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的老父親,您的血性讓我愛恨交織!

父親原是縣水泥廠的一名工人。 生性耿直, 脾氣暴躁, 三句話不對勁就蹙眉瞪眼, 臉也黒成了鍋底。 湘西男人的血性剽悍在父親身上可見一斑。 但父親剛直不阿, 從不溜鬚拍馬, 看不順眼的就直言不諱, 所以在車間裡連個小組長也不是。 但這並不影響父親的威信。 相反, 因父親待人真誠, 愛說直話, 不圓滑世故, 還識文斷字。 《增廣賢文》倒背如流, 所以工人們和街坊鄰居都很尊重他, 也喜歡和他打交道。 有什麼事情都願意同他商量, 讓他拿主意, 找他評理。 譬如, 工友打架, 夫妻吵架, 甚至鄰里糾紛、婆媳之間鬧矛盾等等這些雞零狗碎的瑣事都來找父親評理了斷。

父親也樂於充當義務調解員。 儘管每天上班都是灰頭土臉, 但父親活得很充實。 每天騎著那輛除了鈴兒不響、渾身上下都吱吱嘎嘎瞎叫喚的老掉牙的永久牌自行車自西向東沿河而上, 風風火火地穿越整座縣城, 前往離家五六裡路外的水泥廠上下班。

我家地處城西, 已臨城郊, 但依山傍水, 風光怡人。 滔滔沅水從家門前迤邐遠去。 河對岸的大酉山是集德、道、儒多種文化于一體的文化聖山。 僅劉禹錫、黃庭堅等題詠大酉山的詩詞流傳下來的就多達上百首。

神話和傳說只能作為茶餘飯後打發時光的談資和消遣, 至少在彼時居民的生活並沒有因此而得到什麼改變。 城西是一個老式貧民區, 住在這一片的大多數人家日子都過得很緊巴, 貧富之間的區別不大。 當然, 近幾年, 有了一些變化。 但這變化, 也是漸進的, 緩慢的。

儘管我家偏安一隅, 卻是市重點中學——辰水一中所在地。 我就是在這裡讀完中學邁入大學門檻的。

那是我夢牽魂繞、引以為榮的母校。 也許冥冥之中沾了大酉山的仙氣, 得到了文化聖山的薰陶和潤澤, 辰水一中的教學品質有目共睹。 自恢復高考以來, 每年均有一兩個高出北京本地分數線幾十分甚至上百分的尖子生被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錄取。 學校聲譽鵲起, 影響日隆, 期盼子女成龍成鳳的父母們紛紛慕名而來。 城鎮的, 郊區的, 鄉下的, 甚至鄰近外縣的都想方設法千方百計把自己的子女送進辰水一中就讀。 辰水一中的人氣劇增, 生源爆滿!這也為老貧民區的居民帶來了一線商機。

母親雖說是城鎮戶口, 卻沒有工作。 但我家恰好位於靠近校門的那個地段, 那是師生們出入學校的必經之地。 沒有工作的母親和父親商量後, 就把我家客廳改稍加改造, 開了一爿小店, 主要出售煙酒飲料糖果日雜用品和文具, 還兼營幾份中學生喜愛的報刊雜誌。 生意不錯。 我讀大學的費用基本都是靠這個小店掙的。 父母還把堆放雜物的兩間偏房拾掇乾淨, 粉刷一新, 租給了家在外地的寄宿生。

每年就多了一千多元的進項。

同六七十年代的大多數夫妻一樣, 父母之間談不上愛, 也談不上不愛。 他們原本就是別人介紹的。 這樣的婚姻, 哪有愛?互相看著順眼就行了。 當然, 他們也從沒有想過“愛”這個詞。 愛是很奢侈的東西。 如果一定要說“愛”, 就是他們要在一起過日子, 同床共枕, 生兒育女。 他們有著共同的利益和願望, 相互關照, 相濡以沫。 所謂共同的利益就是平安過日子, 有飯吃, 有衣穿;而共同的願望呢, 就是讓我們姐弟倆考上大學, 光宗耀祖。 也許是受了濃郁的學習環境和知識氛圍的薰陶感染, 我姐和我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 先後考入大學深造。 姐姐梁梅省師範大學畢業後分到辰水一中任教, 早已成家。苦追我姐五年、終於抱得美人歸的姐夫曾令文是縣政府辦副主任。而今,愛情豐收、事業有成的姐姐已獲高教職稱,我冰雪聰明的外甥女也已上學,和她的父母一樣,成績優秀,門門功課一百分。五年前,我也在外省的一所部屬大學中文系畢業,卻沒有姐那麼幸運,畢業意味著失業。我只得背井離鄉,來到千里之外的廣東打工。

