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火山看吉林

在從北京到延吉的民航飛機上, 坐在左側的舷窗座位, 習慣性地用相機捕捉著窗外的風景:變幻莫測的雲層以及被高度擠壓成一個陌生平面的地表。 在光線條件好的時候, 的眼睛幾乎不離開取景器, 近乎貪婪地拍抓每一幀畫面。

此時正是中午, 2016年深冬的一個晴天, 整條航線已飛了過半, 取景器裡出現了一個令人感到驚奇的場面:灰色調的大地上, 分佈著許多大小相近的、圓形或近圓形的突起, 還有許多類似大小的圓形或近圓形的凹陷, 整體印象如同出了麻疹的皮膚, 又像是瞬間凝固的沸騰的水面(有水泡和破碎的水泡),

在堅硬的大地上出現這樣的場景, 總給人一種感覺:這裡的地面曾經是沸騰的液體, 且瞬間凝固成永恆。
​這個碟狀的小山就是伊通大孤山, 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境內的7座火山之一, 這7座火山彼此相隔甚遠, 因此, 雖然被稱作“火山群”,
卻一眼看不出“群像”, 反而顯得每座火山都孤零零的。 “大孤山”的取名也許就是在形容它的孤單吧。 大孤山是伊通火山群中最大的一座火山, 滿語名為“阿勒坦額墨勒”, 意思是金色的馬鞍子。

龍崗火山群:闖入火山錐與瑪珥湖紮堆的迷宮

後來, 從資料上得知, 在飛機上看到的那一幕神奇的景象, 就位於吉林省東南部的輝南縣、靖宇縣和撫松縣一帶, 所見到的那些近圓形的小突出或圓形凹陷, 就是當地密佈的火山地貌。

平時很少見到火山地貌, 對火山的印象就只有像日本富士山那樣的圓錐形態:又高大又挺拔的那種錐體。 然而從高空看到的那些突起, 像是縮小版的富士山。

​長白山天池就像一個永恆的座標, 把火山錐和火山口湖的形象定位在了人們的心裡。 從山腳向天池攀登的時候, 路邊的景色與別處的山區別不大, 直到臨近天池時, 火山熔岩的面目才顯露出來——之前全被植物覆蓋了。 同理, 天山坡面上的幾條被流水切割的峽谷, 也是觀察火山特殊地質構造和地貌景觀的極好去處。

吉林省近代主要火山分佈圖
​當驅車在輝南縣、靖宇縣和撫松縣境內考察時, 你會發現自己落入了小山丘和起伏山地的包圍之中。 它們的數量多到不敢相信, 它們的形態也離經典錐形相差較遠。

所謂“火山錐”是火山活動中從地底噴出的物質在噴出口周圍堆積而形成的山丘。

由於噴出物的性質、噴出量的多少和噴發的方式上總有差別, 火山錐的樣貌也就有了千差萬別:圓錐形、簸箕形、盾形、穹形、鐘狀、塌陷形、椅子形等。

經驗積累了之後, 你會發現, 所有這些火山錐的形態, 都有一個近圓形的基座, 不論後天的風化作用做了什麼, 那個渾圓的基礎總還在, 因此我們才能夠一眼望見那像蟹眼一般突出在地表的火山錐。 這一帶的火山錐都不高, 高度在200—400米之間, 它們很像是生長或者附著在起伏的地表之上, 有時候, 我們很難把它們和地形自身的起伏區分開。 對於一個平常極少見到火山的人來說, 在公路邊時不時認出一個不起眼的小火山錐, 那種驚喜,是溢於言表的。

