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河裡才有的幾種野味,最貴的賣到2000元一斤,卻再也吃不到了

河蝦廣泛分佈於我國江河、湖泊、水庫和池塘中的河蝦(又稱青蝦, 學名叫日本沼蝦(Macrobranchium nipponense)), 是優質的淡水蝦類。

肉質細嫩, 味道鮮美, 營養豐富, 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水產食品, 頗得消費者青睞。

河蝦體內很重要的一種物質就是蝦青素, 就是表面紅顏色的成分, 蝦青素(英文稱astaxanthin, 簡稱ASTA)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一種抗氧化劑, 顏色越深說明蝦青素含量越高。

廣泛用在化妝品、食品添加、以及藥品。 日本大阪大學的科學家經考察發現, 蝦體內的蝦青素有助於消除因時差反應而產生的"時差症"。

野生河蝦, 這種小河蝦在小溪流裡許多, 肉質細嫩, 營養豐盛, 現在的水大都受了污染, 這種小蝦米很少了

河蚌是軟體動物門蚌科(學名:Unionidae)的一類動物統稱, 分佈于亞洲、歐洲、北美和北非的淡水湖泊、河流、池塘中。

肉可食, 也適作魚類、禽類的餌料和家禽、家畜的飼料。 有的地區用為淡水育珠蚌,

用作育珠的主要為三角帆蚌及褶紋冠蚌。

在一些地方稱為蚌殼, 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 半埋在泥沙中。 體後端的出入水管外露, 水可流入流出外套腔, 藉以完成攝食、呼吸及排出糞便和代謝產物等機能, 濾食水中的微小生物及有機質顆粒等。

野生河蚌, 在村莊會吃河蚌的人不多, 因為煮老了就徹底咬不動, 廚藝要過硬才行。

蛙科(Ranidae, 即赤蛙科)動物, 學名Rana catesbeiana。 獨居的水棲蛙, 因其叫聲大且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 故名牛蛙, 為北美最大的蛙類。

因其叫聲大而得名, 鳴叫聲宏亮酷似牛叫, 故名牛蛙。 牛蛙是兩栖類生物的天敵。 原產於美國東部數州, 後被引進西部各州和其他國家。 牛蛙體綠或棕色, 腹部白色至淡黃色, 四肢有黑色條紋。

經濟價值

牛蛙具有生長快、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等優點, 是名貴食品。 也可以出口創匯。 其皮還可制革, 髒可製藥;牛蛙生長快, 肉質細嫩, 味鮮美, 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高級營養食品;蛙皮可製作高級皮革, 其草皮薄、柔軟、堅韌,

是製造上等錢包的材料, 皮帶、領帶、皮鞋、樂器、外科手術線的優良原料, 蛙內臟可以藥用, 蛙油可製作高級潤滑油。

牛蛙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 味道鮮美。 每100克蛙肉中含蛋白質19.9克, 脂肪0.3克, 是一種高蛋白質、低脂肪、低膽固醇營養食品, 備受人們的喜愛。

牛蛙還有滋補解毒的功效, 消化功能差或胃酸過多的人以及體質弱的人可以用來滋補身體。 牛蛙可以促進人體氣血旺盛, 精力充沛, 滋陰壯陽, 有養心安神補氣之功效, 有利於病人的康復。 牛蛙的內臟及其下腳料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經水解, 生成複合胺基酸。 其中, 精胺酸、離氨酸含量較高, 是良好的食品添加劑和滋補品。 水解的複合胺基酸, 經分離提純, 用於醫藥, 化妝工業。 牛蛙的內分泌系統分泌各種激素,

經提取可用於醫藥、工業生產和科學研究, 如腦垂體激素用作魚類、兩栖類的人工催產劑, 利於人工繁殖。 牛蛙的胃腺、腸腺及胰腺含有豐富的消化鶤, 尤其是水解蛋白質的鶤類含量高, 可提取利用。 牛蛙的膽汁提取, 加工後可作藥用。 蛙皮可製作外科手術線的優良原料。 蛙油可製作高級潤滑油。

食用價值

牛蛙的

乾果牛蛙——豆果食物構成以動物性飼料為主,尤其喜食活餌。在不同的發育階段,食性也不盡相同。蝌蚪可喂以蛋黃、血粉、角粉等,也可用豆漿、麩皮、麵粉等。幼蛙及成蛙的食物範圍包括:環節動物,如蚯蚓;節肢動物,如甲殼類蝦;軟體動物,如螺、蚌;魚類、兩栖類、爬行類的幼體及哺乳類的內臟等。牛蛙生性貪婪,生長季節食量較大。用餌料盤餵食時,成群爭搶上盤,體弱、個小的往往被擠出盤外。牛蛙的最大胃容可達空胃容的l0倍。6~8月是攝食旺季,每月每只平均攝食160g人工飼料。平均每天食5克為宜。牛蛙生性兇殘,經常發生大蛙吃小蛙的現象。因此,人工養殖牛蛙要大小分養,儘量避免其同類相殘。牛蛙能吃也耐饑。在食物極度缺乏時,牛蛙的新陳代謝水準會自然降低。在低溫冬眠期,牛蛙可以承受4個月至1年的饑餓,體重大幅度減輕。

野生牛蛙,村莊的夏日一到晚上就四處都是呱呱叫。

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鯰形目,鱨科,黃顙魚屬。又名黃公靈、黃牯頭、湖北利川區域叫黃角丁、黃辣丁、黃臘丁、黃骨聰、昂公魚、葛格燕、黃骨魚、黃丫頭、黃鴨叫、黃沙古、翁公魚、鋼針、戈艾、吱戈艾、黃刺公、疙阿、疙阿丁、嘎牙子、昂刺魚、黃牛、黃鰭魚、三槍魚、黃刺骨、黃牙鯁、王牙、黃嘎牙、刺疙疤魚、刺黃股、黃蛟、汪丫魚、毛泥鰍、黃骨魚、彎丫、昂刺、錐子等,廣布於中國東部各太平洋水系。在靜水或緩流的淺灘生活,晝伏夜出。體長123-143mm,雜食,主食底棲小動物、小蝦、水生小昆蟲等。4-5月產卵,親魚有掘坑築巢和保護後代的習性。在生殖時期,雄魚有築巢習性。

基本資訊

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屬鯰形目,鱨科,黃顙魚屬。俗稱:玩蚱 戈牙昂公 咯魚嘎魚 咯咯噎黃臘丁,央絲,黃鮕魚,電貓魚,鯰魚鬍子,昂棘魚,少數地方也有稱作好魚。英文名:Yellow catfish。

體長,腹平,體後部稍側扁。頭大且平扁,吻圓鈍,口大,下位,上下頜均具絨毛狀細齒,眼小。須4對,大多數種上頜須特別長。無鱗。背鰭和胸鰭均具發達的硬刺,硬刺尖帶有毒性,刺活動時能發聲。胸鰭短小。體青黃色,大多數種具不規則的褐色斑紋;各鰭灰黑帶黃色。

折疊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黃顙魚多在靜水或江河緩流中活動,營底棲生活。白天棲息於湖水底層,夜間則游到水上層覓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因之在不良環境條件下也能生活。幼魚多在江湖的沿岸覓食。

該魚屬溫水性魚類。生存溫度0~38℃。最佳生長溫度25~28℃,pH值範圍6.0~9.0,最適pH值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時生長正常,低於2mg/L時出現浮頭,低於1mg/L時會窒息死亡。

折疊編輯本段相關分類

黃顙魚的分類黃顙魚的種類較多,有瓦氏黃顙魚、岔尾黃顙魚、盎

塘黃顙魚、中間黃顙魚、細黃顙魚、江黃顙魚、光澤黃顙魚等。

岔尾黃顙魚

吻短。須4對;上頜須長,末端超過胸鰭中部。體無鱗。背鰭硬刺後緣具鋸齒。胸鰭刺與背鰭刺等長,前、後緣均有鋸齒。脂鰭短。臀鰭條21~23。尾鰭深分叉。鼻須全為黑色。”為江河、湖泊中常見魚類,尤以中、下游湖泊為多。營底棲生活。食昆蟲、小蝦、螺螄和小魚等。個體不大,分佈于長江水系。

江黃顙魚

(硬角黃臘丁、江顙)

頭頂覆蓋薄皮。須4對,上頜須末端超過胸鰭基部。體無鱗。背鰭刺比胸鰭刺長,後緣具鋸齒。胸鰭刺前緣光滑,後緣也有鋸齒。腹鰭末端達臀鰭。脂鰭基部稍短於臀鰭基部。臀鰭條21~25。為底層魚類。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尤以江河為多。主食昆蟲幼蟲及小蝦。最大個體2市斤左右。分佈于長江和珠江水系。

光澤黃顙魚

(尖嘴黃顙、油黃姑)

吻短、稍尖。須4對,上頜須稍短,末端不達胸鰭基部。背鰭刺較胸鰭刺為長,後緣鋸齒細弱,胸鰭刺前緣光滑,後緣帶鋸齒。腹鰭末端能達到臀鰭起點。脂鰭基部短於臀鰭基部,臀鰭條22~25。尾鰭深分叉。江湖中、下層生活。食水生昆蟲和小蝦。4~5月在近岸淺水區產卵。生殖時,雄魚在水底掘成鍋底形圓穴,上面覆蓋水草,雌魚產卵於穴中,雄魚守候穴旁保護魚卵發育。個體不大,常見體長為80~140毫米。分佈于長江水系。

瓦氏黃顙魚

(硬角黃臘丁、江顙、郎絲、肥坨黃顙魚、牛尾子、齊口頭、角角魚、嘎呀子)

