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了它,農業生產更“聰明”

輕點手機, 即時查看大棚內蔬菜生長情況;

線上下單, 深山優質農產品銷往千家萬戶;

導航定位, 村裡土地管理規劃連上“大資料”

……

集互聯網、雲計算和物聯網為一體, 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資訊技術, 如今開始走向田間, 讓農業變得聰明起來。

農業頂層設計, 引航發展方向

2015年7月, 國務院印發了《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 將“互聯網+”現代農業作為11項重點行動之一, 明確提出利用互聯網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水準,

促進農業現代化水準明顯提升的總體目標。

接下來,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業與資訊技術融合;

2016年底, 國務院先後印發《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十三五”國家資訊化規劃》, 對全面推進農業農村資訊化作出總體部署。

隨後, 農業部相繼出臺《“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資訊化發展規劃》、《“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等檔, 提出以建設智慧農業為目標, 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智慧化、經營網路化、管理資料化、服務線上化, 全面提高農業農村資訊化水準。

今年的中央一號檔再次強調“實施智慧農業工程, 推進農業物聯網試驗示範和農業裝備智慧化”。

為推動農業物聯網試驗示範和農業裝備智慧化, 農業部從2013年起, 安排財政資金支持天津、吉林、上海、江蘇、安徽等省份實施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 未來農業物聯網試驗示範範圍還將拓展至10個省。

為進一步縮小城鄉“數位鴻溝”, 讓廣大農民群眾分享資訊化發展成果,

從2014年起, 資訊進村入戶試點工作陸續開展, 截至今年6月底, 建成運營6.9萬個益農資訊社, 累計為農民提供公益服務1115萬人次, 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128億元。

農業部每年還安排資金支援條件好、有積極性的地方開展農業資訊服務、農業電子商務等試點。 2016年在北京、河北、吉林等10個省(區、市)分別開展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休閒農業電子商務試點, 推動12家電商企業與10省份簽訂共同推進農業電子商務試點工作協定, 探索農業電子商務新模式。

農機百舸爭流, 彰顯企業活力

一拖、雷沃、中聯重科……一批國內農機企業紛紛加快了“智慧農機”的研發步伐, 提升產業競爭力。

智慧農機僅是智慧農業的一個細分領域。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 農業人口在不斷減少, 農業的規劃化在快速地推進, 由於降低成本的需要, 農民對智慧農業的需求日益旺盛。

在安徽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鎮, 安徽朗坤物聯網有限公司創建了物聯網小鎮, 基於農業主產區行政鎮建制單元, 借助互聯網、移動通信、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手段,搭建大資料中心和運營中心平臺,建立起網格化、資訊化、智慧化和現代化的管理模式。

小鎮智慧程度很高,農戶只要點一下手機上的APP,智慧水肥一體化設備就可以實現為田間農作物精准灌溉、施肥。

而在河南商水縣,智慧農業全面開花。從土地流轉整合開發、農業生產決策到農產品電商,“大資料+”和互聯網進入了農業的各個環節。

縣域單元的農業大資料平臺已初見雛形,依託布瑞克農業大資料雲平臺,充分整合縣域、全國、全球的農業產業資料資源,為商水的農業產業規劃、招商定位、企業發展等提供智慧決策,正逐步改變政府傳統的管理模式。借助平臺,商水的合作社更是用上了消費大資料,通過對互聯網人群的精准畫像來進行行銷,訂單的轉化率是普通電商的10倍。

發展揚長補短,加快推廣落地

眼下智慧農業的概念遍地開花,不過,也有業內專家指出:“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當前,中國的智慧農業發展還只是依託農業產業鏈、農產品價值鏈的某些環節、某些片段探索性地應用資訊技術,或者說只是將涉及到智慧理念、農業技術、方法的一些片段在生產過程中有所應用。”

業內專家認為,由於資訊網路、管理工程和農藝技術的集成度、契合度還不夠,涉農資料的採集、挖掘及分析能力還比較弱,農業智慧化程度還不太夠。當前亟須增強面向農業與農村的資訊化科技創新能力,用新技術、新設備引領智慧農業發展。

智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投入期集中,回報週期卻很長。在農業整體比較效益偏低的情況下,一些物聯網等資訊設備很難大範圍推廣。

智慧農業要突破一二三產融合的瓶頸,要從讓農民種得好,進一步走向賣得好,沒有合理的市場預判和生產規劃,往往會使得生產端的基礎設施投入變成虧損的第一步,讓農民望而卻步。

此外,智慧農業應用還不夠“接地氣”,在滿足農民使用需求方面還要繼續探索。除了來自產業需求,也要結合農民訴求,尤其要注重滿足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三大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對資訊化的需求。

實習編輯:于明月

編輯:張程

責任編輯:張磊

《致富青年幫》廣播節目收聽: 中波收聽:AM720(華北、華東部分地區)

網上收聽:央廣網(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幫,助您

打開財富之門,點亮人生夢想!

借助互聯網、移動通信、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手段,搭建大資料中心和運營中心平臺,建立起網格化、資訊化、智慧化和現代化的管理模式。

小鎮智慧程度很高,農戶只要點一下手機上的APP,智慧水肥一體化設備就可以實現為田間農作物精准灌溉、施肥。

而在河南商水縣,智慧農業全面開花。從土地流轉整合開發、農業生產決策到農產品電商,“大資料+”和互聯網進入了農業的各個環節。

縣域單元的農業大資料平臺已初見雛形,依託布瑞克農業大資料雲平臺,充分整合縣域、全國、全球的農業產業資料資源,為商水的農業產業規劃、招商定位、企業發展等提供智慧決策,正逐步改變政府傳統的管理模式。借助平臺,商水的合作社更是用上了消費大資料,通過對互聯網人群的精准畫像來進行行銷,訂單的轉化率是普通電商的10倍。

發展揚長補短,加快推廣落地

眼下智慧農業的概念遍地開花,不過,也有業內專家指出:“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當前,中國的智慧農業發展還只是依託農業產業鏈、農產品價值鏈的某些環節、某些片段探索性地應用資訊技術,或者說只是將涉及到智慧理念、農業技術、方法的一些片段在生產過程中有所應用。”

業內專家認為,由於資訊網路、管理工程和農藝技術的集成度、契合度還不夠,涉農資料的採集、挖掘及分析能力還比較弱,農業智慧化程度還不太夠。當前亟須增強面向農業與農村的資訊化科技創新能力,用新技術、新設備引領智慧農業發展。

智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投入期集中,回報週期卻很長。在農業整體比較效益偏低的情況下,一些物聯網等資訊設備很難大範圍推廣。

智慧農業要突破一二三產融合的瓶頸,要從讓農民種得好,進一步走向賣得好,沒有合理的市場預判和生產規劃,往往會使得生產端的基礎設施投入變成虧損的第一步,讓農民望而卻步。

此外,智慧農業應用還不夠“接地氣”,在滿足農民使用需求方面還要繼續探索。除了來自產業需求,也要結合農民訴求,尤其要注重滿足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三大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對資訊化的需求。

實習編輯:于明月

編輯:張程

責任編輯:張磊

《致富青年幫》廣播節目收聽: 中波收聽:AM720(華北、華東部分地區)

網上收聽:央廣網(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幫,助您

打開財富之門,點亮人生夢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