這一帶不僅僅有密集的火山錐,還有若干相距不遠的火山湖。我印象中的火山湖,是像長白山天池和天山天池那樣的,在高大火山錐的頂部充水形成的湖。然而這種火山湖的模式在吉林省輝南縣也被打破了。這裡共分佈著170餘處火山遺跡,其中有十幾處火山遺跡是以火山口湖的形態存在著,其餘的都是火山錐。當地人把這些火山口湖稱作“龍灣”,其實它們有一個學名:“瑪珥湖”。龍崗火山口湖群是目前國內所發現的最大的火山口湖群,這一帶也是我國火山和火山口湖分佈最集中、數量最多的地區。
​十五道溝峽谷(上圖)和錦江大峽谷(下圖)是長白山地區的兩條最容易觀察到火山地質構造和火山活動遺跡的地方。十五道溝峽谷屬於望天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望天鵝火山錐上切開的最大的一條峽谷,在峽谷裡,能看到許多處岩漿在流動時遇冷凝結而成的大石柱結理,有橫向、有豎向,還有扭曲翻轉的。與這裡不同的是,錦江大峽谷裡的火山地貌如同奇幻石質峰叢,那個峽谷是在厚層的火山熔岩上切割出來的,讓我們領略到火山地貌的另一種風情。
​錦江大峽谷

火山口湖是火山口積水形成的湖,前面說的天池就是其中一類,龍崗火山口湖則屬於另一類:瑪珥湖。這種湖泊多呈圓形或近圓形,直徑一般200米—300米;周圍的火山口壁一般在幾米到幾十米高,火山口壁的頂部比較平緩,水深數十米。說得通俗一些,瑪珥湖在形成時,地底下有沸騰的熱水噴射上來,從而像是在平地上形成了一個爆破口,由於火山活動造成的火山渣並不多,只在爆破口周圍散落了一些,所以沒有形成高大的火山錐,火山活動停止之後,爆破口開始積水,最終形成瑪珥湖。

龍崗的瑪珥湖和火山錐密集伴生著,那是因為在大約20萬年前,這裡發生過強烈的火山活動。我們甚至能夠想像出當時的景象:大地被地底的岩漿烘烤著,已經接近融化了,沸騰的岩漿把岩層裡的地下水也加熱到了沸騰的狀態,一旦地表岩層出現薄弱的地方,地下的熱水、熱汽、熱岩漿就乘虛而上,沖出地表。那時候,這裡煙霧迷漫,地表遍佈“出氣孔”,隨時都有熱水、熱汽、熱渣從地下噴出來。當火山活動自距今1萬年前完全平息之後,十幾個平均水深50米左右、最深處達100米的瑪珥湖才漸漸形成。

在飛機上看到的場景中,就有瑪珥湖,從空中看,它們就像耳朵眼兒一樣,圓形岸線很完整。站在地面上看它們,也同樣被那完整的邊緣所吸引。
​長白山天池火山錐和望天鵝火山錐在這張衛星影像裡看得十分清楚。十五道溝峽谷如一道疤痕,從望天鵝火山錐上劃下來,望天鵝火山錐南麓的鴨綠江上游,彙集了火山泉水之後,向西南方向流去。

長白山火山群:深入火山錐的內部解剖岩漿的機理

龍崗火山群就在長白山這座巨型火山的腳下,可以想像一下,當地底大部分力量都從長白山火山口釋放掉之後,那些山麓區的、不太強的地核熱力就在龍崗一帶尋找到了發洩的出口。從龍崗出發,驅車直上長白山天池,心裡期待著能看到與在龍崗所見不同的火山遺跡——長白山才是大部分中國人心目中的火山模樣:宏偉、高大、錐形明顯、火山口湖神秘巨大。然而,這些都是遠觀的景象,離近了之後,長白山的火山形象就全然看不見了,還會有新發現嗎?

首先要去拜訪天池,這是來長白山的外地人必做的一件事。起初還不覺得怎樣,待到越接近天池,山路兩旁的景象就越顯得奇特:林木早已由高大喬木演變為低矮灌木,到天池下邊,乾脆片草不長了,只有灰色、白色和黃色的火山灰和多孔的火山石碎屑。山石的樣貌,除了被風吹雨淋以外,幾乎和錐體剛剛形成時沒有太大改變:該是尖峰突起之處,依然尖峰突起,該是碎石漫坡的地方,還是碎石漫坡。我撿起幾塊火山石,有的很輕,有的密度大一些,但都是多孔的,記錄著它們的“出身”。
​伊通火山群裡有七座火山錐,因佈局很像北斗七星,所以被叫作“七星山”。

