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所謂的“感恩教育”只是在給你的孩子做“行銷式”的洗腦

心存感恩, 是一種可貴的品質, 也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可在現代家庭中, 孩子越來越佔據中心地位, 父母過度寵溺導致孩子大打出手的事件時常在熱點新聞一欄屢見不鮮

讓孩子懂得感恩, 懂得愛別人、尊重別人就成了社會輿論中的熱門話題, 近年來, 眾多國內學者倡議設立“中華感恩節”, 以教化人們學會感恩他人, 感恩父母。

昨天看了一篇報導:11月16日, 江蘇鹽城某初中, “感恩教育推廣第一人”彭成受邀前來做專題報告, 6000多名師生與家長共同參與, 很多人抱頭痛哭, 也有學生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

在此之前, 就有媒體曾報導此類“感恩教育”活動的背後可能存在洗腦行銷等內容。

這樣形式的“感恩教育”在如今中國的中小學裡已是司空見慣, 請個人做一場聲嘶力竭的演講“表演”, 底下學生集體痛哭流淚, 從表面上看孩子們似乎受到觸動、受到精神的洗禮,

實際這些所謂的“感恩教育”只是在搞形式主義, 本質就是一場感恩故事洗腦會, 于孩子而言毫無意義!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 在“親情教育”的盛名包裝下, 整場活動卻徒有其表, 除卻一些大而化之的口號和誇大其詞的表述外, 不知孩子在一番痛哭流涕之後,

是否真正地學到了什麼。

還有前段時間, 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尚書中學要求學生每天上課前要向老師鞠躬行禮, 彎腰90度, 停10秒以上。

看到這樣的報導, 越覺得如今學校的形式“教育”表演虛有其表、引人發笑。 逼孩子每天鞠幾個躬行個大禮就能把孩子教育成溫良恭儉讓、懂得感恩的人?這樣的教育方法永遠只流於形式,

可內在的情感意義才是感恩教育所要傳達的。

美國第 35 任總統約翰‧甘迺迪曾說過:“當我們表達感謝時, 我們絕不能忘記感恩的最高形式不是說出的話, 而是實際的作為。 ”

因為感恩教育從來都不是靠一場煽情講座就能夠一蹴而就, 真正的感恩教育需要學校和家長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一言一行之間的感化教導和長期的行為薰陶積累而來, 這一切都要依靠家長跟老師幫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

“感恩教育”重在入腦入心, 正值青春期的孩子, 還不能充分地理解和體會父母和老師的關懷和不易, 因此確實需要各種形式的感恩提醒和提示。

但是學校進行“感恩教育”也不該像搞表演秀, 全是形式主義。

感恩是一種情感教育, 一種道德教育, 感恩教育要從小抓起, 從小事做起。 只有學會感恩, 才懂得珍惜, 學會感恩, 才懂得回報。 只要父母善於對孩子進行親身引導, 讓他們關注、感受美好生活的方方面面, 孩子就會被感染。

曾經在地鐵上看過令人“寒心”的一幕,一個年輕的母親抱著3歲左右的孩子擠進了擁擠的地鐵,旁邊一位年輕的女孩給他們讓了座。母親把孩子放在座位上後,讓孩子說-謝謝”,可那個孩子卻扭頭不理會媽媽的話。

這位母親尷尬地說:“孩子就是這樣。”

那個讓座的女孩寬容地笑笑說:“沒關係。”

孩子就一個人坐著,他的母親在旁邊站著。車上人越來越多,越來越擠,母親想抱著孩子坐下,但孩子卻用手推開母親,不讓母親坐,可這位母親只是尷尬地笑笑。

這位母親自己都很吝嗇一句“謝謝”,孩子怎麼可能會有感恩的好習慣呢?

“感恩教育”怎樣做才正確呢?

