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五千隱士藏身終南山,過著千年前生活

在主流社會之外, 終南山隱士的生活遠離都市, 與群山、清風為伴。

他們或是為了得到更高的修行, 或是為了體驗一種常人未見的生活方式。

他們嘗試複製一千年以前一樣的生活, 卻發現時時刻刻都難以遠離現代社會的侵擾。

20多年前, 美國漢學家、佛經翻譯家比爾•波特來到中國, 尋訪傳說中在終南山修行的隱士。 因為《空谷幽蘭》的問世, 很多西安人才知道距離市區一小時車程的終南山裡, 還保留著隱居傳統, 有五千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隱居山谷, 過著和一千年前一樣的生活。 圖為2009年11月20日,終南山翠華山, 一處修行人居住的屋舍位於大山深處。

隱居在此的多數是修行的出家人, 即和尚和道士, 當然也有部分沒有信仰的普通人。 據不完全統計, 有50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隱居山谷。 圖為2012年2月26日, 終南山大峪十裡坪。 一名隱士在雪地裡練習“空穀傳音”。

在佛教和道教裡, 到山中修行需要經過嚴格的程式, 道教要在師父身邊待三到十年才能入山, 佛教有一種說法——“不破本參不住山”, 現在都市人作為田園隱居入山, 也算是少數案例。 圖為2012年5月11日, 華山南峰上, 一位70多歲隱修了30多年的辛道長走在懸崖峭壁上如履平地。

隱士們大多生活在大山野嶺之中, 或獨處一隅, 或居於山巔, 儘管條件艱苦, 生活樸素, 但不少人卻認為這樣可以得到所謂的“清淨”。 圖為2012年2月26日, 終南山大峪西翠華, 一處隱士修行的房子就建在這個整塊的石頭之下。

在終南山裡隱居的人們或居茅棚, 或住廟堂, 或生活在原始的天然山洞裡, 言語和善卻又似藏玄機。 圖為2012年2月27日, 終南山西翠華, 黃道長在雪後的山上頗有興致的練起了拳腳。

一般選擇隱居的普通人們有幾種主要原因:一是功成名就,尋找心靈的寄託和修身養性;二是在現實生活中遭遇了挫折、困境,躲避到山間以獲得暫時的清淨;三是看透塵世的文人雅士,追求放歸山野的人生境界。圖為2012年2月27日,終南山西翠華,隱修的黃道長和幾個山下來的居士一起吃飯。

山裡修行者年齡小的有20幾歲的少年,大的有90多歲的老者,他們大多常年居住在山上,過最簡單的生活。他們自己種蘿蔔,土豆,白菜,吃松樹的松針,松子,嘗野果。圖為2012年2月27日,終南山西翠華,一位從湖南來的小道姑自己提水準備做飯。

在山間修行是沒有早飯吃的,因為修行者一般一天只吃一餐,並且“過午不食”。晚飯時間基本以喝茶代替,沒有晚飯吃。如果有人實在餓了,可以吃幾片番薯幹和核桃之類的食品。圖為2012年2月27日,終南山西翠華,陳居士在廚房前忙活著做飯。

2012年6月3日,大峪五裡廟,海蓮師父生活在一個石洞裡,洞下面與河流相通,他白天坐在一旁打坐修行,晚上睡覺則換到更高處。

因近些年不少關於終南山隱士的報導,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甚至有不少驢友們希望能進山尋賢問聖,大多數卻無終而返。據瞭解,居士們遠遠的看到有驢友進山,“四五十人拿著大喇叭,邊走邊唱,帶著酒肉,留下一地垃圾,然後轉身就走,對山裡這些修行者,他們只是好奇。”每遇到這樣的到訪者,隱士們只能關門謝客。圖為2011年10月15日,終南山大峪,一處房屋旁掛著一張提醒遊人的牌子。

2012年2月26日,西安終南山,一位法號為釋永淨的比丘尼胸前掛著一個黃色褡褳,上面印著“金剛經”幾個字。因為天氣寒冷,她雙手縮在袖筒裡取暖,前面的兩隻小狗在嬉戲。

釋永淨1971年生於福建,1999年出家,據她口述說自己談過戀愛但並沒有結婚。2010年9月從揚州空明寺來到終南山,在一處茅棚中隱修。永淨說她沒有什麼朋友,幾乎不下山,跟外界幾乎不聯繫,也很少說話。圖為2012年2月26日中午,釋永淨走到自己種的菜園子前摘了2根黃瓜和一些菜葉準備做飯。

