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肥用得越來越多,蔬菜產量卻越來越低,原因竟然在這裡!

近幾年, 不少菜農朋友普遍反映一個問題, 就是現在地裡肥用得越來越多了, 產量卻越來越低了, 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該怎麼解決?

土壤是蔬菜優質高產的物質基礎, 一旦土壤結構、土壤耕作層遭到破壞, 土壤惡化了, 種植蔬菜可能就成了無本之木, 無源之水, 不僅蔬菜難以獲得高產, 還會降低棚室的使用壽命。

土壤惡化包括哪些方面呢?

土壤物理性狀的惡化

土壤的一個物理結構叫做“土壤糰粒結構”, 即土壤是由一個小團一個小團構成的。 好的土壤糰粒結構既通氣, 又保水保肥, 而且還有抗旱的作用。 但是土壤糰粒結構特別不穩定, 容易受到外界環境, 包括人為的破壞。 比如, 澆水次數過勤、澆水過多, 或者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噴灑某些化學殺菌劑, 尤其是除草劑, 都會破壞土壤糰粒結構。

如果糰粒結構受到破壞, 構成它的小分子團就不存在了,

土就成了面兒狀的, 堆積到一塊, 還容易造成土壤的板結。

土壤化學性狀的惡化

(1)土壤酸化

正常中性的土壤PH值大概在7左右, 不同地區土壤PH值不同。 而我們現在使用的化肥大部分都是酸性的, 尤其是一些小廠家生產的化肥品質不過關, 酸性程度更嚴重。 本來化肥就是一個強酸弱鹼鹽, 長期大量使用, 就會造成土壤酸化, PH值降低。

土壤酸化的危害表現在:

①影響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的吸收。 因為在不同的土壤PH值下, 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率是完全不一樣的。

②土壤酸化會造成作物的不適應, 作物抗逆能力急劇下降。

(2)土壤鹽漬化

化肥本身就是一個無機鹽, 由鹽離子構成, 過多的鹽離子殘存到土壤裡後, 導致土壤含鹽量過高。

土壤鹽漬化的危害表現在:

①根系不能正常吸水, 影響蔬菜植株生長, 嚴重的時候可以說蔬菜就像種在鹽水裡一樣, 出現淹根、死棵。

②鹽離子之間會產生拮抗, 影響蔬菜對各種元素的吸收利用。

土壤生物性狀的惡化

土壤中富含微生物, 各種微生物之間互相作用、互相影響。 新建棚室的土壤生物性狀是比較好的, 有害菌群和有益菌群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 當我們不斷種植, 不斷加入化學肥料, 土壤中微生物菌群開始慢慢失調, 即有害菌的數量越積累越多, 有益菌的數量越來越少。 隨著種植年數的增加,

根部病害會特別厲害, 作物產量和品質下降, 到最後即使再怎麼施肥, 產量也上不去。

菜農往往只注重施用化肥, 而沒有關注到土壤生物性狀, 土壤生物性狀的惡化是導致作物減產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土壤板結

很多菜農以為所謂土壤 “板結”就是土壤變硬了, 根系紮不下去。實際上再硬的土壤,蔬菜的根系都能紮下去,而且紮得比較深。蔬菜根系在土壤當中需要呼吸、需要氧氣,土壤板結會影響通透性。有的老棚室,番茄、黃瓜的根系只能往下紮10公分左右,更多的是變成側根,順著地膜往兩邊生長。如果把根系挖出來,看著也挺長,實際上以側根為主。

土壤物理性狀、化學性狀、生物性狀及土壤板結相互影響,當土壤板結時再用肥料,土壤鹽漬化、酸化就更嚴重,生物性狀也隨之惡化了。所以農民朋友們在考慮土壤改良的時候,要進行綜合改良。

如何進行土壤改良?

1、土壤物理結構的改良

(1)土壤調理劑

土壤調理劑的作用就是把碎的土壤顆粒粘成一個個的小糰粒,即恢復土壤糰粒結構。具體應用起來比較方便,菜農在翻地之前或者翻地之後,直接撒在地面上,然後再澆水,土壤調理劑在水的作用下會變得特別粘,一個個的小糰粒會形成土壤膠體,這種膠體就形成了土壤糰粒結構,保證土壤透氣、保肥,根系也更容易往下紮。

(2)秸稈

針對7-10年的棚室,秸稈的效果非常好,比單獨使用有機肥效果更好。現在很多菜農還在使用未腐熟的糞肥作為有機肥,危害比較大。不管是雞糞、牛糞,使用時可以通過加入秸稈腐熟發酵。以雞糞為例,裡面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及氮磷鉀,一層雞糞加一層秸稈,剁在一起腐熟發酵,既能把雞糞裡的鹽降下來,還能把更多的有機質腐熟出來,同時高溫發酵可以消滅一大部分病原雜菌。土壤鹽漬化嚴重的地塊,可以大量使用秸稈,秸稈腐熟的過程能吸收一部分鹽,降低土壤的鹽漬化。

2、土壤化學性狀的改良

(1)不建議使用水泥、生石灰來調節土壤的PH值

有些菜農選擇水泥、生石灰作為調理劑改良土壤化學性狀。如果土壤嚴重酸化,使用水泥、生石灰後,當時PH值肯定會升高,表面上土壤酸化已經得到解決。這種做法的弊端是無法解決鹽漬化,同時嚴重破壞土壤結構,形成沉澱,導致土壤惡化加重。