在分類學上屬於魚鯰形目,鱨科魚類,在中國長江、珠江、黑龍江流域的江河、與長江相通的湖泊等水域中均有分佈,均能形成自然種群,瓦氏黃顙魚是中國江河流域水體中重要的野生經濟型魚類。瓦氏黃顙魚喜棲息于江河緩流江段及江河相通湖泊水體,底棲生活,其肉質細嫩肉、味道鮮美、無肌間刺、營養豐富,極受消費者歡迎。瓦氏黃顙魚比黃顙魚大的多,最大個體可達1kg以上。

相關食性

黃顙魚食性是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覓食活動一般在夜間進行,食物包括小魚、蝦、各種陸生和水生昆蟲(特別是搖蚊幼蟲)、小型軟體動物和其它水生無脊椎動物,有時也捕食小型魚類。其食性隨環境和季節變化而有所差異,在春夏季節常吞食其它魚的魚卵,到了寒冷季節,食物中小魚較多,而底棲動物漸漸減少。規格不同的黃顙魚食性也有所不同,體長2~4cm,主要攝食橈足類和枝角類;體長5~8cm的個體,主要攝食浮游動物以及水生昆蟲;超過8cm以上個體,攝食軟體動物和小型魚類等。

年齡生長

黃顙魚生長速度較慢,常見個體重200~300g。在自然大水域1齡魚可

長到體長56mm,體重5.7g。2齡魚可長到體長98.3mm,體重20.6g。3齡魚可長到135.5mm,體重36.1g。4齡魚可長到160.1mm,體重58.2g。5齡魚可長到177.7mm,體重81.3g。黃顙魚雄魚一般較雌魚大。1~2齡魚生長較快,以後生長緩慢,5齡魚僅為250mm。

繁殖

黃顙魚2~4冬齡達性成熟(約3齡以上),最小成熟個體,雌魚為11.7cm,雄魚為14.8cm。達性成熟的雄魚在肛門後面有一個生殖突,而雌魚則無。在南方4~5月產卵,在北方6月才開始產卵

,是產卵較晚的魚類之一。要求水溫在20~30℃。產卵活動於夜間進行,當天氣由晴轉為陰雨,即可產卵。黃顙魚具有築巢產卵保護後代的習性。產卵時親魚選擇具有水草的沙泥質的淺灘,水深8~10cm,利用胸鰭刺在泥底上斷斷續續地搖動。建造魚巢有幾個在一起的,也有幾十個成群的,相隔不遠形成穴群。每個穴徑約為15cm,深為10cm,產卵受精於穴內。雄魚於穴口保護魚卵孵化。當其它魚接近穴口時,雄魚猛撲向入侵者,驅逐入侵之魚。並經常用巨大的胸鰭撥動,使穴中水流通,利用水流輔助卵孵化。守護到仔魚能自行遊動為止(7~8天)。此期間雄魚幾乎不攝食。雌魚產完卵後離巢覓食。黃顙魚懷卵量為1086~4469粒,成熟卵徑1.7mm,受精卵為黃色、粘性、沉於巢底或粘附在巢壁的水草鬚根等物體上發育。其產出的卵徑約為2.5mm,兩天內即可孵化。黃顙魚可能為分批產卵的魚類。

野生黃顙魚,燉湯簡直不要太鮮美,是很受歡迎的一種鮮味。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軟體動物,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前鰓亞綱田螺科。田螺在中國大部地區均有分佈。田螺對水體水質要求較高,產量少。可在夏、秋季節捕取。淡水中常見有中國圓田螺等。田螺雌雄異體。區別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據其右觸角形態。雄田螺的右觸角向右內彎曲(彎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個體大而圓,雄螺小而長。田螺是一種卵胎生動物,其生殖方式獨特,田螺的胚胎發育和仔螺發育均在母體內完成。從受精卵到仔螺的產生,大約需要在母體內孕育一年時間。田螺為分批產卵,每年3月~4月開始繁殖,在產出仔螺的同時,雌、雄親螺交配受精,同時又在母體內孕育次年要生產的仔螺。一隻母螺全年約產出100~150只仔螺。

基本介紹

田螺為軟體動物。身體分為頭部、足、內臟囊等3部分,頭上長有口、眼、觸角以及其他感覺器官。體外有一個外殼。田螺的足肌發達,位於身體的腹面。足底緊貼著的膜片,叫做厴,它像一個圓蓋子,當遇到不測或需要休息時,田螺便把身體收縮在貝殼裡,並通過足的肌肉收縮,用厴將貝殼嚴嚴實實地蓋住。田螺可以食用,可食部分主要是它的肉質足。田螺在全國大部地區均有分佈。可在夏、秋季節捕取。淡水中常見有中國圓田螺等。

折疊編輯本段生殖特性

田螺雌雄異體。區別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據其右觸角形態。雄田螺的右觸角向右內彎曲(彎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個體大而圓,雄螺小而長。田螺是一種卵胎生動物,其生殖方式獨特,田螺的胚胎發育和仔螺發育均在母體內完成。從受精卵到仔螺的產生,大約需要在母體內孕育一年時間。田螺為分批產卵,每年3月~4月開始繁殖,在產出仔螺的同時,雌、雄親螺交配受精,同時又在母體內孕育次年要生產的仔螺。一隻母螺全年約產出100只~150只仔螺。

生存環境

田螺一般長在水塘裡,如果水質不好的話,容易受污染,特別是吃的時候如果螺內的大便沒排乾淨,有很多寄生蟲,比如釘螺就是血吸蟲的寄主。因此吃的時候最好買河螺或者田螺,水塘裡的螺少吃,買回來後用一個桶放清水把螺養幾天,每天換一次水,讓螺把大便排淨,煮螺的時候要把螺煮透煮熟,殺死寄生蟲。最好不要吃燒烤的海螺,因為如果燒不熟,容易感染肝吸蟲病。

折疊編輯本段營養價值

可食部每100克約含水分81克、蛋白質10.7克、脂肪1.2克、碳水化物4克、灰分3.3克,又含鈣1357毫克、磷19l毫克、鐵19.8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黃素0.17毫克、尼克酸2.2毫克、維生素A130國際單位。

營養分析

1. 螺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蛋白質、鐵和鈣,對目赤、黃疸、腳氣、痔瘡等疾病有食療作用

2. 食用田螺對狐臭有顯著療效。

野生田螺,扯點紫蘇葉子炒一炒,香辣開胃,爽!

泥鰍(學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屬鰍科。形體小,細長,只有3~4寸。且它體形圓,身短,皮下有小鱗片,顏色青黑,渾身沾滿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膩無法握住。前段略呈圓筒形。後部側扁,腹部圓,頭小、口小、下位,馬蹄形。眼小,無眼下刺。須5對。鱗極其細小,圓形,埋于皮下。體背部及兩側灰黑色,全體有許多小的黑斑點,頭部和各鰭上亦有許多黑色斑點,背鰭和尾鰭膜上的斑點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顯的黑斑。其他各鰭灰白色。泥鰍廣泛分佈于亞洲沿岸的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及印度等地。在中國分佈各地。南方分佈較多,北方不常見。全年都可採收,夏季最多,泥鰍捕捉後,可鮮用或烘乾用。可食用、入藥。泥鰍被稱為"水中之參",生活在湖池,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魚,它和其它的魚不相同,無論外表,體形,生活習性都不同,是一種特殊的鰍類。

簡介

泥鰍泥鰍,體形細長,前段略呈圓筒形。後部側扁,腹部圓,頭小。口小、下位,馬蹄形。眼小,無眼下刺。須5條。鱗極其細小,圓形,埋于皮下。體背部及兩側灰黑色,全體有許多小的黑斑點,頭部和各鰭上亦有許多黑色斑點,背鰭和尾鰭膜上的斑點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顯的黑斑。其他各鰭灰白色。泥鰍廣泛分佈于亞洲沿岸的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及印度等地。可入藥。

中文學名:泥鰍 拉丁學名:Oriental weatherfish 別稱:魚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綱:硬骨魚綱 亞綱:輻鰭亞綱 目:鯉形目 亞目:鯉亞目 科:鰍科 亞科:花鰍亞科 屬:泥鰍屬

釋名

泥鰍生活在湖池,且形體最小,只有三、四寸長。它體形圓,身短,沒有鱗,顏色青黑,渾身沾滿了自身的粘液, 因而滑膩無法握住。

折疊注解

泥鰍被稱為“水中人參”,在中國南方各地及黃河平原流域均有分佈。全年都可採收,夏季最多,泥鰍捕捉後,可鮮用或烘乾用。

功效與作用

泥鰍是常見的水產類大眾食品,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素有水中人參之美譽。泥鰍可食部分占整個魚體的80%左右,高於一般淡水魚類。泥鰍含優質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煙酸、鐵、磷、鈣等,有補中益氣、清利小便、解毒收痔、養腎生精功效,特別適宜身體虛弱,脾胃虛寒,營養不良,體虛盜汗者。特別是含一種類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利人體抗衰老。泥鰍體內含有豐富的核苷,核苷是各種疫苗的主要成分,能提高身體抗病毒能力,特別適合急慢性肝炎及黃疸之人食用,可促進黃疸和轉氨酶下降。

泥鰍性味甘平,《本草綱目》中記載鰍魚有暖中益氣之功效,“補中、止泄”。泥鰍的營養特點是脂肪含量低,膽固醇更少,但蛋白質卻高於一般的魚類,另外含有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和煙酸等,有“水中人參”之稱,特別適宜脾胃慮寒、營養不良的氣慮體質的人。

泥鰍的做法有很多種,家庭中最簡單又有營養的做法有以下三種:

生薑泥鰍湯:將泥鰍放在水中,摘少許植物油在水中,使泥鰍吐出泥土。換水洗去黏液,剖腹去內臟,控幹水分,加清水兩碗,煮沸後改中火煮,湯汁濃縮到一半時,用鹽、吠情調味即可。泥鰍湯湯計鮮香,肉質鮮嫩。

泥鰍豆腐煲:將豆腐切成4小塊;除去泥鰍的肋及內臟並清洗乾淨。將泥鰍略煎一下,放入砂鍋;再把豆腐、薑絲入鍋,加入適量清水,以小火煮20分鐘,再放入蔥花、鹽,稍煮一下即成。豆腐要最後放人,這樣才能保持鮮嫩。可經常與枸杞子結合燉補可以起到很好的滋補效果。一般清洗泥鰍可以取適量活泥鰍放入清水中,滴入幾滴植物油,每天除去污水,換清水,待它排去腸內泥水異物後洗淨備用。

泥鰍魚湯:把活的泥鰍放在碗裡並把鹽和南瓜沖放在一起蓋好蓋。3分後,以帶鹽的南瓜葉柔後漂—漂。在鍋裡放香油炒後倒肉湯熬,並倒在篩子上用木勺杆揉搓,使肉掉在下面,骨頭和皮留在上面。在場裡沖清醬、辣椒醬或大醬調味,並放胡椒粉和生薑。放綠豆芽、蘸菜、蔥,再加佐料的牛肉重熬。

經驗的長壽老人台訴我們,泥鰍不宜與狗肉同食;狗血與泥鰍相允,陰虛火盛者忌食,螃蟹與泥鰍相克,功能正好相反,不宜同吃;毛蟹與泥鰍相克,同食會引起中毒。[5]

藥用

性味

味甘,性平,無毒。 

功效主治

暖中益氣、醒酒,解除消渴症。同米粉一起煮食,可調補中焦脾胃治療痔瘡。 

附方

治療異物鯁喉:用線捆住活泥鰍的頭,將它的尾巴朝裡,先放入喉中,然後將泥鰍拉出來即可

概述

泥鰍魚,體細長,前段略呈圓筒形。後部側扁,腹部圓,頭小。口小、下位,馬蹄形。眼小,無眼下刺。須有5對。泥鰍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魚,它和其它的魚不相同,無論外表,體形,生活習性都不同,是一種特殊的魚類。

外部特徵

折疊體形

泥鰍體較小而細長,前端呈亞圓筒形,腹部圓,後端側扁。體高與體長之比為 1.7:8。

頭部

泥鰍頭部較尖,吻部向前突出,傾斜角度大,吻長小於眼後頭長。口小,亞下位,呈馬蹄形。唇軟,有細皺紋和小突起。眼小,覆蓋皮膜,上側位元視覺不發達。鰓裂止於胸鰭基部。

折疊須

泥鰍的須有5對,其中吻端1對,上頷1對,口角1對,下唇2對。口須最長可伸至或略超過眼後緣;但也有個別的較短,僅長達蓋骨。泥鰍的這5對須,對觸覺和味覺極敏銳。 

折疊鱗

泥鰍頭部無鱗,體表鱗極細小,圓形,埋于皮下。側線鱗125一150枚。

折疊體表

泥鰍的體表黏液豐富。體背及體側2/3以上部位呈灰黑色,布有黑色斑點,體側下半部灰白色或淺黃色。棲息在不同環境中的泥鰍體色略有不同。 

泥鰍背鰭無硬刺,不分支鰭條為3根,分支鰭條為8根,共11根。背鰭與腹鰭相對,但起點在腹鰭之前,約在前鰓蓋骨的後緣和尾鰭基部的中點。胸鰭距腹鰭較遠,腹鰭短小,起點位於背鰭基部中後方,腹鰭不達臀鰭。尾鰭呈圓形。胸鰭、腹鰭和臀鰭為灰白色,尾鰭和背鰭具有黑色小斑點,尾鰭基部上方有顯著的黑色斑點。

泥鰍品種

1.真泥鰍一般稱泥鰍。體為長圓柱形,尾部側扁,口下位,呈馬蹄形。口須5對,上頜3對,較大,下頜2對,一大一小。尾鰭圓形,鱗片細小,埋于皮下。體背及背側灰黑色,並有黑色小斑點。體側下半部白色或淺黃色,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體表粘液較多,頭部尖,吻部向前突出,眼和口較小。

2.大鱗副泥鰍分佈于長江中下游及其附屬水體。體形酷似泥鰍。須5對。眼被皮膜覆蓋。無眼下刺。鱗片大,埋于皮下。尾柄處皮褶棱發達,與尾鰭相連。尾柄長與高約相等。尾鰭圓形。肛門近臀鰭起點。

3.中華沙鰍分佈于長江中、上游。又稱鋼鰍。吻長而尖。須3對。頤下具1對鈕狀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過眼後緣。頰部無鱗。肛門靠近臀鰭起點。尾柄較低。棲居於砂石底河段的緩水區,常在底層活動。

分佈在中國除青藏高原外,全國各地河川、溝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庫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分佈,尤其在長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佈極廣,在中國的西部(由東往西流向,全國就只有兩條這樣的河流)的伊黎河裡的種群也在不斷的擴大,該條河流與哈薩克名湖巴爾喀什湖相同。在贛江的支流袁河流域,江西萍鄉等地,泥鰍的人工養殖隨著市場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養殖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全國也都大體呈現這種趨勢。泥鰍群體數量大,是一種小型淡水經濟魚類。

生活習性

泥鰍樣子泥鰍喜歡棲息于靜水的底層,常出沒於湖泊、池塘、溝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層,對環境適應力強。生活水溫10-30℃,最適水溫為25-27℃,故應屬溫水魚類。當水溫升高至30℃時,泥鰍即潛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溫下降到5℃以下時,即鑽入泥中20-30cm深處越冬。泥鰍不僅能用鰓和皮膚呼吸,還具有特殊的腸呼吸功能;當天氣悶熱或池底淤泥、腐植質等物質腐爛,引起嚴重缺氧時,泥鰍也能躍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氣,而由腸壁輔助呼吸,當它轉頭緩緩下潛時,廢氣則由肛門排出。每逢此時,整個水體中的泥鰍都上升至水面吸氣,此起彼伏,故西歐人對它有“氣候魚”之稱。冬季寒冷,水體乾涸,泥鰍便鑽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膚不致乾燥,並全靠腸呼吸維持生命。待翌年水漲,又出外活動。由於泥鰍忍耐低溶氧的能力遠遠高於一般 魚類,故離水後存活時間較長。在乾燥的桶裡,全長4-5釐米的泥鰍幼魚能存活1小時,而全長12釐米的成魚可存活6小時,並且將它們放回水中仍能活動正常。泥鰍多在晚上出來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蟲、甲殼動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類等,有時亦攝取水底腐植質或泥渣。泥鰍2冬齡即發育成熟,每年4月開始繁殖(水溫18℃),產卵在水深不足30釐米的淺水草叢中,產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沒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魚,常分散生活,並不結成群體。

生長繁殖

泥鰍為多次性產卵魚類。在自然條件下,4月上旬開始繁殖,5一6 月是產卵盛期,一直延續到9月還可產卵。繁殖的水溫為18一30 ℃ ,最適水溫為22一28 ℃。

雌鰍性成熟較雄鰍遲,體長5釐米時,雌鰍體內有一對卵巢,體長8釐米時,2個卵巢癒合在一起,成為1個卵巢,並由前端向後端延伸,這時整個卵巢發育開始成熟。

雌鰍懷卵量因個體大小不同而有很大差異。最小性成熟個體體長8釐米,懷卵量約2000粒左右,10釐米的懷卵量為7000一10000粒,體長12釐米的懷卵量12000一14000粒,體長15釐米的懷卵量為15000一18000粒,體長20 釐米懷卵量為 24000粒左右。懷卵量最多的可以超過 6.5 萬粒。卵圓形,卵徑0.8一1.0毫米左右,吸水後膨脹到1.3一1.5 毫米,卵黃色,為半黏性,黏附力不強。由於卵在卵巢內成熟度不一致,每次排卵量約為懷卵數的50%一60%。

雄鰍最小性成熟個體體長在6釐米以上,性成熟較雌鰍早,雄鰍精巢一對,位於腹腔兩側,呈帶狀且不對稱,右側的精巢比左側的長而狹窄,重量也輕一些,當雄鰍體長為9一11釐米時,精巢內的精子約有億個。泥鰍產卵喜在雨後晴天的早晨,產卵前,雌鰍在前面遊動.數尾雄鰍在其後緊追不捨,發情時,雌雄鰍多活動在水表面和魚巢周圍,當發情達到高潮時,雌雄鰍的頭部和軀體互相摩擦並相繼遊出水面。雄鰍追逐糾纏雌鰍,並捲曲於雌鰍腹部,以刺激雌鰍產卵,同時雄鰍也排出精子,進行體外受精,這種動作因個體大小不同而次數也不相等,個體大的可在10次以上,受精卵先黏附在水草或其他附著物上,隨著水的波動,極易從附著物上脫落沉到水底。

營養功效

營養成分

泥鰍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鈣、磷、鐵等礦物元素以及大量的維生素,其中維生素B1的含量比魚、黃魚、蝦高出3~4倍,而維生素A、維生素C和鐵的含量也比其他魚類要高。

藥性功效

泥鰍性平,味甘,具有暖脾胃、袪濕、療痔、壯陽、止虛汗、補中益氣、強精補血之功效,是治療急慢性肝病、陽痿、痔瘡等症的輔助佳品。此外,泥鰍皮膚中分泌的黏液即所謂“泥鰍滑液”,有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可治小便不通、熱淋便血、癰腫、中耳炎。

