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十裡桃花白龍泉!駐馬店螞蟻山下春景遠近聞名

圖文/週一渤駐馬店市驛城區胡廟鄉龍泉村位於駐馬店市區西11公里, 龍泉萬畝白桃基地位於美麗的螞蟻山腳下, 這裡丘陵綿延,

起伏有致, 滿山遍野桃林成景, 泉水潺潺, 美其名曰龍泉村, 那就是以“世外桃源”著稱的胡廟鄉龍泉萬畝白桃基地。

胡廟鄉白龍泉村的桃子遠近聞名, 地勢以丘陵、荒地面積大, 土壤適宜桃樹種植, 已有近千年的種桃歷史。 該鄉的桃子以個大、肉鮮、皮薄、口感好而著稱。

陽春三月, 龍泉村漫山遍野, 桃花盛霞, 風景如畫, 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紛至遝來。

駐馬店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稱。 天中之國, 春來第一花, 非龍泉桃花莫屬;以“花”為媒, 以“花”為遊。

每年桃花盛開季節, 此地遊客如雲, 賞花遊春;桃子成熟時節, 商家紛至遝來, 行銷大江南北,以“世外桃源”著稱的白龍泉村春看桃花、夏品鮮桃, 已經成為駐馬店市及周邊多數居民週末休閒的挑選方法。 龍泉村桃花節已成為駐馬店市的文化品牌。

驛城區胡廟鄉白龍泉村每年都要舉辦桃花節。 桃花節美名遠播, 駐馬店每年3月桃花盛開的時節, 都會吸引我市及漯河、許昌、信陽、周口、南陽等周邊城市數萬人前來觀景賞花, 甚至遠到鄭州的攝影愛好者也紛紛組團前來采風拍攝。 龍泉村因此而被譽為天中最美桃花園。

人稱“世外桃源”的龍泉村, 春風吹拂迎春花、桃花、杏花競相怒放。 桃花樹下, 清甜泉水、爛漫桃花與油菜花交相輝映, 成為市民賞花踏青、領略大自然爛漫春光的好去處。

每年3月,駐馬店驛城區胡廟鄉龍泉村的桃園進入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時候。為方便市民賞花,近幾年,駐馬店驛城區旅遊、交通部門為白龍泉村修建了觀賞桃花的水泥路專線,在景區內規劃了一批農家飯店,為觀光遊人提供特色飲食。

在萬畝桃園,遊人拍照留念,欣賞桃花。站在萬畝桃園南側的山上放眼北望,近處是大片盛開的桃花,遠方是綠油油的麥田、金燦燦的油菜花,美景盡收眼底。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桃紅柳綠,桃花開放,梨花如雪,正是出遊賞花的正好的時候,3月20日至3月底是賞桃花的最佳時節。而白龍泉的桃花因為品種有早晚,桃花開放也有早晚之分,所以胡廟白龍泉的桃花可以看到四月上中旬。

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桃花“爭開不待葉”盛開於枝頭。它芬菲爛漫、撫媚鮮麗,如一片片紅霞,與綠樹婆婆的垂柳相襯映,形成了桃紅柳綠、柳暗花明的春日勝景。

描寫桃花的詩歌最好的還是古詩。【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詠桃】——沈約 風來吹葉動,風去畏花傷.紅英已照灼,況複含日光. 歌童暗理曲,遊女夜縫裳.詎減當春淚,能斷思人腸.

桃花若夢,夢一般的仙景,讓人心兒怦然一動,一個姹紫嫣紅的時光呈現在眼前,讓人想起來青春年少,無憂無慮。

【東風第一枝·桃花】——納蘭性德薄劣東風,淒其夜雨,曉來依舊庭院.多情前度崔郎,應歎去年人面. 湘簾乍卷,早迷了、畫梁棲燕.最嬌人、清曉鶯啼,飛去一枝猶顫. 北山郭,黃昏開遍.想孤影,夕陽一片.是誰移向亭皋,伴取暈眉青眼. 五更風雨,算減卻,春光一線.傍荔牆、牽惹遊絲,昨夜絳樓難辨.

記得古代有個故事,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講的是一個優美的愛情故事,我想此情此景色大概和這個差不多吧。

人生就是這樣,花開花落,花落花開,一樣的開花,一樣的結果,生命必定只是一個過程,終會從怒放開到荼蘼,從歡喜開到心碎。

爭花不待葉,密綴欲無條。傍沼人窺鑒,驚魚水濺橋。蘇軾的這一首桃花詩寫的是一個人的心境,在橋頭並非只有看水中的魚兒,其實只是為花而來,並非只有魚兒驚濺橋頭,驚歎的更是自己,日復一日,年華悄無聲息,如花如煙,一半落水,一半枝上。

