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同為深圳巨富,為什麼王衛比馬化騰的口碑好?

順豐上市這段時間, 股價已經拉升好幾個漲停, 關於它的創始人王衛的財富神話和生平故事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媒體報導裡。 截至2月底, 王衛身價已經達到1805億, 超過馬化騰的1590億, 躋身財富榜前三。

我們看到, 這兩個排名相近的企業家, 身上有著不少相同點, 同樣的年紀, 同樣在深圳發家, 同樣作風低調……但是王衛和馬化騰在社交網路和媒體上的評價, 卻截然不同。

馬化騰和王衛對比懸殊的路人緣

王衛在普通用戶中的風評遠高於馬化騰。

同樣以低調著稱的王衛在群眾心中的形象則一直很正面,

“有情有義”, “好老闆”, “逆襲典範”等等這樣的評價, 堪稱路人緣好到爆。 甚至連人民日報在轉載報導順豐上市敲鐘消息的時候, 都帶上了王衛去年霸氣維護自家被掌摑的快遞員, 刷屏各大媒體的壯舉

底下的評論幾乎清一色的是肯定和誇獎。

而雖然作為中國互聯網的大佬, 業界對馬化騰的評論更偏正面肯定, 認為他低調務實, 但更多的用戶, 對於馬化騰並沒有好感。 甚至有報導稱他是全中國被罵最多的企業家, 據統計平均每天被罵至少76.3萬次。 之前“互聯網的一些事”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來討論研究“騰訊馬化騰怎麼了,

為什麼這麼多人罵他”這個話題。

這類的文章有很多, 搜尋引擎的資訊排序中, 類似的“為什麼互聯網大佬中, 馬化騰挨駡最多”這樣的結果被頂在了第二頁。 作者隨意找了一些關於騰訊、馬化騰關鍵字的文章, 有很多的用戶評論都是負面化的。 “坑害未成年人”, “一直在抄襲, 從未被超越”, “騙90、00後的零花錢”等等負評很是壯觀。

企業文化和價值觀決定創始人的大眾形象

為什麼同樣是走低調風格的兩個大佬, 公開路面都比較少, 路人緣和口碑相差會如此之大呢?可以看到, 其實用戶的這些評價大多數並不是基於他們的個人人品, 更多的是出於企業業務, 文化, 價值觀和發展過程中的領導風格的認知解讀。

從馬化騰和王衛之間鮮明的對比, 我們可以發現, 企業文化和價值觀這些平常聽起來這麼務虛的東西, 竟然能夠決定如此強烈的影響創始人的大眾形象。

順豐和騰訊是兩家在各自行業做到頂尖的企業, 但不僅是業務, 從文化到價值觀也完全不相同。

順豐作為快遞公司的典型代表, 一直以來都將使命必達的速度和商譽當做是最寶貴的資產在經營。 “少說話多做事”的實幹精神, 將順豐做成了快遞界的一流。 從去年4月國家郵政局的投訴來看, 每一百萬件快遞, 順豐的投訴率最低, 只有1.74件, 最高的天天快遞有20.84件。 順豐和其他快遞這兩種分類, 代表的兩種層次的服務, 已經是國人公認的標準, 就像是手機界原本只有蘋果和其他手機兩種類別一樣。

為了保證服務品質, 王衛領導下, 順豐的革新總是快人一步, 一直在引領行業發展。 僅僅實行加盟制1年之後, 順豐就堅持回歸發展自營模式, 為此王衛一度還受到人身威脅。 但是順豐堅持了下來, 並且從2003年開始, 就投入鉅資進行IT系統的佈置升級, 手持終端掃碼設備, 全自動化的分揀系統, 配置GPS的運輸車讓順豐的安全性和派送效率有了顯著的提高。 從2009年開始, 順豐就開始買飛機, 開通航空運輸, 要知道作為最大競爭對手的圓通, 是在6年之後才有了第一架飛機。

