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淳化“7·20”系列盜掘西漢古墓葬案件犯罪鏈條追蹤:文物盜賣背後幾多“黑手”?

警方展示被追回的文物

96起文物案件, 1100餘件文物被追回, 追繳的西漢鎏金編鐘、琉璃發簪世所罕見……17日, 由公安部掛牌督辦的陝西淳化“7·20”系列盜掘西漢古墓葬案宣佈告破,

其案情之大、犯罪行為之猖獗令人咋舌。 公安部刑偵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這是近年來全國破獲的重大文物犯罪系列案件之一。 犯罪分子是如何作案的?文物盜掘和販賣有著怎樣的利益鏈條?隨著案情的進一步披露, 一個盜、販文物的黑色產業鏈逐漸浮出水面。

鉤弋夫人墓盜洞“拔出蘿蔔帶出泥”

8個盜墓團夥被一舉打掉

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淳化縣境內的漢雲陵是漢昭帝劉弗陵之母“鉤弋夫人”的墓地。 在史書與民間傳說中, 這位漢武帝寵妃短短的一生悲情而又傳奇。

2016年7月, 墓主人的長眠被一批盜墓者所驚擾。 淳化縣公安局局長貟彥武介紹, 群眾向公安機關舉報稱, 有人在漢雲陵實施盜掘。

警方立即展開走訪調查發現, 此處盜洞較淺, 尚無文物被盜出。 但由於此墓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警方持續蹲守多日後, 發現一可疑車輛晝伏夜出頻繁出現。 警方遂順線追蹤, 確定了第一個犯罪團夥。

鑒於案情重大, 淳化縣公安局成立專案組展開偵查, 公安部也將此案列為掛牌督辦案件。 專案組從第一個抓獲的犯罪團夥入手, 經過一年多的偵查, 最終打掉了相互交織且組織嚴密的8個盜掘古墓葬犯罪團夥。 包括從事文物倒賣多年的張某平、王某縣等在內, 共計91名犯罪嫌疑人落網。

製作考究的漢代鎏金連枝銅燈、工藝精美的螭龍紋銅飾件、栩栩如生的黑陶俑……在案件告破的同時, 包括222件三級以上珍貴文物在內的1100餘件涉案文物也被陸續追回。

淳化縣公安局副局長楊改過介紹, 此系列案件中, 警方共偵破盜竊、盜掘、倒賣等文物案件96起, 涉及西安白鹿原薄太后墓、杜陵邑遺址, 甘肅武山、鎮原, 山西曲沃等地的古墓葬被盜掘案。

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陳士渠表示, 這一系列案件抓獲的犯罪嫌疑人多、破案數量多、追繳文物多, 是近年來公安機關破獲的重大文物犯罪系列案件之一。

分工明確、綽號聯絡、形成產業鏈

起底文物犯罪“行業結構圖”

記者調查發現, 在這一系列案件中, 有專業化、組織化的盜墓團夥, 也有具備較高專業知識的文物掮客, 還有高價收購文物的所謂“收藏家”涉案。 他們之間彼此勾連, 形成相對獨立又互有交織、錯綜複雜的犯罪網路,

進而產生完整的文物盜、販黑色產業鏈。

在這個利益鏈條中, 一件文物從最初的盜掘者手中經四五個層級轉手, 最終價格可翻至百倍, 每一環節都有利可圖。 本案犯罪嫌疑人之一張某戰供述, 他從兩筆總成交價900萬元的文物非法買賣中獲利150萬元。

楊改過介紹, 古墓盜掘犯罪往往是家族式、團夥式、職業式作案。 由於利潤極大, 本案中就有犯罪嫌疑人曾因盜墓被判刑10年, 出獄後又重操舊業。

盜墓者的專業性也越來越強。 據介紹, 有的犯罪嫌疑人專門研究全國重要古墓葬分佈, 密切關注考古界動態, 具備了較高的專業知識, 時常是“考古隊前腳勘探結束, 盜墓者後腳就趕到”。

