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三亞:智慧探索健全長效機制

“三亞市天涯區機場路的近10盞路燈壞了, 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的出行安全……”11月8日, 三亞“候鳥”陳圖華將煩惱反映到了社交軟體中。

不足半小時, 三亞市天涯區聯合指揮中心負責人楊江立即回應, 並於當日協調相關部門赴現場核實處理。 “沒想到只用了一天, 路燈又重新亮了, 為三亞效率點贊!”陳圖華滿是驚喜。

井蓋破損、道路揚塵、車輛亂停、垃圾堆放……這些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情, 反映出的是城市治理管理中的痛點、難點, 影響了市民遊客的幸福指數, 更制約著城市品質提升。

近年來, 三亞高度重視提升政府部門服務意識,

優化政務服務, 著力改善民生問題, 並通過引入“互聯網+”思維, 創新社會治理管理, 探索建立天涯區聯合指揮中心、推進社區網格智慧化管理等多種形式, 以人民為中心, 將百姓生活中的“小痛點”當作城市治理中的突破點, 促進政務資訊共用、資源整合、部門聯動、系統施治, 破解“九龍治水”難題, 構建全方位智慧化社會管理體系, 提升三亞城市精細化管理水準。

補短板 創新模式優化治理管理

致力於打造科技強市、創新城市, 近日三亞再添佳績。 在日前舉辦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 在2017亞太智慧城市評選中, 憑藉智慧旅遊等一系列高新產業成果, 三亞脫穎而出, 榮獲“2017中國智慧城市創新獎”, 這也是海南唯一入選城市。

“近年來, 三亞加大力度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各項建設任務如旅遊大資料應用平臺等進展順利。 ”三亞市科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說。

隨著《三亞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十三五”行動計畫(2016—2020)》的發佈, 三亞正著力通過大資料應用成果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

使城市管理和服務水準不斷提升。

智慧化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 這一變化, 三亞市、區諸多部門感受明顯。 自撤鎮設區以來, 諸多政務事項下放至各區, 管理強度增加, 居民訴求增多, 工作內容更為複雜, 傳統的管理模式面臨不少難題。 “行政資源分散, 工作效率較低, 政務工作缺乏統一的資訊處理和共用平臺, 不利於高效解決百姓難題, 亟待通過創新模式提升政務服務的資訊化、智慧化、精細化水準。 ”三亞市天涯區相關負責人說。

城市治理模式存在短板, 如何更好地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今年5月, 經多輪調研、論證, 三亞市首個區級指揮中心——天涯區聯合指揮中心正式成立, 通過構建資訊化綜合系統,

整合政務監督熱線、社區網格化管理、網路輿情監督、重點工作督辦等多個平臺的方式, 聯動各相關部門, 高效解決、全面監管突發事件、黨建、三防、河道管理、扶貧、樓宇人口資訊、城市固件等方面。

“借助大資料系統, 打造一體化區級智慧指揮中樞,

將各相關部門彙集在同一平臺, 加強資訊資料收集、資訊研判、資訊監控, 解決了區級統一指揮調度難題, 有效提升了行政效能, 像‘繡花’一樣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 ”三亞市天涯區相關負責人說。

惠民生 全天候解決百姓痛點難點

曾幾何時, 網路平臺僅是百姓的“出氣筒”。 “生活中遭遇了困難、不便, 也不知道該往哪兒反映, 通過網路傾訴成為一種方式。 ”三亞市民汪璐說。

今年9月, 《海南省政務資訊整合共用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發佈, 明確要求著力解決政務資訊系統建設各自為政的突出問題, 推動政務公共資料共用開放, 以人民為中心, 緊緊圍繞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的改革需要, 以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隨著三亞智慧化城市治理管理水準不斷提升,多部門積極進行網路辦公,制定機制、設置專員,全天候答疑解惑、督辦解憂,及時回應民聲,收集好想法好建議,調整工作方法,提升城市管理水準。

