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和人的差距,到底是怎麼拉開的

1

昨天看到一則案例, 說一位HR在面試應聘者時, 常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你每天下班後的3小時, 都拿來做什麼?

我想起自己畢業時,

應聘某個心儀單位, 面試官也問過我:可不可以單拿出來你在大學的某個普通的一天, 跟我們聊聊你是怎麼過的?最好挑有代表性的一天。

可能有人覺得:挑好的說唄, 一通胡編就蒙過去了。 沒錯, 如果人家只問這一個問題, 胡編是上策, 但這只是個開場, 接下來, 是要和你就著你所提供的答案, 具體聊一聊的。

你應該能想像到, 隨手拿出一則新聞案例, 一個每天打遊戲和一個每天讀一則時評文章的人, 所做出的分析, 會差十萬八千里。

而這十萬八千里的結果, 不來自於天賦, 甚至不來自於專業, 它恰恰來自於, 都不用多, 十分二十分鐘, 一篇文章的功夫, 最重要的是, 乘以每一天。

時間的累積效應就是如此的公平且強大, 這讓我想起大學期間一位老師對我說過的話:想看清一個人的斤兩,

瞭解一下他日常是怎麼過的就行了。

常會聽到一些人面對結果的時候抱怨連連:憑什麼人家就如何如何, 我這麼努力卻得不到想要的東西?

歇會兒吧, 平靜且老實地反省一下:過去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裡, 你是怎麼過的?

一想起我每天都懶得拿出10分鐘正經洗把臉, 再聽到別人說我皮膚糙, 瞬間就心平氣和了。

2

你有沒有發現, 那些最要命的差距, 都是在最平淡的日常裡拉開的。

幾天前, 一個做文案的朋友跟我說:參加工作時間越久, 越後悔大學的時候沒好好讀書。

她說, 辦公室裡的一位同事, 能力很強, 其實也沒什麼, 說白了無非是閱讀量大一些, 肚子裡墨水多一點兒, 但就這一條, 足以構成一種碾壓級別的優勢。 人家說出的話、寫出的東西, 跟你一樣, 都是漢語, 但就是比你有水準。 你想縮小差距吧, 還心知這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有一種被欺負的感覺, 卻也心服口服, 只能受著。

我對她說, 在你所處的大行業裡,

挑一些最好的實戰案例和一些最經典的好書好內容, 每天下班安靜專注地研究半個小時, 有個兩三年, 就輪到你“欺負”別人了。

朋友驚訝:有這麼容易嗎?感覺很大的工程, 怎麼被你一說, 這麼簡單了?

我說, 是啊, 你那個同事就是這麼“欺負”你的。

為什麼說世間的事, 說難也難, 說容易也容易呢?

任何不起眼的投入, 乘以時間, 都會變成只可感歎而不可褻玩焉的鴻溝;任何比天大的差距, 除以時間, 都會淪為一滴一滴足以把青蛙煮爛的溫水。

3

多年來我發現:越是做一些短期內無法立竿見影的工作, 見影的時候影子最大;越是沉得住氣、坐得住板凳, 把突擊戰轉為持久戰的人, 收穫最多。

大夥兒其實都明白這個道理, 但真正能每天都做到的人卻很少很少。

為什麼, 因為效果來得太慢了。 人家發一天傳單, 立馬可以在晚上9點前發出一條“今日有收穫”的朋友圈, 哪怕打一天遊戲, 哢嚓截個屏, 晚上都有曬的。 而你花了一整天, 只弄清楚了蘇格拉底與柏拉圖不是同一個人, 這可不方便拿出去說。

然而,一年、兩年、五年後,最終需要揭老底、曬大單的時候,你就知道:為什麼有的人有生活,有的人只是活著。

我家來自農村,從小到大看見過無數次蓋磚房的過程。你見過一座新屋,被一點一點一點再一點蓋起來的過程嗎?別好奇,真心挺無聊的。打個地基都需要個把月,你出去逛個街,工匠們在和泥;你出去喝個酒,工匠們在和泥;你遊山玩水十日行,回來一看,還在和泥。

日復一日,等新房基本建成,你再走進去,摸摸那一塊塊磚頭,看看那光滑的水泥地面,就知道一點一滴積累的結果是什麼。

好看的短期效果千篇一律;肯放長線釣大魚的人,萬里挑一。

4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大多無非倆詞:優勢壁壘和劣勢壁壘。

壁壘啊,想想都知道,又大又堅固的東西,一旦形成,很難破局。而在壁壘形成之前,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漫長日子,那些分攤到每天多做10分鐘、微不足道的付出與努力,都在展示著一種冷酷,和一種公平。

你看到了別人擁有成千上萬種可遇不可求的好運氣,卻看不到這背後統一的本質:可遇的方向,與同樣可求的習慣加積累。

記得小時候考試,我幾乎每次都拿第二名,蟬聯榜首的那個普普通通的小姑娘不比任何人聰明,甚至,看不出她比誰勤奮。但每次成績一下來,她總能不多不少,就是比我高個五分八分。有時候,差距就在那麼一兩道題,最可恨的是,還是老師講過的題。

有次課間,實在憋悶的我找到老師,開口就問:您說吧,我想超過她的話,需要學到幾點?讓我拿次第一就行。

老師笑了:不需要學到幾點呀。

我追問:那我跟她差什麼啊,我愣是比不過她?

這時候正趕上那同學抱著作業走過來,跟老師說她在課上有個問題沒聽懂。老師扭頭向我道:就差這麼一點點。

這可不方便拿出去說。

然而,一年、兩年、五年後,最終需要揭老底、曬大單的時候,你就知道:為什麼有的人有生活,有的人只是活著。

我家來自農村,從小到大看見過無數次蓋磚房的過程。你見過一座新屋,被一點一點一點再一點蓋起來的過程嗎?別好奇,真心挺無聊的。打個地基都需要個把月,你出去逛個街,工匠們在和泥;你出去喝個酒,工匠們在和泥;你遊山玩水十日行,回來一看,還在和泥。

日復一日,等新房基本建成,你再走進去,摸摸那一塊塊磚頭,看看那光滑的水泥地面,就知道一點一滴積累的結果是什麼。

好看的短期效果千篇一律;肯放長線釣大魚的人,萬里挑一。

4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大多無非倆詞:優勢壁壘和劣勢壁壘。

壁壘啊,想想都知道,又大又堅固的東西,一旦形成,很難破局。而在壁壘形成之前,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漫長日子,那些分攤到每天多做10分鐘、微不足道的付出與努力,都在展示著一種冷酷,和一種公平。

你看到了別人擁有成千上萬種可遇不可求的好運氣,卻看不到這背後統一的本質:可遇的方向,與同樣可求的習慣加積累。

記得小時候考試,我幾乎每次都拿第二名,蟬聯榜首的那個普普通通的小姑娘不比任何人聰明,甚至,看不出她比誰勤奮。但每次成績一下來,她總能不多不少,就是比我高個五分八分。有時候,差距就在那麼一兩道題,最可恨的是,還是老師講過的題。

有次課間,實在憋悶的我找到老師,開口就問:您說吧,我想超過她的話,需要學到幾點?讓我拿次第一就行。

老師笑了:不需要學到幾點呀。

我追問:那我跟她差什麼啊,我愣是比不過她?

這時候正趕上那同學抱著作業走過來,跟老師說她在課上有個問題沒聽懂。老師扭頭向我道:就差這麼一點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