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玩大佬為何說2017古玩要“暴發”?

為什麼說2017年古玩界會暴發呢?先不談自今之前的各大拍行成交記錄如何, 我們來瞭解一下收藏界的大佬們的收藏觀吧!

收藏家投資藝術品不僅是純粹的美學欣賞, 而是一種通過投資有形資產來保障資本的願望和方法。 下面來看看這些收藏大佬們都是怎麼看待收藏的。

新理益集團董事長劉益謙:兩件作品淨賺3.5億元

在2011春拍中齊白石《松柏高立圖》以4.255億元人民幣天價成交, 這幅天價作品的送拍人正是劉益謙。 知情人透露, 這件作品之前是被一位元美國三藩市的私人藏家收藏。

2005年, 他將其拿到國內拍賣, 當時劉益謙僅以500多萬元人民幣就拍得了這件作品。 後來, 劉益謙得知這幅畫其實還配有一副篆書對聯, 直到去年, 劉益謙才等到藏家將對聯出手, 並最終以1200多萬元拍得。 這也就有了兩件作品“合璧”之後創造出的天價奇跡, 而劉益謙在6年時間裡,

淨賺3.5億元。

2014年4月以2.8億港元買下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目前劉益謙坐擁兩座美術館, 收藏門類包括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紅色經典繪畫、當代繪畫及古董等。

華誼兄弟執行總裁王中軍:擺放無數傢俱, 不如掛幅名畫

以6176.5萬美元買下梵古靜物油畫《插滿雛菊和罌粟花的花瓶》。 王中軍有一句流傳甚廣的口頭語, “如果你有了大HOUSE, 擺放無數的傢俱, 不如掛幅名畫。 ”

2004年, 王中軍對自己的藏品作了一些調整。 他賣掉了一些油畫, 吃驚地發現增值巨大, 少的有四五倍, 多的則達到上百倍。 他的收藏有一個明顯的特點, 所藏者皆為當代中國最有名的、最有代表性作家的作品, 這保證了他的投資必升無疑。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分期付款也要買藝術品

1992年, 傅抱石的家人找到王健林, 想以800萬的價格出售傅先生的代表作《龍盤虎踞》。 這是傅抱石60多歲時的作品, 也是他創作時間最長的一幅畫, 是他的一號代表作。 “在當時800萬都可以搞房地產了, 但是我看了, 知道這畫以後是絕對不可能再有了。

”王健林當即決定下手, 800萬對他而言也有壓力, 於是分四期兩年付款, 每次200萬。

手上有中國近現代藝術家的作品, 萬達集團旗下的玥寶齋曾斥鉅資收藏了徐悲鴻的《立馬》、傅抱石的《龍盤虎踞今勝昔》、李可染的《灕江勝境圖》、黃胄的《塞外風光》等作品。 2013年11月, 萬達以1.72億元買下畢卡索的《兩個小孩》, 目前萬達已收得高更、塞尚、畢沙羅等諸多名家名作。

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看好嶺南畫派升值潛力

素有儒商之稱, 熱衷體育、文化和慈善事業的地產傳奇人物——廣州恒大集團許家印, 以個人名義投資藝術品市場, 尤其是中國現當代書畫市場。 其對長於花鳥工筆和寫意的嶺南派大師級畫家周彥生的作品情有獨鍾, 大有“逢畫必收”之勢。 許家印也極為看好嶺南畫派作品的投資前景。

2011年1月16日的迎春拍賣會上, 許家印再次出手, 以合計261萬元的成交價, 購入周彥生《風來香氣遠》、《東風富貴冠群芳》、《花鳥四屏》等三幅作品。

俏江南董事長張蘭:收藏藝術品就像生命的延續

10年之前,張蘭50%以上的藝術品都來自各大拍賣會,她是永遠坐前排、親自舉牌的人;而每場拍賣會,只要她喜歡,可以一個人收進30%-50%的作品。2014年5月12日,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張蘭以1860萬美元競得馬丁·基彭伯奇的《無題自畫像》,以1050萬美元競得安迪·沃霍爾的《小電椅》。

