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風險投資的盈虧律成全了他們的 “瘋狂妄想”

在矽谷的風險投資史上, 早期最有影響的是前紐約銀行界的著名投資顧問亞瑟·洛克, 他的投資方向是新興的電子產業。 在50 年代後期,

電晶體開始興起, 雖然前景看好, 但技術還不成熟, 一切都在實驗與探索中。 因此, 投資電晶體需要冒相當大的風險。 亞瑟·洛克對新興的半導體工業產生濃厚的興趣。 當時處於電晶體研究領先水準的是肖克萊實驗室。 肖克萊是一位天才科學家 (1958 年因發明電晶體而獲諾貝爾物理獎), 他又是一個暴君, 沒人能與他共事。 1957 年, 該實驗室一群年輕的科學家準備出走, 他們擬了一個商業計畫, 以矽為基礎生產新一代電晶體。 但是, 銀行家們都不理睬他們的 “瘋狂妄想”。 最終是亞瑟·洛克成全了他們的 “瘋狂妄想”。 洛克充當投資經紀人鼓動謝爾曼·費爾柴爾德資助這些年輕的技術精英。

費爾柴爾德是紐約的一位富有的工業家。

他最終答應為這 8 名年輕科學家拿出種子基金, 在三藩市的聖克拉拉谷創辦費爾柴爾德半導體公司 (又叫仙童公司)。 費爾柴爾德保留在以後的 8 年內的任何時間以 400 萬美元買進他們所有的認股權, 即每位 “仙童” 平均可獲得 50 萬美元但不再有其他認股權。 這些技術精英憑認股權就可成為半個百萬富翁, 這在當時無疑是神話。 要是放在現在, 肯定沒人願幹, 因為8 年後 (可能不等 8 年) 這家公司的股份就完全是投資商的, 創業的技術精英變成沒有股權的打工族。 更苛刻的條件是, 在這 8 年間, 費爾柴爾德半導體公司將其利潤的 80% 交給母公司。 如果在現在, 根本行不通, 投資商只擁有股份權益參與分紅 (即股利), 不得佔有額外利潤。

在當時, 這可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8 個 “仙童” 不暇思索就答應了。 那個時候, 沒有人認為費爾柴爾德的條件苛刻, 倒是認為他太冒險, 弄不好投下錢要打水漂。 事實能說明一切, 新產品一推出公司便盈利, 年銷售額以 100% 幅度增長。 費爾柴爾德發了大財。 他的成功, 助長了半導體工業的人才大戰, 許多工業家、銀行家以股權等優惠條件資助工程師跳槽, 創辦新的半導體公司。 大部分半導體公司設立在聖克拉拉穀, 所以叫矽谷。 在其他風險投資家紛紛向技術精英提供優惠條件時, 費爾柴爾德堅持不為技術骨幹提供股票作為獎勵, 他們最多只能得到一兩個星期的帶薪假。 並且他從不把這 8 個公司創始人當公司的主人, 視他們為公司的雇員。

費爾柴爾德終於遭到懲罰, 不到一年時間就有 35 個技術精英跳槽, 在風險投資家的支援下開設了一大串技術公司。 仙童公司失去仙童後迅速衰退。 昔日風險投資界的成功典範費爾柴爾德, 如今已成為投資界的教訓———它警告風險投資家:必須善待精英。

1968 年, 仙童公司的諾伊斯, 夥同摩爾、格羅夫離開仙童公司。 他們在風險投資家亞瑟·洛克的支持下, 創辦了英特爾公司。 技術和經營精英既是公司的高級主管, 還是股東老闆之一。 英特爾後來成為電腦晶片工業的巨人。 技術精英不投入資金而擁有自己創辦的公司———這在 60 年代開始形成慣例。 隨著時代的進步, 投資條件對被投資方越來越有利, 這表明知識和人才越來越受到尊重。 對資訊科技產業的風險投資, 60 年代主要是在半導體領域;70 年代漸漸轉為電腦, 到 80 年代形成高潮;90 年代投資熱點是互聯網。 90 年代中期, 美國總共有約 600 多家風險投資公司, 大約有一半總部設在矽谷, 其餘的也大都在矽谷設立了分部。 而斯坦福大學附近的 280 號公路的門羅公園市沙丘路則是矽谷風險投資公司最集中的地方。以致沙丘路成為風險投資的代名詞,就像華爾街是金融業的代名詞一樣。

矽谷的高科技人才比比皆是,風險投資家亦雲集於此。一個“有才無財”,一個 “有財謀才”,從而構成了 “知本家” 加 “資本家” 最佳組合,從而創造出一個又一個高科技企業,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科技致富的神話。矽谷的風險投資家有個不太精確的投資定律,即所謂的 “大拇指定律”,說是所投資的每十個創業公司中,平均會有三個垮臺血本無回;有三個會成長為一、二千萬美元的小企業並停滯不前最終被收購;還有三個會上市,其股票還會有不錯的價格,而其中的一個會成為耀眼的企業明星,這就是 “大拇指”。風險投資公司,只要 10 個投資項目中有一個 “大拇指”,財源就會滾滾而來。這就要求風險投資家既要投機智慧,還要投機膽量。

人們談到風險投資家,往往限於他們在資金方面的作用。其實,風險投資家支持創業家,還得做一項重要的工作———這就是説明組織和改造公司的領導班子,因為技術精英大都年輕,並且沒有經營經驗。比如美洲杉投資公司資助了雅虎,還幫雅虎物色了一名優秀的首席執行官吉姆·庫格,沒有庫格式的管理大師,雅虎就不會有今天,美洲杉就不可能贏得巨大的投資回報。據 1998 年的一份資料,矽谷平均每 5 天有一家公司上市,每天產生 65 個百萬富翁。矽谷是個神話輩出的地方。我們設想,如果沒有風險資本充當矽谷發展的驅動器,聖克拉拉穀仍舊是一片寂靜的櫻桃園。

而斯坦福大學附近的 280 號公路的門羅公園市沙丘路則是矽谷風險投資公司最集中的地方。以致沙丘路成為風險投資的代名詞,就像華爾街是金融業的代名詞一樣。

矽谷的高科技人才比比皆是,風險投資家亦雲集於此。一個“有才無財”,一個 “有財謀才”,從而構成了 “知本家” 加 “資本家” 最佳組合,從而創造出一個又一個高科技企業,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科技致富的神話。矽谷的風險投資家有個不太精確的投資定律,即所謂的 “大拇指定律”,說是所投資的每十個創業公司中,平均會有三個垮臺血本無回;有三個會成長為一、二千萬美元的小企業並停滯不前最終被收購;還有三個會上市,其股票還會有不錯的價格,而其中的一個會成為耀眼的企業明星,這就是 “大拇指”。風險投資公司,只要 10 個投資項目中有一個 “大拇指”,財源就會滾滾而來。這就要求風險投資家既要投機智慧,還要投機膽量。

人們談到風險投資家,往往限於他們在資金方面的作用。其實,風險投資家支持創業家,還得做一項重要的工作———這就是説明組織和改造公司的領導班子,因為技術精英大都年輕,並且沒有經營經驗。比如美洲杉投資公司資助了雅虎,還幫雅虎物色了一名優秀的首席執行官吉姆·庫格,沒有庫格式的管理大師,雅虎就不會有今天,美洲杉就不可能贏得巨大的投資回報。據 1998 年的一份資料,矽谷平均每 5 天有一家公司上市,每天產生 65 個百萬富翁。矽谷是個神話輩出的地方。我們設想,如果沒有風險資本充當矽谷發展的驅動器,聖克拉拉穀仍舊是一片寂靜的櫻桃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