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第八版AJCC黑色素瘤分期手冊主要變更內容

精准腫瘤分期可以指導預後評估和臨床決策的制定, 而且還可以促進癌症註冊報告的規範和指導臨床試驗的設計、進行和分析。 最近, 隨著黑色素瘤分子發病機制和癌症免疫治療的進展, 晚期和不可切除的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療已經發生了革命, 也造成了患者結局的顯著改善。 基於此, 美國AJCC對黑色素瘤的疾病分期進行了更新, 並於10月13日發表。

介紹:

為了改善黑色素瘤患者的結局, 基於準確分期進行治療和入組到相應的臨床試驗分期組中是最基本的。 不僅可以指導預後評估和臨床決策的制定,

而且還可以促進癌症註冊報告的規範和指導臨床試驗的設計、進行和分析。

1990年以來, 皮膚黑色素瘤患者的管理已經發生了長足的進步, 其中就包括淋巴繪圖技術和前哨淋巴結(SLN)活檢, 這些方法目前被國際多數黑色素瘤治療中心常規用於T1b、T2、T3和T4期(第八版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癌症分期手冊)原發性皮膚黑色素瘤患者以及臨床陰性區域性淋巴結患者的分期。

最近, 隨著黑色素瘤分子發病機制和癌症免疫治療的進展, 晚期和不可切除的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療已經發生了革命, 也造成了患者結局的顯著改善。 另外, 兩種有效的全身治療藥物已經廣泛被臨床使用:免疫治療和分子靶向藥物。 此外, 新藥物的輔助治療也表現出可顯著改善可切除的Ⅲ期黑色素瘤患者的臨床結局。

在此背景下, AJCC委託黑色素瘤專家委員會承擔修訂第八版AJCC癌症分期手冊中關於皮膚黑色素瘤分期系統的任務。

第七版AJCC黑色素瘤分期系統自從2009年發表以來, 被廣泛採用, 並於2010年正式實施。 對於第八版系統, 由於目前納入了一些國際資料庫的最新資料, 因此對修改皮膚黑色素瘤分期系統提供了偱證醫學的理論基礎, 從而使其具有更廣泛的適用性。

T分期

之前版本的AJCC癌症分期手冊中, 未明確說明原發性黑色素瘤厚度接近0.01mm, 然而在第八版中, 對此予以明確說明。 由於不切實際和測量不準確, 尤其是腫瘤厚度>1mm, 以及腫瘤厚度相同的石蠟組織塊的不同組織學切片間的腫瘤厚度可相差0.1mm或以上,

因此基於國際癌症報告合作組織和國際黑色素瘤病理學研究組的共識, 腫瘤厚度應接近0.1mm, 而不是0.01mm。

第八版手冊中, T分期的黑色素瘤厚度閾值繼續定義為1、2和4mm。 但是, 為了提高一致性, 已經將T分期進行了修改, 建議厚度四捨五入到0.1mm。 通過使用這些四捨五入規則, T2期黑色素瘤的厚度應該為1.05~2.04mm。

之前發表的一些報導顯示, T1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期與腫瘤厚度相關, 0.7~0.8mm可能是臨床上重要的“中斷點”。 基於這些對T1期黑色素瘤患者進行的研究, 腫瘤厚度和潰瘍是比有絲分裂率更強烈的黑色素瘤特異性生存期的預測因素。 因此, 由於有絲分裂率在模型中無統計學意義, 因此T1亞期的定義也有了修改:T1a現在的定義為腫瘤厚度<0.8mm的非潰瘍性黑色素瘤,

T1b定義為不論潰瘍狀態的0.8~1.0mm黑色素瘤和厚度少於0.8mm的潰瘍性黑色素瘤。 第八版黑色素瘤專家委員會也注意到, T1期黑色素瘤的厚度為0.8mm具有臨床重要意義。

N分期

N分期指發生區域性淋巴結和非淋巴結局部區域部位的轉移性疾病。 對於第八版手冊, 黑色素瘤專家委員會對N分期添加了更細的分類。

第八版手冊中, N分期標準繼續包括區域淋巴結腫瘤受累和腫瘤累及區域淋巴結數量。 臨床隱匿性(N1a、N2a、N3a)和臨床明顯(N1b、N2b、N3b)N分期的定義為, 基於區域性巴結受累和腫瘤累積區域性淋巴結的數量, 確定的具有區域性淋巴結疾病, 這些患者無衛星轉移、微衛星轉移或在途轉移。 如果具有衛星轉移、微衛星轉移或在途轉移,

