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霍華德VS勒布朗:曾幾何時,他倆曾是同一級別的怪物

03年的狀元勒布朗, 和04年的狀元霍華德, 曾經是統治聯盟的兩頭數據怪獸。 霍華德甚至還要比勒布朗小上一歲。

在勒布朗第一次踏上東部之巔之後的五年裡, 霍華德都被認為是全聯盟唯一有資格單換勒布朗的男人:當時的勒布朗是聯盟最強的矛, 那麼霍華德, 就是最高不可攀的堅盾。

即使是在入行十多年後, 在當年一起入行的絕大多數球員或是不是已經退役, 就是漸漸淡出人視野的時候, 這兩個人依舊在各自的位置排名資料榜單的前列, 可已經不會再有人, 將這兩個人放在一個級別討論了。

這兩個人, 究竟是從何時開始分道揚鑣的呢?

——勒布朗:34歲還在進化的可怕猛獸——

每個人都在討論勒布朗的上場時間, 可實際上, 今年勒布朗的出場時間在整個生涯裡只能排倒數第四, 隨著騎士球員們漸漸回歸, 整個賽季下來, 他的出場時間說不定會是生涯的前三低。

所以, 當勒布朗說他不覺得出場時間多時, 這話並不完全是客套。

更可怕的是, 在入行的第十五個賽季, 在人們都覺得他已經出場時間過多, 過度疲累的賽季, 他交出了生涯最高的命中率、生涯最高的三分命中率, 生涯最高的罰球命中率(是的你沒看錯)……

34歲的勒布朗, 成了入行十五年來最強的投射型勒布朗。

在被問到為何這個賽季的投籃命中率大幅上漲時, 勒布朗給出的理由, 是夏天的時候自己手肘有傷, 他不得不改變了自己的投籃姿勢, 然後, “蒙”到了如今這個更好, 更有效的投籃姿勢。

——別開玩笑了, 沒有人能在入行十五年後, 突然“蒙”到了一種新的投籃姿勢。 更好的姿勢, 更好的投籃手型, 只有通過不斷的鍛煉,

不斷的練習才能獲得, 並徹底掌握。

勒布朗的職業生涯, 如同一個精密調整的機器般永不停歇。 他永遠是夏天第一個開始投入訓練的超級巨星, 他的食譜裡從來沒有對他身體造成任何副作用的美味食物。 在熱火時期, 球隊需要他更多時候頂上四號位, 他就增重成了最優秀的三四號位搖擺;回到騎士後, 騎士需要他的突破來創造空間, 他就重新變回了1.0時期那個突破為上的推土機。

對於NBA的職業球員而言, 每個夏天都是他們至關重要的鍛煉期, 因為常規賽季開始後, 你的重點將放在球隊戰術的訓練和舟車勞頓上, 你重塑身體、鍛煉新技巧的時間段, 就是這一個夏天。 所以,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球員在過了一個夏天後,

忽然學到了一些新技能, 在新的賽季變得不可阻擋。

只是, 這樣一個夏天多一個新技能的事, 更多出現在年輕球員的身上, 因為一般球員的技術動作在幾年後就已經基本定型。 只有勒布朗, 每個賽季他的投籃手型都在換, 每個賽季他投射的抛物線都不一致, 可一點一點的, 他確實在進步著。

前幾年的投籃姿勢(手肘外擴過多):

當勒布朗離開熱火後, 他曾一度丟失自己的投籃包, 那是因為減重讓他整個身體的肌肉都發生了變化, 像他身體如此脂肪比的人, 體重一旦產生比較大的變化, 全身的肌肉記憶都要重新去找回。 更何況, 在有JR、歐文和樂福做外線支撐的騎士, 勒布朗更樂於做個組織者, 而不是自己在外線終結。 於是, 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2.0版騎士的前兩個賽季, 勒布朗的三分都是非常不靠譜, 哪怕是在奪冠賽季, 他的三分命中率都不能算是穩定。

那兩年的勒布朗, 跳投姿勢僵硬, 投籃如實心球般短且平, 命中率穩定性極差。

然後, 騎士交易來了科沃爾。

勒布朗對籃球充滿了學習的熱情,以科沃爾加入騎士的時間段做截斷,勒布朗在科沃爾來到後,三分命中率漲了接近3個百分點,而去年的季後賽,勒布朗更是投出了職業生涯季後賽新高的41.1%三分命中率。這一切都像極了他在熱火的經歷——在雷阿倫來到熱火後得了兩年裡,他的三分也在以每年3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

