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案例丨為5-10歲兒童設計STEAM主題課

相關研究表明, 幼兒到8歲左右階段的學習者對於STEM技能的早期學習, 將有益於其以後在STEM和其他領域的學習, 如培養閱讀能力和語言技能等方面。

幾日前, MIT(麻省理工學院)院長Emerita Susan Hockfield高調宣導應將STEM學習融入到孩子的幼稚教育中, 這將有益於增加孩子的自信。

“但在STEM學習能夠完全融入幼稚教育之前, 還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教學體系, 這主要涉及到了孩子從幼兒到8歲左右階段的教育, 還需考慮如何才能把STEM課程融入到整個幼稚教育的同時, 與K-12課程密切地連接起來” Emerita Susan Hockfield說。

無論是STEM還是STEAM, 我們要思考的是, 到底應該如何教育。

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要思考, 如果我們走出標化考試, 怎樣滿足孩子的學習訴求?

我們非常幸運地生活在一個高度資訊化的時代, 這個時代意味著你如果要學習任何的技術或者任何的知識, 都是有途徑的。

我們應該更多地理解現在的孩子們可能面臨的需求是什麼, 以及我們應該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為了應對21世紀的未來社會提出的STEAM教育, 有幾個核心要點:

應該是跨學科的;

情景式項目制教學;

要解決真實問題

也就是說, STEM是通過一種綜合性、研究性的方法, 去解決一些真實的問題。

【案例】為5-10歲兒童設計STEAM主題課

下面我們來嘗試為5-10歲兒童設計一個為期一周的主題STEAM課, 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

✔第一:從學科(知識)領域、培養能力、情境設置、課堂任務、作品呈現五個維度構建課堂

✔第二:從現實存在的問題入手設定課程主題, 採用系列課程的主題化教學設計

✔第三:每個系列課程中的學科知識, 要提前布點並體系化構建

✔第四:課堂採用“引導—啟發—探究—實踐—呈現”的閉環形態

✔第五:情景化混齡制教學, 分組分工分角色設定任務(教育戲劇融入課堂形式)

✔第六:建立每天、周、月、學期的個人學習檔案

✔第七:從參與度、投入度、完成度、理解力、想像力、創新力等維度建立過程性評價和學期階段性評價

【課程案例】

如何減少你家的生活垃圾?

(一周主題課)

學科領域:科學、數學、藝術、手工、語言

能力素養:科學(調研、整理)、數學(計算、邏輯、分類)、 語言(表達、編劇、寫作)、藝術(想像、設計、表演、手工)、 社交(分工、協作、溝通)

情景設定:分組模擬家庭

創作成果呈現:圖文卡片、思維導圖、圖文方案、表格、情景劇

以上課堂設計僅梳理了一個主題周的課堂形態, 以主題、方法、任務為結構, 課堂採用“啟發-探究-實踐-呈現”的邏輯進行具體教學指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