那麼患者根據腫瘤累積區域性淋巴結數量分為Nc期(N1c、N2c或N3c), 而不論患者是臨床隱匿還是臨床明顯。 一些大型研究已經證實, 臨床隱匿性區域性淋巴結疾病患者比臨床明顯患者的生存結局更好。

第八版手冊中N分期患者的黑色素瘤特異性生存曲線的Kaplan-Meier曲線

M分期

第八版手冊中,對於遠處轉移患者,M1分期的定義為遠處轉移性疾病的解剖部位。

轉移的解剖部位用於將患者分為4個M分期:M1a、M1b、M1c和M1d。遠處轉移至皮膚、皮下組織、肌肉或遠處淋巴結為M1a期,而不論血清LDH水準;轉移至肺部,合併或不合併同時轉移至皮膚、皮下組織、肌肉或遠處淋巴結及不論血清LDH水準,為M1b期;轉移至任何其他內臟部位(除外中樞神經系統)為M1c期;轉移至中樞神經系統為M1d期。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七版中,M1d期合併到M1c期。

總結

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大型資料庫由來自於國際10個中心的>46000名1998年確診為Ⅰ、Ⅱ和Ⅲ期的黑色素瘤患者組成。本綜述的目的為更新該資料庫的黑色素瘤分期系統。基於該資料庫的分析、現有的第7版AJCC分期系統和臨床試驗資料,AJCC黑色素瘤專家委員會採用了腫瘤、淋巴結、轉移(TNM)分類和分期標準的一些重要改變。第八版AJCC癌症分期手冊的關鍵變化包括:(1)記錄的腫瘤厚度測量將近0.1mm,而不是0.01mm;(2)對T1a和T1b期的定義進行了調整(T1a,<0.8mm,無潰瘍;T1b,0.8~1.0mm伴或不伴潰瘍,或<0.8mm伴潰瘍),而不將有絲分裂狀態作為T分期的標準;(3)N分期將區域性淋巴結轉移重新定義為臨床隱匿性和臨床明顯;(4)將N分期的定義進行了更新,如今將存在衛星轉移、微衛星轉移或在途轉移分為N1c、N2c或N3c期;(5)將中樞神經系統轉移單列為M1d期。

參考文獻

Melanoma staging: Evidence-based changes in the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eighth edition cancer staging manual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3322/caac.21409/full

責任編輯:腫瘤資訊-宋小編

M分期

第八版手冊中,對於遠處轉移患者,M1分期的定義為遠處轉移性疾病的解剖部位。

轉移的解剖部位用於將患者分為4個M分期:M1a、M1b、M1c和M1d。遠處轉移至皮膚、皮下組織、肌肉或遠處淋巴結為M1a期,而不論血清LDH水準;轉移至肺部,合併或不合併同時轉移至皮膚、皮下組織、肌肉或遠處淋巴結及不論血清LDH水準,為M1b期;轉移至任何其他內臟部位(除外中樞神經系統)為M1c期;轉移至中樞神經系統為M1d期。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七版中,M1d期合併到M1c期。

總結

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大型資料庫由來自於國際10個中心的>46000名1998年確診為Ⅰ、Ⅱ和Ⅲ期的黑色素瘤患者組成。本綜述的目的為更新該資料庫的黑色素瘤分期系統。基於該資料庫的分析、現有的第7版AJCC分期系統和臨床試驗資料,AJCC黑色素瘤專家委員會採用了腫瘤、淋巴結、轉移(TNM)分類和分期標準的一些重要改變。第八版AJCC癌症分期手冊的關鍵變化包括:(1)記錄的腫瘤厚度測量將近0.1mm,而不是0.01mm;(2)對T1a和T1b期的定義進行了調整(T1a,<0.8mm,無潰瘍;T1b,0.8~1.0mm伴或不伴潰瘍,或<0.8mm伴潰瘍),而不將有絲分裂狀態作為T分期的標準;(3)N分期將區域性淋巴結轉移重新定義為臨床隱匿性和臨床明顯;(4)將N分期的定義進行了更新,如今將存在衛星轉移、微衛星轉移或在途轉移分為N1c、N2c或N3c期;(5)將中樞神經系統轉移單列為M1d期。

參考文獻

Melanoma staging: Evidence-based changes in the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eighth edition cancer staging manual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3322/caac.21409/full

責任編輯:腫瘤資訊-宋小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