最重要的一個關鍵點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不要寄希望於演講表演洗腳活動等等形式,如打了“催產針”,感恩之情能像嬰兒一樣呱呱墜地;而應當在日積月累中讓孩子逐步成長,瓜熟蒂落。

父母要想讓孩了具備感恩的心,就要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榜樣。不管在什麼時候得到了幫助,都.不要忘了說一些感謝的話或者做一些表示感謝的動作。

有一句印象深刻的話,“知道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形式的感恩教育就像是給孩子們講很多“洗腦式”感恩道理,但最終還是無法改變孩子的本心。

讓孩子學會感恩,從來都不需要這樣的刻意表演和說教,感恩是一種自然、美好的情感能量流動。讓孩子看到你的感恩,你的感恩情感自然而然就流動到孩子身上。

父母只要做感恩的榜樣,不斷地從生活中發現值得感恩的事情,並和孩子一起分享表達出來。今天恰巧是西方的感恩節,父母可以帶孩子一起去做一切值得感恩的事。

例如可以鼓勵孩子給慈善機構捐贈衣服和玩具,或者帶著孩子去慈善機構做個小志願者等等,培養孩子對他人的愛心和責任感,孩子願意説明有需要的人,也會更懂得感恩的意義和價值。

根本無需引導和強迫孩子說“謝謝”“請”等表達感恩的詞語,只要把感恩的標準放在自己身上,身體力行地進行感恩教育,讓孩子從父母身上明白感恩,表達感恩,如此耳濡目染,孩子慢慢地就會用積極感恩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事情。

圖文來源於網路,有刪改

曾經在地鐵上看過令人“寒心”的一幕,一個年輕的母親抱著3歲左右的孩子擠進了擁擠的地鐵,旁邊一位年輕的女孩給他們讓了座。母親把孩子放在座位上後,讓孩子說-謝謝”,可那個孩子卻扭頭不理會媽媽的話。

這位母親尷尬地說:“孩子就是這樣。”

那個讓座的女孩寬容地笑笑說:“沒關係。”

孩子就一個人坐著,他的母親在旁邊站著。車上人越來越多,越來越擠,母親想抱著孩子坐下,但孩子卻用手推開母親,不讓母親坐,可這位母親只是尷尬地笑笑。

這位母親自己都很吝嗇一句“謝謝”,孩子怎麼可能會有感恩的好習慣呢?

“感恩教育”怎樣做才正確呢?

最重要的一個關鍵點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不要寄希望於演講表演洗腳活動等等形式,如打了“催產針”,感恩之情能像嬰兒一樣呱呱墜地;而應當在日積月累中讓孩子逐步成長,瓜熟蒂落。

父母要想讓孩了具備感恩的心,就要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榜樣。不管在什麼時候得到了幫助,都.不要忘了說一些感謝的話或者做一些表示感謝的動作。

有一句印象深刻的話,“知道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形式的感恩教育就像是給孩子們講很多“洗腦式”感恩道理,但最終還是無法改變孩子的本心。

讓孩子學會感恩,從來都不需要這樣的刻意表演和說教,感恩是一種自然、美好的情感能量流動。讓孩子看到你的感恩,你的感恩情感自然而然就流動到孩子身上。

父母只要做感恩的榜樣,不斷地從生活中發現值得感恩的事情,並和孩子一起分享表達出來。今天恰巧是西方的感恩節,父母可以帶孩子一起去做一切值得感恩的事。

例如可以鼓勵孩子給慈善機構捐贈衣服和玩具,或者帶著孩子去慈善機構做個小志願者等等,培養孩子對他人的愛心和責任感,孩子願意説明有需要的人,也會更懂得感恩的意義和價值。

根本無需引導和強迫孩子說“謝謝”“請”等表達感恩的詞語,只要把感恩的標準放在自己身上,身體力行地進行感恩教育,讓孩子從父母身上明白感恩,表達感恩,如此耳濡目染,孩子慢慢地就會用積極感恩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事情。

圖文來源於網路,有刪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