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從18世紀到現在,中美陸軍大頭兵誰吃得更好?

作者:冷吧奧雷連諾上校

【在食堂打飯的中國女兵】

常言道:“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軍事後勤是戰爭的物質基礎, 亦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所在。

食品供給是後勤的重中之重, 士兵要吃得飽吃得好才能在戰場上迸發應有的戰鬥力。 比如在第二次世界中的瓜島戰役中, 吃飽喝足的美國菜鳥師陸戰一師就把久經戰陣, 但卻饑腸轆轆的日本第二師團打得落花流水。 那麼自古以來就有東亞強軍美譽, 今天仍是全球軍隊數量最多的中國陸軍和世界頭號陸軍美國陸軍的伙食又是什麼的呢? 本文將為大家分析對比從18世紀, 20世紀初, 二戰, 20世紀80年代這四個時期中美陸軍的伙食。

第一個時期:18世紀

18世紀, 中國清朝大頭兵在和平時期吃得相當壞。 朝廷每月只發給綠營兵二兩銀三斗米, 八旗兵四兩銀米16鬥, 他們煮飯想加點鹽都要自己買, 什麼新鮮時蔬, 水果糖果點心更是想都不要想;戰時就吃得相對好些,

除了乾冷發硬的乾糧炒麵偶爾能吃上熱乎乎的肉食, 比如雍正皇帝在平定西北準噶爾叛亂時就購買幾十萬頭羊以供軍隊食用。 若是軍隊即將開拔奔赴前線或取得戰役勝利, 朝廷為了鼓舞士氣犒勞三軍, 使他們吃上比較豐盛的“壯行宴”, “慶功宴”。 當然無論什麼時候, 清朝軍官老爺的日子都比大頭兵過得舒心, 除了俸銀和餉米比大頭兵多得多外, 還有諸如“養廉銀, 蔬菜銀, 碳燭銀, 心紅紙張銀”等行政補貼可以拿。

【平定準噶爾圖】

在大海另一頭豐饒多產的新大陸, 美國大頭兵就吃得非常好。 1775年11月4日, 大陸會議給大陸軍制訂了定量配給標準, 這一標準延續超過了一個世紀, 標準內容為:每人每天450克牛肉, 或337克豬肉, 每人每天450克麵包或麵粉。 每人每週三品脫(0.84升)豆類或相當於三品脫的蔬菜。 每人每天一品脫(0.56)的牛奶。 每人每週半品脫(0.28升)的大米或一品脫(0.56升)的印第安麥片。 每人每天一夸脫(1.1升)雲杉酒或蘋果酒。 每週每連隊共分享9加侖(34升)的糖漿。

此外, 每週向每百人提供24磅(27.7斤)軟肥皂或8磅(7.25斤)硬肥皂。

美國士兵每天早上能吃熱騰騰的麥片粥和牛奶, 中午餐桌上有豬牛肉和蔬菜, 晚上喝杯酒吃點麵包, 然後再洗個泡沫澡睡覺, 若是無心睡眠還能喝點咖啡, 配碟炒豆子在燈下讀書打發冗長難熬的夜晚。 大洋彼岸的清朝士兵就只能千篇一律地嚼大米, 苦巴巴地在床上輾轉反側等待第二天黎明的到來。

【18-19世紀美軍大頭兵最常吃的口糧】

【南北戰爭時期在野外聚餐的美國軍官】

1895到1918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對中美兩國陸軍伙食的歷史來說都是一道分水嶺。

晚清時期,隨著新式軍隊的出現和發展,軍事伙食制度有了重大突破。 新軍開始實行糧台自管,糧餉自籌,軍隊的獨立性大大提高。北洋新軍先在總部設立糧餉局,又在軍一級設立總軍需官,鎮設正軍需官,標設副軍需官,營設軍需官。1906年,在陸軍部下設軍需司,標誌著近代軍需管理體制基本形成。然而體制的革新不代表中國士兵伙食水準的提高,他們主要口糧還是餅乾和蒸米,傷兵養傷期間吃的肉菜需要自己掏腰包。新軍所食的蒸米是根據留學生的建議改進的,用上白大米淘盡,以水漸浸50分鐘,幹濕相宜,再用蒸籠陰乾,不用鍋炒,臨時攜帶用水泡20分鐘即可進食。