據瞭解,釋永淨的父母等親人還在福建,但她並不與家裡聯繫,家裡人並不知道她在終南山哪裡。她出家時,母親並不願意,覺得“白養了這麼多年,以後一餐飯也吃不上你的”,但她的父親支持她,親自送她到佛學院。圖為2012年2月27日,釋永淨在終南山上的修行住處。

即使一個有修行基礎的人,也不一定適合住山。那不僅意味著完全放棄物質享受,也意味著面對寂寞和孤獨。因此,每年有很多人住進終南山,又有很多人離開終南山。圖為2012年11月4日,終南山小峪,杭州來的合定在兩張小鋼絲床拼成的大床上打坐修行。

2012年11月4日,終南山小峪,合定在山裡自己做飯。修行者很少炒菜,他們以煮為主,大多是一鍋清水裡燉上所能得到的青菜。不過合定認為這樣浪費了很多修行的時間,再因忍受不了北方的寒冷,一個月後她又回到了杭州。

隱居的生活並不是想像的那麼輕鬆。在生活方面,他們除了能從自然中獲取食物,他們生活所需的油鹽、米麵、衣被,則主要來自周邊山民的佈施,或者是山外親朋好友、居士的供給。即使是這些,也來之不易。圖為2011年10月16日,終南山嘉午台後山,一位隱修的比丘尼走出簡陋的茅棚將自己的被褥拿到太陽下晾曬。

2011年10月17日,終南山嘉午台後山,獅子茅棚的本虛師傅和弟子聖德在有空閒的時候親自砸石頭,他們計畫要在此要修建一座大殿。

2012年8月25日,終南山大峪人頭山,頓融和彩心隱居在一處山洞裡,條件極為簡陋,幾塊巨石支撐的一個空間,出口僅能容一個人半趴著進出。可在他們看來,這裡卻是冬暖夏涼的好地方。他們在洞前的平坦之處種滿了大白菜,也有不少野菜藏身其中,長得比種的菜還好。

由於交通極其不便,他們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必須從山下背上去。圖為2011年10月16日,山裡有一間草棚名為“天寶茅棚”,這間草棚在這裡算是條件比較好的,草棚前備有太陽能發電設備,還裝了個衛星接收器以方便收看電視。

2009年10月4日傍晚,翠華山天池旁,一位濃髯中年男士在彈奏著古琴曲《憶故人》,不遠處站著一位女士隨著琴聲吟唱起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一派悠然自樂之情。從附近居住者口中得知,彈琴之人叫樊洲,1992年開始在山間隱居了近20年,清晨習拳練武,下午撫琴獨坐,醉心於琴拳書畫。

2013年3月17日,終南山淨業寺主持本如師傅站在寺前等待著友人一起吃蔬菜火鍋。以農民自居的本如正在建造一座禪堂,尚未完工,但已初具規模。同樣,這裡也經常會有遊客和記者拜訪。

2011年4月25日,終南山下,道任師父坐在一條河流裡的木樁上打坐修行。

2004年7月5日,西安八仙宮,道士在練“天罡八卦陣”,相傳這是一種傳統的武術陣法。位於陝西西安東郊的萬壽八仙宮是道教全真派十方叢林,自宋代創建以來,歷經數次重修和擴建。八仙宮在“文革”期間經籍大部被焚,碑石、造像也受到很大破壞,道士也紛紛出走。雖然歷經磨難,文化出現斷層,但終因其名聲甚大,如今也吸引了不少隱士來這裡修行。

一位在山裡隱修多年的石匠說:“當代隱士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隱士,隱居生活是多元的,只要堅定,什麼地方都可以修行,未必要在深山。”圖為2012年5月11日,華山長空棧道。辛道長在懸崖邊上健步如飛,不少遊客到此,系著安全帶也是膽戰心驚。

近些年,由於城市污染嚴重,不少人們開始嚮往遊玩並探索原生態的旅遊地。終南山又因隱士存在,吸引了不少遊人。而隨之而來的便是專家針對終南山的旅遊開發方案。最終,終南山的環境問題以及隱士們的去留,誰也無法預料。圖為2012年5月8日,西安翠華山,一位名為道任的隱士在西峰上吹簫,他的前面便是萬丈懸崖。

