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和尚一語懟醒韓愈,文豪被質問的啞口無言

韓愈是唐代的文豪,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他的前半生, 以反對佛教而出名。 韓愈不信佛, 謗佛, 更是以不信佛作為自己自豪的事業。

西元818年, 唐憲宗率領僧眾至法門寺奉迎佛骨, 第二年, 將佛骨迎接到長安城, 唐憲宗下令佛骨接回來之後, 在宮中供養三天, 再送往京城各家寺院讓僧俗禮拜。 這件事情得到了全國上下的重視, 掀起了迎佛骨的熱潮。

滿朝文武, 大概很只有韓愈不高興, 上書《諫迎佛骨表》諷刺唐憲宗迎接佛骨的事情, 被被貶到潮州做刺史。 在前往潮州的路上, 遇見他的侄子韓湘, 引發無限的感慨, 作了一首詩送給他侄兒。 該詩道: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貶潮陽路八千,

本為聖朝除弊政, 敢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邊。

韓愈被貶之後成天鬱鬱寡歡。 一日, 在登靈山時, 韓愈偶遇大顛禪師。 大顛禪師問韓愈:“聽說使君是因直言犯上,

才來此做地方官的嗎?”

韓愈訴苦道, 自己身體多病, 如今年級也過半百, 因為上表諫迎佛骨, 被貶在此。 希望皇上能早日召回, 才不負忠心啊。

大顛禪師聽了, 責問他:“我聽說為人臣者, 不能擇地而安, 不重名位而行其所當行。

今竟遭放逐而不樂, 趨時求名, 實非善臣之表現。 何況你敢直言犯上, 是忠於君而不顧自身, 心安理得, 又有何怨言呢?唐室自天寶之亂, 奸臣亂國, 皇上討伐都來不及了, 做為人臣, 既不能助上戡平內亂, 以安邦國, 尚且起動心意, 觸聖發怒, 如今還要上表討封泰山之地, 豈不是不識時務呢?以窮治亂而祭其鬼, 是不知命;動天下人心而無安邦定國之志, 是不知仁;強言以幹上怒, 遇困而悒悒孤憂, 是不知義;以亂為治而告皇天, 是不知禮。 ”

大顛禪師又責問他說, 既然他這麼反對佛教, 那麼一定對佛法瞭解至深, 所以才這樣反對。

韓愈憤憤不平, 直言佛教妄論生死, 無君臣, 無父子, 無耕無織, 他又怎麼視而不見。

禪師又問韓愈:“你批評佛教如此地不合先王之道,

不言仁義, 無父無君之事, 你是在哪些佛經上看到的?”

韓愈回答:“我哪有閒暇讀那些書?”

於是大顛禪師對韓愈說:“你該知道‘蹠狗吠堯’的故事吧!盜蹠畜養一隻狗, 有一天, 堯經過蹠的家門, 那只狗竟然向堯吠叫, 這是狗不認識堯,

並非堯是壞人。 今天你不看佛經, 不諳佛理, 而肆意攻訐佛教, 與蹠的狗相差又有多少?”

又說:“今天你貴為唐室大學子, 文章自成一家, 然而你的文章能比得上姚秦時代的羅什法師嗎?知往預來, 能媲美晉朝的佛圖澄嗎?披剝萬象, 不動其心, 能如蕭梁時代的寶志禪師嗎?”

韓愈默然良久, 說:“不如。 ”

禪師說:“你既不如先賢, 而先賢所從事者你又反對, 這豈是智者所當為?今天你將自己局限在小小形器之內, 奔走於聲色利欲之間, 稍有不如意, 便憤懣鬱悲, 如此, 與蚊虻爭穢壤於積蒿之間, 又有何不同?”

良久, 韓愈問大顛禪師說:“禪師還有指示嗎?”

禪師說:“去爾欲,誠爾心,寧爾神,盡爾性,窮物之理,極天之命,然後再來聽聞佛法的至理吧。”

大顛法師用這一次辯論折服了韓愈,讓韓愈從心底對大顛法師佩服。從那以後,韓愈就經常去找大顛法師,也對佛法的態度改觀了不少。

關於韓愈與大顛禪師的因緣,在《韓子外傳》有所記載,世傳有:“一見大顛禪師後,文豪畢竟也低頭。”

宋儒也曾詠詩道:

退之自謂如夫子,原道深排佛老非。

不識大顛何似者,數書珍重更留衣。

黃山谷說:“韓愈自從見過大顛以後,他的文章出情入理,而排佛之論亦不見了。”

禪師說:“去爾欲,誠爾心,寧爾神,盡爾性,窮物之理,極天之命,然後再來聽聞佛法的至理吧。”

大顛法師用這一次辯論折服了韓愈,讓韓愈從心底對大顛法師佩服。從那以後,韓愈就經常去找大顛法師,也對佛法的態度改觀了不少。

關於韓愈與大顛禪師的因緣,在《韓子外傳》有所記載,世傳有:“一見大顛禪師後,文豪畢竟也低頭。”

宋儒也曾詠詩道:

退之自謂如夫子,原道深排佛老非。

不識大顛何似者,數書珍重更留衣。

黃山谷說:“韓愈自從見過大顛以後,他的文章出情入理,而排佛之論亦不見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