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快聽丨《我的廈門》

《我的廈門》之一

文/舒婷 朗讀/南茜

舒婷, 女, 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碼鎮, 中國當代女詩人, 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 舒婷, 原名龔佩瑜, 從小隨父母定居于廈門,

1969年下鄉插隊, 1972年返城當工人, 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 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 從事專業寫作。

《我的廈門》之一

“月光像藍色的霧了!”我對比肩站在船舷的朋友說。

那是三十年前一個雨後初霽的春晚, 我們在廈門開完一個與文學有關的會, 一起乘小渡輪回鼓浪嶼。 夜空晴朗明淨, 海面微波不驚, 潔白肅穆的月色禁不住海風再三地撩撥, 終於溶融並彌漫成藍色的霧靄了。

回家之後, 我以此感慨發展成一首詩, 而那朋友最終發展為我的家長。

只有生長在海邊的人, 才能目睹月色在藍天與碧海的雙重作用下, 幾將氣化的這一美妙過程, 並沐浴其中, 內心蔚藍而且濕潤。

豈止海邊啊, 其實我是一直呼吸於海中央的,

那尾攢動的藍色魚。

因為廈門就是一個島, 猶如在巨大的綠色琉璃盤上, 托著一座精緻花園, 波浪是它白色的鏤花邊沿。 自從1957年建造廈門海堤之後, 憑那長笛似的一道通途, 走了火車, 廈門改變身份叫做半島。 近些年來, 又陸續建了幾座宏偉的跨海大橋, 如今再從高空俯瞰, 廈門島就像開放的絢爛海葵, 或者像伸長觸手的章魚了。

鼓浪嶼是一個更小的島, 只有1.78平方公里, 與廈門僅隔800米海面, 是廈門的一個社區。 我的爺爺奶奶在鼓浪嶼終老, 爸爸媽媽在鼓浪嶼教會學校讀書, 並結婚於鼓浪嶼洞天大酒樓, 我的丈夫和兒子均出生在鼓浪嶼上我們現今這一座老屋。

曾經有過多次赴國外定居的機會, 我和我的家人都難以割捨這一方生根的土地。

甚至, 朋友們經常嘲笑我的廈門沙文主義, 容不得別人說廈門半個“不”字。 因為我深知:我的夢想我的感知我的趣向甚至我的性情, 我的靈魂和肉體, 都和這個小島息息相關。

日日湧動的海潮, 是見證。

所以在《在詩歌的十字架上》 產生了

“紅房子, 老榕樹, 海灣上的漁燈

在我的眼睛裡變成文字

文字產生了聲音

波浪般向四周湧去”

——舒婷

(此文未完待續 敬請期待下期《快聽》)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別忘了點贊支持快聽君哦

-主播-

南茜:知性女主播。 愛笑愛音樂愛生活, 喜歡讀書和旅行。 喜馬拉雅FM:最乖的卡卡Nancy。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