七星山裡的7座火山錐既無明顯的熔岩流和熔岩被,也沒有火山口、火山湖等,它們由於特殊的生成機制而擁有著獨特的火山地貌景觀:石林。走進並登上其中任一座火山,你都會看到密集的石柱幾乎呈豎直排列,有時彎曲變形,但大趨勢都是直立的——這些石柱結構的形成,就是岩漿從地下“擠”出來時冷凝造成的。這類火山形成機制所造成的火山地貌,世所罕見。

​東尖山

​馬鞍山

​大孤山

​北尖山

​西尖山

​莫里青山

​小孤山

自天池而下,繞到了位於天池西坡的錦江大峽谷,錦江在下游注入了松花江,它在長白山裡流淌時切割出一條峽谷,這條峽谷十分別致:兩岸盡是深灰色質密的火山熔岩。也就是說,長白山在噴發時所噴出的地下熔化的岩漿,在下落到地表並堆積起來之後,就成為了今天的長白山主體,錦江,就是在這塊巨型火山熔岩堆積體上切割流下的。

所以,在錦江大峽谷裡,能見到火山熔岩經風化作用之後所能形成的各種地貌和地形——由於熔岩自身存在很多裂縫,流水沖刷和寒凍作用對岩石又進行了持續不斷的割裂分解,所以,錦江兩岸多數地帶是坡陡如削的懸崖絕壁,峽谷之中聳立著奇特的熔岩石峰林。

距離錦江大峽谷不遠的長白山第二主峰望天鵝也是一座與天池主峰同類的火山錐,但是,它在噴發時沒有形成完整的火山口,俗稱“破火山口”,所以沒有積水,如今成為林木鬱閉的原始山林——鴨綠江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鴨綠江由望天鵝主峰南坡發源,一路接納二十幾條支流向西南流去。其中位於望天鵝主峰南坡的十五道溝峽谷,被當地人開發出來供人們觀賞火山景觀的奇妙和多樣。
​大龍灣

輝南縣和靖宇縣境內瑪珥湖的分佈密度是國內最大的。從衛星影像中,你能真切感受到當地火山活動遺跡的密集。瑪珥湖的特點很直觀:它們都有光滑的岸線,近圓形,兩岸地勢微高於湖面。瑪珥湖因被山勢圍合,所以往往風平浪靜,可以用“靜謐”來形容。同時,瑪珥湖的水深又比較大,因此帶有“神秘”的色彩。當地人稱瑪珥湖為“龍灣”,稱龍灣集中的丘陵區為“龍崗”,這正是人們對湖水的神秘性作出的反應。

​小龍灣

​旱灣 

十五道溝也如同錦江大峽谷一樣,是水流在火山面坡上切割出來的峽谷。然而,十五道溝裡的火山岩地貌顯出了極多樣的變化:有熔岩、有組群巨大的柱狀節理石柱、有嚴重扭曲變形的岩層。究其機理,這裡的岩石並不全是火山噴發時淋出的熔岩。這裡的水流切出的岩層剖面,暴露了火山噴發時在地表以下岩漿的流動、受阻、凝結的全過程,看到它們,都能感受到地層深部生髮的力量。

​龍崗火山群遙感影像圖

伊通火山群:欣賞平原上的孤立火山錐之美

原以為,龍崗火山群和長白山深處的火山地貌,就已經容納了吉林省全部的火山遺跡類型,沒想到,當我驅車沿高速公路從輝南縣往長春市方向走的時候,忽然被公路西側一個奇怪的景象所吸引:夕陽西下之時,斜陽映照的平原上,零星冒出幾個底部渾圓上部尖聳的小山,憑著這幾天考察火山遺跡所訓練出來的直覺,我感到那些小山也是火山錐。當即決定離開高速公路,向那幾個火山錐的方向開去。路標指示,這裡是伊通滿族自治縣。

