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不知道診所”火遍京城,這背後有何邏輯?

文/張詩雨

美國著名文學家愛默生曾說過“知識是治療恐懼的藥”。 尤其在喧囂浮華的當下, 大概沒有比知識更好的良藥了。

近日, 知乎在北京三裡屯太古裡開了一家創意體驗館—“不知道診所”, 與普通診所不同的是, 它接待的不是真正的病人, 而是專治各種“不知道”。

進入診所, 鋪天蓋地的問題便撲面而來, 而這些問題被包裝成了六個診所科室, 並分別關聯當下年輕人最關心的時尚、心理、美食、電影、攝影等多個領域, 人們通過問題形象化的展示, 大大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 知乎正是通過這種線下有趣的創意活動,

將自己專業多元的內容展示於眾人。

實際上, 這已不是知乎第一次通過創意行銷的方式呈現知識。 今年9月, 知乎與必勝客合作, 在北京五道口開了一家“必勝客知乎主題餐廳”, 裡面從裝潢到菜名全部都是“知乎體”;9月知乎又在北京三裡屯與餓了麼合作,

開了一家販賣美食和知識的餐廳—“知食堂”。 那麼問題來了, 知乎為何頻頻搞生動、有趣的線下行銷活動來傳遞知識?這其中欲意何為呢?

互聯網時代, 社交內容平臺競爭激烈

愛因斯坦曾說, “資訊不是知識”。 然而, 隨著時代的變化, 在互聯網時代, 人們對知識的定義逐漸發生變化, 凡是對用戶有用、有價值的資訊, 都可以被稱之為知識。 可以看出, 知識早已不只是存在書本上或者老師及專家口中了, 也就是說, 知識存在的形式更加多元化, 所以人們獲取知識的管道也越來越多元化。

得用戶者得天下, 是移動互聯網崛起時期公認的道理, 正如阿裡之于電商、百度之於搜索、騰訊之於社交, 知乎同樣是得知識內容使用者得知識內容天下。 雖然, 目前知乎平臺的註冊使用者已經破億, 話題數量達到25萬, 產生問題1900萬個, 回答7100萬個, 但是, 如今知識內容平臺廝殺已是一片血海, 互聯網競爭的利器就是快。 知乎想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並在競爭對手繼續保持前列位置,

就不得不儘快摘掉小眾的帽子。

所以, 如何讓知乎用戶破億成為知乎的新起點而不是終點, 事關知乎的下一站。

小眾社區轉型為大眾化知識平臺, 為何鍾愛場景化?

正如前文所講, 知乎“不知道診所”、“必勝客知乎主題餐廳”以及“知食堂”等一系列創意行銷活動, 目的都在於獲取“新客”—大眾化, 然而知乎在獲取“新客”的道路上從未停歇。 從開放註冊至今, 除了基礎的問答社區之外, 知乎還開設了專欄、知乎圓桌;2013年上線的《知乎日報》在推出兩個月後獲得百萬下載量;此外, 知乎還在初版方面嘗試, 命名為《知乎.鹽》系列的電子書目前已經發佈近百本, 並涉及多個領域等;搜狗為知乎提供定制化搜索解決方案、與微信打通跨平臺維權等等。

不可否認, 種種動作為知乎用戶破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小眾專業領域內的交流探討, 到大眾範圍的分享和科普, 知乎實現大眾化的過程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可以說, 知乎用戶破億後, 向大眾化轉型邁入另一個階段, 而這一階段知乎為何在眾多行銷手段中鍾愛線下創意店, 在我看來, 主要有兩方面因素:

第一、線下體驗店獲取客戶成本低。 如今, 無論電商平臺還是互金融等領域, 都面臨流量被巨頭壟斷的困境, 再無新鮮感的用戶、流量紅利不再等一系列問題迫使互聯網公司頻繁搞類似快閃店之類的線下行銷。 譬如QQ音樂在今年6月份也在三裡屯開了國內第一家音樂快閃店, 主題為“陪你聽全世界”;今年11月份, OPPO更是在北上廣深4座大型城市都開了家名為OPPO Beauty Box的快閃店。

第二、場景化讓知識更加形象、有趣。較之線上,線下體驗店能帶給用戶給多創意和沉浸式體驗,更何況知乎作為一個知識平臺,邁向大眾化就必須向用戶展示自己多元、有趣的一面,並以最簡單、形象的方式示眾,讓專業的知識變得有趣、不再枯燥,讓品牌更加親民。從而讓老用戶刷新品牌認知,盤活知識,觸達更多新群體。