2012年2月12日,終南山,隱士的一處居所。

2011年10月17日,終南山,一修行者自己做的花卷和稀飯。

2011年10月15日,終南山,終南山上像這樣的茅棚有很多。

2011年10月9日,終南山,一修行者走出大山去雲遊,背包上繡著“知恩圖報”。

2011年10月15日,終南山,一修行者在曬被子。

2012年2月12日,終南山,修行的黃道長讓來訪者品嘗自己醃制的鹹菜。

2012年2月12日,終南山,修行人在吃面。

2011年10月9日,終南山,修行者煮的“神仙菜”,裡面有木耳、香菇、紅薯、土豆、青菜等,沒有調料。

2011年10月8日,終南山,修行者自己做泡菜。

2012年2月12日,終南山,隱士在山上煮茶的茶具。

山裡修行者年齡小的有20幾歲的少年,大的有90多歲的老者,他們大多常年居住在山上,過最簡單的生活。他們自己種蘿蔔,土豆,白菜,吃松樹的松針,松子,嘗野果。終南山隱士

在終南山裡隱居的人們或居茅棚,或住廟堂,或生活在原始的天然山洞裡,言語和善卻又似藏玄機。終南山隱士

在雲中、在松下、在塵廛外,靠著芋頭和月光過活。除了山之外,他們所需的不多:一些泥土、幾把茅草、一塊瓜田、數株茶樹、一籬菊花、風雨晦明之時地片刻小憩。終南山隱士

一般選擇隱居的普通人們有幾種主要原因:一是功成名就,尋找心靈的寄託和修身養性;二是在現實生活中遭遇了挫折、困境,躲避到山間以獲得暫時的清淨;三是看透塵世的文人雅士,追求放歸山野的人生境界。終南山隱士

在雲中、在松下、在塵廛外,靠著芋頭和月光過活。除了山之外,他們所需的不多:一些泥土、幾把茅草、一塊瓜田、數株茶樹、一籬菊花、風雨晦明之時地片刻小憩。終南山隱士

在主流社會之外,終南山隱士的生活遠離都市,與群山、清風為鄰。他們或是為了得到更高的修行,或是為了體驗一種常人未見的生活方式。終南山隱士

他們試圖複製一千年前一樣的生活,卻發現時時刻刻都難以遠離現代社會的侵擾。終南山隱士

終南山隱士

三年來,35歲的西安市民張劍峰頻繁進出秦嶺。從華山到終南山再到寶雞龍門洞,走遍每一個山谷,橫跨400公里,目的是尋訪居住在山中的修行者。行至今天,他拜訪了600多位山中隱士,自己則從一個糾纏于情愛的青春文學編輯變成了半個隱士。圖為2012年2月12日,秦嶺終南山大峪,張劍峰和幾位道友合影留念。

2012年2月12日,秦嶺終南山大峪,張劍峰下山。

2012年2月12日,秦嶺終南山大峪,張劍峰給山上帶著一個罎子,以便做泡菜。

2012年2月12日,秦嶺終南山大峪,張劍峰在山上柴火燒水煮茶。

2012年2月12日,秦嶺終南山大峪,張劍峰採訪山中的居士。

2012年2月12日,秦嶺終南山大峪,走路累了,張劍峰準備打坐休息一下。

2012年2月12日,秦嶺終南山大峪,張劍峰下山途中教別人練站功。

2012年2月12日,秦嶺終南山大峪,常年的爬山問道,張劍峰步履矯健。

一般選擇隱居的普通人們有幾種主要原因:一是功成名就,尋找心靈的寄託和修身養性;二是在現實生活中遭遇了挫折、困境,躲避到山間以獲得暫時的清淨;三是看透塵世的文人雅士,追求放歸山野的人生境界。圖為2012年2月27日,終南山西翠華,隱修的黃道長和幾個山下來的居士一起吃飯。

山裡修行者年齡小的有20幾歲的少年,大的有90多歲的老者,他們大多常年居住在山上,過最簡單的生活。他們自己種蘿蔔,土豆,白菜,吃松樹的松針,松子,嘗野果。圖為2012年2月27日,終南山西翠華,一位從湖南來的小道姑自己提水準備做飯。

在山間修行是沒有早飯吃的,因為修行者一般一天只吃一餐,並且“過午不食”。晚飯時間基本以喝茶代替,沒有晚飯吃。如果有人實在餓了,可以吃幾片番薯幹和核桃之類的食品。圖為2012年2月27日,終南山西翠華,陳居士在廚房前忙活著做飯。