今年的勒布朗三分投籃姿勢已經變得非常柔和,關鍵時刻命中率尤其高。更可怕的是,他幾乎沒有投過幾個底角三分——要知道底角是最容易被漏防,也是射手們命中率最高的地方。勒布朗在幾乎不在這裡接球出手的情況下,還能投處接近43%的三分命中,可以說已經是接近精英三分射手的水準了。

如今的姿勢(非常標準)

當籃球時代進展的方向在變,勒布朗也就跟著一起變。當聯盟裡每個人都在投三分的時候,勒布朗作為聯盟裡最高效的突分怪物,自己也練起了三分,實在是讓任何人頭疼。

34歲依然在進化,依然在磨練自己的技術,或許才是他沒有被這一波一波籃球風格改變的浪潮所卷走的原因。

——霍華德:壯志未酬,時代已變——

和勒布朗不同,這麼多年了,霍華德還是那個霍華德。場均15,2分12.9籃板(4個前場板)1.3個蓋帽,命中率60%,不管哪一項,都依然是頂級中鋒的資料。

在勒布朗選擇不斷進步的時候,霍華德選擇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在禁區裡,他就是翻江倒海的猛虎,出了禁區,他不到萬不得已絕不選擇出手。

魔獸還是那個魔獸,或許他沒巔峰時期那麼快了,但在中鋒位置上,他還遠沒有到大洛佩茲、莫子科夫般龜爬的速度,他依然可以一個人就罩住整個禁區。

然而,也僅此而已了。

在他巔峰的時代,在那個內線還可以打出天下的時代,他一直不滿自己的球權,哪怕他從來也沒有足夠製造低位元威脅的技巧。他一直想真正當個老大,一個包攬攻防兩端的老大,但他從來沒成功過。

壯志未酬的他, 一直試圖在新東家證明自己,直到他開始發現,不但他進攻端沒能證明自己,他在防守端的統治力,也已經不見了。

這是一個嶄新的時代,每個球隊都有三分線外兩步就可以開火的後衛,40%的命中率足以讓你在任何一個賽季成為頂尖的三分手,可這個賽季,將近有50個人場均三分出手三次以上,依然可以拿下40%的三分命中率。

從三分手開始,從擋拆打起,然後打錯位,已經是每個隊的常規打法。作為一個中鋒,你本來即使是擋拆後錯位要防小個,你也只需要罩住禁區,可在如今的聯盟,小個球員會在錯位後直接把你拉到三分線外,你不出去他就投籃,你出去,那整個三分區作為突破的空間而言,實在是太寬敞了。

沒有任何一個中鋒可以罩住整個三分線內,這和天賦無關,單純只是物理學上無法完成的事而已。

霍華德在防守端不再那樣遮天蔽日,也讓他進攻端的劣勢一覽無遺:因為沒有遠射,他即使完成了擋拆,也只有順下一條路可走,更何況他的擋拆效果從來就沒有過多好的提高;哪怕就是讓他在低位接到球了,他的技術依然沒有多大的進步,只要不讓他走進合理衝撞區,他的勾射全然沒有穩定性可言。

所以,不是霍華德年紀大了,所以變爛了,而是他一直以來都沒有變化,所以漸漸被這個變化誇張的聯盟,給徹底地甩開了。

他還是優秀的球員,可他已經不足以影響勝負,這個賽季霍華德球權已經來到了魔術時代之後的最高值,可他在防守勝利貢獻值卻是生涯最低,進攻貢獻值為負,PER資料是生涯的最低值——當這些新興資料系統都在否定你所做的貢獻,那麼你或許真的,已經不太適應這個時代了。

——非窮則變,富也要變——

在這個球的運轉速度越來越快,比賽的空間越來越大的時代,任何一個球員都沒法再呆在一個地方不動了,因為即使你不想動,對手也會拉著你到處走。會三分的中鋒和會護框的後衛會越來越多見,相反的,只能在籃筐上打球的球員,會變得越來越少。

如果說籃下命中率常年聯盟第一的外線球員都在瘋狂提高自己的三分水準,你就知道,這個時代的變化有多大了。

霍華德沒有變化,所以他在黃蜂成了巴圖姆和沃克身旁的一個助力;勒布朗一直在變化,所以他從未離開屬於自己的那個寶座。

曾經同一階的兩個人,就這樣差距越來越大。

看來,就算是在NBA這個籃球的世界裡,學習也是第一生產力啊。

勒布朗對籃球充滿了學習的熱情,以科沃爾加入騎士的時間段做截斷,勒布朗在科沃爾來到後,三分命中率漲了接近3個百分點,而去年的季後賽,勒布朗更是投出了職業生涯季後賽新高的41.1%三分命中率。這一切都像極了他在熱火的經歷——在雷阿倫來到熱火後得了兩年裡,他的三分也在以每年3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