資料顯示,這裡就是伊通火山群所在的位置。這裡共分佈有16座火山錐,但由於每個火山錐之間的距離都很遠,所以目力所及只能望見兩三個。伊通火山的美,與龍崗火山群和長白山火山地貌不同,這裡是平展展的大平原,任何地形上的突起都是很顯眼的,就是在這平坦的大地上,這兒一個、那兒一個,冒出鐘乳一般的小山,既可愛又調皮。

伊通火山群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被保護了起來,1992年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個總面積764.8平方公里的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就是這16座火山錐。它們有什麼特別之處嗎?外行人是看不懂的,我們只能看到伊通火山錐形態的可愛和奇妙,我們卻不知道,這個火山景觀是由基性玄武岩“侵出式”這一獨特的火山成因機制所造就的。

​根據攝影師的回憶,這張照片拍攝於自北京到延吉的民航飛機飛臨龍崗火山群上方的時候。由於光線強烈,攝影師在當時沒看清地面上有什麼異樣。然而當他開始整理照片時,才發現了這張照片的亮點——你看出來了嗎?

“侵出式”,顧名思義,與“噴發式”不同,指的是地下熱熔的岩漿像擠牙膏一樣沿地表的薄弱之處擠出來。隨著岩漿擠出地表,它們的溫度便也急速下降,於是我們在伊通火山錐的破開之處,就能見到岩層上密集的柱狀結理——這是玄武岩遇冷凝結時的結理結構。

在伊通火山群所在的地方,岩漿活躍度不如東南邊的龍崗和長白山,所以,這裡的岩漿沒有噴出地表,而是採取了溫和的方式:擠。這種火山活動現象給科學家們研究地質活動機理和過程,提供了極好的樣本。

你還知道有哪些火山? 那種驚喜,是溢於言表的。

這一帶不僅僅有密集的火山錐,還有若干相距不遠的火山湖。我印象中的火山湖,是像長白山天池和天山天池那樣的,在高大火山錐的頂部充水形成的湖。然而這種火山湖的模式在吉林省輝南縣也被打破了。這裡共分佈著170餘處火山遺跡,其中有十幾處火山遺跡是以火山口湖的形態存在著,其餘的都是火山錐。當地人把這些火山口湖稱作“龍灣”,其實它們有一個學名:“瑪珥湖”。龍崗火山口湖群是目前國內所發現的最大的火山口湖群,這一帶也是我國火山和火山口湖分佈最集中、數量最多的地區。
​十五道溝峽谷(上圖)和錦江大峽谷(下圖)是長白山地區的兩條最容易觀察到火山地質構造和火山活動遺跡的地方。十五道溝峽谷屬於望天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望天鵝火山錐上切開的最大的一條峽谷,在峽谷裡,能看到許多處岩漿在流動時遇冷凝結而成的大石柱結理,有橫向、有豎向,還有扭曲翻轉的。與這裡不同的是,錦江大峽谷裡的火山地貌如同奇幻石質峰叢,那個峽谷是在厚層的火山熔岩上切割出來的,讓我們領略到火山地貌的另一種風情。
​錦江大峽谷

火山口湖是火山口積水形成的湖,前面說的天池就是其中一類,龍崗火山口湖則屬於另一類:瑪珥湖。這種湖泊多呈圓形或近圓形,直徑一般200米—300米;周圍的火山口壁一般在幾米到幾十米高,火山口壁的頂部比較平緩,水深數十米。說得通俗一些,瑪珥湖在形成時,地底下有沸騰的熱水噴射上來,從而像是在平地上形成了一個爆破口,由於火山活動造成的火山渣並不多,只在爆破口周圍散落了一些,所以沒有形成高大的火山錐,火山活動停止之後,爆破口開始積水,最終形成瑪珥湖。