2012年6月3日,大峪五裡廟,海蓮師父生活在一個石洞裡,洞下面與河流相通,他白天坐在一旁打坐修行,晚上睡覺則換到更高處。

因近些年不少關於終南山隱士的報導,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甚至有不少驢友們希望能進山尋賢問聖,大多數卻無終而返。據瞭解,居士們遠遠的看到有驢友進山,“四五十人拿著大喇叭,邊走邊唱,帶著酒肉,留下一地垃圾,然後轉身就走,對山裡這些修行者,他們只是好奇。”每遇到這樣的到訪者,隱士們只能關門謝客。圖為2011年10月15日,終南山大峪,一處房屋旁掛著一張提醒遊人的牌子。

2012年2月26日,西安終南山,一位法號為釋永淨的比丘尼胸前掛著一個黃色褡褳,上面印著“金剛經”幾個字。因為天氣寒冷,她雙手縮在袖筒裡取暖,前面的兩隻小狗在嬉戲。

釋永淨1971年生於福建,1999年出家,據她口述說自己談過戀愛但並沒有結婚。2010年9月從揚州空明寺來到終南山,在一處茅棚中隱修。永淨說她沒有什麼朋友,幾乎不下山,跟外界幾乎不聯繫,也很少說話。圖為2012年2月26日中午,釋永淨走到自己種的菜園子前摘了2根黃瓜和一些菜葉準備做飯。

據瞭解,釋永淨的父母等親人還在福建,但她並不與家裡聯繫,家裡人並不知道她在終南山哪裡。她出家時,母親並不願意,覺得“白養了這麼多年,以後一餐飯也吃不上你的”,但她的父親支持她,親自送她到佛學院。圖為2012年2月27日,釋永淨在終南山上的修行住處。

即使一個有修行基礎的人,也不一定適合住山。那不僅意味著完全放棄物質享受,也意味著面對寂寞和孤獨。因此,每年有很多人住進終南山,又有很多人離開終南山。圖為2012年11月4日,終南山小峪,杭州來的合定在兩張小鋼絲床拼成的大床上打坐修行。

2012年11月4日,終南山小峪,合定在山裡自己做飯。修行者很少炒菜,他們以煮為主,大多是一鍋清水裡燉上所能得到的青菜。不過合定認為這樣浪費了很多修行的時間,再因忍受不了北方的寒冷,一個月後她又回到了杭州。

隱居的生活並不是想像的那麼輕鬆。在生活方面,他們除了能從自然中獲取食物,他們生活所需的油鹽、米麵、衣被,則主要來自周邊山民的佈施,或者是山外親朋好友、居士的供給。即使是這些,也來之不易。圖為2011年10月16日,終南山嘉午台後山,一位隱修的比丘尼走出簡陋的茅棚將自己的被褥拿到太陽下晾曬。

2011年10月17日,終南山嘉午台後山,獅子茅棚的本虛師傅和弟子聖德在有空閒的時候親自砸石頭,他們計畫要在此要修建一座大殿。

2012年8月25日,終南山大峪人頭山,頓融和彩心隱居在一處山洞裡,條件極為簡陋,幾塊巨石支撐的一個空間,出口僅能容一個人半趴著進出。可在他們看來,這裡卻是冬暖夏涼的好地方。他們在洞前的平坦之處種滿了大白菜,也有不少野菜藏身其中,長得比種的菜還好。

由於交通極其不便,他們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必須從山下背上去。圖為2011年10月16日,山裡有一間草棚名為“天寶茅棚”,這間草棚在這裡算是條件比較好的,草棚前備有太陽能發電設備,還裝了個衛星接收器以方便收看電視。

2009年10月4日傍晚,翠華山天池旁,一位濃髯中年男士在彈奏著古琴曲《憶故人》,不遠處站著一位女士隨著琴聲吟唱起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一派悠然自樂之情。從附近居住者口中得知,彈琴之人叫樊洲,1992年開始在山間隱居了近20年,清晨習拳練武,下午撫琴獨坐,醉心於琴拳書畫。

2013年3月17日,終南山淨業寺主持本如師傅站在寺前等待著友人一起吃蔬菜火鍋。以農民自居的本如正在建造一座禪堂,尚未完工,但已初具規模。同樣,這裡也經常會有遊客和記者拜訪。

2011年4月25日,終南山下,道任師父坐在一條河流裡的木樁上打坐修行。

2004年7月5日,西安八仙宮,道士在練“天罡八卦陣”,相傳這是一種傳統的武術陣法。位於陝西西安東郊的萬壽八仙宮是道教全真派十方叢林,自宋代創建以來,歷經數次重修和擴建。八仙宮在“文革”期間經籍大部被焚,碑石、造像也受到很大破壞,道士也紛紛出走。雖然歷經磨難,文化出現斷層,但終因其名聲甚大,如今也吸引了不少隱士來這裡修行。