夢裡花開無顏色,滿眸細雨銷城北。寒風且駐馬店外,借我清苦入藥側。有個名叫“詩歌瘋子”的作家詩人這樣寫桃花,卻不經意間把駐馬店暗暗鑲嵌在詩句之中。

古語叫桃紅柳綠,說的是春天來臨,萬物復蘇,而今卻是漫山遍野,桃花開,菜花黃。

海子的詩歌:《桃花》 桃花開放/像一座囚籠流盡了鮮血/像兩隻刀斧流盡了鮮血/像兩隻刀斧手的家園/流盡了鮮血/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像一座雪山壯麗燃燒/我的囚籠起火/我的牢房坍塌/一根根鎖鏈和鐵條 戴著火/投向四周黑暗的荒原。

煙花三月,十裡桃花。點點灼灼,姹紫嫣紅,繁華似錦,妖嬈而不俗,嫵媚而動人。

說起桃花,不能不說起唐伯虎,唐伯虎的《桃花庵歌》更是肆無忌憚的渲染了桃花,把桃花詩歌推向了一個高地。明代才子唐寅也寫過一首關於桃花的詩《桃花庵歌》,開篇便連用幾個“桃花”,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滿是桃花的奇幻世界。

唐伯虎的《桃花庵歌》: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複日,花落花開年複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林徽因的《桃花》是這樣的:桃花,那一樹的嫣紅,像是春說的一句話:朵朵露凝的嬌豔,是一些/玲瓏的字眼,一瓣瓣的光致,又是些/柔的勻的吐息;含著笑,在有意無意間/生姿的顧盼。看——/那一顫動在微風裡/她又留下,淡淡的,在三月的薄唇邊,一瞥,一瞥多情的痕跡!

古詩中最為著名的詩句。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夭夭:茂盛的樣子。灼灼:鮮明的樣子。

唐·宋之問《有所思》:“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幽閨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歎息。”

又不能不提陶淵明。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華鮮美,落英繽紛 。” 芳華鮮美:一作芳草鮮美。

唐·王維《田園樂》:“桃花複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宋·秦觀《望海潮》:“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桃蹊:桃樹下的小路。《史記·李將軍列傳》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句意謂:桃柳成蔭的小路,似乎把春天的美景分送到家家戶戶。

桃花是春天最明媚耀眼的花,它爛漫嫣紅,如雲霞般美豔;她占盡春光,為人間增色;它開時光彩奪目,風華絕代,它落時紛紛揚揚,風韻猶存。

春天來了,當梅花凋謝,紅消香斷時,桃花就登上了舞臺。它感受到了春回氣暖,三三兩兩地綻放了。蘇軾有詩曰:“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隔著翠竹是幾簇粉紅色的桃花,紅綠掩映,春意濃濃。張志和的《漁歌子》開篇便寫到:“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這兩句為讀者描繪了一幅山水秀麗、花紅柳綠的春天長卷。使人如親見桃花灼灼盛開、細雨魚兒出,微風白鷺飛之景。春天是一年中最富生機與活力的美麗季節。

白居易的筆下,桃花就是春天,他說“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人間”是相對于大林寺而言的,即山下。山下四月的時候,春事已經結束,正是初夏的時候,作者眼看著春色殘敗,心中正充滿了惜春情愫,不料想在大林寺又遇到了晚來的春天。那一樹樹桃花開得粉嫩而耀眼,竟然還有未開的花蕾。這一奇遇給詩人帶來一種特殊的感受,即仿佛從人間的現實世界,突然步入到一個仙境夢幻的世界。

杜甫對桃花的感情是複雜的,他既愛那深紅淺紅的桃花,又恨那輕薄逐流水的桃花。他獨步尋春的時候,看到的桃花是非常可愛的,“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對於王維來說,桃花是春天最絢麗的一抹色彩。他說“桃紅複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紅色的桃花,顏色已經足夠豔麗,再加上昨日的雨珠,就顯得格外動人;翠綠的柳葉在朝煙的籠罩下更加嫋娜迷人。

《紅樓夢》中除了《葬花吟》外,還有一首《桃花行》詩,專門寫的是桃花。“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其實這寫的哪是桃花,分明就是人。“淚眼觀花淚易幹,淚幹春盡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這裡的桃花少了灼灼的熱烈,多了幾分病態美,是憔悴不堪的,只是因為賞花之人亦是憔悴的。

李漁說,百花中顏色最媚者就是桃花了,而花期最短的也是桃花,“紅顏薄命”之說,似乎就是專說桃花的。美人桃花,或多或少被蒙上了一種悲劇色彩。

自《詩經?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後,桃花與美人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詩一出,使這種關係更進一步,桃花變成了美人的代名詞。

陸遊著名的《釵頭鳳》一詞中也出現了桃花,這看似自然景物的桃花實際上也成了美人的代表。陸游與唐婉再次重逢在沈園時,依舊是美麗的春天,只不過人已經不再是以前的了。“桃花落,閑池閣”與上片的“東風惡,歡情薄”前後照應,突出寫春天殘敗之景,但同時也隱含出人事。這裡的“桃花”是唐婉的化身,而“東風”則是陸母的寫照,因為“東風惡”,它的無情摧殘,唐婉變得無比憔悴,她本來像美麗的桃花一樣,如今卻凋零了。

“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描寫紅白桃花別具一格的風韻。顏色紅白相間,此花的風韻別具一格,超凡脫俗!

