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香港的學前教育怎麼做?政府公眾家長監督一個不能少

2017年11月25日訊, 工作繁忙, 無暇照顧年幼的孩童, 將孩童交給學前教育機構託管就成了很多在職父母不得已的選擇。 但現在社會上的學前教育機構數量眾多, 品質難免良莠不齊, 讓家長憂心不已。 香港地區對於學前教育機構的監管、幼兒教師資質的認證、法律法規的制定等方面, 都有很多獨到可供借鑒的地方。

政府統一註冊監管

香港的學前教育大致分為幼兒中心和幼稚園。 幼兒中心是專為0-3歲嬰幼兒開設, 必須向社會福利署註冊, 主要提供幼兒照顧服務。

社會福利署《幼兒服務條例》規定, 對幼兒中心實施視察制度。 社會福利署或教育局工作人員以及政府醫生, 可被委任為視察主任及中心醫生, 對幼兒中心進行監督。 他們具備的監督權力包括出入幼兒中心查看、要求出示檔、帶走相關檔作進一步查驗等。 社會福利署署長也可要求註冊過的幼兒中心進行整改或停運。

幼稚園與幼兒中心不同, 主要面向3-6歲的兒童, 要向教育局註冊才可運營。 但並非註冊完就萬事大吉, 而需經歷一年的“轉正期”。 這期間, 香港衛生署督察及教育署督學會時常前往幼稚園巡視, 只有運營情況達到各部門的規定才能發放正式註冊證明。 而對於未經註冊擅自辦學, 或辦學條件不達標的幼稚園, 督學會發出警告信, 多次警告不改則交給警方處理。

此外, 根據《幼稚園素質評核手冊》, 教育局還會派出評核隊伍到幼稚園核查各方面工作的效能, 通過觀看老師上課、觀賞學生作品, 以及與教職工、家長、學生等進行交流, 形成綜合的評鑒。 評核隊為幼稚園撰寫的素質報告會上傳到教育局網站,

不論結果好壞, 都要公開供市民查閱。 對於評核結果不符合既定標準的幼稚園, 校方要向教育局申請跟進視學, 遞交並公開改善計畫, 而教育局將在一定期限內再次派評核隊伍進行考察。

何文田循道衛理楊振幼兒學校的校長樊淑葵曾在接受採訪時坦言, 評估結果直接影響幼稚園的運營, 決定了幼稚園能否參與政府的相關政策。 她拿出一遝厚厚的兒童學習記錄冊, 表示每個學生每年都有一本, 需要提供給教育局檢查, 記錄內容除了學生基本資料、學年綜合評估之外, 還有老師每個月對學生詳細的觀察記錄。

幼兒教師資質門檻高

學前教育機構對工作人員都有嚴格的入職門檻。 根據《幼兒服務條例》, 曾經犯過某些罪行的人被禁止擔任幼兒中心的幼兒託管人,

比如有過謀殺、危險藥品運輸、虐待兒童等違法犯罪行為。 而不在禁止人士之列的幼兒託管人也需要獲得社會福利署發出的證明書, 證明此人經核查確實符合資格。 此外, 社福署規定幼兒中心必須聘請已完成相關課程的員工。

相比幼兒中心, 幼稚園對員工的資質要求更高一些。 “幼稚園教育證書”是香港全職幼兒教師踏入幼稚園工作的最低要求。 但僅僅邁過入職門檻還不夠。 為了提升教職員工的專業水準, 教育局前幾年認可了一批香港高校幼稚教育相關的課程, 並鼓勵在職的教師和主管進行研修, 獲得學位或文憑。 香港主要高校和部分進修院校的幼稚教育課程都在獲認可之列,

部分課程還標明是英文授課。

按照教育局要求, 從2009年起, 所有新任幼稚園校長必須持有幼稚教育學士學位或同等資格學位, 並且達到“合格幼稚園教師”資格。 否則, 幼稚園難以通過政府的評估。

除了給教職員工設置入行門檻, 教育局也推出措施來提高幼稚園的綜合辦學素質。 比如近年香港教育學院就獲得了教育局的撥款, 向香港56所幼稚園進行為期三年的“強化幼教校本課程計畫”。 他們安排了25個專業教授與導師組成顧問團, 為幼稚園進行課程改革, 改進教學理念, 強化師生之間的溝通與協作。

家教會“無孔不入”

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家教會已經在香港教育界發展多年, 可以說在整個香港教育系統中“無孔不入”。

在政府層面,香港教育局框架下有“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全港已有18個家長教師聯會;在學校層面,幾乎每間公立學校或由政府資助的學校都有家長教師會,簡稱家教會。

家長們在家教會擔任職務是要通過競選的,幼稚園也不例外。以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幼稚園為例,最近一屆選舉出來的家教會共有14人擔任職務,其中包括“主席”在內的10人是家長,其餘4人是老師。家長在這一組織中還是佔據主導地位的。