一位在山裡隱修多年的石匠說:“當代隱士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隱士,隱居生活是多元的,只要堅定,什麼地方都可以修行,未必要在深山。”圖為2012年5月11日,華山長空棧道。辛道長在懸崖邊上健步如飛,不少遊客到此,系著安全帶也是膽戰心驚。

近些年,由於城市污染嚴重,不少人們開始嚮往遊玩並探索原生態的旅遊地。終南山又因隱士存在,吸引了不少遊人。而隨之而來的便是專家針對終南山的旅遊開發方案。最終,終南山的環境問題以及隱士們的去留,誰也無法預料。圖為2012年5月8日,西安翠華山,一位名為道任的隱士在西峰上吹簫,他的前面便是萬丈懸崖。

2012年2月12日,終南山,隱士的一處居所。

2011年10月17日,終南山,一修行者自己做的花卷和稀飯。

2011年10月15日,終南山,終南山上像這樣的茅棚有很多。

2011年10月9日,終南山,一修行者走出大山去雲遊,背包上繡著“知恩圖報”。

2011年10月15日,終南山,一修行者在曬被子。

2012年2月12日,終南山,修行的黃道長讓來訪者品嘗自己醃制的鹹菜。

2012年2月12日,終南山,修行人在吃面。

2011年10月9日,終南山,修行者煮的“神仙菜”,裡面有木耳、香菇、紅薯、土豆、青菜等,沒有調料。

2011年10月8日,終南山,修行者自己做泡菜。

2012年2月12日,終南山,隱士在山上煮茶的茶具。

山裡修行者年齡小的有20幾歲的少年,大的有90多歲的老者,他們大多常年居住在山上,過最簡單的生活。他們自己種蘿蔔,土豆,白菜,吃松樹的松針,松子,嘗野果。終南山隱士

在終南山裡隱居的人們或居茅棚,或住廟堂,或生活在原始的天然山洞裡,言語和善卻又似藏玄機。終南山隱士

在雲中、在松下、在塵廛外,靠著芋頭和月光過活。除了山之外,他們所需的不多:一些泥土、幾把茅草、一塊瓜田、數株茶樹、一籬菊花、風雨晦明之時地片刻小憩。終南山隱士

一般選擇隱居的普通人們有幾種主要原因:一是功成名就,尋找心靈的寄託和修身養性;二是在現實生活中遭遇了挫折、困境,躲避到山間以獲得暫時的清淨;三是看透塵世的文人雅士,追求放歸山野的人生境界。終南山隱士

在雲中、在松下、在塵廛外,靠著芋頭和月光過活。除了山之外,他們所需的不多:一些泥土、幾把茅草、一塊瓜田、數株茶樹、一籬菊花、風雨晦明之時地片刻小憩。終南山隱士

在主流社會之外,終南山隱士的生活遠離都市,與群山、清風為鄰。他們或是為了得到更高的修行,或是為了體驗一種常人未見的生活方式。終南山隱士

他們試圖複製一千年前一樣的生活,卻發現時時刻刻都難以遠離現代社會的侵擾。終南山隱士

終南山隱士

三年來,35歲的西安市民張劍峰頻繁進出秦嶺。從華山到終南山再到寶雞龍門洞,走遍每一個山谷,橫跨400公里,目的是尋訪居住在山中的修行者。行至今天,他拜訪了600多位山中隱士,自己則從一個糾纏于情愛的青春文學編輯變成了半個隱士。圖為2012年2月12日,秦嶺終南山大峪,張劍峰和幾位道友合影留念。

2012年2月12日,秦嶺終南山大峪,張劍峰下山。

2012年2月12日,秦嶺終南山大峪,張劍峰給山上帶著一個罎子,以便做泡菜。

2012年2月12日,秦嶺終南山大峪,張劍峰在山上柴火燒水煮茶。

2012年2月12日,秦嶺終南山大峪,張劍峰採訪山中的居士。

2012年2月12日,秦嶺終南山大峪,走路累了,張劍峰準備打坐休息一下。

2012年2月12日,秦嶺終南山大峪,張劍峰下山途中教別人練站功。

2012年2月12日,秦嶺終南山大峪,常年的爬山問道,張劍峰步履矯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