線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借助網路平臺,一系列城市治理措施相繼落地:網友普遍關注三亞天涯區棚改範圍,該區隨即召集住建、國土等部門線上解讀棚改規劃;市民爆料共用單車被私自上鎖,指揮中心立即聯動公安、交通部門以及摩拜公司解決,推進文明交通,加強路面監管;小學周邊商鋪出售危險玩具、三無玩具、不合格食品,區城管、工商、食藥監等多部門齊出動,開展流動攤販定崗巡查,嚴禁商鋪銷售來源不明食品,並對違規人員當場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

生活中易被忽略的“微訴求”“微煩惱”高效解決,百姓的幸福感、滿足感更多了,網路平臺漸轉變為“求助地”“提問器”。“我們還通過政務熱線、社區網格化管理瞭解民意,通過推廣網格管理手機APP,網格員第一時間反映城市管理難題,實現天涯區44個社區、居(村)委會全覆蓋。”楊江說,截至11月16日,該指揮中心已完成工作單件5550件,完成率達99%,涉及到機動車亂停放、門前三包問題、環衛問題等方方面面,積極回應百姓關切問題,幫助百姓解決困難。

謀發展 智慧探索健全長效機制

輕點滑鼠,切換螢幕,第12屆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三亞賽段上相關職能部門的安保佈防情況一目了然,可在第一時間展開人員調度,處置緊急事件。在天涯區聯合指揮中心內,多個大螢幕猶如城市的“顯微鏡”,通過連接三亞市公安視頻圖像資訊應用平臺,可即時監管、查看路面街區情況,及時展開應急工作部署。

利用資訊技術手段,天涯區聯合指揮中心實現城市的全方位、無死角監控管理,是三亞推進智慧探索的一個縮影。資訊化平臺、大資料應用雖是發展“新將”,但其所帶來的政務工作的改變與創新,已逐步滲透到城市治理管理中。

“通過打造綜合性資訊指揮平臺,把人員管理、資料收集、統計分析,大屏展示、研判預判、指令集中下發,任務自動分派,源頭督辦結果等功能集於一身,用資訊化手段綜合解決推諉、拖延、職責不清等問題,精准解決城鄉管理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為各部門和區委區政府決策提供依據。”三亞市天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智慧化管理打通群眾和基層工作人員聯繫政府的“最後一公里”,更有利於長效聯動工作機制建立。

線上互聯,線下合作。為了強化部門聯合協作機制,天涯區還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將食藥監、工商、公安、稅務及電信、聯通、移動三大營運商和水、氣、電等單位納入,系統解決城市管理中的疑難問題。

在日前發佈的《三亞市建設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行動方案》中,智慧城市建設行動位列其中,明確提出要推進城市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大資料手段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務水準,打造覆蓋全市的智慧城市綜合平臺。

“在2020年底前基本構建起完整的三亞市智慧城市體系框架,智慧城市建設水準追趕上國內先進城市水準,旅遊、海洋等優勢行業的智慧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準,以大資料應用成果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效果初步顯現”,三亞市科工信局相關負責人在介紹《三亞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十三五”行動計畫(2016—2020)》的總目標時說。據悉,該局正聯合天涯區,計畫以天涯區作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將有關建設經驗推廣至全市。

下一步,三亞市將繼續推進“4+3+2+2”工程,著力發展四大智慧城市應用領域、三大資訊化基礎設施、兩個保障體系、兩個頂層系統,以大資料應用成果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初顯成效,把海量堆積、羅列的“描述性”資料變成“功能性”資料,讓百姓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能夠切實體會到政府管理水準提升的幸福感。

三亞探索智慧化城市治理管理模式,聽民意、解民憂、惠民生

“智慧路”架起“民心橋”

“真誠地感謝三亞政府工作人員,修好了路燈,給機場路周邊居民夜晚出行帶來了光明,更帶來了安全!”不經意間在微信上反映的道路路燈破損問題,得到三亞市天涯區聯合指揮中心等相關部門關注,並在一個工作日內高效解決難題,11月9日,三亞“候鳥”陳圖華再次發微信“點贊”三亞效率。

