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顏值最高程式師的傳奇人生:向普京豎中指,挑戰紮克伯格……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人物在中國並不出名, 然而在我們的鄰國俄羅斯他算得上是家喻戶曉。 出身教授家庭, 有顏值、高智商, 不喜歡的老師他敢“黑”, 連普京大帝的面子都不給, 兩次創業都非常成功, 他充滿爭議卻足夠傳奇。

文:金融八卦女主創

一、帥哥的“冷漠”

話說2012年5月27日

是俄羅斯聖彼德堡建市309年紀念日

涅瓦大街上人來人往

一個年輕人用面值5000的盧布(約500人民幣)

折成紙飛機從勝家大樓拋下

俄羅斯人也是人

看到錢哪有不心動的

涅瓦大街上的行人瞬間被刺激到G點

野性都瞬間爆發

大家都像橄欖球運動員

你推我撞時不時還做一些犯規動作(例如飛拳砸臉)

有些人爬到交通燈柱上搶佔有利位置

鬧劇的製造者在勝家大樓上大笑不止

看他樣子他對自己的惡作劇非常滿意

上面的圖片來自視頻截圖

看不清這位嬉皮笑臉的男子是誰

別急, 讓我給你曝上他的一張高清無碼圖

一身黑衣深邃的眼神非凡的氣質

是的, 這顏值足以讓無數少女為之傾倒

面對他人對其炫富行為指責

他也只是若無其事的說:

“只是在創造點節日氣氛,

但我很快就停止了,

因為我發現人已成動物”

高傲冷漠甚至歧視

在他的話裡都體現出來

難道此人是俄羅斯官二代?

還是富二代拿錢出來消遣?

或者是某位大明星一時腦殘?

他名叫帕維爾·杜羅夫(Pavel Durov,Павел Дуров)

出生於1984年10月10日聖彼德堡

父親是拉丁語言學教授

母親就是普通的家庭婦女

家中還有位大他四歲的哥哥

家庭背景很普通

然而一家人的顏值杠杠的

最厲害的是一家人的智商都超高

二、從天才到學霸, 到處都是碾壓

還記得11歲你在幹什麼嗎?

除了上學就是尋找機會去玩

各種遊戲打得天昏地暗不知今夕是何年

而人家小杜羅夫居然在寫程式

他還與哥哥做出了一個以中國背景的遊戲叫做“老子軍團”

學過各種電腦語言的人應該知道

寫程式這件事真的挺枯燥的

11歲的孩子有這種興趣

除了智商外還看得出挺有耐心

上學的時候你肯定有幾個不喜歡的老師

不過最多就是在背後說幾句壞話來發洩一下罷了

又有誰敢與權威的老師抗衡呢?

但杜羅夫不但與老師作對,還做得很“高端”

為了報復一位老師

他黑掉學校的網站

把網站的歡迎頁面改成這位元老師的相片

有句話說得好,“藝高人膽大”

小小年紀的杜羅夫程式設計技術技藝超群

他叛逆的性格也很出格

所以那場堪稱經典的紙飛機鬧劇

對他來說也不過信手拈來

畢竟他的惡作劇和他的程式設計技術一樣

都是從“娃娃抓起”

2001年少年杜羅夫考入了聖彼德堡國立大學

他並沒有選擇電腦類的專業

而是繼承父業選擇了語言學

特立獨行的杜羅夫當然不可能安分渡過大學生涯

自己不是拿手程式設計嗎?

他設計網頁創辦網路論壇,

他還時常參與各種程式設計大賽

當然他毫無懸念的奪得桂冠

雖說學了語言學

到底從小就愛程式設計而且經常參加各種活動

學業應該不怎麼樣吧?

古人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可在杜羅夫那裡就是可以兼得

大學期間的他不僅秀得一手好程式設計

還是以優異成績獲得過多項獎學金

(俄聯邦總統獎學金、聯邦政府獎學金、

聖彼德堡州州長獎學金,以及弗拉基米爾·波塔甯慈善基金會獎學金)

