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日科技速遞」一箭三星 長征六號再戰蒼穹

一箭三星長征六號再戰蒼穹

11月21日12時50分,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六號遙二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執行“吉林一號”視頻04至06衛星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此次發射是長征六號火箭的第二次發射, 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55次發射, 是八院抓總研製的長征系列火箭第86次飛行試驗任務, 也是中國新一代液體運載火箭首次參與商業發射。

——上海科技

滬重離子醫院質子重離子放療患者數已突破千例

11月22日, 從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質子重離子中心獲悉, 醫院質子重離子放療的患者數已經突破1000例。 在收治的167例鼻咽癌患者中, 晚期患者1年生存率達到97.4%。 收治的106例前列腺癌患者, 目前患者總體生存率為98.9%。 已收治的23例病灶小於5釐米的早中期肺癌患者, 2年總生存率100%, 無局部復發生存率91.7%, 明顯高於常規放療。

——解放網

首個確認“星際訪客”完成初步“體檢”

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科學家在11月20日出版的《自然》雜誌發表論文稱, 10月19日首個被發現的來自太陽系外的“星際訪客”, 經過甚大望遠鏡精確測定, 是一個暗紅色長杆形多岩石小行星, 其被國際天文學會命名為1I/2017 U1。

ESO為它另取了一個夏威夷語名字Oumuamua, 意為“遠方的信使”。

——《科技日報》

“月船2號”揭開月球的“面紗”

據英國《自然》雜誌官網近日報導, 印度的二次探月任務——“月船2號(Chandrayaan-2)”軌道器、著陸器及月球車將于明年3月發射升空, 主要目的是追蹤月塵的“一舉一動”, 通過這層籠罩在月球上的“神秘面紗”,

更好地瞭解其表面環境的演變歷程, 為人類在月球建立根據地提供參考。

——人民網

新織物涼爽效果比棉織品高55%

據最新一期美國化學學會期刊《ACS納米》報導,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熱調節織物, 其涼爽效果要比棉織品高出55%。

這種材料可由3D列印製造, 為調節體溫提供了一種更為簡便、低成本的方式, 降低了暑天使用空調的需求。

——《科技日報》

小麥D基因組完整圖譜首繪成功

據中國農科院最新消息, 該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賈繼增領銜的研究團隊, 在小麥D基因組測序研究中, 揭示了轉座子(TE)在小麥基因組中的重要功能,完成了染色體級別的D基因組精細圖譜的繪製,並首次獲得一個完整的整合圖譜。相關研究論文20日線上發表于《自然·植物》期刊上。

——上海科技

復旦大學“基因魔剪”獲重要進展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黃強課題組與盧大儒課題組合作,用冷凍電鏡單顆粒三維重構方法解析了CRISPR-Cas9的DNA剪切活性結構。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線上發表于《自然—通訊》。

——上海科技

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地位穩步提升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11月20日發佈最新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製造業價值鏈中的地位近年來穩步提升,中國企業正逐步躋身於高技術附加值的上游生產商之列。

這份報告名為《2017年世界智慧財產權報告:全球價值鏈中的無形資本》,通過對咖啡、太陽能電池板及智慧手機這3個行業的案例分析,揭示出全球銷售的製成品中,近三分之一的價值源於品牌、設計及技術等“無形資本”。

——人民網

智能化破解建築業高耗能難題

中國建築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在近日於鄭州召開的第二屆科技大會上,提出要在裝配式建築技術體系、裝配式建築精細化設計、多功能一體化圍護結構、室內整體設施建造技術等關鍵方向取得新成果,破解傳統建築業普遍存在的作業效率低、原材料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等難題。

據悉,中建七局已自主研發了裝配式環筋扣合錨接混凝土剪力牆結構和裝配式勁性柱混合梁結構兩套結構體系,編制了行業標準,豐富和發展了裝配式建築結構標準體系。承接施工的裝配式建築已達108萬㎡,裝配式建築已成為該局轉型升級的重要技術支撐。

——《科技日報》

人工智慧機器人X加速計畫啟動12家初創企業“加速孵化”

11月21日,“2017長三角人工智慧張江論壇”在張江國際創新港成功舉行。在本次論壇上,科沃斯聯合蒲公英宣佈將其人工智慧機器人加速計畫第一期落地張江,整合其多年來在技術、產業、市場的優勢資源,全面助力12個優秀的人工智慧初創企業發展,在張江打造一個開放式的創新生態。

——東方網

揭示了轉座子(TE)在小麥基因組中的重要功能,完成了染色體級別的D基因組精細圖譜的繪製,並首次獲得一個完整的整合圖譜。相關研究論文20日線上發表于《自然·植物》期刊上。

——上海科技

復旦大學“基因魔剪”獲重要進展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黃強課題組與盧大儒課題組合作,用冷凍電鏡單顆粒三維重構方法解析了CRISPR-Cas9的DNA剪切活性結構。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線上發表于《自然—通訊》。

——上海科技

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地位穩步提升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11月20日發佈最新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製造業價值鏈中的地位近年來穩步提升,中國企業正逐步躋身於高技術附加值的上游生產商之列。

這份報告名為《2017年世界智慧財產權報告:全球價值鏈中的無形資本》,通過對咖啡、太陽能電池板及智慧手機這3個行業的案例分析,揭示出全球銷售的製成品中,近三分之一的價值源於品牌、設計及技術等“無形資本”。

——人民網

智能化破解建築業高耗能難題

中國建築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在近日於鄭州召開的第二屆科技大會上,提出要在裝配式建築技術體系、裝配式建築精細化設計、多功能一體化圍護結構、室內整體設施建造技術等關鍵方向取得新成果,破解傳統建築業普遍存在的作業效率低、原材料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等難題。

據悉,中建七局已自主研發了裝配式環筋扣合錨接混凝土剪力牆結構和裝配式勁性柱混合梁結構兩套結構體系,編制了行業標準,豐富和發展了裝配式建築結構標準體系。承接施工的裝配式建築已達108萬㎡,裝配式建築已成為該局轉型升級的重要技術支撐。

——《科技日報》

人工智慧機器人X加速計畫啟動12家初創企業“加速孵化”

11月21日,“2017長三角人工智慧張江論壇”在張江國際創新港成功舉行。在本次論壇上,科沃斯聯合蒲公英宣佈將其人工智慧機器人加速計畫第一期落地張江,整合其多年來在技術、產業、市場的優勢資源,全面助力12個優秀的人工智慧初創企業發展,在張江打造一個開放式的創新生態。

——東方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