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黃芪,又名黃耆,一起來瞭解下黃芪泡水的功效和真假黃芪的辨別

黃芪泡水的功效有哪些呢?黃芪, 又名黃耆, 為植物和中藥材的統稱。 植物黃芪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 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那黃芪泡水的功效你瞭解多少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下黃芪泡水的功效。

黃芪的功效

中藥材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 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托毒排膿、生肌等功效。 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現代研究, 黃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 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

但表實邪盛, 氣滯濕阻, 食積停滯, 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 以及陰虛陽亢者, 均須禁服。

黃芪在中醫臨床上應用十分廣泛。 取黃芪泡水飲用, 可治身體困倦, 無力, 氣短。 取黃芪加防風、白術、甘草、生薑、大棗適量煎服, 防治免疫功能低下, 反復感冒。 取黃芪配伍牡蠣、浮小麥、麻黃根, 可治盜汗。

以黃芪配白術、防己、生薑、大棗, 可治水腫。 黃芪與黨參、白術、甘草、枳殼、升麻、柴胡同用, 可治脫肛、子宮或內臟下垂。 用黃芪配伍陳皮、麻仁、蜂蜜, 可治老人或產後便秘, 欲便不能。 用黃芪加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 既可治腹部冷痛、又可治關節、肌肉疼痛。

以黃芪加穿山甲、皂角刺、當歸、川芎、銀花、白芷, 可治癰疽內膿已成而不破潰。

取黃芪、生薏米、赤小豆、雞內金、陳皮, 加糯米煮熟成粥食用, 可治慢性腎炎、腎盂腎炎殘存浮腫。 但需要明確的是, 脈細數、舌質紅, 屬中醫腎陰虛者, 不宜服用。

黃芪桂枝五物湯

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30g, 赤芍、桂枝各15g, 生薑10g, 大棗10個, 煎湯飲。

源于《金匱要略》。 本方重用黃芪補氣, 並鼓舞氣血運行, 以赤芍活血行滯, 桂枝溫通血脈。 用於氣虛血滯, 肌膚麻木, 或肢體疼痛, 或半身不遂。

真假品鑒別

三種正品黃芪主要特徵:黑皮芪外表皮淡黑色或香灰色, 皮松肉緊, 內色鮮黃或淡黃, 味甘氣香, 嚼之渣少或無渣;白皮芪外表黃白色, 皮肉緊貼。 質堅挺, 斷面具菊花心, 氣香味甘, 嚼之渣少;而紅芪則外表紅棕色、具有核桃紋理, 內面黃白色, 質堅而稍韌, 粉性大,

味甜有豆腥氣。

黃芪建中湯

黃芪建中湯:黃芪15g, 大棗10個, 白芍15g, 桂枝、生薑、甘草各10g, 飴糖50g。 黃芪等六種煎水取汁, 入飴糖待溶化後飲用。

源于《金匱要略》。 本方以黃芪、大棗、甘草補脾益氣, 桂枝、生薑溫陽散寒, 白芍緩急止痛, 飴糖補脾緩急。 用於氣虛裡寒, 腹中拘急疼痛, 喜溫慰, 自汗, 脈虛。

黃芪補肺飲

黃芪補肺飲:黃芪30g, 麥冬15g, 五味子、烏梅各6g。 煎水取汁, 以蜂蜜調味。

本方以黃芪補肺益氣、固表, 以五味子補腎斂肺, 烏梅助五味子斂肺止咳, 麥冬養陰潤肺。 用於氣虛陰傷, 自汗口渴, 咳嗽久不止。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黃芪泡水的功效, 希望對大家瞭解黃芪泡水的功效有所幫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