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使用者的注意力從介面上轉移到哪了?

文/呆呆發佈於58分鐘前閱讀437評論1喜歡2

閱讀437

標籤:

介面設計使用者注意力

一位小夥伴轉發了我之前在知乎上回答的一個關於「如何入行」的連結給我, 說看完後很受益。 這個回答是去年寫的, 內容我也忘得差不多了, 或許是因為想到當初自學的苦日子, 所以我自己在看的過程中也是鼻子一酸……流鼻涕了。

自覺已經很久沒有在週六這天花這麼多時間去寫文了, 杭州也逐漸彌漫起了冬天的氣息。 所以早上起來沖了杯熱咖啡, 放著音樂, 開始思考這期文章的內容。 現在每天至少 3 杯的量往肚子裡灌,

不過我喝咖啡已經不是為了清醒, 而是沒那個味道在舌苔遊蕩反而沒心思做事了。 所以上班日喝著咖啡, 寫寫總結, 做做複盤, 抽空還能看會付費訂閱的資料, 下班後學學東西, 簡直沒有比這更舒心的事情了。 以至於這麼長時間沒發文, 甚至有讀者發來問我是不是不寫文了, 哈哈哈~

廢話就不多說了, 進入正題。

一、正確認識介面設計

這陣子知乎上關於「魯班」的問題, 討論的有些許激烈。 許多人認為「簡單、創造性低且重複性強」的設計工作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 事實也確實如此。 甚至有人預測, 繼 Banner 之後, 字體設計會是下一個被取代的「設計工種」(這個觀點我不能完全認同, 但是也有道理, 這裡不細說)。

不過今天不是討論人工智慧有多厲害,

畢竟這個世紀最強的人工智慧也僅局限於「弱人工智慧」(不明白的自行瞭解);也不是要聊所謂的設計工作會被取代;而是, 我們應該正確看待設計這件事。 所以今天, 我主要想針對於「介面設計」來與你們做一個探討。

如今, 「UI 設計」這個概念在國內已經越傳越亂, 定義不清晰, 指向不明確, 許多自稱為 UI 設計師的小夥伴, 每天的主要精力是在練習圖形設計上, 如 Logo、字體、海報、手繪等。 這類「設計工種」嚴格意義上應該叫「視覺設計」, 其主要傳達的是一種視覺隱喻。 而 UI 設計, 是指對於使用者介面的設計, 在於讓使用者理解介面的操作與之資訊的傳遞。 所以每當有人發一張介面給我, 問我這個介面畫的如何時, 往往只能從表像上去解釋。

舉個例子讓各位更清晰的瞭解上面這段話:你或許認識一位元設計師, 在 Dribbble 上做的圖很漂亮, 但是回到工作中, 涉及到公司業務與產品規劃後, 輸出的介面往往不盡人意。 這就是設計師將精力過多投入於視覺表現上的結果, 所以回到實際的工作上, 完成度就很難讓人滿意了。 這也是為什麼近期總是收到一些小夥伴發來的消息說:「自己遇到瓶頸了。 」視覺本身半路出家已經比不過別人, 業務理解又不到位, 導致領導就不滿意自己的設計稿, 以至於對這個崗位慢慢失去信心。

不過我這麼說, 並不是勸各位不要去研究視覺表現, 而是應該基於公司業務、產品規劃的前提出發去思考這個問題。 花更多的時間去瞭解公司的業務會幫住你更好的瞭解產品的視覺表現方向。

如果各位能理解我說的這段話, 並努力實行, 那對自己的職業發展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到這裡為止, 或許還會有人認為設計介面還是要研究視覺表現, 那麼我下面要說的, 估計會刷新你以往的認知了。

二、跳出介面看問題

Fabricio Teixeira 認為:設計師不應該再花費過多精力在狹隘的使用者介面設計上, 因為現在已經有很成熟的設計語言規範和交互模式, 都可以直接複用於產品介面中。

許多稍有體系的公司目前都會有系統的設計規範, 有時候產品的反覆運算或許都用不到所謂的設計師了。 直接調用一下規範內容, 一個功能就可以完成了。

所以設計師想要提升個人競爭力,

不僅僅是埋頭苦練工具與技能, 而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使用者如何理解頁面並正確的使用上。

無謂的堆砌素材, 糾結圖元是否對齊, 都已經不再是設計師的核心競爭力了。 沒有必要在設計一個門把手的時候重新發明一個新的轉軸, 不要為了創新而創新。 好比說使用者已經習慣使用這樣的支付流程, 而你非要設計一套新的獨立于市場其他應用的新交互模式, 並且在可用性上還存在各類問題, 那不是自找麻煩麼。 所以我們在面對問題時, 要問自己:我用這種模式, 是想要解決用戶什麼需求?

相比於前幾年的互聯網企業來說, 現在很少有公司願意去花錢開發新的 App。 主要原因不是 C 端用戶已經被巨頭壟斷, 而是這些 App 已經不能解決「新時代用戶」的問題。既然不能解決問題,那開發 App 幹嘛呢?所以我們要跳出介面去看待問題,不能一味的依賴於介面去解決使用者的需求。

舉個例子:國外有個項目,是關於利用 App 打開汽車車門的。許多投資者對這款產品持以樂觀的態度,並投入不少資金開發,結果當然是血本無歸。後有研究表明:因為用戶拿出手機打開 App 至解鎖的操作和複雜程度是直接拿鑰匙開車門的四倍,所有試用這款產品的人都覺得不方便,以至於沒被推廣開。

第一段我告訴各位視覺表現並不是使用者最關注的,第二段我又說了介面也已經不能解決使用者的問題,那麼現在的用戶到底在意什麼呢?

