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習近平的情懷

習近平重情誼、講大義。

他結交了很多朋友,

一路走來, 他都不忘舊情。

一有時間和機會,

他就要看望老朋友們。

“無論如何也要安排時間見見你們”

2017年11月14日,

習近平在老撾見了一些很特別的人,

有多特別?

“我囑咐外交部, 無論如何

也要安排時間見見你們。 ”習近平說。

無論多忙也要見面的人,

是奔舍那家族友人。

習近平與他們的友誼,

跨越了萬里關山,

跨越了大半個世紀。

1960年, 老撾小留學生

來北京八一學校上學,

其中包括老撾外交家

貴甯·奔舍那的幾個孩子。

當時在八一學校就讀的習近平,

對這些外國同學印象深刻。

多年來, 他多次嘗試聯繫

這些當年的老同學老朋友。

終於, 在半個世紀後,

當年的校友再次重逢

——2010年6月到訪老撾,

停留僅23個小時, 百忙中,

習近平仍抽出時間見了老同學老朋友。

7年後, 習近平再次同他們相聚,

感到格外高興。

“我一直都很惦記你們。 ”習近平說。

“我非常懷念那段歲月”

2016年,

在第三十二個教師節來臨之際,

習近平來到北京八一學校看望師生,

深情回憶起小學和初中的求學時光。

八一學校是習近平的母校。

說起當年的老師、同學,

習近平對他們的名字記憶猶新,

如數家珍地講述了許多有趣的往事。

習近平感慨道:

“我非常懷念那段歲月。

不管走到哪裡, 我都惦念著母校,

同母校保持著聯繫。 ”

八一學校幾位退休老教師,

如今已是古稀之年,

師生見面分外激動。

習近平同陳仲韓、陳秋影等幾位老師

一一握手,愉快回憶往事,

聊起其他老師、同學的近況。

習近平說:

看到各位老師精神這麼好,

我心裡特別高興。

當年老師對我們要求十分嚴厲,

現在回想起來,終生受益。

一位老師對總書記說:

“您給人民帶來了幸福。”

習近平答道:“是老師培養了我們。”

習近平祝各位老師健康長壽。

“我把心留在了這裡”

2015年的春節,

習近平這趟遠門,有點特殊,

因為他是“回家”了,

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鄉親。

40多年前,

15歲的習近平來到梁家河,

開始了他艱苦卻受益終生的插隊歲月

——住窯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

與村民同吃同住,

打壩挑糞、修公路、建沼氣,

在這裡加入中國共產黨,

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

……

整整7年時間。

見到鄉親們,習近平十分高興,

老朋友相見十分親熱。

不少當年在一起共同勞動、生活的鄉親,

習近平一眼就認出了,

親切叫著他們的名字,

問候他們的家人。

習近平深情地說,

今天能夠回來看一看,

心情很激動,

看到大家感到很親切。

1969年1月,

我邁出人生的第一步,

就到了梁家河。

在這裡一呆就是7年。

當年,我人走了,

但我把心留在了這裡。

習近平說,

當年鄉親們教我生活、教我幹活,

使我受益匪淺。

我那時還是個十五六歲的孩子,

什麼都不會。後來都學會了,

擀麵條、蒸團子、醃酸菜,

樣樣都行。

那個酸菜很久不吃還挺想的。

40年很漫長,

但歲月磨損不了他的“黃土情結”:

“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

22歲離開黃土地時,

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

充滿自信。

作為一個人民公僕,

陝北高原是我的根,

因為這裡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

要為人民做實事!”

八一學校幾位退休老教師,

如今已是古稀之年,

師生見面分外激動。

習近平同陳仲韓、陳秋影等幾位老師

一一握手,愉快回憶往事,

聊起其他老師、同學的近況。

習近平說:

看到各位老師精神這麼好,

我心裡特別高興。

當年老師對我們要求十分嚴厲,

現在回想起來,終生受益。

一位老師對總書記說:

“您給人民帶來了幸福。”

習近平答道:“是老師培養了我們。”

習近平祝各位老師健康長壽。

“我把心留在了這裡”

2015年的春節,

習近平這趟遠門,有點特殊,

因為他是“回家”了,

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鄉親。

40多年前,

15歲的習近平來到梁家河,

開始了他艱苦卻受益終生的插隊歲月

——住窯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

與村民同吃同住,

打壩挑糞、修公路、建沼氣,

在這裡加入中國共產黨,

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

……

整整7年時間。

見到鄉親們,習近平十分高興,

老朋友相見十分親熱。

不少當年在一起共同勞動、生活的鄉親,

習近平一眼就認出了,

親切叫著他們的名字,

問候他們的家人。

習近平深情地說,

今天能夠回來看一看,

心情很激動,

看到大家感到很親切。

1969年1月,

我邁出人生的第一步,

就到了梁家河。

在這裡一呆就是7年。

當年,我人走了,

但我把心留在了這裡。

習近平說,

當年鄉親們教我生活、教我幹活,

使我受益匪淺。

我那時還是個十五六歲的孩子,

什麼都不會。後來都學會了,

擀麵條、蒸團子、醃酸菜,

樣樣都行。

那個酸菜很久不吃還挺想的。

40年很漫長,

但歲月磨損不了他的“黃土情結”:

“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

22歲離開黃土地時,

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

充滿自信。

作為一個人民公僕,

陝北高原是我的根,

因為這裡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

要為人民做實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