2006年杜羅夫以優異的成績從聖彼德堡國立大學畢業

人生最大的悲劇也許就是

你們都在同一間教室學習

你能做好一件事就很困難了

但別人能同時做幾件事

並且每件事都做得很好

智商碾壓的感覺誰被碾了誰知道

三、碾壓紮克伯格,戲弄普京大帝

畢業之後杜羅夫依舊不走尋常路

年僅22歲的他選擇了創業

2006年杜羅夫與哥哥共同創辦了Vkontakte

(意為“保持聯絡”),簡稱VK

他的創業和那些只想過過CEO癮的人不同

他踏踏實實的敲下每段代碼

步步為營的走好每一步商業策略

CEO只是一個工作職位不是工作

再來說這個VK

簡單說就是俄羅斯版的Facebook

Facebook也的確是VK最大的競爭對手

在國際上當然是FB更勝一壽

可在VK老家俄羅斯

很快就以51%的市場佔有率拔得頭籌

而Facebook僅有6%的市場份額

扳倒Facebook他只用了兩招

第一招,以“模仿”為守

在設計等方面沒有經驗的VK按照Facebook的經驗

模仿Facebook的頁面配置

紮克伯格很崩潰怒斥抄襲行為

倒是杜羅夫很淡定說道:

“蘋果不也是抄襲索尼來的嗎?”

杜羅夫這招夠狠

在俄羅斯人眼裡兩家產品沒有區別

而且VK還更好用

第二招,以“奇”制勝

2007 年杜羅夫做出了一個

讓紮克伯格想不到且不敢模仿的決定:

允許使用者上傳音訊、視頻檔等內容

即使是侵權的內容他也給予包容

他也的確遭到了美國貿易代表的指責

唱片公司和版權公司都紛紛起訴

杜羅夫一邊應付著官司

一邊該幹嘛幹嘛

這一招最狠贏得了眾多青少年的歡迎

俘獲了大量用戶的心

(ps : 關於杜羅夫抄襲和侵權這點做法八妹不同意,

保護版權真的非常重要,否則誰還認真寫書拍電影做網站)

杜羅夫有才華夠大膽

也是“蹭熱點”的高手

雖然方法你在很多明星網紅身上看到過

但一個高智商高顏值的人這麼做

你還是會嚇一跳

比如2011年5月9日這一天

正是俄羅斯舉國慶祝衛國戰爭勝利的日子

想宣傳自家社交網站

按照打廣告的正常套路

此時國旗與產品最配了

再插入一行愛國的話就完美了

然而杜羅夫卻是這麼說的:

“俄羅斯自從這一天起又回到了屠夫和劊子手的手中!”

這種大言不慚又否定歷史的言論一出

俄羅斯憤青怒了

大家恨不得把杜羅夫的祖宗罵個遍

他們個個滿腔熱血的跑到VK上轟炸杜羅夫

這個做法很科學

畢竟罵人到人家門口罵才夠響亮

也更能保證杜羅夫能準確無誤地接收到

VK的用戶量也隨著罵聲不斷飆升

杜羅夫成功利用了用戶的情緒

給自己的網站帶來一波流量

對於自己的行為杜羅夫有自己的邏輯:

“如果用戶同意你的觀點,

那麼糟糕透了,他們很快就會離開你了。

但如果你去羞辱你的用戶,

和他們爭論,那麼他們很快就會回來了。”

在杜羅夫的領導下,VK很快就風靡全國

成為坐擁3.5億用戶量價值30億美元的互聯網公司

杜羅夫的財富也隨著公司的價值水漲船高

2012年,年僅27歲的他

以2.5億美元(約15億人民幣)的財富躋入富豪之列

按照世俗的劇本

一夜暴富後便是紙醉金迷,縱意花叢

最後再留點風流債

杜羅夫不在乎這點人間煙火

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吃素食,不吸煙,不喝酒,

乘地鐵上下班,依舊住在2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內

有錢了不去揮霍就算了,居然還不買車不買房?

四、懟普京,結果公司被強制收購

在一個自由主義者的世界裡

物質只不過是養活軀殼的玩意兒

怎麼樣都行

但精神卻容不得半點褻瀆

在面對與他信仰相悖的事

他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戰鬥

2011年12月俄羅斯杜馬選舉爆出醜聞

一群不爽普京的人開始在VK上開罵

其中有一名叫阿裡克謝·那瓦尼的律師罵得最有水準

他的VK上經常發表罵普京的金句

例如:“在普京的體系裡,腐敗是遊戲規則。”

