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世界上最笨的大魚,想逮捕它用木棍將它拍暈即可

巴西, 在馬米拉亞自然保護區中, 生活著一種被稱為“活化石”的巨骨舌魚。

巨骨舌魚(學名:Arapaima gigas):是巨骨舌魚屬(Arapaima)僅有的1種, 亦稱海象魚。

成魚體長可達2-6米, 重可達100千克。 體形巨大, 長形, 稍側扁。 頭部骨骼由游離的板狀骨組成。 口大, 無須。 無下頜骨, 舌上有堅固發達的牙齒。 鰾四周富有血管, 內表呈蜂窩狀, 常有特殊的鰓上器。 鱗片大且硬, 呈嵌鑲狀。 背鰭和臀鰭位於體的後部, 互為相對。 胸鰭位低。 腹鰭位腹部之後。 尾鰭圓形。 體灰綠色, 背部顏色深, 腹部較淡, 尾鰭及體後部紅色。

以魚、蝦、蛙類為食。 體型笨重, 行動緩慢。 生殖季節挖穴產卵, 雄魚護幼發育達2-3個月, 等幼魚能獨立生活後才離開。 肉可製成幹品或鹽製品, 是產區大眾食品。 牙齒曬乾後可用來代替銼具。 活的魚體顏色美麗, 用於觀賞。 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 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成年體長達2~6米, 重可到達100千克.這種魚最大的特色,

那就是笨

漁民們常常只需要等它們浮上水面呼吸的時分, 用木棍將它拍暈即可。

不過, 巨骨舌魚一起具有強壯的蠻力, 使用尾巴可以輕鬆擊倒成年的男人, 並形成擊碎骨骼形成很多內傷。 所以, 漁民抓魚的時分需要小心一些。

物種學史

巨骨舌魚屬於殘存的古生淡水魚類, 據推測最早出現於一億年前, 由於舌中有長出硬骨牙齒, 此類的魚被稱為骨舌魚。 巨骨舌魚主要發生在亞馬遜河流域的河灘, 但其確切分佈的年代, 特別是在盆地的下部, 不得而知。 它最早被記錄在圭亞那的埃塞奎博盆地(Essequibo basins),

有化石證據表明其歷史存在於哥倫比亞的里約熱內盧馬格達萊納河(Magdelena)流域。 其原生範圍之外, 巨骨舌魚已被引入到亞洲地區河流和漁業, 也人工飼養於各水族館用於觀賞。 [1]

折疊編輯本段形態特徵

巨骨舌魚巨骨舌魚體形巨大, 成體長度可超過2.5米, 最長達3米, 重量歸高達200千克。 長形, 稍側扁。 頭部骨骼由游離的板狀骨組成。 口大, 無須。 無下頜骨, 舌上有堅固發達的牙齒。 鰾四周富有血管, 內表呈蜂窩狀, 常有特殊的鰓上器。 鱗片大且硬, 呈嵌鑲狀。 背鰭和臀鰭位於體的後部, 互為相對。 胸鰭位低。 腹鰭位腹部之後。 尾鰭圓形。 體灰綠色, 背部顏色深, 腹部較淡, 尾鰭及體後部紅色。

棲息環境

主要生活在南美洲的河流中。

棲息在天然的澙湖和亞馬遜河流水流緩慢的河段裡, 是南美大陸最大的淡水魚。

本段生活習性

巨骨舌魚生活在世界上最原始的熱帶叢林水域中, 主要以小魚為食, 但偶爾也捕食蛇、龜、青蛙和昆蟲、甚至也會捕食小鱷魚。 由於天氣酷熱, 流速緩慢的河水含氧量降低, 巨骨舌魚需要不時浮上水面吞咽空氣來呼吸。 在旱季, 它也能靠在泥沙裡鑽洞來自保。 巨骨舌魚具有強大的蠻力, 利用尾巴作為武器, 可以輕易擊倒成年的男性, 並擊碎骨骼造成大量內傷。