時光如沅水河一樣無聲無息地流淌。我的父親母親就在這無聲無息的時光流逝裡,漸漸變老。他們從年輕夫妻,變成了一對中年夫妻,再變成現在的老伴。不知什麼時候,父親從當初的小梁,變成老梁。他也不清楚是從哪一天開始人們叫他老梁的。但老梁是自然而然的,那個稱呼一直在等待著父親。父母之間的稱謂也變了,母親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開始稱父親為老頭子,父親也稱母親為老伴。

是的,少是夫妻老是伴。從少年到白頭,人生必然。

要是不出意外,我家的日子也會芝麻開花節節高。

上世紀九十年代,父親所在的水泥廠像大多數國有中小企業一樣,慢慢地衰落下去。整個社會的經濟環境和經濟體制變了。集體主義、公有化,在徹底地退出歷史舞臺。工廠裡,先是利潤下降,工人的工資減少。再後來,因生產任務明顯下降,工人們上班都不正常了,開始輪流工作,不必像過去那樣加班加點。又過了兩年,開始分流、裁剪工人。父親當然是首當其衝受到裁剪的一批。因為他沒有任何背景和關係,而且還愛發牢騷,經常得罪領導。最終,整個水泥廠倒閉了。

父親下崗了。那一年,我姐考上了大學。

一上一下,我家的日子也像坐電梯一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時,母親的小賣部經營有方,生意漸好。母親性格開朗,為人熱心,做事熱情。從本質上來說,母親並不是一個適合做生意的人,因為她根本就不會精打細算,錙銖必較。師生們來買東西,短少個一毛兩毛的,她也不計較,願意下次來補上的,母親照收;有人故意討便宜不給的,或者遺忘的,她也不在乎。特別是一些寄宿生,因各種原因一時半會接濟不上,母親也允許他們賒帳,待手頭方便時再還上。這就讓那些受過恩惠的學生們感激涕零。有錢時,寧願多走兩步也要到母親的店裡購物消費。因此,在這一帶,母親的人緣相當不錯。生意反比那些地理位置優越的還好些。手頭自然也有了幾萬元的積蓄。母親還準備擴大經營規模,把小店開成一家小型超市。從煙酒糖果飲料到柴米油鹽醬醋,從日雜百貨到文具書籍,母親恨不得經營師生們需要的全部商品。父母還有一個宏大的計畫,三五年後,推掉老屋,改建一棟六層高的樓房。一樓門面開超市,二三四樓,父母、姐姐和我各住一層,五六樓出租。那時,我正讀初二,情竇初開,聽到這個消息,心裡樂滋滋的。我想像著彼時彼景:我和愛妻(多半是女朋友)依窗而立,舉目遠眺,河光山色,校園美景,盡收眼底。那是何等浪漫和幸福啊!

可是,父親下崗了。

本來,下崗並不是件很可怕的事。那幾年,下崗像流感一般蔓延。那些在供銷社、百貨公司、航運公司、磷肥廠、氮肥廠、煤礦等企業廠礦上班的街坊鄰居好像下餃子似的,一撥接一撥地下崗回家。企業要麼被兼併收購,要麼就是破產倒閉。有門路有技術的留在換了老闆的原企業上班,或者去找一份新工作;有錢的或者借得到錢的乾脆自己下海撲騰,做生意當老闆。

無論怎樣,日子還得過下去。

但父親不然。他不知道自己去幹什麼,又能幹什麼。下崗回家的父親,苦悶極了。他有些茫然,不知如何應對未來。下崗時發的那點補貼,能做什麼?還不夠我姐大學一年的花銷。而且,突然回家待著,精神上很不習慣,心裡也空落落的,渾身不舒服。他發現原來很有用的手和腳,閑得沒一點用處了,像多餘的。這時,父親倒寧願自己是個殘廢人。