今年的勒布朗三分投籃姿勢已經變得非常柔和,關鍵時刻命中率尤其高。更可怕的是,他幾乎沒有投過幾個底角三分——要知道底角是最容易被漏防,也是射手們命中率最高的地方。勒布朗在幾乎不在這裡接球出手的情況下,還能投處接近43%的三分命中,可以說已經是接近精英三分射手的水準了。

如今的姿勢(非常標準)

當籃球時代進展的方向在變,勒布朗也就跟著一起變。當聯盟裡每個人都在投三分的時候,勒布朗作為聯盟裡最高效的突分怪物,自己也練起了三分,實在是讓任何人頭疼。

34歲依然在進化,依然在磨練自己的技術,或許才是他沒有被這一波一波籃球風格改變的浪潮所卷走的原因。

——霍華德:壯志未酬,時代已變——

和勒布朗不同,這麼多年了,霍華德還是那個霍華德。場均15,2分12.9籃板(4個前場板)1.3個蓋帽,命中率60%,不管哪一項,都依然是頂級中鋒的資料。

在勒布朗選擇不斷進步的時候,霍華德選擇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在禁區裡,他就是翻江倒海的猛虎,出了禁區,他不到萬不得已絕不選擇出手。

魔獸還是那個魔獸,或許他沒巔峰時期那麼快了,但在中鋒位置上,他還遠沒有到大洛佩茲、莫子科夫般龜爬的速度,他依然可以一個人就罩住整個禁區。

然而,也僅此而已了。

在他巔峰的時代,在那個內線還可以打出天下的時代,他一直不滿自己的球權,哪怕他從來也沒有足夠製造低位元威脅的技巧。他一直想真正當個老大,一個包攬攻防兩端的老大,但他從來沒成功過。

壯志未酬的他, 一直試圖在新東家證明自己,直到他開始發現,不但他進攻端沒能證明自己,他在防守端的統治力,也已經不見了。

這是一個嶄新的時代,每個球隊都有三分線外兩步就可以開火的後衛,40%的命中率足以讓你在任何一個賽季成為頂尖的三分手,可這個賽季,將近有50個人場均三分出手三次以上,依然可以拿下40%的三分命中率。

從三分手開始,從擋拆打起,然後打錯位,已經是每個隊的常規打法。作為一個中鋒,你本來即使是擋拆後錯位要防小個,你也只需要罩住禁區,可在如今的聯盟,小個球員會在錯位後直接把你拉到三分線外,你不出去他就投籃,你出去,那整個三分區作為突破的空間而言,實在是太寬敞了。

沒有任何一個中鋒可以罩住整個三分線內,這和天賦無關,單純只是物理學上無法完成的事而已。

霍華德在防守端不再那樣遮天蔽日,也讓他進攻端的劣勢一覽無遺:因為沒有遠射,他即使完成了擋拆,也只有順下一條路可走,更何況他的擋拆效果從來就沒有過多好的提高;哪怕就是讓他在低位接到球了,他的技術依然沒有多大的進步,只要不讓他走進合理衝撞區,他的勾射全然沒有穩定性可言。

所以,不是霍華德年紀大了,所以變爛了,而是他一直以來都沒有變化,所以漸漸被這個變化誇張的聯盟,給徹底地甩開了。

他還是優秀的球員,可他已經不足以影響勝負,這個賽季霍華德球權已經來到了魔術時代之後的最高值,可他在防守勝利貢獻值卻是生涯最低,進攻貢獻值為負,PER資料是生涯的最低值——當這些新興資料系統都在否定你所做的貢獻,那麼你或許真的,已經不太適應這個時代了。

——非窮則變,富也要變——

在這個球的運轉速度越來越快,比賽的空間越來越大的時代,任何一個球員都沒法再呆在一個地方不動了,因為即使你不想動,對手也會拉著你到處走。會三分的中鋒和會護框的後衛會越來越多見,相反的,只能在籃筐上打球的球員,會變得越來越少。

如果說籃下命中率常年聯盟第一的外線球員都在瘋狂提高自己的三分水準,你就知道,這個時代的變化有多大了。

霍華德沒有變化,所以他在黃蜂成了巴圖姆和沃克身旁的一個助力;勒布朗一直在變化,所以他從未離開屬於自己的那個寶座。

曾經同一階的兩個人,就這樣差距越來越大。

看來,就算是在NBA這個籃球的世界裡,學習也是第一生產力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