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全國首創!南通法院啟用執行“神器”

2017-11-25 15:24:42

24日, 南通法院執行App正式上線, 這款在全國率先推出的、與最高法院執行案件管理系統對接的執行App, 填補了法院執行辦案質效方面的空白。

以後, 全市執行法官無論身在何處辦案, 都能實現現場採集錄入資訊, 同時生成電子文書。 此外, 這款App還兼具了“小秘書”的一系列提醒功能——

現場採集錄入, 顛覆傳統採集模式

打開手機, 連接網路, 登錄帳號, 執行人員只要動動手指, 就能在案件執行現場, 將案件的一系列資訊即時錄入。 24日, 借助“互聯網+”新技術, 經過三個多月的研發, 市中院在全國率先推出的、與最高法院執行案件管理系統對接的執行APP, 正式上線。

記者瞭解到, 傳統執行工作資訊採集方式, 是執行人員外出執行後, 回到辦公室將相關資訊錄入執行案件管理系統中, 以此形成執行流程管理資料和電子卷宗。 按照最高法院的執行管理流程平臺要求,

每個案件要通過執行並錄入37個執行流程節點。 據統計, 今年1-10月, 全市法院受理執行案件達45850件, 同比增長39.26%, 人均辦案200餘件。 能夠想像, 執行人員資訊錄入工作量非常大, 資訊錄入也難以做到及時。

南通法院執行app上線後, 將原來的“三步走”, 提升至“一步到位”。 執行人員直接可以在現場採集錄入資訊, 如執行法官在查封房產時, 張貼公告後, 在現場就可以將查封時間、查封標的資訊和查封公告等, 即時錄入執行資訊管理系統;在查封、扣押動產時, 對被查封標的錄影取證後, 自動上傳導入執行資訊管理系統;相關查封、凍結、扣押、拘留、搜查等強制措施, 都可以現場導入執行案件管理系統。

連接印表機, 現場可列印“紅頭文件”

一部智能手機、一台可擕式藍牙印表機,

就能現場生成一份具有法律效應的電子文書……在新聞發佈會上, 市中院執行局局長錢峰的現場演示, 讓大家領略了“智慧法院”的神奇之處。

其實, 大部分執行工作需要在外完成, 現場執行情況難以預料。 例如, 去外地查封被執行人的房產時, 發現對方還有股權、車輛等財產, 要是從外地回單位重新製作執行裁定, 極有可能喪失控制財產的最佳時期。 “以往遇到這種情況, 我們會現場製作執行裁定書, 但手寫的法律文書在規範性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容易被質疑。 ”錢峰說。

針對這一弊病, 執行APP開發了自動生成法律文書功能, 並與電子印章對接, 現場生成電子文書, 通過藍牙印表機, 直接列印出規範文書。

同時, 能夠落實文書簽發審批制度, 運用電子簽章系統, 將異地製作的文書遠端傳至執行案件管理系統, 通過局長在系統上審核簽發後, 即可依法送達, 防止權力濫用, 促進執行規範。

小身材大能量, 兼具“小秘書”提醒功能

由於執行人員辦理的案件多,

對應在時間節點內採取的相應執行措施, 難以管理, 容易疏漏。

執行APP具有流程資訊提醒功能, 對查封期限等, 系統會提前自動發送資訊給承辦人和執行局長, 並告知當事人及時提出續封申請, 法院及時採取措施, 防止當事人利益受損和執行失職情況發生。

由於承辦人經常外出執行, “當事人找不到承辦人、不瞭解執行進程”一直是當事人反映最多的問題。 對此, 執行APP設置了當事人查詢案件資訊的功能模組。 也就是說, 當事人可以通過執行APP查詢案件的進程, 向承辦人提供執行線索和執行建議。 通過短信功能將承辦人錄入採集的資訊自動發送給當事人, 當事人隨時瞭解自己案件的辦理進程, 不會再出現“找不到承辦人、不瞭解執行進程”的問題。

市中院審委會張驥專委說,研發執行APP是推進“智慧法院”建設的必然要求,執行APP能夠讓人民群眾瞭解執行案件資訊,掌握案件進程,線上與承辦人交流,切實感受到執行工作辦理過程,支持和理解法院執行。

市中院審委會張驥專委說,研發執行APP是推進“智慧法院”建設的必然要求,執行APP能夠讓人民群眾瞭解執行案件資訊,掌握案件進程,線上與承辦人交流,切實感受到執行工作辦理過程,支持和理解法院執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