龍崗的瑪珥湖和火山錐密集伴生著,那是因為在大約20萬年前,這裡發生過強烈的火山活動。我們甚至能夠想像出當時的景象:大地被地底的岩漿烘烤著,已經接近融化了,沸騰的岩漿把岩層裡的地下水也加熱到了沸騰的狀態,一旦地表岩層出現薄弱的地方,地下的熱水、熱汽、熱岩漿就乘虛而上,沖出地表。那時候,這裡煙霧迷漫,地表遍佈“出氣孔”,隨時都有熱水、熱汽、熱渣從地下噴出來。當火山活動自距今1萬年前完全平息之後,十幾個平均水深50米左右、最深處達100米的瑪珥湖才漸漸形成。

在飛機上看到的場景中,就有瑪珥湖,從空中看,它們就像耳朵眼兒一樣,圓形岸線很完整。站在地面上看它們,也同樣被那完整的邊緣所吸引。
​長白山天池火山錐和望天鵝火山錐在這張衛星影像裡看得十分清楚。十五道溝峽谷如一道疤痕,從望天鵝火山錐上劃下來,望天鵝火山錐南麓的鴨綠江上游,彙集了火山泉水之後,向西南方向流去。

長白山火山群:深入火山錐的內部解剖岩漿的機理

龍崗火山群就在長白山這座巨型火山的腳下,可以想像一下,當地底大部分力量都從長白山火山口釋放掉之後,那些山麓區的、不太強的地核熱力就在龍崗一帶尋找到了發洩的出口。從龍崗出發,驅車直上長白山天池,心裡期待著能看到與在龍崗所見不同的火山遺跡——長白山才是大部分中國人心目中的火山模樣:宏偉、高大、錐形明顯、火山口湖神秘巨大。然而,這些都是遠觀的景象,離近了之後,長白山的火山形象就全然看不見了,還會有新發現嗎?

首先要去拜訪天池,這是來長白山的外地人必做的一件事。起初還不覺得怎樣,待到越接近天池,山路兩旁的景象就越顯得奇特:林木早已由高大喬木演變為低矮灌木,到天池下邊,乾脆片草不長了,只有灰色、白色和黃色的火山灰和多孔的火山石碎屑。山石的樣貌,除了被風吹雨淋以外,幾乎和錐體剛剛形成時沒有太大改變:該是尖峰突起之處,依然尖峰突起,該是碎石漫坡的地方,還是碎石漫坡。我撿起幾塊火山石,有的很輕,有的密度大一些,但都是多孔的,記錄著它們的“出身”。
​伊通火山群裡有七座火山錐,因佈局很像北斗七星,所以被叫作“七星山”。

七星山裡的7座火山錐既無明顯的熔岩流和熔岩被,也沒有火山口、火山湖等,它們由於特殊的生成機制而擁有著獨特的火山地貌景觀:石林。走進並登上其中任一座火山,你都會看到密集的石柱幾乎呈豎直排列,有時彎曲變形,但大趨勢都是直立的——這些石柱結構的形成,就是岩漿從地下“擠”出來時冷凝造成的。這類火山形成機制所造成的火山地貌,世所罕見。

​東尖山

​馬鞍山

​大孤山

​北尖山

​西尖山

​莫里青山

​小孤山

自天池而下,繞到了位於天池西坡的錦江大峽谷,錦江在下游注入了松花江,它在長白山裡流淌時切割出一條峽谷,這條峽谷十分別致:兩岸盡是深灰色質密的火山熔岩。也就是說,長白山在噴發時所噴出的地下熔化的岩漿,在下落到地表並堆積起來之後,就成為了今天的長白山主體,錦江,就是在這塊巨型火山熔岩堆積體上切割流下的。

所以,在錦江大峽谷裡,能見到火山熔岩經風化作用之後所能形成的各種地貌和地形——由於熔岩自身存在很多裂縫,流水沖刷和寒凍作用對岩石又進行了持續不斷的割裂分解,所以,錦江兩岸多數地帶是坡陡如削的懸崖絕壁,峽谷之中聳立著奇特的熔岩石峰林。