做法

紅燒泥鰍

(1)一定要買新鮮成活的泥鰍,並放到滴了油的水裡養上2天,這是為了排淨泥鰍體內的泥沙。然後將泥鰍殺死,並用剪刀掏出內臟等,再用食鹽或玉米麵將泥鰍表皮上的粘液去掉,之後用水洗淨。[4]

(1)把泥鰍放到澱粉裡滾一下,並在油鍋裡炸一下,炸得顏色發黃的時候,就可以撈出來了。

(2)把醬油、醋、料酒、豆瓣醬等調料勾兌好。

(3)在用油將辣椒、蔥花等炒香,並放上辣椒醬。

(4)最後將炸好的泥鰍和調好的調料汁都放到鍋裡,並加上適量的水,開大火燉煮一刻鐘,等快沒有汁水的時候,這道紅燒泥鰍就做成了。

砂鍋泥鰍

(1)提前幾天買來鮮活的泥鰍,並在清水裡養幾天,還可讓泥鰍吃些蛋清,一是為了讓泥鰍吐淨體內的髒東西,二是吃了蛋清的泥鰍,肉會更加鮮嫩。

(2)等泥鰍完全乾淨了,再將泥鰍表面的粘液完全洗乾淨,準備讓鮮活的泥鰍下鍋。

(3)在熱鍋裡倒上油,同時爆香花椒、薑蒜等作料,然後將鮮活的泥鰍放到鍋裡,一定要快,並蓋上鍋蓋,三分鐘左右後,在鍋裡放少許的醋。

(4)隨後把整好的泥鰍放到砂鍋裡,並倒上清水,開小火燉煮半個小時左右,最後加上鹽、香油等就可以食用了。

泥鰍的做法有很多種,除了紅燒泥鰍、砂鍋泥鰍外,還有豆腐燉泥鰍、泥鰍湯、春筍泥鰍湯等多種。泥鰍的做法也比較簡單,只要根據食譜,就可以自己在家裡嘗試著做了

野生泥鰍,抓到的泥鰍用酸菜燉湯,那覺得真是樂滋滋。

大鯢(拉丁學名:Andrias davidianus ),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它的叫聲很像嬰兒的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大鯢是國家二級保護兩栖野生動物,是農業產業化和特色農業重點開發及野生動物基因保護品種。中國大鯢除西藏、內蒙、臺灣未見報道外,其餘省區都有分佈,主要產于長江、黃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澗溪流中。大鯢俗稱"大山椒魚",源於其身有山椒味道。

野生腳魚,從前河裡四處都是,都沒人吃,現在想吃都難找到。

形態特徵

“娃娃魚”是兩棲動物中體形最大的一種,全長可達1米及以上,體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點類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壯扁平。最近科學家研究:娃娃魚小時候用的是鰓呼吸,長大後用肺呼吸。娃娃魚棲息於山區的溪流之中,在水質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並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鯢頭部扁平、鈍圓,口大,眼不發達,無眼瞼。身體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漸轉為側扁。體兩側有明顯的膚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後五,具微蹼。尾圓形,尾上下有鰭狀物。娃娃魚的體色可隨不同的環境而變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體表光滑無鱗,但有各種斑紋,佈滿粘液。身體腹面顏色淺淡。英文:Chinese giant salamander。觀賞蛙蛙魚,其實它的真正名字是東方蠑螈,並不是真正的娃娃魚。東方蠑螈可以在魚缸飼養,還要經常見見陽光,不過不要太多。怎樣飼養 蠑螈可以放在大的玻璃魚缸內飼養,便於觀察其活動。缸底鋪些洗淨的沙礫碎石,注入30釐米深的潭水或井水,並投入少量金魚藻等水草,佈置成與捕捉場所相似的生態環境。沙石有吸附汙物的作用;水草能進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並供蠑螈產卵用。

棲息環境

在兩棲動物中,大鯢的生活環境較為獨特,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質清涼,水草茂盛,石縫和岩洞多的山間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時也在岸上樹根系間或倒伏的樹幹上活動,並選擇有回流的灘口處的洞穴內棲息,每個洞穴一般僅有一條。洞的深淺不一,洞口比其身體稍大,洞內寬敞,有容其迴旋的足夠空間,洞底較為平坦或有細沙。白天常藏匿於洞穴內,頭多向外,便於隨時行動,捕食和避敵,遇驚擾則迅速離洞向深水中游去。

折疊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大鯢生性兇猛,肉

食性,以水生昆蟲、魚、蟹、蝦、蛙、蛇、鱉、鼠、鳥等為食。捕食方式為“守株待兔”。大鯢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間,洞穴位於水面以下。夜間靜守在灘口石堆中,一旦發現獵物經過時,便進行突然襲擊,因它口中的牙齒又尖又密,獵物進入口內後很難逃掉。它的牙齒不能咀嚼,只是張口將食物囫圇吞下,然後在胃中慢慢消化。娃娃魚有很強的耐饑本領,飼養在清涼的水中二、三年不進食也不會餓死。它同時也能暴食,飽餐一頓可增加體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時,還會出現同類相殘的現象,甚至以卵充饑。

分佈範圍

中國大鯢除新疆、西藏、內蒙、臺灣未見報道外,其餘省區都有分佈,主要產于長江、黃

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澗溪流中。

中國大鯢原產地自然分佈主要集中在中國的五大區域:一是湖南張家界、江永、岳陽和湘西自治州福建武夷山;二是湖北房縣、竹溪、神農架,麻城龜峰山,恩施咸豐;三是陝西漢中、安康、商洛;四是貴州遵義和四川宜賓、興文、威遠葫蘆口、巴中南江等地;五是江西靖安。其他零星分佈於湖北鶴峰、利川、恩施,廣西柳州、玉林,甘肅文縣,河南欒川縣,盧氏縣、蒿縣,山西垣曲縣、陽城、沁水縣,浙江慶元,貴州黔東南,在潮州鳳凰山天池。其中靖安縣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在全國第一個發佈公告保護大鯢,到設立全國第一個大鯢自然保護區,建立全國第一個縣娃娃魚研究所,2001年,將大鯢定為縣吉祥物。靖安縣大鯢人工繁養技術成果全國領先,通過中國科學院有關專家鑒定,具備大規模開發利用大鯢的技術條件。2005年8月,被中國水產加工與流通協會授予“中國娃娃魚之鄉”稱號。另外,湖北已於1994年在咸豐和竹溪兩縣建立了“忠建河大鯢自然保護區”和“萬江河大鯢自然保護區”,還在宣恩、竹山等縣開展了人工繁殖,其中宣恩沙道溝鎮白水河大魚泉已成為省級大鯢種質資源保護區。

據統計,大鯢自然資源蘊藏量約為9萬尾,以丘陵山區資源量為多,在經濟發達地區由於工業污染的加劇,資源更顯不足。[1]

生長繁殖

雌鯢每年7~8月間產卵,卵產於岩石洞內,每尾產卵300枚以上,剩下的撫育任務就交給了雄鯢。雄鯢把身體曲成半圓狀,將卵圍住,以免被水沖走或遭受敵害,直至2~3周後孵化出幼鯢,15~40天后,小“娃娃魚”分散生活,雄鯢才肯離去。大鯢的壽命在兩棲動物中也是最長的,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能活130年之久。[4]

種群現狀

中國靖安縣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在中國第一個發佈公告保護大鯢,到設立中國第一個大鯢自然保護區,建立全國第一個縣娃娃魚研究所,2001年,將大鯢定為縣吉祥物。靖安縣大鯢人工繁養技術成果中國領先,通過中國科學院有關專家鑒定,具備大規模開發利用大鯢的技術條件。2005年8月,被中國水產加工與流通協會授予“中國娃娃魚之鄉”稱號。

陝西漢中是中國大鯢的最大產地,2009年10月,在武漢召開的全國大鯢保護和發展會議上確認,漢中大鯢種群總量突破100萬尾,已占全國60%。2010年6月,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授予漢中市“中國第一大鯢之鄉”稱號。為便於大鯢資訊交流,漢中市科技信息研究所開通了《中國漢中大鯢網》。

中國大鯢的野生資源。有人估計全國總的蓄積量為5萬尾,真正的野生大鯢仍在大自然中可能未達到5萬尾,當然比較切合實際的數有待於深入的調查研究來評估;大鯢的人工繁殖全國每年繁殖量,有人報導為10萬尾,人工繁育已經突破160萬尾。據統計,大鯢自然資源蘊藏量約為9萬尾,以丘陵山區資源量為多,在經濟發達地區由於工業污染的加劇,資源更顯不足。四川巴中市南江縣的大巴山區,山高林密,大巴山並且沒有工業污染,是大鯢生存的最佳環境。[1]

2015年12月11日重慶發現年齡可能達200歲以上野生娃娃魚,體長1.4米,重量約104斤,專家初測年齡可能超過兩百歲。這條巨型娃娃魚已被轉移到專門地點實施保護,並將針對它開展科研工作。

保護等級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CR,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

IUCN 紅色名錄: CR(2004);

保護類型:CITES附錄:Ⅰ。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娃娃魚的背部色彩斑斕,前肢四指似人手,後肢五趾如人足,嘴邊特大叫聲洪亮,酷似嬰兒,故名娃娃魚,大鯢的壽命在兩棲動物中是較長的,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可長達50-60餘年,野生狀態下可存活130餘年,故也有人叫他“壽星魚”,大鯢作為觀賞動物歷來為人民所喜愛,可使公園、動物園和遊覽區增加新奇的景觀。