母親的想法卻與父親相左。她感到父親下崗未必就是壞事。自父親下崗回家的那天起,母親就盤算跟父親一起經營這個店。隨著生意日隆,母親早就想把規模擴大些,把商品弄齊全些。正苦於一個人忙不過來呢。父親下崗回家正好有了一個不花錢的壯勞力。進貨或是給老師送個米油什麼的,就不用再麻煩別人。但父親死活不願意。父親不同意卻講不出充分的理由。說穿了,父親拉不下面子,是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義在作祟。《增廣賢文》裡頭也有一些糟粕,就像西藥的副作用一樣,被父親照本宣科全吸收了。父親在廠裡和街坊鄰居面前經常扮演民事調解員的角色,新社會男女平等講得頭頭是道,但革命革到自己頭上就不是那麼回事了。要知道,我們家的髒衣服從來都是男女分開洗的。洗澡盆也像公廁一樣分男女。

父親的想法很簡單,他認為店是母親開的,錢是母親賺的,現在一起經營,還不等於母親雇了個不用發工資的夥計?父親在外可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幫堂客打工,傳出去,豈不被人笑話?!還有,母親的小賣部一天營業額撐破天也就兩三百塊錢,天長日久的,用得著兩個人忙乎嗎?況且,父親根本就是一個手腳閒不住,屁股坐不住的人。說服不了父親,母親自然有些生氣。儘管父親一直都在努力找工作,可是,像他這樣一個普通下崗工人,沒有特別的文化和技能,要想再找一份合適的工作,其難度不亞於買彩票中大獎的概率。很硬氣的父親又不肯求人或托人拉關係,在家裡待的時間一長,母親就有些埋怨了。正當父親感到這樣下去也不是個事兒,考慮是否委曲求全,先答應和母親一起幹的時候,工友趙叔像幽靈一般突然出現在父親面前。趙叔的出現使父親的人生像滔滔遠去的沅水猛地拐了個彎。我們家的日子也因此而改變。

早已成家。苦追我姐五年、終於抱得美人歸的姐夫曾令文是縣政府辦副主任。而今,愛情豐收、事業有成的姐姐已獲高教職稱,我冰雪聰明的外甥女也已上學,和她的父母一樣,成績優秀,門門功課一百分。五年前,我也在外省的一所部屬大學中文系畢業,卻沒有姐那麼幸運,畢業意味著失業。我只得背井離鄉,來到千里之外的廣東打工。

時光如沅水河一樣無聲無息地流淌。我的父親母親就在這無聲無息的時光流逝裡,漸漸變老。他們從年輕夫妻,變成了一對中年夫妻,再變成現在的老伴。不知什麼時候,父親從當初的小梁,變成老梁。他也不清楚是從哪一天開始人們叫他老梁的。但老梁是自然而然的,那個稱呼一直在等待著父親。父母之間的稱謂也變了,母親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開始稱父親為老頭子,父親也稱母親為老伴。

是的,少是夫妻老是伴。從少年到白頭,人生必然。

要是不出意外,我家的日子也會芝麻開花節節高。

上世紀九十年代,父親所在的水泥廠像大多數國有中小企業一樣,慢慢地衰落下去。整個社會的經濟環境和經濟體制變了。集體主義、公有化,在徹底地退出歷史舞臺。工廠裡,先是利潤下降,工人的工資減少。再後來,因生產任務明顯下降,工人們上班都不正常了,開始輪流工作,不必像過去那樣加班加點。又過了兩年,開始分流、裁剪工人。父親當然是首當其衝受到裁剪的一批。因為他沒有任何背景和關係,而且還愛發牢騷,經常得罪領導。最終,整個水泥廠倒閉了。