三、使用者的注意力已不在介面上

使用者體驗已經脫離了介面,而使用者的注意力也已經從專注於介面轉移至行為的理解上了。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許多「獨角獸」公司設計的產品普遍都脫離了介面的原因。我們的產品,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純粹的堆砌元素,而是根據時間以及使用者行為來做介面設計。如:

好的產品體驗是能夠復原使用者現實中解決問題的情景的。「滴滴」通過介面連接了人與車,優化了人出門等計程車的場景。

有人說:「那社交產品也只是通過介面來拉近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方式呀,這裡並沒有把所有人都在現實中的關係拉近」。嗯,沒錯,所以傳統社交產品已經瀕臨淘汰,新的社交方式在逐步將其取代。至於哪一種會贏,我們只要拭目以待就好。

以上三段內容,我都在給各位傳遞一個資訊,即:如果你已經有一定基礎,就不要再把過多精力投入在視覺表現的練習上,而要更多的瞭解公司業務、產品設計的內容。除非你走的是純視覺路線,且未來也主要以平面或視覺傳導的發展方向為主,否則再強的技法,都無法幫助你把工作做好。如果你自認為是一個 UI 或交互,那一定要更多關注於產品本身,而不是視覺表現上。

小結

人們都說,人工智慧已經取代人類的工作。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很可怕,但其實,它早就已經存在了。現在的每個人,本身其實就是未來的「人工智慧」。每天重複著去做一件事,抱怨著自己沒時間去做其他事,不斷努力只為成為別人眼中優秀的人才,然而不管怎麼努力去進步,一直都沒法達到自己與別人心目中期望的樣子。直到退休老去才發現,這輩子從讀書上學開始,一直到工作乃至退休,都在做著重複且無意義的事,能留下或被銘記的,也許就是那些已經消失不見的汗水罷了。

直到今天,還會有人問我這類問題:「自己會插畫、動效、網頁、平面、遊戲設計,但不知道從事哪一個。大神能給個建議麼?」

不要再埋頭於對工具的訓練,把視野打開,做這個時代的正常人。總說時代變了時代變了,那你呢?

文/呆呆 微信公眾號:呆呆U理

本文轉自 微信公眾號:呆呆U理作者:呆呆 若有任何來源問題,請聯繫QQ:2977686517及時更正。

而是這些 App 已經不能解決「新時代用戶」的問題。既然不能解決問題,那開發 App 幹嘛呢?所以我們要跳出介面去看待問題,不能一味的依賴於介面去解決使用者的需求。

舉個例子:國外有個項目,是關於利用 App 打開汽車車門的。許多投資者對這款產品持以樂觀的態度,並投入不少資金開發,結果當然是血本無歸。後有研究表明:因為用戶拿出手機打開 App 至解鎖的操作和複雜程度是直接拿鑰匙開車門的四倍,所有試用這款產品的人都覺得不方便,以至於沒被推廣開。

第一段我告訴各位視覺表現並不是使用者最關注的,第二段我又說了介面也已經不能解決使用者的問題,那麼現在的用戶到底在意什麼呢?

三、使用者的注意力已不在介面上

使用者體驗已經脫離了介面,而使用者的注意力也已經從專注於介面轉移至行為的理解上了。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許多「獨角獸」公司設計的產品普遍都脫離了介面的原因。我們的產品,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純粹的堆砌元素,而是根據時間以及使用者行為來做介面設計。如:

好的產品體驗是能夠復原使用者現實中解決問題的情景的。「滴滴」通過介面連接了人與車,優化了人出門等計程車的場景。

有人說:「那社交產品也只是通過介面來拉近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方式呀,這裡並沒有把所有人都在現實中的關係拉近」。嗯,沒錯,所以傳統社交產品已經瀕臨淘汰,新的社交方式在逐步將其取代。至於哪一種會贏,我們只要拭目以待就好。

以上三段內容,我都在給各位傳遞一個資訊,即:如果你已經有一定基礎,就不要再把過多精力投入在視覺表現的練習上,而要更多的瞭解公司業務、產品設計的內容。除非你走的是純視覺路線,且未來也主要以平面或視覺傳導的發展方向為主,否則再強的技法,都無法幫助你把工作做好。如果你自認為是一個 UI 或交互,那一定要更多關注於產品本身,而不是視覺表現上。

小結

人們都說,人工智慧已經取代人類的工作。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很可怕,但其實,它早就已經存在了。現在的每個人,本身其實就是未來的「人工智慧」。每天重複著去做一件事,抱怨著自己沒時間去做其他事,不斷努力只為成為別人眼中優秀的人才,然而不管怎麼努力去進步,一直都沒法達到自己與別人心目中期望的樣子。直到退休老去才發現,這輩子從讀書上學開始,一直到工作乃至退休,都在做著重複且無意義的事,能留下或被銘記的,也許就是那些已經消失不見的汗水罷了。

直到今天,還會有人問我這類問題:「自己會插畫、動效、網頁、平面、遊戲設計,但不知道從事哪一個。大神能給個建議麼?」

不要再埋頭於對工具的訓練,把視野打開,做這個時代的正常人。總說時代變了時代變了,那你呢?

文/呆呆 微信公眾號:呆呆U理

本文轉自 微信公眾號:呆呆U理作者:呆呆 若有任何來源問題,請聯繫QQ:2977686517及時更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