罵人不帶髒字又一語點中要害

這種人自然成為許多人眼中的精神領袖

克林姆林宮(俄羅斯總統府)立即對杜羅夫發出命令

讓其關閉阿裡克謝·那瓦尼的VK頁面

遮罩掉所有反對派言論

命令是收到了

但是呵呵

杜羅夫用了一張下面這樣的圖片作為回應

照片發出後不久

一隊全副武裝的反恐員警光臨杜羅夫公寓

杜羅夫先是一驚

接著迅速摸出口袋裡的手機

對於如此“新鮮”的事他當然不可能錯過

拍了張自己公寓被包圍的照片發“朋友圈(VK)”

都鬧到網上了

杜羅夫始終沒有“開門迎客”的意思

最終員警最後灰溜溜的走了

但普京大帝何許人也

老虎的屁股都敢摸的人

哪能忍受這般“羞辱”

於是一場怪事發生在杜羅夫身上

2013年4月杜羅夫被指控開車碾壓交警

用一個並不是很清晰的監控視頻錄影作為證據

事實上杜羅夫並沒有車也不懂得如何開車

但“證據確鑿”警方開始搜捕杜羅夫

不過他們壓根就沒找到他

杜羅夫突然間就消失了

看到這裡,你以為杜羅夫的故事就這麼完了嗎?

天才怎麼會這麼輕易被打敗?

幾個月後杜魯夫開開心心地告訴大家:

“我度假回來了”

回到公眾視野後的杜羅夫依舊對堅持的信仰樂此不疲

杜羅夫將他的信仰也傾注到了VK上

他說:

“資訊的自由流通是現代社會的固有權利。

如果沒有自由,vk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

這份信仰成就他的自由也屢屢將他處在危險之中

2013年棱鏡門爆發

杜羅夫興奮的向斯諾登“表白”

還邀請他來VK上班

(“斯諾登,你是我的英雄”)

2014年俄羅斯吞併了烏克蘭克裡米亞半島

兩國之間的關係勢同水火

普京日日想著怎麼幹掉烏克蘭

一天俄羅斯安全機構鄭重地給杜羅夫發出一份公函

非常非常嚴肅的讓他交出一位元烏克蘭人的資訊

然而,呵呵~

杜羅夫還是沒有認真回應普京的命令

當天他就在VK上貼出了下麵這份“紅頭文件”

(是的,沒錯,我藍衣小狗又出現了

普京可從沒吃過這種虧

卻三番四次被杜羅夫戲弄

不能給你動武那就對你動“文”

於是普京指揮一群政商大亨開始圍毆杜羅夫

先是讓俄羅斯互聯網巨頭Mail.ru集團收購了VK 39.9%的股份

再讓政商大亨伊利亞·謝爾波維奇的UCP基金收購了VK 48%的股權。

在多方壓力下杜羅夫被迫轉出了僅有的12%股份給MegaFon

隨後Mail.ru 又從UCP基金和MegaFon 中收購了VK的60% 的股權。

至此VK和杜羅夫一點關係也沒有了

這裡有必要說一下Mail.ru集團背後的掌舵人

他就是俄羅斯鋼鐵大亨烏斯馬諾夫

據說他與克里姆林宮有著不尋常的聯繫

普金當選總統時他的許多好友

也隨普京入駐克里姆林宮

烏斯馬諾夫還是阿森納、阿裡巴巴、小米的股東哦

喏,就是他

2014年4月失去了自己一手創建的VK

憋了一肚子氣的杜羅夫用下面這張相片

給政商大亨們“致敬”

五、殺不死他的 終將讓他更強大

雖然有些信仰是要付出代價的

很多人在“權威”面前低下了信仰的頭

但杜羅夫沒有

他成功過,也失敗過

但他的故事還沒完呢...

前面我說到,

2013年杜羅夫碾壓交警的事件鬧得滿城風雨

杜羅夫突然間就消失了

其實杜羅夫看似是為躲禍而藏起來

實際上他悄無聲息地帶著幾名VK的核心成員

與他哥哥一起飛到了美國水牛城

執行了他們的B計畫

杜羅夫的團隊在那裡做了自己的第二個產品:Telegram

永遠比別人早想一步

這就是他做事的風格

Telegram是一款即時通訊軟體

這款軟體的特點就是安全係數極高

Telegram會對使用者發送的消息進行加密

另外它還帶有“秘密聊天”的功能,

當使用者查看消息後

該消息將被自動刪除

不留任何痕跡

Telegram的安全度已高到讓人咋舌的地步

就連西方情報機構都無法對Telegram的協議進行破解

杜羅夫自信地對外宣稱

誰若能突破這個安全協議

就可以從他那拿20萬美金

據說目前只有一人因發現潛在漏洞而拿到獎金

當然杜羅夫也像以往一樣保護Telegram用戶隱私

他說:

“我們從未向包括政府官員的任何協力廠商洩露過哪怕一個位元組的使用者資料”

一個安全到無法破解

又完全不可能獲得資料的軟體

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悲

缺點是因為太安全,

這讓販毒、恐怖組織等犯罪分子得以鑽空

所有國家安全機構於是恨之入骨

杜羅夫也在想盡辦法封鎖恐怖組織者的使用

但他依舊不肯向外界透露使用者的資料

這一點得到很多主流媒體的批評

不過杜羅夫也不在意

堅決不洩露用戶隱私就是他的原則

誰來都不行

信仰本來就不是輕飄的東西

而是沉重的考驗

Telegram為什麼能做到這麼安全

這就得八一下這支團隊

團隊成員大多數是VK的員工

當然都是杜羅夫的親信了

團隊成員個個是人才

其中有6位元是ACM(美國電腦協會)設計大賽冠軍

還有6位也是掛著各種程式設計大賽冠軍的頭銜

而且這個團隊還有一個高智商的“幫手”

杜羅夫的哥哥

(杜羅夫的大哥——尼古拉)

顏值沒有杜羅夫那麼出眾

但人家的大腦卻是杠杠的

這位大哥考了兩個博士學位

一個數學一個是電腦

他是十足十的獎牌收割者

從1996到1998年

他連續三年取得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冠軍

還在國際奧林匹克資訊競賽中奪得一金三銀

為了避免再次被“奪權”

杜羅夫為公司設立了一個相當複雜的結構

他把公司總部設在德國

而全球各地都設立空殼公司

然後他就帶著他的團隊環遊世界

是的,你沒聽錯

他就是帶著員工一邊旅遊一邊工作

有時他會租下某幢別墅作為辦公地點

有時他會包下某家五星級酒店的幾套房間

夏天來了他就會在芬蘭河畔邊租下一套農舍

一邊愜意的生活一邊愜意的工作

帥、有錢、高智商、會體貼人、會享受生活.....

就這樣杜羅夫的團隊又成功了

2016年Telegram突破了1億月活

每日產生150億條資訊

這個既沒做廣告又經常被封殺的軟體

平均每位元使用者的信息量居然是WhatsApp的四倍

(WhatsApp被Facebook收購了)

好吧,杜羅夫又贏了

看到這裡

想必大家都會說畢竟杜羅夫是不可多得的天才

不是我等凡人可比

但對天才的理解我更傾向于

“天才是天賦與努力的結果”

本來就擁有超凡天賦

他還比別人想的多、幹的多

這樣的人怎麼可能不成功呢?

再加上這種人還長得好看

......

(給不給其他人活路了

上帝創造他的那天一定是

高興壞了

忘記給他設置缺點了

是的,這就是杜羅夫

一個充滿爭議卻又足夠傳奇的天才

他有大把天賦又能很好地利用天賦

世上天才少有

有些比普通人聰明還比他們努力

那些不珍惜自己天賦的就成了傷仲永

當然,對普通人來講

想獲得“天才”的成就

就只有奮力拼搏這一條路了

畢竟你沒生在雄安

生你的也不是王健林…

上學的時候你肯定有幾個不喜歡的老師

不過最多就是在背後說幾句壞話來發洩一下罷了

又有誰敢與權威的老師抗衡呢?

但杜羅夫不但與老師作對,還做得很“高端”

為了報復一位老師

他黑掉學校的網站

把網站的歡迎頁面改成這位元老師的相片

有句話說得好,“藝高人膽大”

小小年紀的杜羅夫程式設計技術技藝超群

他叛逆的性格也很出格

所以那場堪稱經典的紙飛機鬧劇

對他來說也不過信手拈來

畢竟他的惡作劇和他的程式設計技術一樣

都是從“娃娃抓起”

2001年少年杜羅夫考入了聖彼德堡國立大學

他並沒有選擇電腦類的專業

而是繼承父業選擇了語言學

特立獨行的杜羅夫當然不可能安分渡過大學生涯

自己不是拿手程式設計嗎?