繁殖方式

巨骨舌魚像鮭一樣在淺灘產卵。 在低水位的8月份, 巨骨舌魚聚集在湖泊和河道。 12月至3月本繁殖季結束。 每次產約16萬個卵, 分數次產下。 卵約3-5天就可孵化。 昆時雌性通常獨自離開,而雄魚留下保護幼魚。雄魚的尾部變成紅色保護卵及照顧剛剛孵化的幼魚是雄魚。幼魚的頭是黑色的,雄魚的頭也是黑色的,所以幼魚常圍繞著雄魚的頭周圍而不願離去。雌魚也在周圍遊以追趕可能的敵人。幼魚在父親照顧下大約三個月,多樣化的飲食包括昆蟲,魚仔等小生物。隨著洪水退去,成魚和亞成年魚才分開,後遷移到湖泊和河流。4-5歲性成熟,養殖的巨骨舌魚壽命15-20歲。

種群現狀

巨骨舌魚分佈圖野外漁獲量已大幅度下降,巴西和哥倫比亞的亞馬遜河流域,這種魚類馴養正逐步發展,以緩解這一點。

巨骨舌魚是一個巨大的呼吸空氣的魚,在成體階段,一些標本可以達到幾百千克,有時長度超過4米。這種魚肉可口,並且沒魚刺,所以自十八世紀初以來就成了密集捕撈的物件。一個世紀以前,每年僅在巴西的貝倫(Belém)港一個港口,巨骨舌魚漁獲量就超過1200噸。在2006年,整個亞馬遜河流域申報量僅達到380噸。據估計,現今野生的巨骨舌魚種群個體數量介於50,000和100,000之間。

經濟價值

巨骨舌魚具有龐大的經濟價值。一條巨骨舌魚平均有70千克的魚肉。在巴西,土著居民在當地政府的許可下,可以獵殺一定數量的巨骨舌魚作為食用,但數量和魚的大小都有嚴格限制。

鱗片大且硬,可磨成爪刀。具有大而美麗的外觀。常被當作觀賞魚。肉可製成幹品或鹽製品,是產區大眾食品。牙齒曬乾後可用來代替銼具。

在南美洲巨骨舌魚的舌頭被用來磨成粉末,同瓜拿納一起混水喝下去,據說能殺死蛔蟲。

人工養殖

飼養

巨骨舌魚巨骨舌魚如果飼養在室內,水族箱需與水族館的"展缸"一般大小,否則建議直接在院子裡開水池。巨骨舌魚繼承了所有原始魚類的傳統:一個可以呼吸空氣的鰾。這就為水體的供氧大大減輕了負擔。另外pH值微酸至中性,溫度25°C-30°C它都可以接受。巨骨舌魚在幼體時只要體型差不多的觀賞魚都可以和它混養。亞成體以後,巨骨舌魚會將其他魚類當成了獵物,因此需要分開養殖。

巨骨舌魚屬肉食性魚類,從幼魚到成魚,都必須投喂動物性餌料,以投喂活動的小魚最佳。動物內臟,易妨害消化系統,不可投喂。投喂的人工配合飼料多選用對蝦飼料(浮性)。 提醒一點的是:魚和人一樣需要各種養份,不可以投喂一種餌料,應制定出一份營養豐富的菜單,以確保它的營養均衡。

巨骨舌魚適應的水溫介於24-29℃均可,如果魚只適應良好,甚至可以適應22~31℃的溫度。不過巨骨舌魚和其他的觀賞魚一樣,切忌水溫急劇變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巨骨舌魚會由尾部向背部逐漸發色。先是出現紅點,最後整個上半身都能變成紫紅色。

繁殖

巨骨舌魚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流域,4-5月間為它們的繁殖期。雌魚會在在有沙礫的淺水中築巢、產卵,而雄魚則有護巢、護幼行為,以頭部分泌的費洛蒙聚集幼魚。東南亞的一些大魚場已經開始著手人工繁殖巨骨舌魚。

折疊餵食

巨骨舌魚雖然身體粗大,彈跳能力很強,野外也會有躍出水面捕食的情況。所以在投餌時不要把魚或肉塊長時間拿在手中,否則巨骨舌魚會沖向飼養者的手臂,造成不必要的危險。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資料缺乏(DD)

