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痛風可能會導致關節致殘、腎功能不全,一定要提高警惕

什麼是痛風?

痛風是一組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 其臨床特點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反復發作、痛風石沉積、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 常累及腎臟, 引起慢性間質性腎炎和尿酸腎結石形成, 嚴重者可出現關節致殘、腎功能不全。

什麼是原發性痛風?

在痛風中, 原發性痛風占絕大多數, 約為90%以上。 大多由原因不明的分子缺陷或先天性酶及嘌呤代謝紊亂引起, 常伴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病、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等, 屬遺傳性疾病。

痛風有哪些臨床表現?

痛風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

但多發生在40歲左右, 約95%為男性。 肥胖者、體力活動較少者多發。 常有家族遺傳史。 根據臨床表現的不同, 可以分為四期描述, 但並不表示每位痛風患者都須依序經過這四個時期。 痛風的四個分期包括:①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②急性痛風關節炎;③發作間期;④慢性痛風關節炎等。 腎結石可在第二期至第四期發生。

第一期: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期。 在此時期的患者血清中的尿酸濃度會增高, 但並未出現臨床上的關節炎症狀、痛風石或尿酸結石等臨床症狀。

第二期:急性痛風關節炎期。 此時期可在受累關節部位出現劇痛症狀, 在發病早期較常侵犯單一關節(占90%), 多侵犯拇指關節和第一蹠趾關節, 其次可能侵犯足弓、踝、跟、膝、腕、指和肘關節。

少數患者伴有發熱, 常見於飲食過量(尤其是宴會後發作)、進食高嘌呤食物、寒冷、勞累、饑餓、飲酒、藥物、局部感染、創傷或手術後, 有時在腳踝扭傷後也會引發, 尤其是脫水時。 典型的發作起病急驟, 出現關節痛, 症狀可在幾小時內達到高峰,

受累關節及周圍軟組織呈暗紅色, 明顯腫脹, 局部發熱, 劇烈疼痛, 關節活動受到限制。 症狀會由輕而重, 呈劇烈疼痛, 或伴畏寒及發熱等症狀, 有的出現關節腫大積水, 抽液示黃濁液體, 3~5天后症狀逐漸減輕。

第三期:發作間期。 急性關節炎的發作多呈現自限性。

輕微發作經過數日就可以得到緩解;症狀嚴重者可持續1~2周甚至更長。 痛風的發作間期是指患者症狀消失的期間, 患者無不適症狀, 關節的活動恢復正常。

第四期:痛風石與慢性痛風關節炎期。 未經治療或治療不規律的患者, 其急性關節炎反復發作可逐漸進展為慢性關節炎期。

痛風石一般位於皮下結締組織, 為無痛性黃白色贅生物, 常見於耳廓、蹠趾、指間、掌指、肘關節等處, 少見於鼻軟骨、舌、會厭、聲帶、杓狀軟骨、主動脈、心瓣膜、心肌等處。

受累的關節逐漸增多, 常見於足趾、踝、膝關節, 嚴重者可以累及髖、骶髂、脊柱、肩、胸鎖、下頜關節等。 晚期可出現關節畸形、活動受限。 持續的高尿酸血症導致尿酸鹽結晶析出可形成痛風石,

而且血中的尿酸濃度越高, 患病的時間越久, 則可能會沉積越多的痛風石, 導致尿路結石, 以至出現腎功能不全。

痛風飲食要點

痛風時要控制飲食, 限制食用高嘌呤的食物, 如動物內臟, 貝殼類的海鮮, 如蛤蜊、蟹、蠔等, 儘量不進食沙丁魚、酵母等;少食富含果糖的食物;嚴格限制飲酒(尤其是啤酒)、戒煙。

可以任意選用蔬菜、水果、牛奶等食物。

多喝水可促進尿酸排泄。

單純飲食控制不能使尿酸明顯下降,但是對於痛風常合併的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有明顯益處。避免勞累、受涼等。

文字來源於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內分泌科合理用藥問答》 主編:段文若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yangzhanggk@foxmail.com。

可以任意選用蔬菜、水果、牛奶等食物。

多喝水可促進尿酸排泄。

單純飲食控制不能使尿酸明顯下降,但是對於痛風常合併的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有明顯益處。避免勞累、受涼等。

文字來源於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內分泌科合理用藥問答》 主編:段文若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yangzhanggk@foxmail.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