【清末新軍的老照片】

1917年,美國參加了一戰。因為美國陸軍過去那種就地取材的食品供應制度無法適應新式戰爭,所以改由美國軍方在後方統一調配。美國政府給前往歐戰參戰的美國陸軍配發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口糧:儲備口糧,一線口糧,應急口糧。儲備口糧能夠提供每日份3300卡的熱量,裝著450克的罐頭肉,450克的黑麵包,32克咖啡,5克鹽,68克糖;一線口糧分量較大可供多人食用,它包含的罐頭肉通常是烤牛肉,鹹牛肉,鮭魚和沙丁魚,剩下的內容物是鹽,即溶咖啡,酒和香煙;應急口糧非常難吃,它的內容物都是小包壓縮食品——只要保證人在緊急情況下不餓死就行。這三種口糧都裝在金屬盒子裡。

【一戰時期的美軍罐頭盒】

二戰時期

說到二戰時期的國軍的飲食,很多人會聯想到熱量充足的午餐肉罐頭,甘草口味的美國巧克力,口味多樣的英國水果糖,高檔的三炮臺香煙,香氣醉人的白蘭地,以及千姿百媚的交際花陪伴進餐。別傻了,以上都是屌絲們的幻想。那些享受不屬於國軍士兵,準確點說是不屬於普通士兵的生活。據二戰軍事學家統計,一名士兵在作戰期間每日需消耗4000到7000的卡路里,日常訓練或駐守期間也需消耗3000卡路里。以此標準估算,一名士兵每天需要包括主食和副食總共1.5公斤的口糧。而國軍的日常配給則遠遠低於口糧1.5公斤的標準。他們一天三頓的主食只有九兩米,副食是每人一勺子的鹹菜湯。士兵手裡的那碗粗糧米飯還很髒,裡面摻有老鼠屎,小石子,穀殼等雜物,士兵不無鄙夷地把他們手裡那碗飯諷刺作“八寶飯。”可在戰事吃緊的時候,國軍後勤連那可憎的八寶飯都無法按定量提供,定額配給從九兩米變作六兩米,甚至有時六兩米都不能提供,國軍戰士的充饑靠粗糧大餅就鹹菜。

【國軍令人心酸的伙食】

財大氣粗的美軍食品配給奢華得嚇人。美國軍方給他們的士兵設計了一份口味合適,營養均衡,攜帶方便,名為“C”的戰鬥口糧。該份口糧由6個鐵罐頭組成,三個裝肉食,三個裝穀物。構成肉食罐頭的主要元素是燉牛肉加烤豆子,火腿雞蛋加土豆,雞肉燉蔬菜,燉豬肉加烤豆子,燉牛肉拌通心粉,燉火腿加菜豆等;構成穀物罐頭的主要元素是乳酪,麥片,糖果加甜品等。此外還有一個附件包,裝有熱飲,鹽包,糖包,口香糖,好彩派香煙和廁紙等物。C戰鬥口糧總共能夠提供4437卡的熱量,這份口糧作為美國陸軍主要的戰鬥口糧從二戰一直使用到20世紀80年代前。

【豐盛的美軍戰鬥口糧】

通過對比一下兩者的伙食。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國軍總是在戰場上丟盔棄甲一瀉千里,而為什麼美國佬總則能在戰場上大放異彩,拳打德意志腳踢大日本帝國的原因了。

20世紀80年代至今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經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中國陸軍的伙食也伴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水漲船高。中國陸軍的伙食較過去有了極大的改觀,從過去一天三頓大米就鹹菜變成部隊食堂“早上一杯奶一隻蛋,午晚有魚有肉,蘋果柳丁吃到牙發酸;制式的野戰口糧也向國際學習完成了從罐頭食品轉向真空包裝食品的過渡,跟上了時代的潮流。861口糧是中國陸軍第一代真空包裝的野戰口糧,其主要內容物由豬肉米飯,水果,壓縮餅乾三部分構成。每日份的861口糧的重量為1583克,能夠提供4275卡的熱量。而後中國軍方又利用真空包裝的技術繼續研製改良自己的野戰口糧,陸續研製出90,94,09等幾種真空包裝的野戰口糧。