家教會的作用是促進家長與學校的溝通與合作,雙方要時常開會,共同討論學生教育事宜,為學生謀福利。同時,家教會也是家長們反映問題、維護權利的管道。如果有家長對幼稚園有意見,可以通過家教會發聲,甚至投訴。曾有網友評價香港的家教會有“威力”,因為家長們往往對幼稚園管理層的決策有重要影響。當政府需要推動新的教育政策時,也常常會通過家教會組織政策簡介會,收集家長們的意見。

公眾關心 法律約束

學前教育作為孩子接受教育的起始階段,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有重要的影響,自然受到各方關注。

2015年的一段視頻引起了香港網友們的憤怒。視頻中,香港某幼稚園老師把書包隨意扔到地上,讓小朋友們自己撿起來,惹得網友們紛紛譴責視頻中的老師“極度不尊重學生”、“帶壞小朋友”,最終使幼稚園出面認錯,並嚴厲處分了當事教師。可見香港對於保護兒童身心健康的底線是比較高的。

還有一些社會組織與保護兒童、防止虐待有關。比如香港防止虐待兒童會,1978年因10歲女童黎淑美被虐事件而成立,是比較有影響力的社會組織之一。目前向公眾提供的服務包括舉報熱線、評估虐兒危機、輔導治療、預防培訓等。

在法律方面,香港地區有關保護兒童、防止虐待兒童的法律法規很完善,對幼稚園起到有效的約束作用。例如幼稚園教師嚴禁嚴厲斥責小朋友,更不要說是體罰了。2007年,社福署頒佈了《處理虐待兒童個案程式指引》,對虐待兒童的定義、評估、調查程式、保密原則等做出了詳細的說明。《指引》指出,疏忽照顧兒童、忽視兒童需求,甚至是向小朋友傳遞“沒有人要”、“沒有人愛”的訊息,也已經屬於精神虐待的範疇。同時,針對幼兒中心及幼稚園內出現虐待兒童的情形,《指引》強調首先關注兒童福利,“避免有關兒童不必要地重複描述受虐事件”,保護兒童隱私;其次是鼓勵學校主動舉報,並成立危機處理小組專門處理案件。

在政府層面,香港教育局框架下有“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全港已有18個家長教師聯會;在學校層面,幾乎每間公立學校或由政府資助的學校都有家長教師會,簡稱家教會。

家長們在家教會擔任職務是要通過競選的,幼稚園也不例外。以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幼稚園為例,最近一屆選舉出來的家教會共有14人擔任職務,其中包括“主席”在內的10人是家長,其餘4人是老師。家長在這一組織中還是佔據主導地位的。

家教會的作用是促進家長與學校的溝通與合作,雙方要時常開會,共同討論學生教育事宜,為學生謀福利。同時,家教會也是家長們反映問題、維護權利的管道。如果有家長對幼稚園有意見,可以通過家教會發聲,甚至投訴。曾有網友評價香港的家教會有“威力”,因為家長們往往對幼稚園管理層的決策有重要影響。當政府需要推動新的教育政策時,也常常會通過家教會組織政策簡介會,收集家長們的意見。

公眾關心 法律約束

學前教育作為孩子接受教育的起始階段,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有重要的影響,自然受到各方關注。

2015年的一段視頻引起了香港網友們的憤怒。視頻中,香港某幼稚園老師把書包隨意扔到地上,讓小朋友們自己撿起來,惹得網友們紛紛譴責視頻中的老師“極度不尊重學生”、“帶壞小朋友”,最終使幼稚園出面認錯,並嚴厲處分了當事教師。可見香港對於保護兒童身心健康的底線是比較高的。

還有一些社會組織與保護兒童、防止虐待有關。比如香港防止虐待兒童會,1978年因10歲女童黎淑美被虐事件而成立,是比較有影響力的社會組織之一。目前向公眾提供的服務包括舉報熱線、評估虐兒危機、輔導治療、預防培訓等。

在法律方面,香港地區有關保護兒童、防止虐待兒童的法律法規很完善,對幼稚園起到有效的約束作用。例如幼稚園教師嚴禁嚴厲斥責小朋友,更不要說是體罰了。2007年,社福署頒佈了《處理虐待兒童個案程式指引》,對虐待兒童的定義、評估、調查程式、保密原則等做出了詳細的說明。《指引》指出,疏忽照顧兒童、忽視兒童需求,甚至是向小朋友傳遞“沒有人要”、“沒有人愛”的訊息,也已經屬於精神虐待的範疇。同時,針對幼兒中心及幼稚園內出現虐待兒童的情形,《指引》強調首先關注兒童福利,“避免有關兒童不必要地重複描述受虐事件”,保護兒童隱私;其次是鼓勵學校主動舉報,並成立危機處理小組專門處理案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