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唯金牌論到寬容的觀眾 中間發生了什麼?

一塊金牌, 價值幾何?

從物質的角度來說, 現在的奧運金牌含有6克黃金, 其他成分為銀、銅等金屬;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金鑲玉, 則還包括玉這一部分的價值。 但歷年來, 一塊奧運金牌的物料成本, 從來就沒有超過一萬塊。

當然, 就像皇冠的價值不止在於貴金屬和珠寶, 金牌更多的價值體現在這塊獎牌之外。

那麼, 對於運動員自己來說, 一塊奧運金牌能夠帶來多少的收益呢?

首先是最直接的收益, 一名中國奧運金牌得主載譽歸來, 能夠獲得來自國家、地方、企業和霍英東體育基金至少這四部分的獎勵。

國家獎勵每屆都在增加, 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6000元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50萬, 2016年裡約奧運會時, 部分金牌得主的國家獎勵額度高達百萬。

地方獎勵則各不相同, 通常包括獎金和房產兩部分。 隨著中國房產價格的上升, 部分地區取消了房產獎勵, 代之以現金獎勵, 少部分地區則獎勵汽車。

企業獎勵不是每個人都有, 而且不同的企業獎勵的額度差別也很大。 企業獎勵通常包括幾類:獎金、實物、股份、代言合同。 如房地產企業獎勵房產, 車企獎勵私家車, 甚至還有獎勵傢俱、裝修、皮裘、啤酒的, 股份比較敏感, 很多奧運冠軍會選擇推辭,

代言合同則需要經過上級有關部門的審核和商談。

霍英東體育基金給金牌得主的獎勵, 則是一塊1000克重的純金金牌和8萬美元, 銀牌得主的獎勵是250克純金金牌及4萬美元, 銅牌得主為150克純金金牌及2萬美元。 除了固定的獎勵之外, 視情況不同, 霍英東體育基金還會對項目和個人進行額外的獎勵, 很多時候, 額外獎勵都會高於固定獎勵。

所以, 對於奧運金牌得主來說, 金牌帶來的直接受益, 也是相當可觀的。

而金牌帶來的影響絕不僅限於此——首先是退役後的工作安排。 金牌得主往往能夠在體系內得到一個很不錯的職位作為起點, 即便不是教練, 也會是相關領域的工作崗位, 在體系內的升遷之路也會順利很多。

而最後的社會影響力才是最大的一塊收益——儘管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得到。 少部分明星運動員能夠得到持續的關注, 而這樣的關注則代表著源源不斷的商業活動邀請和品牌代言。 對於部分運動員來說, 這部分的收益, 一年就可能超過自己職業生涯得到的所有獎金和工資收益。

當然, 這些都是對奧運金牌價值比較狹隘的評估。 在中國獲得第一塊奧運金牌之前, 一塊奧運金牌代表著民族自信心——那是無價的。 所以當許海峰射落中國第一塊奧運金牌的時候, 舉國轟動全民狂歡的場面, 也就不足為怪了。

中國對奧運金牌的追逐在2008北京奧運會期間達到了巔峰,在這屆家門口的奧運會上,中國拿到了足足51枚金牌(後取消3枚),達成了金牌榜第一的成就。

但在此之後,似乎是已經一本滿足,國民對奧運會的熱情迅速下降,對於金牌的在意程度,也呈現斷崖式下跌。究其原因,中國已經不需要奧運金牌來體現國家和民族的優越性,在中國各方面的發展上,奧運金牌已經不是中國最突出的一項。

在面對外國人的時候,我們可以跟他們談經濟,談治安,談移動支付,談小微金融,談航太科技……金牌?有固然好,失去,也不可惜。

也就不足為怪了。

中國對奧運金牌的追逐在2008北京奧運會期間達到了巔峰,在這屆家門口的奧運會上,中國拿到了足足51枚金牌(後取消3枚),達成了金牌榜第一的成就。

但在此之後,似乎是已經一本滿足,國民對奧運會的熱情迅速下降,對於金牌的在意程度,也呈現斷崖式下跌。究其原因,中國已經不需要奧運金牌來體現國家和民族的優越性,在中國各方面的發展上,奧運金牌已經不是中國最突出的一項。

在面對外國人的時候,我們可以跟他們談經濟,談治安,談移動支付,談小微金融,談航太科技……金牌?有固然好,失去,也不可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