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馬雲劉強東潘石屹集體下鄉“種田”,是商業新趨勢還是閑得慌?

經常有新聞報導哪兩個品牌簽訂了什麼戰略協議, 又有哪兩個品牌達成深度合作……這些都已經見怪不怪了, 但誰能想到, 馬雲、劉強東、潘石屹、丁磊這些商界大佬們都齊齊選擇和農業聯姻, 想在農業搞事情, 但他們hold得住互聯網, 卻敗給了農產品。 今天就跟著逸馬君一起來看看這些明星農產品為什麼瀟瀟灑灑的來, 又轟轟烈烈的走吧。

1

馬雲:

“馬伊利”自建牧場不了了之

聰明如馬雲, 想搞農業但沒有親自上陣, 而是直接砸錢參股。 2014年, 馬雲聯合發起的雲鋒基金, 以及中信產業投資基金, 參與投資伊利子公司畜牧公司,

以合計不少於 20 億元人民幣等值的美元以現金方式增資, 並獲得畜牧公司 60% 的股權。 有網友戲稱, 這下真的叫“馬伊利”了。

馬雲與伊利一個缺技術、一個缺錢, 還算是一場完美的聯姻。

對於馬雲而言, 選擇和伊利合作而不是自建牧場, 也是揚長避短的選擇,

和伊利這樣無論是技術還是市場都十分成熟的大型乳企合作, 是最穩妥的舉動。

對於伊利而言, 合作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 建設牧場的資金需求巨大, 即便是伊利、蒙牛這樣的奶業巨頭也難以承擔。 以至於“自建牧場率 70% ”這個 2011 年就應該完成的“國家級”目標,

至今看起來也是一個遙不可及的任務。

2

劉強東:

有機大米惹麻煩

劉強東的大米名叫“來龍有機大米”。 幾個月後大米就在京東商城“上櫃”, 每斤售價 6 元到 25 元不等, 遠高於市場價格。 為什麼這麼貴?因為這是有機大米。

但就因為這個“有機大米”的說法, 劉強東惹了麻煩。 因為國家規定要連續 3 年生產有機米後才能正式稱呼“有機大米”, 所以劉強東的大米嚴格來說只能叫“有機轉換大米”。 所以劉強東只好道歉, 並承諾退貨退款。 這次玩票行動, 也就沒有然後了。

劉強東的“有機大米”事件, 也讓那些躍躍欲試想要搞農業的互聯網大佬們認識到一個問題:農業這件事,

看起來沒啥難度, 真正要做, 實在很難。

3

柳傳志、潘石屹:

盲目跟風, 互聯網痕跡太重

眼看著褚橙的成功而盲目跟風, 結果告訴他們成功是無法複製的。 柳傳志的柳桃和潘石屹的潘蘋果, 有著濃重的互聯網痕跡。

柳傳志跟柳桃的關係只是一個投資者的關係,並不像褚橙那樣是十年的生產者和經驗者。而潘石屹做的潘蘋果則只是一個商業化的代言和推廣,本身並不涉足農業產業,相對層次淺一些。無強烈內在聯繫的人格化品牌命名有點牽強,這就很難造成實際的價格優勢。

褚橙成功了,而柳桃和潘蘋果卻在對於互聯網思維的好奇心下漸行漸遠。

4

丁磊:

7年才養出味央豬

早在2008年,丁磊就說要養豬。在當年,丁磊作為一個新銳科技網站的CEO ,先進科技的代言人,卻逆潮流而動,宣稱要去農村養豬,這樣極大的反差讓丁磊成為了所有人津津樂道的話題。這7年間,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出來問,丁磊的豬養得怎麼樣了?這事怎麼沒下文了?既是關心,也是調侃。

後來,當大家都覺得這事只是說說而已時,丁磊還真的把豬給養出來了。就在2015 年,丁磊的豬肉先是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作為宴請互聯網半壁江山的菜肴高調亮相,後來又在網易考拉正式亮相,他拉出來三頭“網易味央黑豬”搞競拍,哪怕半頭豬的競拍價格都超過 10 萬元了,也是瞬間秒完。

花了 7 年才把豬給養出來,是不是有點太慢?但養豬這事真的急不來。丁磊去養豬,傳統那種養法他肯定瞧不上,他搞的是新一代的養豬模式——豬定點進食、休息、排便,連豬吃的飼料都是液態供給,顯然不是圈塊地、修個房就能搞定。

這是一個完整的項目,耗時比較久那是正常事,農業可不像互聯網有前人的肩膀可以站——比如,造個電動車,弄個殼子出來就完事了。

所以,習慣了互聯網速度的我們,就會覺得丁磊養豬這 7 年太漫長了。確實,光從時間成本來算,對於那些互聯網大佬來說,就不是個划算的生意。

5

任志強:

任小米有點拼

不難看出任志強為了行銷任小米,也是蠻拼的,難怪有人調侃“靠刷臉賺錢,幸好這臉越來越值錢。”

“任小米”其實只是媒體的昵稱,官方名稱是“小米大任”。任志強解釋說,小米這個產品承擔了保護碧水藍天的重大責任。為了改善和恢復阿拉善地區的生態環境。

“賣樓賺錢,賣米賠錢。不過是我自己賠錢,農民賺錢。”任小米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便被賦予了濃厚的公益色彩。不過,網友卻不買帳。對於 49.9 元/ 4 斤裝的售價,大批網友的評論只有一個字——“貴”。

有網友評論說,“去年中糧網任小米 10 塊一斤的,今年你天貓價格上漲 25%,到 10.25 /斤。去年全國小米價格是 5~6 塊多,今年市價 3 塊啊,親愛的任總,讓我如何支持你買米啊?”還有人吐槽說,“照你這麼個行銷法,以後老百姓都吃不起小米了。”

看來跨界玩農業沒有大佬們想像得那麼容易,農業看似沒有技術含量、進入門檻低,但實際上,其隱性門檻很高,規模化的農業對資金、技術的要求一點也不低。 即便是這些不缺技術資金的大佬,一著不慎,也會滿盤皆輸。

-end-

柳傳志跟柳桃的關係只是一個投資者的關係,並不像褚橙那樣是十年的生產者和經驗者。而潘石屹做的潘蘋果則只是一個商業化的代言和推廣,本身並不涉足農業產業,相對層次淺一些。無強烈內在聯繫的人格化品牌命名有點牽強,這就很難造成實際的價格優勢。

褚橙成功了,而柳桃和潘蘋果卻在對於互聯網思維的好奇心下漸行漸遠。

4

丁磊:

7年才養出味央豬

早在2008年,丁磊就說要養豬。在當年,丁磊作為一個新銳科技網站的CEO ,先進科技的代言人,卻逆潮流而動,宣稱要去農村養豬,這樣極大的反差讓丁磊成為了所有人津津樂道的話題。這7年間,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出來問,丁磊的豬養得怎麼樣了?這事怎麼沒下文了?既是關心,也是調侃。

後來,當大家都覺得這事只是說說而已時,丁磊還真的把豬給養出來了。就在2015 年,丁磊的豬肉先是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作為宴請互聯網半壁江山的菜肴高調亮相,後來又在網易考拉正式亮相,他拉出來三頭“網易味央黑豬”搞競拍,哪怕半頭豬的競拍價格都超過 10 萬元了,也是瞬間秒完。

花了 7 年才把豬給養出來,是不是有點太慢?但養豬這事真的急不來。丁磊去養豬,傳統那種養法他肯定瞧不上,他搞的是新一代的養豬模式——豬定點進食、休息、排便,連豬吃的飼料都是液態供給,顯然不是圈塊地、修個房就能搞定。

這是一個完整的項目,耗時比較久那是正常事,農業可不像互聯網有前人的肩膀可以站——比如,造個電動車,弄個殼子出來就完事了。

所以,習慣了互聯網速度的我們,就會覺得丁磊養豬這 7 年太漫長了。確實,光從時間成本來算,對於那些互聯網大佬來說,就不是個划算的生意。

5

任志強:

任小米有點拼

不難看出任志強為了行銷任小米,也是蠻拼的,難怪有人調侃“靠刷臉賺錢,幸好這臉越來越值錢。”

“任小米”其實只是媒體的昵稱,官方名稱是“小米大任”。任志強解釋說,小米這個產品承擔了保護碧水藍天的重大責任。為了改善和恢復阿拉善地區的生態環境。

“賣樓賺錢,賣米賠錢。不過是我自己賠錢,農民賺錢。”任小米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便被賦予了濃厚的公益色彩。不過,網友卻不買帳。對於 49.9 元/ 4 斤裝的售價,大批網友的評論只有一個字——“貴”。

有網友評論說,“去年中糧網任小米 10 塊一斤的,今年你天貓價格上漲 25%,到 10.25 /斤。去年全國小米價格是 5~6 塊多,今年市價 3 塊啊,親愛的任總,讓我如何支持你買米啊?”還有人吐槽說,“照你這麼個行銷法,以後老百姓都吃不起小米了。”

看來跨界玩農業沒有大佬們想像得那麼容易,農業看似沒有技術含量、進入門檻低,但實際上,其隱性門檻很高,規模化的農業對資金、技術的要求一點也不低。 即便是這些不缺技術資金的大佬,一著不慎,也會滿盤皆輸。

-en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