張家界將為國內最大的娃娃魚“笨笨”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這條取名“笨笨”的中國大鯢,2005年曾在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上與公眾見面,當時展出時長約180釐米,重約65公斤,娃娃魚“笨笨”已近130歲的高齡,體長近2米,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現的最大娃娃魚。

據介紹,“笨笨”是張家界白族農民王國興1982年從鄰鄉群眾手中收購而來,當時重約45公斤,體長約150公分。隨著大鯢“笨笨”年老體弱,怕光怕人,“笨笨”被放回張家界國家大鯢自然保護區內的純天然溶洞裡生活。“笨笨”擁有方(張家界金鯢生物公司)負責人王建文說:“為喚醒國內對大鯢這種珍稀動物的保護意識,該公司決定為笨笨申報世界紀錄”。王建文表示,他們將為“笨笨”申報吉尼斯動物類世界之最,相關申報材料將於2013年1月正式遞交英國吉尼斯總部。[3]

科研價值

大鯢的心臟構造特殊,已經出現了一些爬行類的特徵,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營養價值

警告:國家規定大鯢(娃娃魚)只有子二代可以進行食用和買賣,違法捕獲、獵殺、販賣、食用野生大鯢將受到法律制裁。

大鯢是一種食用價值極高的動物,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含有優質蛋白質、豐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營養價值極高,被譽為“水中人參”,在中國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市場上被視為珍稀補品。大鯢肌肉蛋白是一種優質蛋白,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組成比例好,完全符合人體需要量模式。大鯢肌肉蛋白富含18種氨基酸,其中6種呈味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的42.77 %,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的40.72 %,必需氨基酸與非必需氨基酸比值為68.68 %,均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大鯢必需氨基酸評分高,符合人體需要量模式程度相當高, 其中含有豐富的我國主食中容易缺乏的賴氨酸, 可以與主食合理搭配食用, 以起到蛋白質互補作用。

野生娃娃魚,娃娃魚肉質鮮美,被很多捕捉奉上了餐桌,價錢一度飆升至2000多元一斤,現在野生娃娃魚從前成了二級維護動物,不能再吃了,吃維護動物是違法的。

乾果牛蛙——豆果食物構成以動物性飼料為主,尤其喜食活餌。在不同的發育階段,食性也不盡相同。蝌蚪可喂以蛋黃、血粉、角粉等,也可用豆漿、麩皮、麵粉等。幼蛙及成蛙的食物範圍包括:環節動物,如蚯蚓;節肢動物,如甲殼類蝦;軟體動物,如螺、蚌;魚類、兩栖類、爬行類的幼體及哺乳類的內臟等。牛蛙生性貪婪,生長季節食量較大。用餌料盤餵食時,成群爭搶上盤,體弱、個小的往往被擠出盤外。牛蛙的最大胃容可達空胃容的l0倍。6~8月是攝食旺季,每月每只平均攝食160g人工飼料。平均每天食5克為宜。牛蛙生性兇殘,經常發生大蛙吃小蛙的現象。因此,人工養殖牛蛙要大小分養,儘量避免其同類相殘。牛蛙能吃也耐饑。在食物極度缺乏時,牛蛙的新陳代謝水準會自然降低。在低溫冬眠期,牛蛙可以承受4個月至1年的饑餓,體重大幅度減輕。

野生牛蛙,村莊的夏日一到晚上就四處都是呱呱叫。

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鯰形目,鱨科,黃顙魚屬。又名黃公靈、黃牯頭、湖北利川區域叫黃角丁、黃辣丁、黃臘丁、黃骨聰、昂公魚、葛格燕、黃骨魚、黃丫頭、黃鴨叫、黃沙古、翁公魚、鋼針、戈艾、吱戈艾、黃刺公、疙阿、疙阿丁、嘎牙子、昂刺魚、黃牛、黃鰭魚、三槍魚、黃刺骨、黃牙鯁、王牙、黃嘎牙、刺疙疤魚、刺黃股、黃蛟、汪丫魚、毛泥鰍、黃骨魚、彎丫、昂刺、錐子等,廣布於中國東部各太平洋水系。在靜水或緩流的淺灘生活,晝伏夜出。體長123-143mm,雜食,主食底棲小動物、小蝦、水生小昆蟲等。4-5月產卵,親魚有掘坑築巢和保護後代的習性。在生殖時期,雄魚有築巢習性。

基本資訊

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屬鯰形目,鱨科,黃顙魚屬。俗稱:玩蚱 戈牙昂公 咯魚嘎魚 咯咯噎黃臘丁,央絲,黃鮕魚,電貓魚,鯰魚鬍子,昂棘魚,少數地方也有稱作好魚。英文名:Yellow catfish。

體長,腹平,體後部稍側扁。頭大且平扁,吻圓鈍,口大,下位,上下頜均具絨毛狀細齒,眼小。須4對,大多數種上頜須特別長。無鱗。背鰭和胸鰭均具發達的硬刺,硬刺尖帶有毒性,刺活動時能發聲。胸鰭短小。體青黃色,大多數種具不規則的褐色斑紋;各鰭灰黑帶黃色。

折疊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黃顙魚多在靜水或江河緩流中活動,營底棲生活。白天棲息於湖水底層,夜間則游到水上層覓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因之在不良環境條件下也能生活。幼魚多在江湖的沿岸覓食。

該魚屬溫水性魚類。生存溫度0~38℃。最佳生長溫度25~28℃,pH值範圍6.0~9.0,最適pH值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時生長正常,低於2mg/L時出現浮頭,低於1mg/L時會窒息死亡。

折疊編輯本段相關分類

黃顙魚的分類黃顙魚的種類較多,有瓦氏黃顙魚、岔尾黃顙魚、盎

塘黃顙魚、中間黃顙魚、細黃顙魚、江黃顙魚、光澤黃顙魚等。

岔尾黃顙魚

吻短。須4對;上頜須長,末端超過胸鰭中部。體無鱗。背鰭硬刺後緣具鋸齒。胸鰭刺與背鰭刺等長,前、後緣均有鋸齒。脂鰭短。臀鰭條21~23。尾鰭深分叉。鼻須全為黑色。”為江河、湖泊中常見魚類,尤以中、下游湖泊為多。營底棲生活。食昆蟲、小蝦、螺螄和小魚等。個體不大,分佈于長江水系。

江黃顙魚

(硬角黃臘丁、江顙)

頭頂覆蓋薄皮。須4對,上頜須末端超過胸鰭基部。體無鱗。背鰭刺比胸鰭刺長,後緣具鋸齒。胸鰭刺前緣光滑,後緣也有鋸齒。腹鰭末端達臀鰭。脂鰭基部稍短於臀鰭基部。臀鰭條21~25。為底層魚類。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尤以江河為多。主食昆蟲幼蟲及小蝦。最大個體2市斤左右。分佈于長江和珠江水系。

光澤黃顙魚

(尖嘴黃顙、油黃姑)

吻短、稍尖。須4對,上頜須稍短,末端不達胸鰭基部。背鰭刺較胸鰭刺為長,後緣鋸齒細弱,胸鰭刺前緣光滑,後緣帶鋸齒。腹鰭末端能達到臀鰭起點。脂鰭基部短於臀鰭基部,臀鰭條22~25。尾鰭深分叉。江湖中、下層生活。食水生昆蟲和小蝦。4~5月在近岸淺水區產卵。生殖時,雄魚在水底掘成鍋底形圓穴,上面覆蓋水草,雌魚產卵於穴中,雄魚守候穴旁保護魚卵發育。個體不大,常見體長為80~140毫米。分佈于長江水系。

瓦氏黃顙魚

(硬角黃臘丁、江顙、郎絲、肥坨黃顙魚、牛尾子、齊口頭、角角魚、嘎呀子)

在分類學上屬於魚鯰形目,鱨科魚類,在中國長江、珠江、黑龍江流域的江河、與長江相通的湖泊等水域中均有分佈,均能形成自然種群,瓦氏黃顙魚是中國江河流域水體中重要的野生經濟型魚類。瓦氏黃顙魚喜棲息于江河緩流江段及江河相通湖泊水體,底棲生活,其肉質細嫩肉、味道鮮美、無肌間刺、營養豐富,極受消費者歡迎。瓦氏黃顙魚比黃顙魚大的多,最大個體可達1kg以上。

相關食性

黃顙魚食性是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覓食活動一般在夜間進行,食物包括小魚、蝦、各種陸生和水生昆蟲(特別是搖蚊幼蟲)、小型軟體動物和其它水生無脊椎動物,有時也捕食小型魚類。其食性隨環境和季節變化而有所差異,在春夏季節常吞食其它魚的魚卵,到了寒冷季節,食物中小魚較多,而底棲動物漸漸減少。規格不同的黃顙魚食性也有所不同,體長2~4cm,主要攝食橈足類和枝角類;體長5~8cm的個體,主要攝食浮游動物以及水生昆蟲;超過8cm以上個體,攝食軟體動物和小型魚類等。

年齡生長

黃顙魚生長速度較慢,常見個體重200~300g。在自然大水域1齡魚可

長到體長56mm,體重5.7g。2齡魚可長到體長98.3mm,體重20.6g。3齡魚可長到135.5mm,體重36.1g。4齡魚可長到160.1mm,體重58.2g。5齡魚可長到177.7mm,體重81.3g。黃顙魚雄魚一般較雌魚大。1~2齡魚生長較快,以後生長緩慢,5齡魚僅為250mm。

繁殖

黃顙魚2~4冬齡達性成熟(約3齡以上),最小成熟個體,雌魚為11.7cm,雄魚為14.8cm。達性成熟的雄魚在肛門後面有一個生殖突,而雌魚則無。在南方4~5月產卵,在北方6月才開始產卵