距離錦江大峽谷不遠的長白山第二主峰望天鵝也是一座與天池主峰同類的火山錐,但是,它在噴發時沒有形成完整的火山口,俗稱“破火山口”,所以沒有積水,如今成為林木鬱閉的原始山林——鴨綠江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鴨綠江由望天鵝主峰南坡發源,一路接納二十幾條支流向西南流去。其中位於望天鵝主峰南坡的十五道溝峽谷,被當地人開發出來供人們觀賞火山景觀的奇妙和多樣。
​大龍灣

輝南縣和靖宇縣境內瑪珥湖的分佈密度是國內最大的。從衛星影像中,你能真切感受到當地火山活動遺跡的密集。瑪珥湖的特點很直觀:它們都有光滑的岸線,近圓形,兩岸地勢微高於湖面。瑪珥湖因被山勢圍合,所以往往風平浪靜,可以用“靜謐”來形容。同時,瑪珥湖的水深又比較大,因此帶有“神秘”的色彩。當地人稱瑪珥湖為“龍灣”,稱龍灣集中的丘陵區為“龍崗”,這正是人們對湖水的神秘性作出的反應。

​小龍灣

​旱灣 

十五道溝也如同錦江大峽谷一樣,是水流在火山面坡上切割出來的峽谷。然而,十五道溝裡的火山岩地貌顯出了極多樣的變化:有熔岩、有組群巨大的柱狀節理石柱、有嚴重扭曲變形的岩層。究其機理,這裡的岩石並不全是火山噴發時淋出的熔岩。這裡的水流切出的岩層剖面,暴露了火山噴發時在地表以下岩漿的流動、受阻、凝結的全過程,看到它們,都能感受到地層深部生髮的力量。

​龍崗火山群遙感影像圖

伊通火山群:欣賞平原上的孤立火山錐之美

原以為,龍崗火山群和長白山深處的火山地貌,就已經容納了吉林省全部的火山遺跡類型,沒想到,當我驅車沿高速公路從輝南縣往長春市方向走的時候,忽然被公路西側一個奇怪的景象所吸引:夕陽西下之時,斜陽映照的平原上,零星冒出幾個底部渾圓上部尖聳的小山,憑著這幾天考察火山遺跡所訓練出來的直覺,我感到那些小山也是火山錐。當即決定離開高速公路,向那幾個火山錐的方向開去。路標指示,這裡是伊通滿族自治縣。

資料顯示,這裡就是伊通火山群所在的位置。這裡共分佈有16座火山錐,但由於每個火山錐之間的距離都很遠,所以目力所及只能望見兩三個。伊通火山的美,與龍崗火山群和長白山火山地貌不同,這裡是平展展的大平原,任何地形上的突起都是很顯眼的,就是在這平坦的大地上,這兒一個、那兒一個,冒出鐘乳一般的小山,既可愛又調皮。

伊通火山群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被保護了起來,1992年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個總面積764.8平方公里的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就是這16座火山錐。它們有什麼特別之處嗎?外行人是看不懂的,我們只能看到伊通火山錐形態的可愛和奇妙,我們卻不知道,這個火山景觀是由基性玄武岩“侵出式”這一獨特的火山成因機制所造就的。

​根據攝影師的回憶,這張照片拍攝於自北京到延吉的民航飛機飛臨龍崗火山群上方的時候。由於光線強烈,攝影師在當時沒看清地面上有什麼異樣。然而當他開始整理照片時,才發現了這張照片的亮點——你看出來了嗎?

“侵出式”,顧名思義,與“噴發式”不同,指的是地下熱熔的岩漿像擠牙膏一樣沿地表的薄弱之處擠出來。隨著岩漿擠出地表,它們的溫度便也急速下降,於是我們在伊通火山錐的破開之處,就能見到岩層上密集的柱狀結理——這是玄武岩遇冷凝結時的結理結構。

在伊通火山群所在的地方,岩漿活躍度不如東南邊的龍崗和長白山,所以,這裡的岩漿沒有噴出地表,而是採取了溫和的方式:擠。這種火山活動現象給科學家們研究地質活動機理和過程,提供了極好的樣本。

你還知道有哪些火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