“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兩句描寫山區的自然景觀。山上開滿了層層疊疊的桃花、梨花,遙望山上,雲霧繚繞,炊煙嫋嫋,那一定是山中的人家所在了。

世界的花千種萬種,它們姿態各異,形色不同,無論燦爛絢麗也好,清雅素淨也罷,都是自然界一抹獨特的風景。桃花,豔麗迷人,被人喜愛也被人鄙視,究其原因是人們自己的喜好罷了,與桃花的妖豔絲毫無關。

每年3月,駐馬店驛城區胡廟鄉龍泉村的桃園進入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時候。為方便市民賞花,近幾年,駐馬店驛城區旅遊、交通部門為白龍泉村修建了觀賞桃花的水泥路專線,在景區內規劃了一批農家飯店,為觀光遊人提供特色飲食。

在萬畝桃園,遊人拍照留念,欣賞桃花。站在萬畝桃園南側的山上放眼北望,近處是大片盛開的桃花,遠方是綠油油的麥田、金燦燦的油菜花,美景盡收眼底。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桃紅柳綠,桃花開放,梨花如雪,正是出遊賞花的正好的時候,3月20日至3月底是賞桃花的最佳時節。而白龍泉的桃花因為品種有早晚,桃花開放也有早晚之分,所以胡廟白龍泉的桃花可以看到四月上中旬。

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桃花“爭開不待葉”盛開於枝頭。它芬菲爛漫、撫媚鮮麗,如一片片紅霞,與綠樹婆婆的垂柳相襯映,形成了桃紅柳綠、柳暗花明的春日勝景。

描寫桃花的詩歌最好的還是古詩。【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詠桃】——沈約 風來吹葉動,風去畏花傷.紅英已照灼,況複含日光. 歌童暗理曲,遊女夜縫裳.詎減當春淚,能斷思人腸.

桃花若夢,夢一般的仙景,讓人心兒怦然一動,一個姹紫嫣紅的時光呈現在眼前,讓人想起來青春年少,無憂無慮。

【東風第一枝·桃花】——納蘭性德薄劣東風,淒其夜雨,曉來依舊庭院.多情前度崔郎,應歎去年人面. 湘簾乍卷,早迷了、畫梁棲燕.最嬌人、清曉鶯啼,飛去一枝猶顫. 北山郭,黃昏開遍.想孤影,夕陽一片.是誰移向亭皋,伴取暈眉青眼. 五更風雨,算減卻,春光一線.傍荔牆、牽惹遊絲,昨夜絳樓難辨.

記得古代有個故事,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講的是一個優美的愛情故事,我想此情此景色大概和這個差不多吧。

人生就是這樣,花開花落,花落花開,一樣的開花,一樣的結果,生命必定只是一個過程,終會從怒放開到荼蘼,從歡喜開到心碎。

爭花不待葉,密綴欲無條。傍沼人窺鑒,驚魚水濺橋。蘇軾的這一首桃花詩寫的是一個人的心境,在橋頭並非只有看水中的魚兒,其實只是為花而來,並非只有魚兒驚濺橋頭,驚歎的更是自己,日復一日,年華悄無聲息,如花如煙,一半落水,一半枝上。

夢裡花開無顏色,滿眸細雨銷城北。寒風且駐馬店外,借我清苦入藥側。有個名叫“詩歌瘋子”的作家詩人這樣寫桃花,卻不經意間把駐馬店暗暗鑲嵌在詩句之中。

古語叫桃紅柳綠,說的是春天來臨,萬物復蘇,而今卻是漫山遍野,桃花開,菜花黃。

海子的詩歌:《桃花》 桃花開放/像一座囚籠流盡了鮮血/像兩隻刀斧流盡了鮮血/像兩隻刀斧手的家園/流盡了鮮血/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像一座雪山壯麗燃燒/我的囚籠起火/我的牢房坍塌/一根根鎖鏈和鐵條 戴著火/投向四周黑暗的荒原。

煙花三月,十裡桃花。點點灼灼,姹紫嫣紅,繁華似錦,妖嬈而不俗,嫵媚而動人。

說起桃花,不能不說起唐伯虎,唐伯虎的《桃花庵歌》更是肆無忌憚的渲染了桃花,把桃花詩歌推向了一個高地。明代才子唐寅也寫過一首關於桃花的詩《桃花庵歌》,開篇便連用幾個“桃花”,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滿是桃花的奇幻世界。

唐伯虎的《桃花庵歌》: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複日,花落花開年複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林徽因的《桃花》是這樣的:桃花,那一樹的嫣紅,像是春說的一句話:朵朵露凝的嬌豔,是一些/玲瓏的字眼,一瓣瓣的光致,又是些/柔的勻的吐息;含著笑,在有意無意間/生姿的顧盼。看——/那一顫動在微風裡/她又留下,淡淡的,在三月的薄唇邊,一瞥,一瞥多情的痕跡!