陳圖華的喜悅,源於三亞探索的智慧化城市治理管理模式。該市提出打造智慧城市目標,著力推進城市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今年5月,三亞市天涯區創新成立聯合指揮中心,通過聯動電話熱線、網路輿情監控、社區網格管理APP等平臺,打造“系統+APP+全區人員應用+指揮中心”工作模式,打通部門壁壘,構建共用平臺,優化整合資源,拓寬訴求管道,切實解決群眾問題。“百姓生活中大事小情、煩惱難題,都可以通過網路、熱線等多管道反映,由指揮中心收集資訊,並轉由各相關部門處置,提升工作效率。”三亞市天涯區聯合指揮中心負責人楊江說。

管道暢通了,百姓的聲音、苦惱、煩憂,有了政府相關部門的及時回應、解決。而百姓更多的幸福感,亦隨著三亞智慧城市建設的穩步推進,在城鄉中傳遞——

光網建設加快,截至今年9月,三亞城區社區實現光纖網路全覆蓋,92個行政村連上了光纖網路,三亞市崖州區抱古村村民高真康家養的番鴨搭乘電商“快車”進了城,網路通了致富路;

創新城市資訊化管理,無線三亞註冊用戶數已超過130萬人,來自上海的遊客郝靜通過三亞放心游APP暢遊鹿城,享受到了舒心實惠的海鮮大餐;

智慧政務領域不斷發展,政府辦事效率和服務水準顯著提升,截至今年7月,開通政務外網專線鏈路的單位共計226個,極大提高了市民辦理相關業務的效率。

(原標題:探索成立指揮中心實現精細化管理 三亞構建全方位智慧化管理體系)

隨著三亞智慧化城市治理管理水準不斷提升,多部門積極進行網路辦公,制定機制、設置專員,全天候答疑解惑、督辦解憂,及時回應民聲,收集好想法好建議,調整工作方法,提升城市管理水準。

線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借助網路平臺,一系列城市治理措施相繼落地:網友普遍關注三亞天涯區棚改範圍,該區隨即召集住建、國土等部門線上解讀棚改規劃;市民爆料共用單車被私自上鎖,指揮中心立即聯動公安、交通部門以及摩拜公司解決,推進文明交通,加強路面監管;小學周邊商鋪出售危險玩具、三無玩具、不合格食品,區城管、工商、食藥監等多部門齊出動,開展流動攤販定崗巡查,嚴禁商鋪銷售來源不明食品,並對違規人員當場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

生活中易被忽略的“微訴求”“微煩惱”高效解決,百姓的幸福感、滿足感更多了,網路平臺漸轉變為“求助地”“提問器”。“我們還通過政務熱線、社區網格化管理瞭解民意,通過推廣網格管理手機APP,網格員第一時間反映城市管理難題,實現天涯區44個社區、居(村)委會全覆蓋。”楊江說,截至11月16日,該指揮中心已完成工作單件5550件,完成率達99%,涉及到機動車亂停放、門前三包問題、環衛問題等方方面面,積極回應百姓關切問題,幫助百姓解決困難。

謀發展 智慧探索健全長效機制

輕點滑鼠,切換螢幕,第12屆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三亞賽段上相關職能部門的安保佈防情況一目了然,可在第一時間展開人員調度,處置緊急事件。在天涯區聯合指揮中心內,多個大螢幕猶如城市的“顯微鏡”,通過連接三亞市公安視頻圖像資訊應用平臺,可即時監管、查看路面街區情況,及時展開應急工作部署。

利用資訊技術手段,天涯區聯合指揮中心實現城市的全方位、無死角監控管理,是三亞推進智慧探索的一個縮影。資訊化平臺、大資料應用雖是發展“新將”,但其所帶來的政務工作的改變與創新,已逐步滲透到城市治理管理中。