他設計網頁創辦網路論壇,

他還時常參與各種程式設計大賽

當然他毫無懸念的奪得桂冠

雖說學了語言學

到底從小就愛程式設計而且經常參加各種活動

學業應該不怎麼樣吧?

古人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可在杜羅夫那裡就是可以兼得

大學期間的他不僅秀得一手好程式設計

還是以優異成績獲得過多項獎學金

(俄聯邦總統獎學金、聯邦政府獎學金、

聖彼德堡州州長獎學金,以及弗拉基米爾·波塔甯慈善基金會獎學金)

2006年杜羅夫以優異的成績從聖彼德堡國立大學畢業

人生最大的悲劇也許就是

你們都在同一間教室學習

你能做好一件事就很困難了

但別人能同時做幾件事

並且每件事都做得很好

智商碾壓的感覺誰被碾了誰知道

三、碾壓紮克伯格,戲弄普京大帝

畢業之後杜羅夫依舊不走尋常路

年僅22歲的他選擇了創業

2006年杜羅夫與哥哥共同創辦了Vkontakte

(意為“保持聯絡”),簡稱VK

他的創業和那些只想過過CEO癮的人不同

他踏踏實實的敲下每段代碼

步步為營的走好每一步商業策略

CEO只是一個工作職位不是工作

再來說這個VK

簡單說就是俄羅斯版的Facebook

Facebook也的確是VK最大的競爭對手

在國際上當然是FB更勝一壽

可在VK老家俄羅斯

很快就以51%的市場佔有率拔得頭籌

而Facebook僅有6%的市場份額

扳倒Facebook他只用了兩招

第一招,以“模仿”為守

在設計等方面沒有經驗的VK按照Facebook的經驗

模仿Facebook的頁面配置

紮克伯格很崩潰怒斥抄襲行為

倒是杜羅夫很淡定說道:

“蘋果不也是抄襲索尼來的嗎?”

杜羅夫這招夠狠

在俄羅斯人眼裡兩家產品沒有區別

而且VK還更好用

第二招,以“奇”制勝

2007 年杜羅夫做出了一個

讓紮克伯格想不到且不敢模仿的決定:

允許使用者上傳音訊、視頻檔等內容

即使是侵權的內容他也給予包容

他也的確遭到了美國貿易代表的指責

唱片公司和版權公司都紛紛起訴

杜羅夫一邊應付著官司

一邊該幹嘛幹嘛

這一招最狠贏得了眾多青少年的歡迎

俘獲了大量用戶的心

(ps : 關於杜羅夫抄襲和侵權這點做法八妹不同意,

保護版權真的非常重要,否則誰還認真寫書拍電影做網站)

杜羅夫有才華夠大膽

也是“蹭熱點”的高手

雖然方法你在很多明星網紅身上看到過

但一個高智商高顏值的人這麼做

你還是會嚇一跳

比如2011年5月9日這一天

正是俄羅斯舉國慶祝衛國戰爭勝利的日子

想宣傳自家社交網站

按照打廣告的正常套路

此時國旗與產品最配了

再插入一行愛國的話就完美了

然而杜羅夫卻是這麼說的:

“俄羅斯自從這一天起又回到了屠夫和劊子手的手中!”

這種大言不慚又否定歷史的言論一出

俄羅斯憤青怒了

大家恨不得把杜羅夫的祖宗罵個遍

他們個個滿腔熱血的跑到VK上轟炸杜羅夫

這個做法很科學

畢竟罵人到人家門口罵才夠響亮

也更能保證杜羅夫能準確無誤地接收到

VK的用戶量也隨著罵聲不斷飆升

杜羅夫成功利用了用戶的情緒

給自己的網站帶來一波流量

對於自己的行為杜羅夫有自己的邏輯:

“如果用戶同意你的觀點,

那麼糟糕透了,他們很快就會離開你了。

但如果你去羞辱你的用戶,

和他們爭論,那麼他們很快就會回來了。”

在杜羅夫的領導下,VK很快就風靡全國

成為坐擁3.5億用戶量價值30億美元的互聯網公司

杜羅夫的財富也隨著公司的價值水漲船高

2012年,年僅27歲的他

以2.5億美元(約15億人民幣)的財富躋入富豪之列

按照世俗的劇本

一夜暴富後便是紙醉金迷,縱意花叢

最後再留點風流債

杜羅夫不在乎這點人間煙火

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吃素食,不吸煙,不喝酒,

乘地鐵上下班,依舊住在2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內

有錢了不去揮霍就算了,居然還不買車不買房?

