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

廣平縣, 河北省下轄縣, 位於河北省南部, 太行山東麓海河平原的黑龍港流域, 西及西北分別與成安縣、肥鄉縣接壤, 北與曲周縣相望, 南與魏縣交界, 東與館陶縣為鄰, 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界區域, 面積320平方千米, 下轄3鎮4鄉, 人口28萬。

近臨京廣、京九鐵路幹線和京港澳高速公路, 309國道、邯大公路橫穿東西, 定魏公路縱貫南北, 邯濟鐵路穿境而過 。

廣平縣縣域總面積320平方公里, 耕地35.05萬畝, 是河北省重點糧棉主產區之一, 主產小麥、玉米、棉花、蔬菜。

中文名稱

廣平縣

外文名稱

Guangping County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北省

下轄地區

3鎮4鄉

政府駐地

廣平鎮勤政路

電話區號

0310

郵政區碼

057650

地理位置

河北省南部

面 積

320平方公里

人 口

28萬

方 言

晉語、冀魯官話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廣平八景

機 場

邯鄲國際機場

車牌代碼

冀D

建制沿革

廣平縣, 春秋時期先屬衛後沒于晉, 戰國時先屬魏後屬趙。 秦代屬邯鄲郡。 兩漢時期分屬於魏縣、斥丘, 兩縣皆屬於魏郡。 三國時期分屬於魏的冀州。 兩晉時期分屬於司州廣平郡、魏郡。 北魏時屬相州。

隋代, 北部屬武安郡的清漳縣, 西南部屬魏郡的成安縣, 中部、東南部屬武陽郡的魏縣。

唐代, 北部屬洺州清漳縣, 東南部屬魏州的魏縣, 西南部屬相州的成安縣。 五代時屬洺州。

北宋時期, 中部、東部、南部屬河北東路大名府魏縣,

北部屬河北西路洺州肥鄉縣。 宋建炎二年、金天會六年(1128年)四月, 金兵破宋洺州, 十二月金兵攻佔宋大名府, 今廣平縣境始為金地。

金大定七年(1167年), 金析魏縣地置廣平縣, 屬洺州。 金興定四年、蒙古太祖十五年(1220年), 廣平縣為蒙古汗國所轄。 金正大八年、蒙古太宗三年(1231年)蒙古始立中書省, 統山東、山西、河北之地, 謂之“腹裡”, 廣平縣屬之。 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屬中書省邢洺路。 蒙古憲宗二年(1252年), 改邢洺路為洺磁路, 廣平縣屬之。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路名為廣平路, 廣平縣仍屬之。

明洪武元年(1368年), 改廣平路為廣平府, 廣平縣屬之。 十月屬河南分省, 二年三月改屬北平等處行中書省。 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 廣平縣屬京師廣平府。 清代、廣平縣屬直隸省廣平府。

中華民國初年沿清制。 民國二年(西元1913年)廣平縣屬直隸省冀南道, 三年冀南道改名大名道, 廣平縣仍隸焉, 十七年(1928年)廢道, 廣平縣始直屬河北省, 二十六年(1937年)屬河北省第十三督察區。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後, 遂于次年建立廣平縣抗日民主政府, 屬冀南區。 1941年8月, 屬晉冀魯豫邊區冀南區十二專區。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 廣平縣屬冀南區三專區。 1948年9月, 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後, 廣平縣遂屬華北行政區冀南區三專區。 1949年8月1日, 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後, 廣平縣劃歸河北省邯鄲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廣平縣仍屬河北省邯鄲專區。 1958年12月20日, 撤銷廣平縣, 併入大名、曲周2縣。 1961年7月9日, 析曲周縣複置肥鄉縣時, 遂將原廣平縣地劃歸肥鄉縣。

1962年3月27日, 析肥鄉縣恢復廣平縣建制, 仍屬邯鄲專區。 1970年邯鄲專區改稱邯鄲地區, 仍轄廣平縣。 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 撤銷邯鄲地區, 實行地市合併。

風景名勝

千佛淩空

千佛淩空

廣平縣城東有座唐時始建的千佛寺, 寺院占地四十多畝, 不僅有五重大殿, 還有幾十尊高約兩丈八尺的佛像。

東湖水上公園

東湖水上公園

廣平縣東湖水上公園位於縣城主幹道廣安路東段南側, 公園占地面積300多畝, 其中人工湖面積140多畝占公園總面積的一半, 建有人造假山、景觀拱橋、湖心小島、古建亭榭、戲水準台和親水碼頭等景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