“通過打造綜合性資訊指揮平臺,把人員管理、資料收集、統計分析,大屏展示、研判預判、指令集中下發,任務自動分派,源頭督辦結果等功能集於一身,用資訊化手段綜合解決推諉、拖延、職責不清等問題,精准解決城鄉管理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為各部門和區委區政府決策提供依據。”三亞市天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智慧化管理打通群眾和基層工作人員聯繫政府的“最後一公里”,更有利於長效聯動工作機制建立。

線上互聯,線下合作。為了強化部門聯合協作機制,天涯區還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將食藥監、工商、公安、稅務及電信、聯通、移動三大營運商和水、氣、電等單位納入,系統解決城市管理中的疑難問題。

在日前發佈的《三亞市建設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行動方案》中,智慧城市建設行動位列其中,明確提出要推進城市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大資料手段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務水準,打造覆蓋全市的智慧城市綜合平臺。

“在2020年底前基本構建起完整的三亞市智慧城市體系框架,智慧城市建設水準追趕上國內先進城市水準,旅遊、海洋等優勢行業的智慧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準,以大資料應用成果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效果初步顯現”,三亞市科工信局相關負責人在介紹《三亞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十三五”行動計畫(2016—2020)》的總目標時說。據悉,該局正聯合天涯區,計畫以天涯區作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將有關建設經驗推廣至全市。

下一步,三亞市將繼續推進“4+3+2+2”工程,著力發展四大智慧城市應用領域、三大資訊化基礎設施、兩個保障體系、兩個頂層系統,以大資料應用成果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初顯成效,把海量堆積、羅列的“描述性”資料變成“功能性”資料,讓百姓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能夠切實體會到政府管理水準提升的幸福感。

三亞探索智慧化城市治理管理模式,聽民意、解民憂、惠民生

“智慧路”架起“民心橋”

“真誠地感謝三亞政府工作人員,修好了路燈,給機場路周邊居民夜晚出行帶來了光明,更帶來了安全!”不經意間在微信上反映的道路路燈破損問題,得到三亞市天涯區聯合指揮中心等相關部門關注,並在一個工作日內高效解決難題,11月9日,三亞“候鳥”陳圖華再次發微信“點贊”三亞效率。

陳圖華的喜悅,源於三亞探索的智慧化城市治理管理模式。該市提出打造智慧城市目標,著力推進城市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今年5月,三亞市天涯區創新成立聯合指揮中心,通過聯動電話熱線、網路輿情監控、社區網格管理APP等平臺,打造“系統+APP+全區人員應用+指揮中心”工作模式,打通部門壁壘,構建共用平臺,優化整合資源,拓寬訴求管道,切實解決群眾問題。“百姓生活中大事小情、煩惱難題,都可以通過網路、熱線等多管道反映,由指揮中心收集資訊,並轉由各相關部門處置,提升工作效率。”三亞市天涯區聯合指揮中心負責人楊江說。

管道暢通了,百姓的聲音、苦惱、煩憂,有了政府相關部門的及時回應、解決。而百姓更多的幸福感,亦隨著三亞智慧城市建設的穩步推進,在城鄉中傳遞——

光網建設加快,截至今年9月,三亞城區社區實現光纖網路全覆蓋,92個行政村連上了光纖網路,三亞市崖州區抱古村村民高真康家養的番鴨搭乘電商“快車”進了城,網路通了致富路;

創新城市資訊化管理,無線三亞註冊用戶數已超過130萬人,來自上海的遊客郝靜通過三亞放心游APP暢遊鹿城,享受到了舒心實惠的海鮮大餐;

智慧政務領域不斷發展,政府辦事效率和服務水準顯著提升,截至今年7月,開通政務外網專線鏈路的單位共計226個,極大提高了市民辦理相關業務的效率。

(原標題:探索成立指揮中心實現精細化管理 三亞構建全方位智慧化管理體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