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融媒體傳播背景下的新聞廣播頻率研究(上)

大眾傳播已經進入了融媒體傳播的時代,其融合式的升級傳播路徑更加注重傳受關係的互動化以及傳受流程的重組與再造。 本文從新聞廣播頻率"傳""受"交融的新傳播模式入手,著重分析了新聞廣播人在融合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強調強化傳統優勢,樹立危機意識。 新聞廣播頻率要在品牌化和產業化上做足文章,提高受眾的忠誠度,讓頻率的美譽度越來越強;同時進行各類資源的整合與配置,讓其形成產業化運作的良性發展格局。

新聞廣播頻率(含一些新聞性的綜合廣播頻率)是我國各級廣播電臺的主頻率(第一頻率), 承擔著各級

黨委政府的重要資訊發佈任務, 是受眾獲取新聞產品和相關服務的重要管道。 資訊發佈、輿論引導、輿論

監督和服務受眾是它的基本使命。

大眾傳播早已進入到融媒體傳播的時代, 包括新聞廣播頻率在內的所謂“傳統媒體”其傳播者的媒介融合思維也已從“+互聯網”向“互聯網+”轉變。

這表明, 融合式的升級傳播路徑不只是管道(平臺、終端)、傳播技術等方面的融合, 而越來越關注於傳播模式的改變——傳受關係的互動化以及傳受流程的重組與再造。

對於新聞廣播頻率所播出的非新聞報導類節目而言, 媒介融合對於它們所給予的轉型方式是調動受眾的積極參與與討論。 例如, 傳播者在選擇節目主題、設定節目的播出結構等問題時, 要充分地利用媒介融合所帶來的便利化的互動討論模式, 改變“灌輸式”的傳統新聞廣播頻率的傳播模式, 優選受眾的互動言論, 通過對傳播內容的精細控制, 來贏得與受眾更為“親密”的接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