有14個省級高院在工作報告中披露了刑事案件判處罪犯數和無罪判決數,
平均無罪判決率為0.075%, “這意味著每萬名被告人中僅有7.5人被法院宣告無罪”。

法院判決能否真正堅持疑罪從無, 檢察機關能否做到對整個偵查流程的嚴格監督, 這是法檢報告一年更盛一年在強調的方面, 同時也是衡量司法權力在傳統的重“互相配合”轉向“互相監督、互相制衡”的重要指標。 新一輪司法改革措施繁多, 最終的落腳點無疑還應當回到對諸項司法權力的更好、更科學配置, 唯其如此, 公正才有制度保證、法治才有持續活力, 司法的吸引力從根本上才有扎實的內容依憑。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不是法院一家的事, 也是對偵、控、審各方法定職權的再認識、再調整,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公正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 民眾在具體個案中的司法體驗如何, 是回答“司法有沒有吸引力”問題的根本。

正如內蒙古玉米收購案被寫入兩高報告, 當事人王力軍在接到媒體追訪電話時回應“我正在拖玉米的路上”, 司法審理要有能力保障和申明秩序與正義的價值, 這個細節便是公正司法的全部意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