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老年病”宮頸癌日益年輕化,當妊娠期遇上宮頸癌,還能做母親嗎?

以往被稱作“老年病”的宮頸癌, 如今正在將邪惡之手伸向更為年輕的女性群體。 近年來, 宮頸癌高發年齡段前移10年至50歲左右,

同時更有大批未育女性罹患該疾病, 占患病人群的5%至10%。 那麼, 若是在妊娠期發現了宮頸癌, 做母親的心願還能實現嗎?

今天上午,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婦科腫瘤科主任劉開江成功為妊娠合併宮頸癌的雲南患者小王施行了腹腔鏡下根治性子宮切除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 經過前後數月的持久戰, 患者終於圓了“母親夢”, 而且徹底根除了懷孕以來一直讓她膽戰心驚的宮頸癌。

31歲的小王今年3月在雲南當地醫院檢查得知自己懷孕, 但幸福還未持續多久, 懷孕2個月時, 她便發現少量陰道出血, 整個孕早期都在保胎治療的心驚膽戰中度過。 直到懷孕26周再次出血時才得知, 並不是因為胎兒不好。 一紙“乳頭狀宮頸鱗狀細胞癌”的診斷書,

不僅打碎了夫妻倆多年的幸福期待, 更使他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宮頸癌的治療刻不容緩, 但腹中的胎兒更令小王不忍放棄。

擔憂焦慮中, 小王一家來到上海向劉開江教授求助。 通過超聲和盆腔核磁共振檢查, 發現小王的宮頸局部腫瘤已有5釐米, 明確診斷為“妊娠合併宮頸鱗癌IB2期”。 劉開江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 妊娠合併宮頸癌是指在孕期、產時和產後1年內發現的宮頸癌, 臨床上較為少見。 “患者第一次來院就診時就已經懷孕26周, 且宮頸腫瘤局部較大, 如果即刻進行宮頸癌根治, 勢必要切除子宮;但26周的胎兒各器官發育均不成熟, 過早剖腹產取出亦不能存活。 ”所幸經過一系列檢查,

劉開江發現腫瘤尚局限在宮頸, 沒有發生遠處轉移。 根據宮頸癌的特性, 他判斷一般情況下不會早期向子宮內轉移, 更不會累及胎兒。

據國內外文獻及指南, 對於孕周大於20周的合併宮頸癌患者, 應考慮給予新輔助化療抑制腫瘤生長, 隨診至胎兒可存活期後, 進行剖宮產分娩及根治性手術治療腫瘤。 “由於孕中晚期胎兒大部分器官已發育完成, 新輔助化療的藥物很少導致胎兒畸形。 ”為此, 劉開江為患者制定了“魚與熊掌兼得”的治療方案:先進行紫杉醇+卡鉑方案的新輔助化療3個療程, 繼續延長孕周至34周後, 待胎兒肺部發育較成熟後行剖宮產, 在產褥期再化療1個療程後, 為其行根治性子宮切除手術。 “考慮到小王是外地患者,

我們建議她可以在當地生產, 更加減輕了經濟負擔。 ”

10月17日, 小王在孕34周時接受剖腹產, 順利產下一名健康的男嬰。 再次接受新輔助化療後, 11月14日她回到了仁濟婦科腫瘤科進行複查, 所幸局部腫瘤得到了有效控制, 縮減為3釐米, 且未發現遠處轉移。

今天上午, 劉開江成功為小王施行了腹腔鏡下根治性子宮切除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 “由於她剛產後一個月, 子宮尚未完全恢復正常, 組織水腫及盆腔充血嚴重, 術中極易出血, 因此我們採用了腹腔鏡下進行根治切除手術和淋巴結清掃, 不僅能清楚地看清病灶, 也最大程度減少了對患者的創傷, 更有利於恢復。 ”

劉開江談道, 像小王這樣的情況, 其實宮頸癌早已潛伏三五年之久,

但當地產檢時並未做好篩查工作, “同時, 孕前檢查非常重要, 如果已發現有宮頸癌等疾病, 我們不建議懷孕, 應先進行治療後再考慮。 ”他介紹, 隨著婦科腫瘤年輕化趨勢, 團隊還開展了腹腔鏡下保留生育功能的宮頸癌根治術等新術式, 讓更多女性提高生活品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