正是在業務上的不斷創新和大膽的探索, 順豐的服務品質和速度快的口碑才能夠在江湖揚名。

讓王衛聲譽受到全國認可的契機, 是他一直堅持並落實到實處的對員工的尊重。作為曾經奮鬥在派件第一線的工蟻之一,一談到順豐王衛都會把外界集中在自己身上的注意力轉向他的員工,他一直強調的一點是,順豐的一線收派員才是最可愛的人。不管是在去年的快遞小哥被掌摑,王衛挺身而出不和解,還是上市之後,向員工派送14億紅包,王衛一直在向外界傳遞的資訊就是,順豐是一個尊重員工,愛護員工,充滿人文關懷的公司。

這在財務資料上展示的再明白不過,去年上半年,順豐的各項成本、費用占總營收的90%,其中薪酬支出就達到74.7億,占營收的29%,是出了外包(幹線運輸、輸單收派倉管、中轉裝卸等)這項成本外的第二大支出。

給予員工尊重,保障收入和福利,提供晉升通道,順豐在人員平均流動率高達70%的快遞行業,將自身的人員流失率降低到了低於30%的水準,連續5年年假過後,員工報到率超過90%。順豐曾經有個很火的段子,說的就是順豐的快遞員在我公司發飆了,“我一個月工資1.5萬,會為了你這2000塊錢的禮品丟這個飯碗嗎!”雖然真實性有待考證,但是順豐的高工資和高品質放心服務卻隨著這個段子不斷的傳播。

通過不斷追求提供更好的服務和落到實處的員工關懷,順豐確實做到了它們追求的“成為最值得信賴和尊敬的速運公司”。順豐的價值觀和企業一樣,有一股憨憨的讓人信賴的穩重,它告訴員工“首先是一個誠信、正直的人”,“永遠尊重人,信賴團隊的力量”,“客戶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奉獻最好的服務”,“做事認真,勇於承擔責任”,誠信準則和客戶為先的行為準則,不斷被用戶認可。

正是34萬順豐人平時和一線客戶之間互動的點滴積累,才為它的創始人王衛帶來了這麼好的路人緣。

商業化氣息濃厚的騰訊,並沒有辦法讓用戶們相信,它一直在複製販賣的增值服務能夠“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好”。更多的人還沒有忘記幾年前的3Q大戰,一直聲稱以用戶為先的騰訊,挾持QQ用戶強制卸載360,造成了大量用戶的反彈。也就是在這期間,騰訊的負面集中爆發,抄襲,山寨,壟斷,中國互聯網界的最大殺手等等指責鋪天蓋地。隨後,騰訊及時組織了反思,推出了開放策略,從一家互聯網公司演變成一家互聯網基礎平臺,想要變成互聯網的水和電。

開放策略實行之後,騰訊原本的惡意模仿推出類似產品,以強大的使用者基數碾壓對手的行為基本被投資等其他方式替代,對於行業來說,騰訊是回歸了正途。但對用戶來說,其實並沒有,騰訊的業務重心逐漸放在了社交-娛樂-金融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其中遊戲的比重逐漸上升。

去年三季度,騰訊的財報顯示,總營收為403.88億元(60.48億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長52%;這其中增值服務業務的收入增長占了大頭,增長了36%,至人民幣279.75億元。網路遊戲收入增長27%至人民幣181.66億元。社交網路收入增長58%至人民幣98.09億元。騰訊說到底,還是一家利潤增長主要靠遊戲,數位內容訂購服務和虛擬道具銷售收入的增長推動的公司。

而“騰訊遊戲害人”、“母親起訴騰訊遊戲事件”等等負面不斷爆出,又能讓多少人相信騰訊互娛事業提供的服務,是為了讓國人和祖國的花朵們生活的更好?商業化運營思路指導下,讓騰訊在收穫暴利的同時,也累積了大量的負面情緒。創始人馬化騰的風評當然也會受到直接影響。

要達到騰訊成為受人尊敬的互聯網公司的願景,還需要在實現“使產品和服務像水和電一樣源源不斷融入人們的生活,為人們帶來便捷和愉悅”的同時,多多考慮如何給用戶帶來真正具備價值的服務,並承擔起社會責任。