然而,知乎從小眾社區轉型為大眾化知識平臺依然任重而道遠,但是眼下,讓知識變得看得見摸得著也是一個必經過程,場景化也是重要手段。

場景化撕開大眾化一道口子 知乎的野心遠不止於此

知乎創始人周源曾多次公開表示,知乎的未來是要用知識連接一切。顯然,知識場景化落地、獲取新客等都只是知乎漫漫長征路實現終極目標的一枚棋子,其野心遠不止於此。

有意思的是,關於連接一切的話題,不少科技互聯網的巨頭曾提及過。馬化騰在兩三年前曾不止一次公開表示,騰訊的終極目標是連接一切;蘋果作為手機界的變革者,變得越來越互聯網化,很多舉措都在彰顯其連接一切的野心;而小米作為國產機的翹楚也曾提到,用手機連接一切的野心……

事實確實如此,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壯大,連接人與服務也逐漸成為BAT角逐的新戰場,同時,從前的叢林法則也進化為生態之間的遊戲。對於如何用知識連接一切,知乎早已胸有成竹。翻閱知乎的成長史不難發現,實現用知識連接一切的使命,從其產品功能上劃分大致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連接人與平臺。也就是知乎早期一些基礎性功能文章、專欄、問答社區和知乎圓桌等;第二個階段,連接人與資訊。內容逐漸豐富之後,知乎通過電子書、收藏和話題索引等功能把產生的知識結構化,讓資訊更好地呈現。第三階段,連接人與人。開放機構帳號,並通過讚賞、付費轉載、值乎和知乎Live等將知識市場化,搭起了一座內容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直接溝通的橋樑。

總的來看,場景化、市場化、平臺化都只是手段,知乎的野心,是成為一個以知識平臺為核心的生態系統,説明使用者發現更大的世界,從而滿足用戶生活、工作、學習及創新等各種場景的需求,進而對行業產生革命性變革。

所以,不要小覷知乎今天的一小步,它可能正醞釀著明天的一大步!

OPPO更是在北上廣深4座大型城市都開了家名為OPPO Beauty Box的快閃店。

第二、場景化讓知識更加形象、有趣。較之線上,線下體驗店能帶給用戶給多創意和沉浸式體驗,更何況知乎作為一個知識平臺,邁向大眾化就必須向用戶展示自己多元、有趣的一面,並以最簡單、形象的方式示眾,讓專業的知識變得有趣、不再枯燥,讓品牌更加親民。從而讓老用戶刷新品牌認知,盤活知識,觸達更多新群體。

然而,知乎從小眾社區轉型為大眾化知識平臺依然任重而道遠,但是眼下,讓知識變得看得見摸得著也是一個必經過程,場景化也是重要手段。

場景化撕開大眾化一道口子 知乎的野心遠不止於此

知乎創始人周源曾多次公開表示,知乎的未來是要用知識連接一切。顯然,知識場景化落地、獲取新客等都只是知乎漫漫長征路實現終極目標的一枚棋子,其野心遠不止於此。

有意思的是,關於連接一切的話題,不少科技互聯網的巨頭曾提及過。馬化騰在兩三年前曾不止一次公開表示,騰訊的終極目標是連接一切;蘋果作為手機界的變革者,變得越來越互聯網化,很多舉措都在彰顯其連接一切的野心;而小米作為國產機的翹楚也曾提到,用手機連接一切的野心……

事實確實如此,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壯大,連接人與服務也逐漸成為BAT角逐的新戰場,同時,從前的叢林法則也進化為生態之間的遊戲。對於如何用知識連接一切,知乎早已胸有成竹。翻閱知乎的成長史不難發現,實現用知識連接一切的使命,從其產品功能上劃分大致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連接人與平臺。也就是知乎早期一些基礎性功能文章、專欄、問答社區和知乎圓桌等;第二個階段,連接人與資訊。內容逐漸豐富之後,知乎通過電子書、收藏和話題索引等功能把產生的知識結構化,讓資訊更好地呈現。第三階段,連接人與人。開放機構帳號,並通過讚賞、付費轉載、值乎和知乎Live等將知識市場化,搭起了一座內容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直接溝通的橋樑。

總的來看,場景化、市場化、平臺化都只是手段,知乎的野心,是成為一個以知識平臺為核心的生態系統,説明使用者發現更大的世界,從而滿足用戶生活、工作、學習及創新等各種場景的需求,進而對行業產生革命性變革。

所以,不要小覷知乎今天的一小步,它可能正醞釀著明天的一大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