對於收藏,張蘭說:“收藏藝術品就像生命的延續,錢是沒有生命的,藝術品是有生命的,用沒有生命的東西換來有生命的東西,我覺得是人生一大幸事。”

“盤整下行、分化加劇是2016年藝術品市場主旋律。”市場行家曾波強表示,去年是所有行家極為艱難的一年,除少數“生”、“鮮”(是指未或極少出現在市場中的藏品)、高端精品行情逆市上揚外,高價“熟貨”(是指多次出現在市場中的藏品)及中低端藝術品價格繼續下滑。

他發現,稀有的、藝術價值較高的清宮舊藏並沒有受到行情衝擊,甚至有逆勢上漲之勢,高古瓷是近兩年市場的亮點,但藝術水準不高而價格隨著這波高古瓷行情一起上揚的普品、粗品高古瓷已經出現頹勢,價格在這兩年將出現較大跌幅。

部分書畫價格只有高峰期1/3

書畫市場的分化極為明顯,當代書畫成交價和成交率都有明顯下滑,部分名家作品跌幅甚至出現“腰斬”,精誠所至拍賣總經理陳綺雯更稱早些時候過度炒作的當代書畫價格只有高峰時候的1/3左右。

古代書畫沒有受到明顯衝擊,名家精品因“一畫難求”而價格繼續上漲,近現代書畫中之前漲幅較小的名家書畫受衝擊程度也較小。陳綺雯認為,分化還有兩種,一是大名家和普通名家的作品價格差距拉大;二是精品和普通作品價格越來越遠:“大名家的普通作品都無人問津,更何況是普通名家的普通作品。”

俏江南董事長張蘭:收藏藝術品就像生命的延續

10年之前,張蘭50%以上的藝術品都來自各大拍賣會,她是永遠坐前排、親自舉牌的人;而每場拍賣會,只要她喜歡,可以一個人收進30%-50%的作品。2014年5月12日,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張蘭以1860萬美元競得馬丁·基彭伯奇的《無題自畫像》,以1050萬美元競得安迪·沃霍爾的《小電椅》。

對於收藏,張蘭說:“收藏藝術品就像生命的延續,錢是沒有生命的,藝術品是有生命的,用沒有生命的東西換來有生命的東西,我覺得是人生一大幸事。”

“盤整下行、分化加劇是2016年藝術品市場主旋律。”市場行家曾波強表示,去年是所有行家極為艱難的一年,除少數“生”、“鮮”(是指未或極少出現在市場中的藏品)、高端精品行情逆市上揚外,高價“熟貨”(是指多次出現在市場中的藏品)及中低端藝術品價格繼續下滑。

他發現,稀有的、藝術價值較高的清宮舊藏並沒有受到行情衝擊,甚至有逆勢上漲之勢,高古瓷是近兩年市場的亮點,但藝術水準不高而價格隨著這波高古瓷行情一起上揚的普品、粗品高古瓷已經出現頹勢,價格在這兩年將出現較大跌幅。

部分書畫價格只有高峰期1/3

書畫市場的分化極為明顯,當代書畫成交價和成交率都有明顯下滑,部分名家作品跌幅甚至出現“腰斬”,精誠所至拍賣總經理陳綺雯更稱早些時候過度炒作的當代書畫價格只有高峰時候的1/3左右。

古代書畫沒有受到明顯衝擊,名家精品因“一畫難求”而價格繼續上漲,近現代書畫中之前漲幅較小的名家書畫受衝擊程度也較小。陳綺雯認為,分化還有兩種,一是大名家和普通名家的作品價格差距拉大;二是精品和普通作品價格越來越遠:“大名家的普通作品都無人問津,更何況是普通名家的普通作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