是他一直堅持並落實到實處的對員工的尊重。作為曾經奮鬥在派件第一線的工蟻之一,一談到順豐王衛都會把外界集中在自己身上的注意力轉向他的員工,他一直強調的一點是,順豐的一線收派員才是最可愛的人。不管是在去年的快遞小哥被掌摑,王衛挺身而出不和解,還是上市之後,向員工派送14億紅包,王衛一直在向外界傳遞的資訊就是,順豐是一個尊重員工,愛護員工,充滿人文關懷的公司。

這在財務資料上展示的再明白不過,去年上半年,順豐的各項成本、費用占總營收的90%,其中薪酬支出就達到74.7億,占營收的29%,是出了外包(幹線運輸、輸單收派倉管、中轉裝卸等)這項成本外的第二大支出。

給予員工尊重,保障收入和福利,提供晉升通道,順豐在人員平均流動率高達70%的快遞行業,將自身的人員流失率降低到了低於30%的水準,連續5年年假過後,員工報到率超過90%。順豐曾經有個很火的段子,說的就是順豐的快遞員在我公司發飆了,“我一個月工資1.5萬,會為了你這2000塊錢的禮品丟這個飯碗嗎!”雖然真實性有待考證,但是順豐的高工資和高品質放心服務卻隨著這個段子不斷的傳播。

通過不斷追求提供更好的服務和落到實處的員工關懷,順豐確實做到了它們追求的“成為最值得信賴和尊敬的速運公司”。順豐的價值觀和企業一樣,有一股憨憨的讓人信賴的穩重,它告訴員工“首先是一個誠信、正直的人”,“永遠尊重人,信賴團隊的力量”,“客戶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奉獻最好的服務”,“做事認真,勇於承擔責任”,誠信準則和客戶為先的行為準則,不斷被用戶認可。

正是34萬順豐人平時和一線客戶之間互動的點滴積累,才為它的創始人王衛帶來了這麼好的路人緣。

商業化氣息濃厚的騰訊,並沒有辦法讓用戶們相信,它一直在複製販賣的增值服務能夠“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好”。更多的人還沒有忘記幾年前的3Q大戰,一直聲稱以用戶為先的騰訊,挾持QQ用戶強制卸載360,造成了大量用戶的反彈。也就是在這期間,騰訊的負面集中爆發,抄襲,山寨,壟斷,中國互聯網界的最大殺手等等指責鋪天蓋地。隨後,騰訊及時組織了反思,推出了開放策略,從一家互聯網公司演變成一家互聯網基礎平臺,想要變成互聯網的水和電。

開放策略實行之後,騰訊原本的惡意模仿推出類似產品,以強大的使用者基數碾壓對手的行為基本被投資等其他方式替代,對於行業來說,騰訊是回歸了正途。但對用戶來說,其實並沒有,騰訊的業務重心逐漸放在了社交-娛樂-金融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其中遊戲的比重逐漸上升。

去年三季度,騰訊的財報顯示,總營收為403.88億元(60.48億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長52%;這其中增值服務業務的收入增長占了大頭,增長了36%,至人民幣279.75億元。網路遊戲收入增長27%至人民幣181.66億元。社交網路收入增長58%至人民幣98.09億元。騰訊說到底,還是一家利潤增長主要靠遊戲,數位內容訂購服務和虛擬道具銷售收入的增長推動的公司。

而“騰訊遊戲害人”、“母親起訴騰訊遊戲事件”等等負面不斷爆出,又能讓多少人相信騰訊互娛事業提供的服務,是為了讓國人和祖國的花朵們生活的更好?商業化運營思路指導下,讓騰訊在收穫暴利的同時,也累積了大量的負面情緒。創始人馬化騰的風評當然也會受到直接影響。

要達到騰訊成為受人尊敬的互聯網公司的願景,還需要在實現“使產品和服務像水和電一樣源源不斷融入人們的生活,為人們帶來便捷和愉悅”的同時,多多考慮如何給用戶帶來真正具備價值的服務,並承擔起社會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