,是產卵較晚的魚類之一。要求水溫在20~30℃。產卵活動於夜間進行,當天氣由晴轉為陰雨,即可產卵。黃顙魚具有築巢產卵保護後代的習性。產卵時親魚選擇具有水草的沙泥質的淺灘,水深8~10cm,利用胸鰭刺在泥底上斷斷續續地搖動。建造魚巢有幾個在一起的,也有幾十個成群的,相隔不遠形成穴群。每個穴徑約為15cm,深為10cm,產卵受精於穴內。雄魚於穴口保護魚卵孵化。當其它魚接近穴口時,雄魚猛撲向入侵者,驅逐入侵之魚。並經常用巨大的胸鰭撥動,使穴中水流通,利用水流輔助卵孵化。守護到仔魚能自行遊動為止(7~8天)。此期間雄魚幾乎不攝食。雌魚產完卵後離巢覓食。黃顙魚懷卵量為1086~4469粒,成熟卵徑1.7mm,受精卵為黃色、粘性、沉於巢底或粘附在巢壁的水草鬚根等物體上發育。其產出的卵徑約為2.5mm,兩天內即可孵化。黃顙魚可能為分批產卵的魚類。

野生黃顙魚,燉湯簡直不要太鮮美,是很受歡迎的一種鮮味。

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軟體動物,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前鰓亞綱田螺科。田螺在中國大部地區均有分佈。田螺對水體水質要求較高,產量少。可在夏、秋季節捕取。淡水中常見有中國圓田螺等。田螺雌雄異體。區別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據其右觸角形態。雄田螺的右觸角向右內彎曲(彎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個體大而圓,雄螺小而長。田螺是一種卵胎生動物,其生殖方式獨特,田螺的胚胎發育和仔螺發育均在母體內完成。從受精卵到仔螺的產生,大約需要在母體內孕育一年時間。田螺為分批產卵,每年3月~4月開始繁殖,在產出仔螺的同時,雌、雄親螺交配受精,同時又在母體內孕育次年要生產的仔螺。一隻母螺全年約產出100~150只仔螺。

基本介紹

田螺為軟體動物。身體分為頭部、足、內臟囊等3部分,頭上長有口、眼、觸角以及其他感覺器官。體外有一個外殼。田螺的足肌發達,位於身體的腹面。足底緊貼著的膜片,叫做厴,它像一個圓蓋子,當遇到不測或需要休息時,田螺便把身體收縮在貝殼裡,並通過足的肌肉收縮,用厴將貝殼嚴嚴實實地蓋住。田螺可以食用,可食部分主要是它的肉質足。田螺在全國大部地區均有分佈。可在夏、秋季節捕取。淡水中常見有中國圓田螺等。

折疊編輯本段生殖特性

田螺雌雄異體。區別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據其右觸角形態。雄田螺的右觸角向右內彎曲(彎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個體大而圓,雄螺小而長。田螺是一種卵胎生動物,其生殖方式獨特,田螺的胚胎發育和仔螺發育均在母體內完成。從受精卵到仔螺的產生,大約需要在母體內孕育一年時間。田螺為分批產卵,每年3月~4月開始繁殖,在產出仔螺的同時,雌、雄親螺交配受精,同時又在母體內孕育次年要生產的仔螺。一隻母螺全年約產出100只~150只仔螺。

生存環境

田螺一般長在水塘裡,如果水質不好的話,容易受污染,特別是吃的時候如果螺內的大便沒排乾淨,有很多寄生蟲,比如釘螺就是血吸蟲的寄主。因此吃的時候最好買河螺或者田螺,水塘裡的螺少吃,買回來後用一個桶放清水把螺養幾天,每天換一次水,讓螺把大便排淨,煮螺的時候要把螺煮透煮熟,殺死寄生蟲。最好不要吃燒烤的海螺,因為如果燒不熟,容易感染肝吸蟲病。

折疊編輯本段營養價值

可食部每100克約含水分81克、蛋白質10.7克、脂肪1.2克、碳水化物4克、灰分3.3克,又含鈣1357毫克、磷19l毫克、鐵19.8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黃素0.17毫克、尼克酸2.2毫克、維生素A130國際單位。

營養分析

1. 螺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蛋白質、鐵和鈣,對目赤、黃疸、腳氣、痔瘡等疾病有食療作用

2. 食用田螺對狐臭有顯著療效。

野生田螺,扯點紫蘇葉子炒一炒,香辣開胃,爽!

泥鰍(學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屬鰍科。形體小,細長,只有3~4寸。且它體形圓,身短,皮下有小鱗片,顏色青黑,渾身沾滿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膩無法握住。前段略呈圓筒形。後部側扁,腹部圓,頭小、口小、下位,馬蹄形。眼小,無眼下刺。須5對。鱗極其細小,圓形,埋于皮下。體背部及兩側灰黑色,全體有許多小的黑斑點,頭部和各鰭上亦有許多黑色斑點,背鰭和尾鰭膜上的斑點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顯的黑斑。其他各鰭灰白色。泥鰍廣泛分佈于亞洲沿岸的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及印度等地。在中國分佈各地。南方分佈較多,北方不常見。全年都可採收,夏季最多,泥鰍捕捉後,可鮮用或烘乾用。可食用、入藥。泥鰍被稱為"水中之參",生活在湖池,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魚,它和其它的魚不相同,無論外表,體形,生活習性都不同,是一種特殊的鰍類。

簡介

泥鰍泥鰍,體形細長,前段略呈圓筒形。後部側扁,腹部圓,頭小。口小、下位,馬蹄形。眼小,無眼下刺。須5條。鱗極其細小,圓形,埋于皮下。體背部及兩側灰黑色,全體有許多小的黑斑點,頭部和各鰭上亦有許多黑色斑點,背鰭和尾鰭膜上的斑點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顯的黑斑。其他各鰭灰白色。泥鰍廣泛分佈于亞洲沿岸的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及印度等地。可入藥。

中文學名:泥鰍 拉丁學名:Oriental weatherfish 別稱:魚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綱:硬骨魚綱 亞綱:輻鰭亞綱 目:鯉形目 亞目:鯉亞目 科:鰍科 亞科:花鰍亞科 屬:泥鰍屬

釋名

泥鰍生活在湖池,且形體最小,只有三、四寸長。它體形圓,身短,沒有鱗,顏色青黑,渾身沾滿了自身的粘液, 因而滑膩無法握住。

折疊注解

泥鰍被稱為“水中人參”,在中國南方各地及黃河平原流域均有分佈。全年都可採收,夏季最多,泥鰍捕捉後,可鮮用或烘乾用。

功效與作用

泥鰍是常見的水產類大眾食品,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素有水中人參之美譽。泥鰍可食部分占整個魚體的80%左右,高於一般淡水魚類。泥鰍含優質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煙酸、鐵、磷、鈣等,有補中益氣、清利小便、解毒收痔、養腎生精功效,特別適宜身體虛弱,脾胃虛寒,營養不良,體虛盜汗者。特別是含一種類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利人體抗衰老。泥鰍體內含有豐富的核苷,核苷是各種疫苗的主要成分,能提高身體抗病毒能力,特別適合急慢性肝炎及黃疸之人食用,可促進黃疸和轉氨酶下降。

泥鰍性味甘平,《本草綱目》中記載鰍魚有暖中益氣之功效,“補中、止泄”。泥鰍的營養特點是脂肪含量低,膽固醇更少,但蛋白質卻高於一般的魚類,另外含有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和煙酸等,有“水中人參”之稱,特別適宜脾胃慮寒、營養不良的氣慮體質的人。

泥鰍的做法有很多種,家庭中最簡單又有營養的做法有以下三種:

生薑泥鰍湯:將泥鰍放在水中,摘少許植物油在水中,使泥鰍吐出泥土。換水洗去黏液,剖腹去內臟,控幹水分,加清水兩碗,煮沸後改中火煮,湯汁濃縮到一半時,用鹽、吠情調味即可。泥鰍湯湯計鮮香,肉質鮮嫩。

泥鰍豆腐煲:將豆腐切成4小塊;除去泥鰍的肋及內臟並清洗乾淨。將泥鰍略煎一下,放入砂鍋;再把豆腐、薑絲入鍋,加入適量清水,以小火煮20分鐘,再放入蔥花、鹽,稍煮一下即成。豆腐要最後放人,這樣才能保持鮮嫩。可經常與枸杞子結合燉補可以起到很好的滋補效果。一般清洗泥鰍可以取適量活泥鰍放入清水中,滴入幾滴植物油,每天除去污水,換清水,待它排去腸內泥水異物後洗淨備用。

泥鰍魚湯:把活的泥鰍放在碗裡並把鹽和南瓜沖放在一起蓋好蓋。3分後,以帶鹽的南瓜葉柔後漂—漂。在鍋裡放香油炒後倒肉湯熬,並倒在篩子上用木勺杆揉搓,使肉掉在下面,骨頭和皮留在上面。在場裡沖清醬、辣椒醬或大醬調味,並放胡椒粉和生薑。放綠豆芽、蘸菜、蔥,再加佐料的牛肉重熬。

經驗的長壽老人台訴我們,泥鰍不宜與狗肉同食;狗血與泥鰍相允,陰虛火盛者忌食,螃蟹與泥鰍相克,功能正好相反,不宜同吃;毛蟹與泥鰍相克,同食會引起中毒。[5]

藥用

性味

味甘,性平,無毒。 

功效主治

暖中益氣、醒酒,解除消渴症。同米粉一起煮食,可調補中焦脾胃治療痔瘡。 

附方

治療異物鯁喉:用線捆住活泥鰍的頭,將它的尾巴朝裡,先放入喉中,然後將泥鰍拉出來即可

概述

泥鰍魚,體細長,前段略呈圓筒形。後部側扁,腹部圓,頭小。口小、下位,馬蹄形。眼小,無眼下刺。須有5對。泥鰍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魚,它和其它的魚不相同,無論外表,體形,生活習性都不同,是一種特殊的魚類。

