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深圳警方破獲19年前拐賣案件,失散親人19年後終於團圓

團圓

19年前的農曆正月十八, 在廣東深圳打工的張雲早夫婦遭遇“晴天霹靂”:他們8個月大的兒子“三娃”被工地上的工人抱走。 19年來, 夫婦二人一邊打工一邊尋找兒子的下落, 但一直杳無音信。

今年5月23日, 張雲早夫婦來到深圳市公安局打拐辦, 採集DNA資訊, 希望通過新技術找到親人。 在打拐辦民警的努力下, 張雲早夫婦跨越19年的尋親之路畫上了句號。 9月22日, 一家三口終於團聚, 看到已長大成人的兒子, 夫妻二人抱頭痛哭。

9月29日, 張雲早夫婦帶著兒子驅車從廣東回四川老家。 10月1日, 張雲早84歲的父親看到這個素未謀面、惦記了近20年的孫子,

老淚縱橫。 今年的中秋節, 一家人終於吃上了團圓飯。

19年前——8個月大的“三娃”被抱走

1998年2月14日, 農曆正月十八, 張雲早的妻子胡君華在給工人們做午飯, 顧不上照看剛剛8個月大的兒子“三娃”, 便放他在一旁玩耍。 此時, 工人“妖麼”主動上前幫忙照看。 而等胡君華做完飯, 卻再也找不到兒子和“妖麼”。

1998年春節, 原本應回四川老家過年的張雲早一家因為工程款沒有結清, 不得不留在深圳的建築工地討要欠薪。

張雲早是一名包工頭, 沒有要到工程款就沒法給工人們結工錢。 所以, 沒有拿到工錢的工人們便一同留在工地上過年。

其中, 來自四川的“妖麼”便是張雲早雇傭的工人之一。 “妖麼”是一名泥水工, 當時張雲早欠他300元工資。

深圳市公安局打拐辦民警盧保磊介紹, 經調查, 沒領到工資的“妖麼”心生不滿, 在與工地上另一名工人饒某喝酒時, 被饒某慫恿將張雲早的兒子抱走賣掉。

經警方調查, “妖麼”將“三娃”抱走後, 便和饒某逃走, 並由饒某聯繫買家, 最終將“三娃”以8000元的價格賣給了韋某, 其中“妖麼”分得3000元、饒某分得5000元。 此外, 韋某又向中間人韋某某支付介紹費200元。

當天下午, 張雲早討要工錢回到工地後, 發現整個工地上都在找人, 一問才知道自己的兒子被人抱走了。 那時, 夫婦二人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撥打了110。

當時張雲早所在的地區屬於龍華派出所的轄區, 派出所民警接警後第一時間出警, 與張雲早夫婦尋找“三娃”和“妖麼”的蹤跡。

然而, 天公不作美, 傍晚時分下起了雨, 最初是小雨, 到晚上成了暴雨。 “那場雨下得特別大, 員警和我一起開車往深圳市區方向追, 找了一晚上, 也沒找到蹤影。 ”張雲早回憶。

隨後, 龍華派出所成立專案組, 但因當時工地管理混亂, 工人們都是以化名相稱, “妖麼”和饒某的真實身份無法查明, 此案一直懸而未破。

潛逃19年——一聽到警笛聲就害怕

“妖麼”的真實姓名到底是什麼?背後“出謀劃策”的饒某到底逃到了哪裡?

19年來, 張雲早夫婦一邊打工一邊打聽孩子的下落。 他們每到一個工地便向四川工人打聽是否聽過“妖麼”這個人。 19年中, 張雲早夫婦幾乎走遍了整個廣東, 還到廣西、雲南等地打聽。 然而, 僅憑一個化名“妖麼”來找人可謂大海撈針。

功夫不負有心人, 張雲早得知工友李某可能知道“妖麼”的真實姓名, 並在今年5月將該線索提供給警方。 警方隨後多次詢問李某, 最終李某吐露實情, “妖麼”的真實姓名為王會建。

警方立即排查, 得知此人為四川省大竹縣人。 專案組民警趕到大竹縣調查得知, 王會建近20年來一直沒有回過家。 而夥同王會建偷小孩的饒某也是大竹縣人, 饒某在2004年因癌症去世。

專案組民警繼續深入摸排, 得知王會建在廣東省惠東縣稔山鎮有活動軌跡。 9月13日, 專案組民警趕到稔山鎮, 與當地民警一同搜尋王會建的下落。

“到稔山鎮排查王會建下落的那天, 正好刮颱風, 我們連續排查了六七個建築工地, 衣服都濕透了, 終於在一個小賣部得知,

王會建可能在一家麵粉廠打工。 ”盧保磊告訴記者。

得到線索後, 民警們直奔轄區內唯一一家麵粉廠, 在工廠車間內, 看到王會建正光著膀子坐著休息。 盧保磊上前詢問:“你叫什麼名字?”他回答:“我叫王會建。 ”盧保磊質問他:“不對吧!你應該叫‘妖麼’!”王會建一聽, 拔腿就跑, 盧保磊迅速將其制伏。 王會建被擒後說:“能知道我叫‘妖麼’的人, 應該是為了19年前我抱走小孩的事吧。 ”

