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哺乳動物祖先是夜貓子,科學家:被恐龍嚇到不敢出來

科學家認為, 哺乳動物的祖先有可能大多是夜貓子, 而這段研究發現, 距離6550萬年前白堊紀的第三紀滅絕事件20萬年後, 當時的統治者恐龍大批滅亡,

恐龍滅絕不久後, 第一批的哺乳動物便開始同時在白天和黑夜活動。

“20萬年在進化論裡頭不算長, 可以說是稍縱即逝。 ”研究報告負責人台拉維夫大學學者羅伊·馬奧爾(Roi Maor)說。

研究小組還發現, 大約在5240萬年前, 類人猿的祖先——長臂猿、大猩猩, 它們是第一批放棄夜間活動的哺乳動物。 該觀察結果有助於支援“夜行瓶頸”理論, 早期哺乳動物避免與白天活躍的恐龍發生衝突, 必須到夜晚才能活動, 但當恐龍滅絕後, 哺乳動物就能夠在白天隨意覓食活動。

大猩猩

羅伊·馬奧爾的研究團隊依據現有的2415種哺乳動物, 用電腦重建了它們祖先的行為資料, 分析比對該物種是夜行性、晝行性、或是無固定規律的活動。 羅伊·馬奧爾也特別補充, 他的研究只顯示物種間的相關性, 而不是因果關係。

“把他想像成一個路線圖。 我們用現存的哺乳類物種來檢視, 他們的祖先都被映射到這張路線圖上。 我們的演算法幫助我們判斷, 現存的哺乳類動物祖先是夜行性、晝行性或是無固定規律的動物。

”研究團隊表示。

他們的資料集代表了91% 的哺乳動物家庭。 大約60% 是夜行性動物, 像是吸血蝙蝠、耳廓狐、和白腹刺蝟;26%是晝行性動物, 譬如 : 灰松鼠、長頸鹿和人類;其他無固定規律活動的動物則像是星鼻鼴、穴兔和麝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