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聽這段相聲,童年的記憶全跑回來了

推薦了高峰欒雲平的相聲《偷論》給同行, 一位年輕的小姑娘聽後表示“為什麼不調監控”、“以前帽子和皮鞋很貴嗎”、“以前人們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嗎”等等。

這些是很“無心”的問題, 卻也是很有趣的問題。

從我小時候到現在, 生活方式的變化, 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一部人類生活變遷史或許就是我們已經及正在經歷的事兒。 不過, 大事大情, 已經有專業的學者記述過了。 我只是向自己及周圍人的記憶裡搜尋材料——那些帶著主觀情緒色彩的鮮活材料。

我並沒有按科研去查考, 也缺乏這方面的耐心和訓練。 這篇文章, 相當於這段相聲的“彈幕”來讀吧。

首先, 關於視頻監控。

提到“偷東西”或者“小偷”, 很多人第一反映是“調高清視頻監控看看”或者說“現在全國聯網了, 小偷肯定跑不了”。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北京天安門廣場安裝了第一批視頻監控系統開始, 我們的視頻安防發展到現在也就是三十多年左右的時間。 而且在2005年前, 監控使用的設備大多數是進口的品牌, 成本比較貴, 只是一些重要的場所或者規定安裝的範圍內使用。 同時, 那時候的視頻並沒有實現全國聯網, 監控到的視頻是通過“卡”“盤”等來保存的。

也就是說, 隔一段時間就會清理掉, 不會太長期的保存。

2004年開始, 公安部啟動了全國平安城市建設和科技強警示範城市建設, 全國主要重點城市開始推進大量的視頻監控佈防。 從2006年左右開始視頻監控網路化。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推動下, 高清監控、智慧分析的概念和設備在視頻監控行業開始備受推崇。 2010年開始, 高清監控產品在上海世博會等高端項目的大量應用。 與此同時, 設備製造商從設備的提供者向全線監控產品和提供行業整體解決方案發展。 到目前為止, 這個行業需求依然呈增長趨勢。

也就是說, 在相聲《偷論》的那個年代, 是沒有視頻監控的。 自然, 談不上調取監控。

第二, 關於鞋和帽子的問題。

任何一個時代, 買的時候, 貴的鞋、帽都是值得偷的。

一是本身的稀缺性, 二是東西本來就是貴的。 比如說, 假如一頂某奢侈品的帽子或者一雙鞋, 賣二手都是價值不菲, 甚至於部分限量版的要比原價更高。 套用這個思維, 便可以理解相聲中, 偷帽子和鞋的理由了。

具體到“以前的帽子和鞋”,

我再多加點彈幕內容吧。

先從帽子說起吧。

古時, “衣”“冠”(帽子)往往是連在一起說的。 衣冠楚楚或衣冠禽獸, 衣冠是連在一起的——正式的、完整的著裝中, 帽子是絕對重要的。 現在來說, 最能體現的應該是軍服吧。

圖為解放帽

在我和比我年長十幾歲的長輩印象中, 80年代及之前,戴帽子是想當普遍的,特別男性外出的時候基本都會戴帽子。我記得,怕帽子變形不經常洗,姥爺和舅舅的帽子裡常墊著一圈紙,隔一段時間那紙便因為腦油及頭汗變黑了,所以需要再換一張。而比我大一些的長輩則記得清楚,那時候他上學的班裡,以戴著“解放帽”為主,倘若誰有一頂軍帽,那整個班裡的男生都是輪換著戴戴過癮的。

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戴帽子或者不戴帽子,有時候只是習慣或者用來搭配造型等使用。

再說以前的鞋子。

我小學的時候,穿姥姥做的繡花布鞋多一些,男生是穿黑布鞋。體育課或者跑步一般穿白網鞋。冬天是燈芯絨棉鞋和踏雪鞋。皮鞋也穿,樣式絕對沒有現在的精緻和造型多樣,我穿的最多的是那種沒有性別差異的,名叫“軍勾”的大頭鞋。

BAIMULIN 秋冬季羊毛軍靴男特種兵軍迷靴作戰靴戶外靴戰術靴軍勾鞋男靴 防暴靴 鋼頭鋼底 羊毛款 45 ¥193 購買

這首歌叫《大頭皮鞋》,捎帶推薦大家聽一下。屬於我們那年代的流行歌曲。

對啦,自家做的布鞋的樣子就是和現在年輕女孩子們的時尚單品老北京布鞋差不多的。而且,我們那時候鞋墊和鞋面是手工繡花喲!