四、懟普京,結果公司被強制收購

在一個自由主義者的世界裡

物質只不過是養活軀殼的玩意兒

怎麼樣都行

但精神卻容不得半點褻瀆

在面對與他信仰相悖的事

他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戰鬥

2011年12月俄羅斯杜馬選舉爆出醜聞

一群不爽普京的人開始在VK上開罵

其中有一名叫阿裡克謝·那瓦尼的律師罵得最有水準

他的VK上經常發表罵普京的金句

例如:“在普京的體系裡,腐敗是遊戲規則。”

罵人不帶髒字又一語點中要害

這種人自然成為許多人眼中的精神領袖

克林姆林宮(俄羅斯總統府)立即對杜羅夫發出命令

讓其關閉阿裡克謝·那瓦尼的VK頁面

遮罩掉所有反對派言論

命令是收到了

但是呵呵

杜羅夫用了一張下面這樣的圖片作為回應

照片發出後不久

一隊全副武裝的反恐員警光臨杜羅夫公寓

杜羅夫先是一驚

接著迅速摸出口袋裡的手機

對於如此“新鮮”的事他當然不可能錯過

拍了張自己公寓被包圍的照片發“朋友圈(VK)”

都鬧到網上了

杜羅夫始終沒有“開門迎客”的意思

最終員警最後灰溜溜的走了

但普京大帝何許人也

老虎的屁股都敢摸的人

哪能忍受這般“羞辱”

於是一場怪事發生在杜羅夫身上

2013年4月杜羅夫被指控開車碾壓交警

用一個並不是很清晰的監控視頻錄影作為證據

事實上杜羅夫並沒有車也不懂得如何開車

但“證據確鑿”警方開始搜捕杜羅夫

不過他們壓根就沒找到他

杜羅夫突然間就消失了

看到這裡,你以為杜羅夫的故事就這麼完了嗎?

天才怎麼會這麼輕易被打敗?

幾個月後杜魯夫開開心心地告訴大家:

“我度假回來了”

回到公眾視野後的杜羅夫依舊對堅持的信仰樂此不疲

杜羅夫將他的信仰也傾注到了VK上

他說:

“資訊的自由流通是現代社會的固有權利。

如果沒有自由,vk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

這份信仰成就他的自由也屢屢將他處在危險之中

2013年棱鏡門爆發

杜羅夫興奮的向斯諾登“表白”

還邀請他來VK上班

(“斯諾登,你是我的英雄”)

2014年俄羅斯吞併了烏克蘭克裡米亞半島

兩國之間的關係勢同水火

普京日日想著怎麼幹掉烏克蘭

一天俄羅斯安全機構鄭重地給杜羅夫發出一份公函

非常非常嚴肅的讓他交出一位元烏克蘭人的資訊

然而,呵呵~

杜羅夫還是沒有認真回應普京的命令

當天他就在VK上貼出了下麵這份“紅頭文件”

(是的,沒錯,我藍衣小狗又出現了

普京可從沒吃過這種虧

卻三番四次被杜羅夫戲弄

不能給你動武那就對你動“文”

於是普京指揮一群政商大亨開始圍毆杜羅夫

先是讓俄羅斯互聯網巨頭Mail.ru集團收購了VK 39.9%的股份

再讓政商大亨伊利亞·謝爾波維奇的UCP基金收購了VK 48%的股權。

在多方壓力下杜羅夫被迫轉出了僅有的12%股份給MegaFon

隨後Mail.ru 又從UCP基金和MegaFon 中收購了VK的60% 的股權。

至此VK和杜羅夫一點關係也沒有了

這裡有必要說一下Mail.ru集團背後的掌舵人

他就是俄羅斯鋼鐵大亨烏斯馬諾夫

據說他與克里姆林宮有著不尋常的聯繫

普金當選總統時他的許多好友

也隨普京入駐克里姆林宮

烏斯馬諾夫還是阿森納、阿裡巴巴、小米的股東哦

喏,就是他

2014年4月失去了自己一手創建的VK

憋了一肚子氣的杜羅夫用下面這張相片

給政商大亨們“致敬”

五、殺不死他的 終將讓他更強大

雖然有些信仰是要付出代價的

很多人在“權威”面前低下了信仰的頭

但杜羅夫沒有

他成功過,也失敗過

但他的故事還沒完呢...