在中國陸軍完善他們伙食基礎構成的同時,美國陸軍的伙食則朝更人性化更多樣化的方向發展。美國軍方開發了一種新的戰鬥口糧MRE。真空包裝的MRE較傳統的罐裝口糧的優勢是體積小和重量輕,只需用開水加熱即能進食。每份MRE口糧可以供給士兵1300卡的熱量,它菜式共有幾十種:墨西哥辣椒燉豆,烤肉排,牛肉餛飩,烤肉排,楓香紅腸,奶汁雞胸,雞肉拌面,牛胸肉,牛肉餡餅,紅燜牛肉,辣味通心粉,蔬菜肉末義大利面,澆汁碎肉夾餅,奶渣餃子,夏威夷披薩,香腸炒蔬菜,辣子牛肉,鐵板雞扒,牛肉醬餡餅,雜菜燒肉丸,蔬菜燉肉,肉醬義大利面,金槍魚麵條,雞肉餃子,雞肉澆汁披薩···豐富的菜式使口味偏好不同,飲食習慣各異的士兵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食品,使猶太教徒和穆斯林不會吃到豬肉,素食者碰不到肉腥,天主教徒能在他們公教日吃到魚。MRE口糧的出現對美國陸軍這樣一支兵源複雜的軍隊起到了積極促進的作用。

【MRE戰鬥口糧】

總結

軍隊的伙食影響軍隊的戰鬥力從而影響了戰爭的走向,軍隊的飲食又和該國的物質條件息息相關。美國陸軍從建軍的第一天起就過著“富人”的生活,所以美軍能克敵制勝,贏得兩次世界大戰。反觀中國陸軍在很長一段時期裡因國家專制腐朽,物質條件貧乏所致一直過著“赤貧”的生活,故近代以來鮮有贏得對外戰爭勝利的記錄。

參考資料:

《中國古代軍事後勤史》

《美國陸軍伙食發展史》

《美國陸軍史》

何應欽《八年抗戰之經過》

《中國軍隊飲食文化的變遷》

晚清時期,隨著新式軍隊的出現和發展,軍事伙食制度有了重大突破。 新軍開始實行糧台自管,糧餉自籌,軍隊的獨立性大大提高。北洋新軍先在總部設立糧餉局,又在軍一級設立總軍需官,鎮設正軍需官,標設副軍需官,營設軍需官。1906年,在陸軍部下設軍需司,標誌著近代軍需管理體制基本形成。然而體制的革新不代表中國士兵伙食水準的提高,他們主要口糧還是餅乾和蒸米,傷兵養傷期間吃的肉菜需要自己掏腰包。新軍所食的蒸米是根據留學生的建議改進的,用上白大米淘盡,以水漸浸50分鐘,幹濕相宜,再用蒸籠陰乾,不用鍋炒,臨時攜帶用水泡20分鐘即可進食。

【清末新軍的老照片】

1917年,美國參加了一戰。因為美國陸軍過去那種就地取材的食品供應制度無法適應新式戰爭,所以改由美國軍方在後方統一調配。美國政府給前往歐戰參戰的美國陸軍配發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口糧:儲備口糧,一線口糧,應急口糧。儲備口糧能夠提供每日份3300卡的熱量,裝著450克的罐頭肉,450克的黑麵包,32克咖啡,5克鹽,68克糖;一線口糧分量較大可供多人食用,它包含的罐頭肉通常是烤牛肉,鹹牛肉,鮭魚和沙丁魚,剩下的內容物是鹽,即溶咖啡,酒和香煙;應急口糧非常難吃,它的內容物都是小包壓縮食品——只要保證人在緊急情況下不餓死就行。這三種口糧都裝在金屬盒子裡。

【一戰時期的美軍罐頭盒】

二戰時期

說到二戰時期的國軍的飲食,很多人會聯想到熱量充足的午餐肉罐頭,甘草口味的美國巧克力,口味多樣的英國水果糖,高檔的三炮臺香煙,香氣醉人的白蘭地,以及千姿百媚的交際花陪伴進餐。別傻了,以上都是屌絲們的幻想。那些享受不屬於國軍士兵,準確點說是不屬於普通士兵的生活。據二戰軍事學家統計,一名士兵在作戰期間每日需消耗4000到7000的卡路里,日常訓練或駐守期間也需消耗3000卡路里。以此標準估算,一名士兵每天需要包括主食和副食總共1.5公斤的口糧。而國軍的日常配給則遠遠低於口糧1.5公斤的標準。他們一天三頓的主食只有九兩米,副食是每人一勺子的鹹菜湯。士兵手裡的那碗粗糧米飯還很髒,裡面摻有老鼠屎,小石子,穀殼等雜物,士兵不無鄙夷地把他們手裡那碗飯諷刺作“八寶飯。”可在戰事吃緊的時候,國軍後勤連那可憎的八寶飯都無法按定量提供,定額配給從九兩米變作六兩米,甚至有時六兩米都不能提供,國軍戰士的充饑靠粗糧大餅就鹹菜。

