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耳朵裡長水了怎麼辦?

大夫我耳朵響 聽不清聲音 有時候還痛, 您幫我看看怎麼回事。

患者

醫生

您這是分泌性中耳炎, 耳朵裡有積液了。

啥?積液?是不是耳朵裡長水了?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積液及聽力下降為特徵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 此處的鼓室積液為漿液性分泌或滲出液, 也可為黏液、漿-黏液, 但不包括血液和腦脊液。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分泌性中耳炎的那些事!!

病因

病因複雜, 目前認為主要與咽鼓管功能障礙、中耳局部感染和變態反應等有關。

一、咽鼓管功能障礙

1.咽鼓管阻塞:機械性阻塞分為:a.腺樣體肥大;b.慢性鼻竇炎;c.鼻咽癌。

非機械性阻塞分為:a.生理因素:小兒咽部肌肉薄弱, 軟骨彈性差, 中耳容易產生負壓。 b.咽鼓管內表面活性物質減少, 影響管腔正常開放。

2.咽鼓管的清潔和防禦功能障礙。

二、中耳局部的感染

三、變態反應

臨床表現

1.聽力減退:聽力下降、自聽增強。 有時聽力可出現一過性改善, 是因頭位變動時鼓室積液離開蝸窗所致;但積液粘稠時, 變位性聽力改善消失。

2.耳鳴:多為低調間歇性,

如“劈啪”聲, 嗡嗡聲及流水聲等;當頭部運動或打哈欠、捏鼻時, 耳內可出現氣過水聲;如液體很黏稠或完全充滿鼓室, 此症狀缺如。

3.耳痛:急性者可有耳痛, 可為持續性, 也可為抽痛。 慢性者耳痛不明顯。

4.耳內閉塞、悶脹感:為常見主訴之一, 按壓耳屏後該症狀可暫時減輕。

5.兒童常表現為聽話遲鈍或注意力不集中。 較大的兒童會告訴家長, 耳內悶脹感或堵塞感、聽力減退, 耳內有響聲等。 多發生於感冒後, 或不知不覺中發生。

常規檢查

一、鼓膜

急性期, 鼓膜鬆弛部充血, 或全鼓膜輕度彌漫性充血。 鼓膜內陷, 呈琥珀色或色澤發暗, 亦可見氣液平面或氣泡, 鼓膜活動度降低。

二、聽力檢查

示傳導性聾,聽力損失一般以低頻為主,積液排出後聽力即改善.聲導抗測試,平坦型(B型)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線,負壓型(C型)示鼓室負壓,咽鼓管功能不良,部分有中耳積液。

三、小兒可做鼻內鏡檢查腺樣體,瞭解腺樣體是否增生。

四、單側頑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經過治療無效,應警惕黏膜下型鼻咽癌。 有時候腫瘤在鼻咽部的黏膜下潛行,鼻內鏡檢查在早期不易發現。 對於高度可疑者需進一步檢查高解析度薄層CT或MR。

治療原則為消除病因,改善中耳通氣引流,清除中耳積液,控制感染

一、非手術治療

1.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暢;

2. 抗生素青黴素類、紅黴素類、頭孢菌素等;

3. 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或潑尼松等;

4. 稀化黏素類藥物如切諾等。

二、手術治療

1.鼓膜穿刺術;

2.鼓膜切開術;

3.鼓室置管術;

4.其他:積極治療鼻咽部或鼻部疾病,如腺樣體切除術、鼻內鏡手術、咽鼓管球囊擴張術等。

預防:增強體質,防止感冒。預防並積極治療鼻、咽部等疾病。

作 者:杜晶豔

編 輯:杜晶豔

審校者:溫曉慧

長按二維碼關注這個神奇的公眾號~

-長按關注-

治療原則為消除病因,改善中耳通氣引流,清除中耳積液,控制感染

一、非手術治療

1.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暢;

2. 抗生素青黴素類、紅黴素類、頭孢菌素等;

3. 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或潑尼松等;

4. 稀化黏素類藥物如切諾等。

二、手術治療

1.鼓膜穿刺術;

2.鼓膜切開術;

3.鼓室置管術;

4.其他:積極治療鼻咽部或鼻部疾病,如腺樣體切除術、鼻內鏡手術、咽鼓管球囊擴張術等。

預防:增強體質,防止感冒。預防並積極治療鼻、咽部等疾病。

作 者:杜晶豔

編 輯:杜晶豔

審校者:溫曉慧

長按二維碼關注這個神奇的公眾號~

-長按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