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還在自嘲自己有強迫症?小心真的患上它

總覺得手不乾淨、老認為門沒鎖好、反復查看垃圾桶……上述症狀困擾著不少現代人, 當事人總會或無奈或自嘲地說一句“我有強迫症”。

其實, 這些小“怪癖”只算得上是強迫行為或強迫觀念, 不能算強迫症。 真正的強迫症是什麼呢?

“非這樣不可”是典型表現

愛乾淨、想得細、有條理, 原本都是好習慣, 但假如這些行為都變成一種“非這樣做不可”的“儀式動作”, 就可能是強迫症了。 強迫症的發病率正在不斷攀升。 有研究顯示, 普通人群中, 強迫症的終身患病率為1%~2%, 約2/3的患者在25歲前發病。

世界衛生組織所做的全球疾病調查發現, 強迫症已成為15~44歲中青年人群中負擔最重的20種疾病之一。 不少患者常認為這些症狀表現是想法問題, 想通了就好, 因此沒能在起病之初及時就醫, 一些怕髒、反復洗手的患者可能要在症狀嚴重到無法正常生活後才來就診, 起病與初次就診間相隔十年之久,

無形中增加了治療的難度。

什麼是強迫症

強迫症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 臨床表現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 強迫思維指腦海中反復出現某些想法, 比如說完話後反復思考有沒有說錯、反復聯想一系列不幸事件會發生、懷疑自己開車是不是撞到了人等。 這些想法常常令人很不愉快, 伴有不能對瑣碎但必要的日常小事做決定, 被形象地稱為“強迫性思維反芻”。

很多時候, 強迫思維與強迫行為是同時存在的。

隨著心理學知識的普及, 不少人會胡亂給自己扣上強迫症的帽子。 如果是偶爾開玩笑、自嘲, 倒也無妨, 但經常給自己貼強迫症的“標籤”, 就可能真的患上此病。

因此, 特別提醒大家, 強迫症最重要的診斷要點在於存在心理衝突,

也就是說, 明知道自己不停在做的事或在想的問題毫無意義, 卻停不下來, 而且越想抵制, 越會感到緊張和痛苦, 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工作、生活。 所以, 如果僅僅是愛乾淨、心思縝密, 沒有給生活和心靈帶來痛苦, 就不要武斷地說自己是強迫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