【國軍令人心酸的伙食】

財大氣粗的美軍食品配給奢華得嚇人。美國軍方給他們的士兵設計了一份口味合適,營養均衡,攜帶方便,名為“C”的戰鬥口糧。該份口糧由6個鐵罐頭組成,三個裝肉食,三個裝穀物。構成肉食罐頭的主要元素是燉牛肉加烤豆子,火腿雞蛋加土豆,雞肉燉蔬菜,燉豬肉加烤豆子,燉牛肉拌通心粉,燉火腿加菜豆等;構成穀物罐頭的主要元素是乳酪,麥片,糖果加甜品等。此外還有一個附件包,裝有熱飲,鹽包,糖包,口香糖,好彩派香煙和廁紙等物。C戰鬥口糧總共能夠提供4437卡的熱量,這份口糧作為美國陸軍主要的戰鬥口糧從二戰一直使用到20世紀80年代前。

【豐盛的美軍戰鬥口糧】

通過對比一下兩者的伙食。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國軍總是在戰場上丟盔棄甲一瀉千里,而為什麼美國佬總則能在戰場上大放異彩,拳打德意志腳踢大日本帝國的原因了。

20世紀80年代至今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經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中國陸軍的伙食也伴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水漲船高。中國陸軍的伙食較過去有了極大的改觀,從過去一天三頓大米就鹹菜變成部隊食堂“早上一杯奶一隻蛋,午晚有魚有肉,蘋果柳丁吃到牙發酸;制式的野戰口糧也向國際學習完成了從罐頭食品轉向真空包裝食品的過渡,跟上了時代的潮流。861口糧是中國陸軍第一代真空包裝的野戰口糧,其主要內容物由豬肉米飯,水果,壓縮餅乾三部分構成。每日份的861口糧的重量為1583克,能夠提供4275卡的熱量。而後中國軍方又利用真空包裝的技術繼續研製改良自己的野戰口糧,陸續研製出90,94,09等幾種真空包裝的野戰口糧。

在中國陸軍完善他們伙食基礎構成的同時,美國陸軍的伙食則朝更人性化更多樣化的方向發展。美國軍方開發了一種新的戰鬥口糧MRE。真空包裝的MRE較傳統的罐裝口糧的優勢是體積小和重量輕,只需用開水加熱即能進食。每份MRE口糧可以供給士兵1300卡的熱量,它菜式共有幾十種:墨西哥辣椒燉豆,烤肉排,牛肉餛飩,烤肉排,楓香紅腸,奶汁雞胸,雞肉拌面,牛胸肉,牛肉餡餅,紅燜牛肉,辣味通心粉,蔬菜肉末義大利面,澆汁碎肉夾餅,奶渣餃子,夏威夷披薩,香腸炒蔬菜,辣子牛肉,鐵板雞扒,牛肉醬餡餅,雜菜燒肉丸,蔬菜燉肉,肉醬義大利面,金槍魚麵條,雞肉餃子,雞肉澆汁披薩···豐富的菜式使口味偏好不同,飲食習慣各異的士兵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食品,使猶太教徒和穆斯林不會吃到豬肉,素食者碰不到肉腥,天主教徒能在他們公教日吃到魚。MRE口糧的出現對美國陸軍這樣一支兵源複雜的軍隊起到了積極促進的作用。

【MRE戰鬥口糧】

總結

軍隊的伙食影響軍隊的戰鬥力從而影響了戰爭的走向,軍隊的飲食又和該國的物質條件息息相關。美國陸軍從建軍的第一天起就過著“富人”的生活,所以美軍能克敵制勝,贏得兩次世界大戰。反觀中國陸軍在很長一段時期裡因國家專制腐朽,物質條件貧乏所致一直過著“赤貧”的生活,故近代以來鮮有贏得對外戰爭勝利的記錄。

參考資料:

《中國古代軍事後勤史》

《美國陸軍伙食發展史》

《美國陸軍史》

何應欽《八年抗戰之經過》

《中國軍隊飲食文化的變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