前面我說到,

2013年杜羅夫碾壓交警的事件鬧得滿城風雨

杜羅夫突然間就消失了

其實杜羅夫看似是為躲禍而藏起來

實際上他悄無聲息地帶著幾名VK的核心成員

與他哥哥一起飛到了美國水牛城

執行了他們的B計畫

杜羅夫的團隊在那裡做了自己的第二個產品:Telegram

永遠比別人早想一步

這就是他做事的風格

Telegram是一款即時通訊軟體

這款軟體的特點就是安全係數極高

Telegram會對使用者發送的消息進行加密

另外它還帶有“秘密聊天”的功能,

當使用者查看消息後

該消息將被自動刪除

不留任何痕跡

Telegram的安全度已高到讓人咋舌的地步

就連西方情報機構都無法對Telegram的協議進行破解

杜羅夫自信地對外宣稱

誰若能突破這個安全協議

就可以從他那拿20萬美金

據說目前只有一人因發現潛在漏洞而拿到獎金

當然杜羅夫也像以往一樣保護Telegram用戶隱私

他說:

“我們從未向包括政府官員的任何協力廠商洩露過哪怕一個位元組的使用者資料”

一個安全到無法破解

又完全不可能獲得資料的軟體

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悲

缺點是因為太安全,

這讓販毒、恐怖組織等犯罪分子得以鑽空

所有國家安全機構於是恨之入骨

杜羅夫也在想盡辦法封鎖恐怖組織者的使用

但他依舊不肯向外界透露使用者的資料

這一點得到很多主流媒體的批評

不過杜羅夫也不在意

堅決不洩露用戶隱私就是他的原則

誰來都不行

信仰本來就不是輕飄的東西

而是沉重的考驗

Telegram為什麼能做到這麼安全

這就得八一下這支團隊

團隊成員大多數是VK的員工

當然都是杜羅夫的親信了

團隊成員個個是人才

其中有6位元是ACM(美國電腦協會)設計大賽冠軍

還有6位也是掛著各種程式設計大賽冠軍的頭銜

而且這個團隊還有一個高智商的“幫手”

杜羅夫的哥哥

(杜羅夫的大哥——尼古拉)

顏值沒有杜羅夫那麼出眾

但人家的大腦卻是杠杠的

這位大哥考了兩個博士學位

一個數學一個是電腦

他是十足十的獎牌收割者

從1996到1998年

他連續三年取得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冠軍

還在國際奧林匹克資訊競賽中奪得一金三銀

為了避免再次被“奪權”

杜羅夫為公司設立了一個相當複雜的結構

他把公司總部設在德國

而全球各地都設立空殼公司

然後他就帶著他的團隊環遊世界

是的,你沒聽錯

他就是帶著員工一邊旅遊一邊工作

有時他會租下某幢別墅作為辦公地點

有時他會包下某家五星級酒店的幾套房間

夏天來了他就會在芬蘭河畔邊租下一套農舍

一邊愜意的生活一邊愜意的工作

帥、有錢、高智商、會體貼人、會享受生活.....

就這樣杜羅夫的團隊又成功了

2016年Telegram突破了1億月活

每日產生150億條資訊

這個既沒做廣告又經常被封殺的軟體

平均每位元使用者的信息量居然是WhatsApp的四倍

(WhatsApp被Facebook收購了)

好吧,杜羅夫又贏了

看到這裡

想必大家都會說畢竟杜羅夫是不可多得的天才

不是我等凡人可比

但對天才的理解我更傾向于

“天才是天賦與努力的結果”

本來就擁有超凡天賦

他還比別人想的多、幹的多

這樣的人怎麼可能不成功呢?

再加上這種人還長得好看

......

(給不給其他人活路了

上帝創造他的那天一定是

高興壞了

忘記給他設置缺點了

是的,這就是杜羅夫

一個充滿爭議卻又足夠傳奇的天才

他有大把天賦又能很好地利用天賦

世上天才少有

有些比普通人聰明還比他們努力

那些不珍惜自己天賦的就成了傷仲永

當然,對普通人來講

想獲得“天才”的成就

就只有奮力拼搏這一條路了

畢竟你沒生在雄安

生你的也不是王健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