同時, 他們的反偵查意識極強,

上下層之間大多單線聯繫, 互不知曉姓名, 彼此以綽號相稱, 時常變換手機號碼。 “犯罪嫌疑人在一個地方作案時, 看到外地的車牌號都會很警覺。 ”辦案民警說, 為避免產生犯罪痕跡, 文物非法買賣都使用現金交易。 此外, 現代通訊手段的飛速發展, 讓交易的環節大大簡化, 文物流轉速度明顯加快。 專業而嚴密的盜墓行為, 巨大的利益誘惑, 催生出文物犯罪的“行業結構圖”:位於最底層的被稱為“苦力”, 是親身下到墓中盜掘的直接實施者, 獲利也最低;其上是“腿子”, 屬文物盜掘的“專案經理”, 由其組織人員實施盜墓;再往上則是更高級別的盜墓組織者或文物商販“支鍋”, 這些盜出的文物最後流向高價收購文物者“掌眼”手中。

在這起系列案件中,還有頗有社會地位的人員涉案。辦案民警說,此案中發現名下有多個公司的西部某省一位政協委員數度從文物販子手中高價購得編鐘、陶俑等,此人最終因涉嫌非法收購及私藏大批珍貴文物被警方抓獲。

專家建議多管齊下

彌補文物保護漏洞

陳士渠說,近年來文物價格節節攀升,犯罪分子受暴利驅使,文物犯罪案件呈增長趨勢。為此,公安機關會同文物部門不斷加大打擊力度。今年以來,公安部開展為期3個月的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並對20名文物犯罪在逃人員發出A級通緝令,截至目前已有16人到案。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破獲的系列盜掘古墓葬案件,暴露出一些亟須彌補的文物保護薄弱環節。

“田野文物保護並不容易。以皇陵為例,有的面積在幾十平方公里,開車巡視一圈就要數小時。盜墓者往往打時間差實施犯罪,甚至破壞監控設備。”淳化縣公安局民警高曄說。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許衛紅說,在文物大省陝西,由於文物遺存豐富,盜掘活動發生頻率較高。儘管基層文管所、文物稽查隊更新技術手段並加大日常巡查力度,但實現無死角的覆蓋難度很大。

對此,業內人士建議,可加大人防、技防投入,如引入無人機巡查等科技手段,並層層落實監管職責。“同時,應當加大打擊下游非法文物買賣的力度,從交易端切斷文物犯罪的需求源頭。”貟彥武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岳洪彬說,應當加大文物行政部門的執法力度,賦予其充分的強制力,以便更為妥善地保護各級文化遺產。

在這起系列案件中,還有頗有社會地位的人員涉案。辦案民警說,此案中發現名下有多個公司的西部某省一位政協委員數度從文物販子手中高價購得編鐘、陶俑等,此人最終因涉嫌非法收購及私藏大批珍貴文物被警方抓獲。

專家建議多管齊下

彌補文物保護漏洞

陳士渠說,近年來文物價格節節攀升,犯罪分子受暴利驅使,文物犯罪案件呈增長趨勢。為此,公安機關會同文物部門不斷加大打擊力度。今年以來,公安部開展為期3個月的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並對20名文物犯罪在逃人員發出A級通緝令,截至目前已有16人到案。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破獲的系列盜掘古墓葬案件,暴露出一些亟須彌補的文物保護薄弱環節。

“田野文物保護並不容易。以皇陵為例,有的面積在幾十平方公里,開車巡視一圈就要數小時。盜墓者往往打時間差實施犯罪,甚至破壞監控設備。”淳化縣公安局民警高曄說。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許衛紅說,在文物大省陝西,由於文物遺存豐富,盜掘活動發生頻率較高。儘管基層文管所、文物稽查隊更新技術手段並加大日常巡查力度,但實現無死角的覆蓋難度很大。

對此,業內人士建議,可加大人防、技防投入,如引入無人機巡查等科技手段,並層層落實監管職責。“同時,應當加大打擊下游非法文物買賣的力度,從交易端切斷文物犯罪的需求源頭。”貟彥武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岳洪彬說,應當加大文物行政部門的執法力度,賦予其充分的強制力,以便更為妥善地保護各級文化遺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