古詩中最為著名的詩句。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夭夭:茂盛的樣子。灼灼:鮮明的樣子。

唐·宋之問《有所思》:“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幽閨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歎息。”

又不能不提陶淵明。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華鮮美,落英繽紛 。” 芳華鮮美:一作芳草鮮美。

唐·王維《田園樂》:“桃花複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宋·秦觀《望海潮》:“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桃蹊:桃樹下的小路。《史記·李將軍列傳》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句意謂:桃柳成蔭的小路,似乎把春天的美景分送到家家戶戶。

桃花是春天最明媚耀眼的花,它爛漫嫣紅,如雲霞般美豔;她占盡春光,為人間增色;它開時光彩奪目,風華絕代,它落時紛紛揚揚,風韻猶存。

春天來了,當梅花凋謝,紅消香斷時,桃花就登上了舞臺。它感受到了春回氣暖,三三兩兩地綻放了。蘇軾有詩曰:“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隔著翠竹是幾簇粉紅色的桃花,紅綠掩映,春意濃濃。張志和的《漁歌子》開篇便寫到:“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這兩句為讀者描繪了一幅山水秀麗、花紅柳綠的春天長卷。使人如親見桃花灼灼盛開、細雨魚兒出,微風白鷺飛之景。春天是一年中最富生機與活力的美麗季節。

白居易的筆下,桃花就是春天,他說“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人間”是相對于大林寺而言的,即山下。山下四月的時候,春事已經結束,正是初夏的時候,作者眼看著春色殘敗,心中正充滿了惜春情愫,不料想在大林寺又遇到了晚來的春天。那一樹樹桃花開得粉嫩而耀眼,竟然還有未開的花蕾。這一奇遇給詩人帶來一種特殊的感受,即仿佛從人間的現實世界,突然步入到一個仙境夢幻的世界。

杜甫對桃花的感情是複雜的,他既愛那深紅淺紅的桃花,又恨那輕薄逐流水的桃花。他獨步尋春的時候,看到的桃花是非常可愛的,“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對於王維來說,桃花是春天最絢麗的一抹色彩。他說“桃紅複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紅色的桃花,顏色已經足夠豔麗,再加上昨日的雨珠,就顯得格外動人;翠綠的柳葉在朝煙的籠罩下更加嫋娜迷人。

《紅樓夢》中除了《葬花吟》外,還有一首《桃花行》詩,專門寫的是桃花。“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其實這寫的哪是桃花,分明就是人。“淚眼觀花淚易幹,淚幹春盡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這裡的桃花少了灼灼的熱烈,多了幾分病態美,是憔悴不堪的,只是因為賞花之人亦是憔悴的。

李漁說,百花中顏色最媚者就是桃花了,而花期最短的也是桃花,“紅顏薄命”之說,似乎就是專說桃花的。美人桃花,或多或少被蒙上了一種悲劇色彩。

自《詩經?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後,桃花與美人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詩一出,使這種關係更進一步,桃花變成了美人的代名詞。

陸遊著名的《釵頭鳳》一詞中也出現了桃花,這看似自然景物的桃花實際上也成了美人的代表。陸游與唐婉再次重逢在沈園時,依舊是美麗的春天,只不過人已經不再是以前的了。“桃花落,閑池閣”與上片的“東風惡,歡情薄”前後照應,突出寫春天殘敗之景,但同時也隱含出人事。這裡的“桃花”是唐婉的化身,而“東風”則是陸母的寫照,因為“東風惡”,它的無情摧殘,唐婉變得無比憔悴,她本來像美麗的桃花一樣,如今卻凋零了。

“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描寫紅白桃花別具一格的風韻。顏色紅白相間,此花的風韻別具一格,超凡脫俗!

“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兩句描寫山區的自然景觀。山上開滿了層層疊疊的桃花、梨花,遙望山上,雲霧繚繞,炊煙嫋嫋,那一定是山中的人家所在了。

世界的花千種萬種,它們姿態各異,形色不同,無論燦爛絢麗也好,清雅素淨也罷,都是自然界一抹獨特的風景。桃花,豔麗迷人,被人喜愛也被人鄙視,究其原因是人們自己的喜好罷了,與桃花的妖豔絲毫無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