王會建告訴專案組民警, 這些年他沒有結婚生子, 當年偷小孩的恐懼一直折磨著他, 經常半夜驚醒, “看到員警或是聽到警笛聲就害怕, 就想是不是來抓我的。 ”

最終, 王會建、中間人韋某某及買家韋某均被公安機關抓獲。

犯罪嫌疑人王會建被公安機關抓獲

“拐賣兒童會給一個家庭帶來巨大的傷痛,我們必須嚴厲打擊,對人販子決不能手軟,對買家也要依法追究責任。”盧保磊說。深圳市公安局2015年至今已幫助135個被拐家庭團聚,獲得“全國打拐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19年後——DNA尋親幫助實現團圓夢

回想起19年來的尋親經歷,張雲早夫婦內心有千言萬語,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望。而19年中,每個節日、每年農曆五月初四“三娃”生日的時候,胡君華都會多擺一副碗筷。

這場闊別19年的團聚來得太不容易,而這也依賴於DNA技術。張雲早夫婦一直關注中央電視臺的《等著我》欄目,從中看到很多丟失或被拐的孩子通過DNA找到父母。

今年5月23日,張雲早夫婦來到深圳市公安局打拐辦,民警為他們提取血樣,並將資訊導入DNA資料庫中。經過幾個月的等待,張雲早夫婦終於等來了好消息——他們的DNA被比中。“當時聽到這個消息,真的不太敢相信。19年啊,兒子終於有了下落。”張雲早說。

據專案組民警介紹,“三娃”在五六歲時就聽說自己是被拐賣的。後來有一對夫婦覺得“三娃”像他們丟的孩子,於是“三娃”的血樣就被采入DNA資料庫中,這為後來的DNA比對提供了條件。

盧保磊說:“DNA尋親已成為一種重要的尋親方式。一旦親人丟失或被拐,要第一時間到公安機關進行采血,通過DNA比對尋找親人。”

目前全國打拐DNA資料庫已説明4700餘名被拐多年的兒童與家人團聚。目前,全國已有3300餘家可收集DNA資料的采血點,這些采血點大都分佈在各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采血並錄入DNA資料庫是完全免費的。

如今,“三娃”被打亂的人生重回正軌。因買“三娃”的韋某家境貧寒,“三娃”初一就輟學打工。在找到親生父母後,他回到四川的一所學校重新學習。“我希望能夠彌補這些年他所失去的,讓他多學點知識,像正常的孩子一樣。”張雲早說。

犯罪嫌疑人王會建被公安機關抓獲

“拐賣兒童會給一個家庭帶來巨大的傷痛,我們必須嚴厲打擊,對人販子決不能手軟,對買家也要依法追究責任。”盧保磊說。深圳市公安局2015年至今已幫助135個被拐家庭團聚,獲得“全國打拐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19年後——DNA尋親幫助實現團圓夢

回想起19年來的尋親經歷,張雲早夫婦內心有千言萬語,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望。而19年中,每個節日、每年農曆五月初四“三娃”生日的時候,胡君華都會多擺一副碗筷。

這場闊別19年的團聚來得太不容易,而這也依賴於DNA技術。張雲早夫婦一直關注中央電視臺的《等著我》欄目,從中看到很多丟失或被拐的孩子通過DNA找到父母。

今年5月23日,張雲早夫婦來到深圳市公安局打拐辦,民警為他們提取血樣,並將資訊導入DNA資料庫中。經過幾個月的等待,張雲早夫婦終於等來了好消息——他們的DNA被比中。“當時聽到這個消息,真的不太敢相信。19年啊,兒子終於有了下落。”張雲早說。

據專案組民警介紹,“三娃”在五六歲時就聽說自己是被拐賣的。後來有一對夫婦覺得“三娃”像他們丟的孩子,於是“三娃”的血樣就被采入DNA資料庫中,這為後來的DNA比對提供了條件。

盧保磊說:“DNA尋親已成為一種重要的尋親方式。一旦親人丟失或被拐,要第一時間到公安機關進行采血,通過DNA比對尋找親人。”

目前全國打拐DNA資料庫已説明4700餘名被拐多年的兒童與家人團聚。目前,全國已有3300餘家可收集DNA資料的采血點,這些采血點大都分佈在各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采血並錄入DNA資料庫是完全免費的。

如今,“三娃”被打亂的人生重回正軌。因買“三娃”的韋某家境貧寒,“三娃”初一就輟學打工。在找到親生父母後,他回到四川的一所學校重新學習。“我希望能夠彌補這些年他所失去的,讓他多學點知識,像正常的孩子一樣。”張雲早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