(2)減少化肥用量,可以使用一些鹼性化肥,例如氫氧化鎂,能在一定程度上調節土壤PH值,同時不會形成沉澱。

(3)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土壤化學性狀和化肥利用率密切相關。很多老棚室複合肥利用率極低,某些老棚室單獨使用複合肥的話,利用率連15%都達不到,被浪費的肥料反而會加重土壤鹽漬化或酸化。建議在蔬菜種植過程中,複合肥只作為底肥使用,追肥盡可能選水溶肥。

3、土壤生物性狀的改良

改良土壤生物性狀,一定要從根本入手,最好的辦法就是以菌治菌。要想提高作物產量,需要向土壤內添加生物菌劑(生物菌肥)。國內應用最成熟的就是芽孢桿菌。芽孢桿菌屬於細菌,種類比較多,它針對緩解土壤重茬是一個特別好的菌群,能夠減輕土傳病害的發生,這是一個治本的方法。

目前國內菌肥市場參差不齊,菜農們在選擇時,要提前做好試驗。

土壤修復改良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局限於一點,要從土壤物理、化學、生物性狀三方面入手。同時注意可持續性,不能片面的追求速效性,需要通過整體改良、逐漸積累,使土壤達到最佳狀態,實現蔬菜高產優質,菜農豐產豐收的目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

編輯:劉思思 // 責編:李雨楠 // 監製:曹暢

版權聲明:本文已注明來源,版權屬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根系紮不下去。實際上再硬的土壤,蔬菜的根系都能紮下去,而且紮得比較深。蔬菜根系在土壤當中需要呼吸、需要氧氣,土壤板結會影響通透性。有的老棚室,番茄、黃瓜的根系只能往下紮10公分左右,更多的是變成側根,順著地膜往兩邊生長。如果把根系挖出來,看著也挺長,實際上以側根為主。

土壤物理性狀、化學性狀、生物性狀及土壤板結相互影響,當土壤板結時再用肥料,土壤鹽漬化、酸化就更嚴重,生物性狀也隨之惡化了。所以農民朋友們在考慮土壤改良的時候,要進行綜合改良。

如何進行土壤改良?

1、土壤物理結構的改良

(1)土壤調理劑

土壤調理劑的作用就是把碎的土壤顆粒粘成一個個的小糰粒,即恢復土壤糰粒結構。具體應用起來比較方便,菜農在翻地之前或者翻地之後,直接撒在地面上,然後再澆水,土壤調理劑在水的作用下會變得特別粘,一個個的小糰粒會形成土壤膠體,這種膠體就形成了土壤糰粒結構,保證土壤透氣、保肥,根系也更容易往下紮。

(2)秸稈

針對7-10年的棚室,秸稈的效果非常好,比單獨使用有機肥效果更好。現在很多菜農還在使用未腐熟的糞肥作為有機肥,危害比較大。不管是雞糞、牛糞,使用時可以通過加入秸稈腐熟發酵。以雞糞為例,裡面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及氮磷鉀,一層雞糞加一層秸稈,剁在一起腐熟發酵,既能把雞糞裡的鹽降下來,還能把更多的有機質腐熟出來,同時高溫發酵可以消滅一大部分病原雜菌。土壤鹽漬化嚴重的地塊,可以大量使用秸稈,秸稈腐熟的過程能吸收一部分鹽,降低土壤的鹽漬化。

2、土壤化學性狀的改良

(1)不建議使用水泥、生石灰來調節土壤的PH值

有些菜農選擇水泥、生石灰作為調理劑改良土壤化學性狀。如果土壤嚴重酸化,使用水泥、生石灰後,當時PH值肯定會升高,表面上土壤酸化已經得到解決。這種做法的弊端是無法解決鹽漬化,同時嚴重破壞土壤結構,形成沉澱,導致土壤惡化加重。

(2)減少化肥用量,可以使用一些鹼性化肥,例如氫氧化鎂,能在一定程度上調節土壤PH值,同時不會形成沉澱。

(3)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土壤化學性狀和化肥利用率密切相關。很多老棚室複合肥利用率極低,某些老棚室單獨使用複合肥的話,利用率連15%都達不到,被浪費的肥料反而會加重土壤鹽漬化或酸化。建議在蔬菜種植過程中,複合肥只作為底肥使用,追肥盡可能選水溶肥。

3、土壤生物性狀的改良

改良土壤生物性狀,一定要從根本入手,最好的辦法就是以菌治菌。要想提高作物產量,需要向土壤內添加生物菌劑(生物菌肥)。國內應用最成熟的就是芽孢桿菌。芽孢桿菌屬於細菌,種類比較多,它針對緩解土壤重茬是一個特別好的菌群,能夠減輕土傳病害的發生,這是一個治本的方法。

目前國內菌肥市場參差不齊,菜農們在選擇時,要提前做好試驗。

土壤修復改良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局限於一點,要從土壤物理、化學、生物性狀三方面入手。同時注意可持續性,不能片面的追求速效性,需要通過整體改良、逐漸積累,使土壤達到最佳狀態,實現蔬菜高產優質,菜農豐產豐收的目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

編輯:劉思思 // 責編:李雨楠 // 監製:曹暢

版權聲明:本文已注明來源,版權屬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