外部特徵

折疊體形

泥鰍體較小而細長,前端呈亞圓筒形,腹部圓,後端側扁。體高與體長之比為 1.7:8。

頭部

泥鰍頭部較尖,吻部向前突出,傾斜角度大,吻長小於眼後頭長。口小,亞下位,呈馬蹄形。唇軟,有細皺紋和小突起。眼小,覆蓋皮膜,上側位元視覺不發達。鰓裂止於胸鰭基部。

折疊須

泥鰍的須有5對,其中吻端1對,上頷1對,口角1對,下唇2對。口須最長可伸至或略超過眼後緣;但也有個別的較短,僅長達蓋骨。泥鰍的這5對須,對觸覺和味覺極敏銳。 

折疊鱗

泥鰍頭部無鱗,體表鱗極細小,圓形,埋于皮下。側線鱗125一150枚。

折疊體表

泥鰍的體表黏液豐富。體背及體側2/3以上部位呈灰黑色,布有黑色斑點,體側下半部灰白色或淺黃色。棲息在不同環境中的泥鰍體色略有不同。 

泥鰍背鰭無硬刺,不分支鰭條為3根,分支鰭條為8根,共11根。背鰭與腹鰭相對,但起點在腹鰭之前,約在前鰓蓋骨的後緣和尾鰭基部的中點。胸鰭距腹鰭較遠,腹鰭短小,起點位於背鰭基部中後方,腹鰭不達臀鰭。尾鰭呈圓形。胸鰭、腹鰭和臀鰭為灰白色,尾鰭和背鰭具有黑色小斑點,尾鰭基部上方有顯著的黑色斑點。

泥鰍品種

1.真泥鰍一般稱泥鰍。體為長圓柱形,尾部側扁,口下位,呈馬蹄形。口須5對,上頜3對,較大,下頜2對,一大一小。尾鰭圓形,鱗片細小,埋于皮下。體背及背側灰黑色,並有黑色小斑點。體側下半部白色或淺黃色,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體表粘液較多,頭部尖,吻部向前突出,眼和口較小。

2.大鱗副泥鰍分佈于長江中下游及其附屬水體。體形酷似泥鰍。須5對。眼被皮膜覆蓋。無眼下刺。鱗片大,埋于皮下。尾柄處皮褶棱發達,與尾鰭相連。尾柄長與高約相等。尾鰭圓形。肛門近臀鰭起點。

3.中華沙鰍分佈于長江中、上游。又稱鋼鰍。吻長而尖。須3對。頤下具1對鈕狀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過眼後緣。頰部無鱗。肛門靠近臀鰭起點。尾柄較低。棲居於砂石底河段的緩水區,常在底層活動。

分佈在中國除青藏高原外,全國各地河川、溝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庫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分佈,尤其在長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佈極廣,在中國的西部(由東往西流向,全國就只有兩條這樣的河流)的伊黎河裡的種群也在不斷的擴大,該條河流與哈薩克名湖巴爾喀什湖相同。在贛江的支流袁河流域,江西萍鄉等地,泥鰍的人工養殖隨著市場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養殖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全國也都大體呈現這種趨勢。泥鰍群體數量大,是一種小型淡水經濟魚類。

生活習性

泥鰍樣子泥鰍喜歡棲息于靜水的底層,常出沒於湖泊、池塘、溝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層,對環境適應力強。生活水溫10-30℃,最適水溫為25-27℃,故應屬溫水魚類。當水溫升高至30℃時,泥鰍即潛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溫下降到5℃以下時,即鑽入泥中20-30cm深處越冬。泥鰍不僅能用鰓和皮膚呼吸,還具有特殊的腸呼吸功能;當天氣悶熱或池底淤泥、腐植質等物質腐爛,引起嚴重缺氧時,泥鰍也能躍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氣,而由腸壁輔助呼吸,當它轉頭緩緩下潛時,廢氣則由肛門排出。每逢此時,整個水體中的泥鰍都上升至水面吸氣,此起彼伏,故西歐人對它有“氣候魚”之稱。冬季寒冷,水體乾涸,泥鰍便鑽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膚不致乾燥,並全靠腸呼吸維持生命。待翌年水漲,又出外活動。由於泥鰍忍耐低溶氧的能力遠遠高於一般 魚類,故離水後存活時間較長。在乾燥的桶裡,全長4-5釐米的泥鰍幼魚能存活1小時,而全長12釐米的成魚可存活6小時,並且將它們放回水中仍能活動正常。泥鰍多在晚上出來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蟲、甲殼動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類等,有時亦攝取水底腐植質或泥渣。泥鰍2冬齡即發育成熟,每年4月開始繁殖(水溫18℃),產卵在水深不足30釐米的淺水草叢中,產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沒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魚,常分散生活,並不結成群體。

生長繁殖

泥鰍為多次性產卵魚類。在自然條件下,4月上旬開始繁殖,5一6 月是產卵盛期,一直延續到9月還可產卵。繁殖的水溫為18一30 ℃ ,最適水溫為22一28 ℃。

雌鰍性成熟較雄鰍遲,體長5釐米時,雌鰍體內有一對卵巢,體長8釐米時,2個卵巢癒合在一起,成為1個卵巢,並由前端向後端延伸,這時整個卵巢發育開始成熟。

雌鰍懷卵量因個體大小不同而有很大差異。最小性成熟個體體長8釐米,懷卵量約2000粒左右,10釐米的懷卵量為7000一10000粒,體長12釐米的懷卵量12000一14000粒,體長15釐米的懷卵量為15000一18000粒,體長20 釐米懷卵量為 24000粒左右。懷卵量最多的可以超過 6.5 萬粒。卵圓形,卵徑0.8一1.0毫米左右,吸水後膨脹到1.3一1.5 毫米,卵黃色,為半黏性,黏附力不強。由於卵在卵巢內成熟度不一致,每次排卵量約為懷卵數的50%一60%。

雄鰍最小性成熟個體體長在6釐米以上,性成熟較雌鰍早,雄鰍精巢一對,位於腹腔兩側,呈帶狀且不對稱,右側的精巢比左側的長而狹窄,重量也輕一些,當雄鰍體長為9一11釐米時,精巢內的精子約有億個。泥鰍產卵喜在雨後晴天的早晨,產卵前,雌鰍在前面遊動.數尾雄鰍在其後緊追不捨,發情時,雌雄鰍多活動在水表面和魚巢周圍,當發情達到高潮時,雌雄鰍的頭部和軀體互相摩擦並相繼遊出水面。雄鰍追逐糾纏雌鰍,並捲曲於雌鰍腹部,以刺激雌鰍產卵,同時雄鰍也排出精子,進行體外受精,這種動作因個體大小不同而次數也不相等,個體大的可在10次以上,受精卵先黏附在水草或其他附著物上,隨著水的波動,極易從附著物上脫落沉到水底。

營養功效

營養成分

泥鰍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鈣、磷、鐵等礦物元素以及大量的維生素,其中維生素B1的含量比魚、黃魚、蝦高出3~4倍,而維生素A、維生素C和鐵的含量也比其他魚類要高。

藥性功效

泥鰍性平,味甘,具有暖脾胃、袪濕、療痔、壯陽、止虛汗、補中益氣、強精補血之功效,是治療急慢性肝病、陽痿、痔瘡等症的輔助佳品。此外,泥鰍皮膚中分泌的黏液即所謂“泥鰍滑液”,有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可治小便不通、熱淋便血、癰腫、中耳炎。

做法

紅燒泥鰍

(1)一定要買新鮮成活的泥鰍,並放到滴了油的水裡養上2天,這是為了排淨泥鰍體內的泥沙。然後將泥鰍殺死,並用剪刀掏出內臟等,再用食鹽或玉米麵將泥鰍表皮上的粘液去掉,之後用水洗淨。[4]

(1)把泥鰍放到澱粉裡滾一下,並在油鍋裡炸一下,炸得顏色發黃的時候,就可以撈出來了。

(2)把醬油、醋、料酒、豆瓣醬等調料勾兌好。

(3)在用油將辣椒、蔥花等炒香,並放上辣椒醬。

(4)最後將炸好的泥鰍和調好的調料汁都放到鍋裡,並加上適量的水,開大火燉煮一刻鐘,等快沒有汁水的時候,這道紅燒泥鰍就做成了。

砂鍋泥鰍

(1)提前幾天買來鮮活的泥鰍,並在清水裡養幾天,還可讓泥鰍吃些蛋清,一是為了讓泥鰍吐淨體內的髒東西,二是吃了蛋清的泥鰍,肉會更加鮮嫩。

(2)等泥鰍完全乾淨了,再將泥鰍表面的粘液完全洗乾淨,準備讓鮮活的泥鰍下鍋。

(3)在熱鍋裡倒上油,同時爆香花椒、薑蒜等作料,然後將鮮活的泥鰍放到鍋裡,一定要快,並蓋上鍋蓋,三分鐘左右後,在鍋裡放少許的醋。

(4)隨後把整好的泥鰍放到砂鍋裡,並倒上清水,開小火燉煮半個小時左右,最後加上鹽、香油等就可以食用了。

泥鰍的做法有很多種,除了紅燒泥鰍、砂鍋泥鰍外,還有豆腐燉泥鰍、泥鰍湯、春筍泥鰍湯等多種。泥鰍的做法也比較簡單,只要根據食譜,就可以自己在家裡嘗試著做了

野生泥鰍,抓到的泥鰍用酸菜燉湯,那覺得真是樂滋滋。

大鯢(拉丁學名:Andrias davidianus ),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它的叫聲很像嬰兒的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大鯢是國家二級保護兩栖野生動物,是農業產業化和特色農業重點開發及野生動物基因保護品種。中國大鯢除西藏、內蒙、臺灣未見報道外,其餘省區都有分佈,主要產于長江、黃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澗溪流中。大鯢俗稱"大山椒魚",源於其身有山椒味道。