父親下崗了。那一年,我姐考上了大學。

一上一下,我家的日子也像坐電梯一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時,母親的小賣部經營有方,生意漸好。母親性格開朗,為人熱心,做事熱情。從本質上來說,母親並不是一個適合做生意的人,因為她根本就不會精打細算,錙銖必較。師生們來買東西,短少個一毛兩毛的,她也不計較,願意下次來補上的,母親照收;有人故意討便宜不給的,或者遺忘的,她也不在乎。特別是一些寄宿生,因各種原因一時半會接濟不上,母親也允許他們賒帳,待手頭方便時再還上。這就讓那些受過恩惠的學生們感激涕零。有錢時,寧願多走兩步也要到母親的店裡購物消費。因此,在這一帶,母親的人緣相當不錯。生意反比那些地理位置優越的還好些。手頭自然也有了幾萬元的積蓄。母親還準備擴大經營規模,把小店開成一家小型超市。從煙酒糖果飲料到柴米油鹽醬醋,從日雜百貨到文具書籍,母親恨不得經營師生們需要的全部商品。父母還有一個宏大的計畫,三五年後,推掉老屋,改建一棟六層高的樓房。一樓門面開超市,二三四樓,父母、姐姐和我各住一層,五六樓出租。那時,我正讀初二,情竇初開,聽到這個消息,心裡樂滋滋的。我想像著彼時彼景:我和愛妻(多半是女朋友)依窗而立,舉目遠眺,河光山色,校園美景,盡收眼底。那是何等浪漫和幸福啊!

可是,父親下崗了。

本來,下崗並不是件很可怕的事。那幾年,下崗像流感一般蔓延。那些在供銷社、百貨公司、航運公司、磷肥廠、氮肥廠、煤礦等企業廠礦上班的街坊鄰居好像下餃子似的,一撥接一撥地下崗回家。企業要麼被兼併收購,要麼就是破產倒閉。有門路有技術的留在換了老闆的原企業上班,或者去找一份新工作;有錢的或者借得到錢的乾脆自己下海撲騰,做生意當老闆。

無論怎樣,日子還得過下去。

但父親不然。他不知道自己去幹什麼,又能幹什麼。下崗回家的父親,苦悶極了。他有些茫然,不知如何應對未來。下崗時發的那點補貼,能做什麼?還不夠我姐大學一年的花銷。而且,突然回家待著,精神上很不習慣,心裡也空落落的,渾身不舒服。他發現原來很有用的手和腳,閑得沒一點用處了,像多餘的。這時,父親倒寧願自己是個殘廢人。

母親的想法卻與父親相左。她感到父親下崗未必就是壞事。自父親下崗回家的那天起,母親就盤算跟父親一起經營這個店。隨著生意日隆,母親早就想把規模擴大些,把商品弄齊全些。正苦於一個人忙不過來呢。父親下崗回家正好有了一個不花錢的壯勞力。進貨或是給老師送個米油什麼的,就不用再麻煩別人。但父親死活不願意。父親不同意卻講不出充分的理由。說穿了,父親拉不下面子,是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義在作祟。《增廣賢文》裡頭也有一些糟粕,就像西藥的副作用一樣,被父親照本宣科全吸收了。父親在廠裡和街坊鄰居面前經常扮演民事調解員的角色,新社會男女平等講得頭頭是道,但革命革到自己頭上就不是那麼回事了。要知道,我們家的髒衣服從來都是男女分開洗的。洗澡盆也像公廁一樣分男女。

父親的想法很簡單,他認為店是母親開的,錢是母親賺的,現在一起經營,還不等於母親雇了個不用發工資的夥計?父親在外可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幫堂客打工,傳出去,豈不被人笑話?!還有,母親的小賣部一天營業額撐破天也就兩三百塊錢,天長日久的,用得著兩個人忙乎嗎?況且,父親根本就是一個手腳閒不住,屁股坐不住的人。說服不了父親,母親自然有些生氣。儘管父親一直都在努力找工作,可是,像他這樣一個普通下崗工人,沒有特別的文化和技能,要想再找一份合適的工作,其難度不亞於買彩票中大獎的概率。很硬氣的父親又不肯求人或托人拉關係,在家裡待的時間一長,母親就有些埋怨了。正當父親感到這樣下去也不是個事兒,考慮是否委曲求全,先答應和母親一起幹的時候,工友趙叔像幽靈一般突然出現在父親面前。趙叔的出現使父親的人生像滔滔遠去的沅水猛地拐了個彎。我們家的日子也因此而改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