第三,關於“做衣服”這件事情。

大概80年代和90年代初,扯布做衣服還是很多吧。在我三姨的記憶中,年輕小姑娘如果不讀書學裁縫比較多,比如她。等到我的這一代,不讀書學理髮和平面設計的多,比如我初中同學。

我的三姨在我眼裡,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裁縫。因為她的緣故,我在整個小學,夏天都是班裡,甚至於學校的風景之一。準確的說,我漂亮的裙子真是件特別讓我驕傲資本。

既然要做衣服,那肯定要先買布。布店一般是集中在固定某一市場內,或者居民區住戶多的地方。

凡經營布店的,基本都是帶著裁縫的。脖子裡掛著軟尺,介紹著店裡這匹布是多少錢,那匹是什麼新式的料子。等客人選好布,量好尺寸,算好料,便操起剪刀把料子剪下來。通常客人是哪家買料子,哪家做。也有些客人是拿回去自己做或者送到一些有名的裁縫那邊“排隊”做。

再後來,商店的衣服種類越來越多,布料以及款式也越來越豐富,更重要的是價格越來越便宜——比去裁縫店做更划算,大家便更多去買成品了。

近幾年來,裁縫又有些火起來了,量身定制一身衣服也成為時尚和品味的象徵。

這些邊聽相聲邊當“彈幕”的閑碎記憶,也可以算是我能記起來的“日常生活場景”吧。現在想想看,覺得時光如流水,就那麼嘩嘩嘩過去了。

80年代及之前,戴帽子是想當普遍的,特別男性外出的時候基本都會戴帽子。我記得,怕帽子變形不經常洗,姥爺和舅舅的帽子裡常墊著一圈紙,隔一段時間那紙便因為腦油及頭汗變黑了,所以需要再換一張。而比我大一些的長輩則記得清楚,那時候他上學的班裡,以戴著“解放帽”為主,倘若誰有一頂軍帽,那整個班裡的男生都是輪換著戴戴過癮的。

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戴帽子或者不戴帽子,有時候只是習慣或者用來搭配造型等使用。

再說以前的鞋子。

我小學的時候,穿姥姥做的繡花布鞋多一些,男生是穿黑布鞋。體育課或者跑步一般穿白網鞋。冬天是燈芯絨棉鞋和踏雪鞋。皮鞋也穿,樣式絕對沒有現在的精緻和造型多樣,我穿的最多的是那種沒有性別差異的,名叫“軍勾”的大頭鞋。

BAIMULIN 秋冬季羊毛軍靴男特種兵軍迷靴作戰靴戶外靴戰術靴軍勾鞋男靴 防暴靴 鋼頭鋼底 羊毛款 45 ¥193 購買

這首歌叫《大頭皮鞋》,捎帶推薦大家聽一下。屬於我們那年代的流行歌曲。

對啦,自家做的布鞋的樣子就是和現在年輕女孩子們的時尚單品老北京布鞋差不多的。而且,我們那時候鞋墊和鞋面是手工繡花喲!

第三,關於“做衣服”這件事情。

大概80年代和90年代初,扯布做衣服還是很多吧。在我三姨的記憶中,年輕小姑娘如果不讀書學裁縫比較多,比如她。等到我的這一代,不讀書學理髮和平面設計的多,比如我初中同學。

我的三姨在我眼裡,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裁縫。因為她的緣故,我在整個小學,夏天都是班裡,甚至於學校的風景之一。準確的說,我漂亮的裙子真是件特別讓我驕傲資本。

既然要做衣服,那肯定要先買布。布店一般是集中在固定某一市場內,或者居民區住戶多的地方。

凡經營布店的,基本都是帶著裁縫的。脖子裡掛著軟尺,介紹著店裡這匹布是多少錢,那匹是什麼新式的料子。等客人選好布,量好尺寸,算好料,便操起剪刀把料子剪下來。通常客人是哪家買料子,哪家做。也有些客人是拿回去自己做或者送到一些有名的裁縫那邊“排隊”做。

再後來,商店的衣服種類越來越多,布料以及款式也越來越豐富,更重要的是價格越來越便宜——比去裁縫店做更划算,大家便更多去買成品了。

近幾年來,裁縫又有些火起來了,量身定制一身衣服也成為時尚和品味的象徵。

這些邊聽相聲邊當“彈幕”的閑碎記憶,也可以算是我能記起來的“日常生活場景”吧。現在想想看,覺得時光如流水,就那麼嘩嘩嘩過去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