昆時雌性通常獨自離開,而雄魚留下保護幼魚。雄魚的尾部變成紅色保護卵及照顧剛剛孵化的幼魚是雄魚。幼魚的頭是黑色的,雄魚的頭也是黑色的,所以幼魚常圍繞著雄魚的頭周圍而不願離去。雌魚也在周圍遊以追趕可能的敵人。幼魚在父親照顧下大約三個月,多樣化的飲食包括昆蟲,魚仔等小生物。隨著洪水退去,成魚和亞成年魚才分開,後遷移到湖泊和河流。4-5歲性成熟,養殖的巨骨舌魚壽命15-20歲。

種群現狀

巨骨舌魚分佈圖野外漁獲量已大幅度下降,巴西和哥倫比亞的亞馬遜河流域,這種魚類馴養正逐步發展,以緩解這一點。

巨骨舌魚是一個巨大的呼吸空氣的魚,在成體階段,一些標本可以達到幾百千克,有時長度超過4米。這種魚肉可口,並且沒魚刺,所以自十八世紀初以來就成了密集捕撈的物件。一個世紀以前,每年僅在巴西的貝倫(Belém)港一個港口,巨骨舌魚漁獲量就超過1200噸。在2006年,整個亞馬遜河流域申報量僅達到380噸。據估計,現今野生的巨骨舌魚種群個體數量介於50,000和100,000之間。

經濟價值

巨骨舌魚具有龐大的經濟價值。一條巨骨舌魚平均有70千克的魚肉。在巴西,土著居民在當地政府的許可下,可以獵殺一定數量的巨骨舌魚作為食用,但數量和魚的大小都有嚴格限制。

鱗片大且硬,可磨成爪刀。具有大而美麗的外觀。常被當作觀賞魚。肉可製成幹品或鹽製品,是產區大眾食品。牙齒曬乾後可用來代替銼具。

在南美洲巨骨舌魚的舌頭被用來磨成粉末,同瓜拿納一起混水喝下去,據說能殺死蛔蟲。

人工養殖

飼養

巨骨舌魚巨骨舌魚如果飼養在室內,水族箱需與水族館的"展缸"一般大小,否則建議直接在院子裡開水池。巨骨舌魚繼承了所有原始魚類的傳統:一個可以呼吸空氣的鰾。這就為水體的供氧大大減輕了負擔。另外pH值微酸至中性,溫度25°C-30°C它都可以接受。巨骨舌魚在幼體時只要體型差不多的觀賞魚都可以和它混養。亞成體以後,巨骨舌魚會將其他魚類當成了獵物,因此需要分開養殖。

巨骨舌魚屬肉食性魚類,從幼魚到成魚,都必須投喂動物性餌料,以投喂活動的小魚最佳。動物內臟,易妨害消化系統,不可投喂。投喂的人工配合飼料多選用對蝦飼料(浮性)。 提醒一點的是:魚和人一樣需要各種養份,不可以投喂一種餌料,應制定出一份營養豐富的菜單,以確保它的營養均衡。

巨骨舌魚適應的水溫介於24-29℃均可,如果魚只適應良好,甚至可以適應22~31℃的溫度。不過巨骨舌魚和其他的觀賞魚一樣,切忌水溫急劇變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巨骨舌魚會由尾部向背部逐漸發色。先是出現紅點,最後整個上半身都能變成紫紅色。

繁殖

巨骨舌魚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流域,4-5月間為它們的繁殖期。雌魚會在在有沙礫的淺水中築巢、產卵,而雄魚則有護巢、護幼行為,以頭部分泌的費洛蒙聚集幼魚。東南亞的一些大魚場已經開始著手人工繁殖巨骨舌魚。

折疊餵食

巨骨舌魚雖然身體粗大,彈跳能力很強,野外也會有躍出水面捕食的情況。所以在投餌時不要把魚或肉塊長時間拿在手中,否則巨骨舌魚會沖向飼養者的手臂,造成不必要的危險。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資料缺乏(D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