野生腳魚,從前河裡四處都是,都沒人吃,現在想吃都難找到。

形態特徵

“娃娃魚”是兩棲動物中體形最大的一種,全長可達1米及以上,體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點類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壯扁平。最近科學家研究:娃娃魚小時候用的是鰓呼吸,長大後用肺呼吸。娃娃魚棲息於山區的溪流之中,在水質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並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鯢頭部扁平、鈍圓,口大,眼不發達,無眼瞼。身體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漸轉為側扁。體兩側有明顯的膚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後五,具微蹼。尾圓形,尾上下有鰭狀物。娃娃魚的體色可隨不同的環境而變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體表光滑無鱗,但有各種斑紋,佈滿粘液。身體腹面顏色淺淡。英文:Chinese giant salamander。觀賞蛙蛙魚,其實它的真正名字是東方蠑螈,並不是真正的娃娃魚。東方蠑螈可以在魚缸飼養,還要經常見見陽光,不過不要太多。怎樣飼養 蠑螈可以放在大的玻璃魚缸內飼養,便於觀察其活動。缸底鋪些洗淨的沙礫碎石,注入30釐米深的潭水或井水,並投入少量金魚藻等水草,佈置成與捕捉場所相似的生態環境。沙石有吸附汙物的作用;水草能進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並供蠑螈產卵用。

棲息環境

在兩棲動物中,大鯢的生活環境較為獨特,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質清涼,水草茂盛,石縫和岩洞多的山間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時也在岸上樹根系間或倒伏的樹幹上活動,並選擇有回流的灘口處的洞穴內棲息,每個洞穴一般僅有一條。洞的深淺不一,洞口比其身體稍大,洞內寬敞,有容其迴旋的足夠空間,洞底較為平坦或有細沙。白天常藏匿於洞穴內,頭多向外,便於隨時行動,捕食和避敵,遇驚擾則迅速離洞向深水中游去。

折疊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大鯢生性兇猛,肉

食性,以水生昆蟲、魚、蟹、蝦、蛙、蛇、鱉、鼠、鳥等為食。捕食方式為“守株待兔”。大鯢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間,洞穴位於水面以下。夜間靜守在灘口石堆中,一旦發現獵物經過時,便進行突然襲擊,因它口中的牙齒又尖又密,獵物進入口內後很難逃掉。它的牙齒不能咀嚼,只是張口將食物囫圇吞下,然後在胃中慢慢消化。娃娃魚有很強的耐饑本領,飼養在清涼的水中二、三年不進食也不會餓死。它同時也能暴食,飽餐一頓可增加體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時,還會出現同類相殘的現象,甚至以卵充饑。

分佈範圍

中國大鯢除新疆、西藏、內蒙、臺灣未見報道外,其餘省區都有分佈,主要產于長江、黃

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澗溪流中。

中國大鯢原產地自然分佈主要集中在中國的五大區域:一是湖南張家界、江永、岳陽和湘西自治州福建武夷山;二是湖北房縣、竹溪、神農架,麻城龜峰山,恩施咸豐;三是陝西漢中、安康、商洛;四是貴州遵義和四川宜賓、興文、威遠葫蘆口、巴中南江等地;五是江西靖安。其他零星分佈於湖北鶴峰、利川、恩施,廣西柳州、玉林,甘肅文縣,河南欒川縣,盧氏縣、蒿縣,山西垣曲縣、陽城、沁水縣,浙江慶元,貴州黔東南,在潮州鳳凰山天池。其中靖安縣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在全國第一個發佈公告保護大鯢,到設立全國第一個大鯢自然保護區,建立全國第一個縣娃娃魚研究所,2001年,將大鯢定為縣吉祥物。靖安縣大鯢人工繁養技術成果全國領先,通過中國科學院有關專家鑒定,具備大規模開發利用大鯢的技術條件。2005年8月,被中國水產加工與流通協會授予“中國娃娃魚之鄉”稱號。另外,湖北已於1994年在咸豐和竹溪兩縣建立了“忠建河大鯢自然保護區”和“萬江河大鯢自然保護區”,還在宣恩、竹山等縣開展了人工繁殖,其中宣恩沙道溝鎮白水河大魚泉已成為省級大鯢種質資源保護區。

據統計,大鯢自然資源蘊藏量約為9萬尾,以丘陵山區資源量為多,在經濟發達地區由於工業污染的加劇,資源更顯不足。[1]

生長繁殖

雌鯢每年7~8月間產卵,卵產於岩石洞內,每尾產卵300枚以上,剩下的撫育任務就交給了雄鯢。雄鯢把身體曲成半圓狀,將卵圍住,以免被水沖走或遭受敵害,直至2~3周後孵化出幼鯢,15~40天后,小“娃娃魚”分散生活,雄鯢才肯離去。大鯢的壽命在兩棲動物中也是最長的,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能活130年之久。[4]

種群現狀

中國靖安縣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在中國第一個發佈公告保護大鯢,到設立中國第一個大鯢自然保護區,建立全國第一個縣娃娃魚研究所,2001年,將大鯢定為縣吉祥物。靖安縣大鯢人工繁養技術成果中國領先,通過中國科學院有關專家鑒定,具備大規模開發利用大鯢的技術條件。2005年8月,被中國水產加工與流通協會授予“中國娃娃魚之鄉”稱號。

陝西漢中是中國大鯢的最大產地,2009年10月,在武漢召開的全國大鯢保護和發展會議上確認,漢中大鯢種群總量突破100萬尾,已占全國60%。2010年6月,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授予漢中市“中國第一大鯢之鄉”稱號。為便於大鯢資訊交流,漢中市科技信息研究所開通了《中國漢中大鯢網》。

中國大鯢的野生資源。有人估計全國總的蓄積量為5萬尾,真正的野生大鯢仍在大自然中可能未達到5萬尾,當然比較切合實際的數有待於深入的調查研究來評估;大鯢的人工繁殖全國每年繁殖量,有人報導為10萬尾,人工繁育已經突破160萬尾。據統計,大鯢自然資源蘊藏量約為9萬尾,以丘陵山區資源量為多,在經濟發達地區由於工業污染的加劇,資源更顯不足。四川巴中市南江縣的大巴山區,山高林密,大巴山並且沒有工業污染,是大鯢生存的最佳環境。[1]

2015年12月11日重慶發現年齡可能達200歲以上野生娃娃魚,體長1.4米,重量約104斤,專家初測年齡可能超過兩百歲。這條巨型娃娃魚已被轉移到專門地點實施保護,並將針對它開展科研工作。

保護等級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CR,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

IUCN 紅色名錄: CR(2004);

保護類型:CITES附錄:Ⅰ。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娃娃魚的背部色彩斑斕,前肢四指似人手,後肢五趾如人足,嘴邊特大叫聲洪亮,酷似嬰兒,故名娃娃魚,大鯢的壽命在兩棲動物中是較長的,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可長達50-60餘年,野生狀態下可存活130餘年,故也有人叫他“壽星魚”,大鯢作為觀賞動物歷來為人民所喜愛,可使公園、動物園和遊覽區增加新奇的景觀。

張家界將為國內最大的娃娃魚“笨笨”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這條取名“笨笨”的中國大鯢,2005年曾在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上與公眾見面,當時展出時長約180釐米,重約65公斤,娃娃魚“笨笨”已近130歲的高齡,體長近2米,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現的最大娃娃魚。

據介紹,“笨笨”是張家界白族農民王國興1982年從鄰鄉群眾手中收購而來,當時重約45公斤,體長約150公分。隨著大鯢“笨笨”年老體弱,怕光怕人,“笨笨”被放回張家界國家大鯢自然保護區內的純天然溶洞裡生活。“笨笨”擁有方(張家界金鯢生物公司)負責人王建文說:“為喚醒國內對大鯢這種珍稀動物的保護意識,該公司決定為笨笨申報世界紀錄”。王建文表示,他們將為“笨笨”申報吉尼斯動物類世界之最,相關申報材料將於2013年1月正式遞交英國吉尼斯總部。[3]

科研價值

大鯢的心臟構造特殊,已經出現了一些爬行類的特徵,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營養價值

警告:國家規定大鯢(娃娃魚)只有子二代可以進行食用和買賣,違法捕獲、獵殺、販賣、食用野生大鯢將受到法律制裁。

大鯢是一種食用價值極高的動物,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含有優質蛋白質、豐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營養價值極高,被譽為“水中人參”,在中國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市場上被視為珍稀補品。大鯢肌肉蛋白是一種優質蛋白,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組成比例好,完全符合人體需要量模式。大鯢肌肉蛋白富含18種氨基酸,其中6種呈味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的42.77 %,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的40.72 %,必需氨基酸與非必需氨基酸比值為68.68 %,均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大鯢必需氨基酸評分高,符合人體需要量模式程度相當高, 其中含有豐富的我國主食中容易缺乏的賴氨酸, 可以與主食合理搭配食用, 以起到蛋白質互補作用。

野生娃娃魚,娃娃魚肉質鮮美,被很多捕捉奉上了餐桌,價錢一度飆升至2000多元一斤,現在野生娃娃魚從前成了二級維護動物,不能再吃了,吃維護動物是違法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