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力量如何圓了安哥拉的火車夢?廣鐵職工講述援建非洲鐵路的故事

安哥拉的城際列車。

唱響安哥拉火車夢

——中國援建鐵路記事

謝波濤/記述 溦影/整理

2006年12月6日, 經過18個小時的飛行(途中在衣索比亞首都亞迪斯貝巴轉機),

我來到結束內戰不久的安哥拉首都魯安達。

一切是那樣陌生, 卻又令我充滿好奇。 5年間, 安哥拉工作、生活的日日夜夜、點點滴滴, 我用手中的卡片機一一記錄。 這一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特殊時段, 是我的驕傲, 也是廣鐵人的驕傲, 更是中國鐵路人的驕傲!能為安哥拉鐵路戰後重建出一份力, 能成為當年“南南合作”戰略目標的具體實施者、踐行者中的一員, 我自豪!廣鐵人自豪!中國鐵路人自豪!

如今, “一帶一路”的提出和推進, 無疑凸顯了當年中國邁出援建步伐的重要意義。 作為先行者中的一份子, 我榮耀!廣鐵人榮耀!中國鐵路人榮耀!

乘坐小飛機去勘察鐵路線

汽車運火車 耗時而艱難

2005年4月開工的羅鐵, 2008年8月全線鋪通。 按照合同從中國青島四方機車車輛工廠生產的第一批98輛, 其中6台機車、40輛客車、52輛貨車, 在2007年2月運抵安哥拉首都魯安達港。

但是港區鐵路沒有修復, 疏港線也沒有修復, 從中國海運抵安的機車車輛只能用汽車運出港口, 找地方存放。

這段不到30公里的鐵路, 從2005年開工, 到2013年5月開通, 耗時8年。

1992年至1996年間, 我曾全程參與廣梅汕鐵路的融資、建設、運營, 可我們在中國這套建設鐵路的辦法在安哥拉根本行不通。 安哥拉政府是這樣安排羅鐵施工組織的:3.5公里的港區鐵路包給了巴西的一家公司, 該公司中途退場, 項目被迫中斷;22.7公里的疏港鐵路承包給了中國川鐵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2009年8月川鐵國際艱難地實現單線鋪通(該段設計為雙線);餘下的452公里鐵路承包給了CIF, CIF再轉包給中鐵二十局。

如此國際大家庭, 協調統一萬分艱難, 工程開工到全線鋪通耗時5年, 每年不到100公里。

困難雖重重, 但總得想方設法克服。 2007年8月, 為確保魯安達鐵路開通客、貨運的需要, CIF為羅鐵購置的第一批98輛機車、車輛,

由國內分五船海運至安哥拉。 在CIF安哥拉安總指揮部的精心組織下, 在長達3個月的時間裡, 全體員工白天吊卸、晚上裝運, 日夜兼程, 將超長、超大、超重的機車、車輛用自己僅有的一輛100噸、兩輛40噸平板汽車,安全運抵安方指定地點。

羅鐵大修施工現場。

汽車運火車。

汽笛一響起 人們齊歡呼

經過近4年的艱苦努力, 2008年8月羅鐵大修工程的鋼軌終於鋪到終點站馬蘭熱。 那是一個只有不到20萬人口的省會城市。 我們乘坐由中國四方機車車輛工廠生產的列車, 上線壓道, 查勘驗收。

當第一趟列車的汽笛聲在安哥拉大地上響起時,沿途人民夾道歡迎,歡呼雀躍。是的,停運了幾十年,差不多有一代人沒有見過火車,他們的激動是發自內心的,是真誠的。

歡迎的人群中大部分人沒有像樣的衣服,他們光著腳丫,期盼著火車開通能給他們帶來改變。

羅鐵大修工程總價5.1億美金,按照當年的匯率超過40億元人民幣。“大修,就是按照既有線路修復,而不是新建!想想安哥拉人民在溫飽都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拿出如此巨額的資金修鐵路,是多麼不容易!”這是我們這些身臨其境的中國援建工作人員的深切體會。

羅鐵大修工程全長478公里,當時有200多公里還用著上個世紀的舊軌,也就是說在羅鐵100年前葡萄牙標準的鋼軌和100年後中國標準的鋼軌是對接使用,這是難以想像的。

羅鐵大修鋪架機作業

客運始開通 “達蹦”贊不停

平均運距20公里,最遠運距50公里!2007年11月,98輛機車、車輛優質交給了安方後,CIF安哥拉鐵路指揮部的同志們著手安排回國休假。可就在這時,11月19日傳來安哥拉交通部長的電話指示,11月22日開通穆賽克斯至維也納方向的客運,準備工作只有3天。

為確保客運安全開通順利,CIF安哥拉鐵路指揮部工作人員放棄回國休假,與中國四方廠售後服務小組一道,對投入運營的客車進行精心調試,從拆除包裝、清洗外觀、車輛連接、加油送電到參數調試,各項工作有條不紊。

11月22日16時30分,晴空萬里,太陽把魯安達城的穆賽克斯火車站地面溫度灼到了35℃。月臺上,由中國四方機車車輛廠生產的8輛空調客車編組的列車,在漆有安哥拉國旗色的機車牽引下,整裝待發。

它標誌著由CIF為魯安達鐵路購置的機車、車輛開始投入運營。大家熱情不減,從8時啟機到17時停機,忙個不停,中餐就一瓶礦泉水加幾個麵包。可望著一輛輛經自己的手整飾一新的空調車組,大家臉上綻放著舒心的笑容。

嗚……汽笛響起,滿載的客車正點開出,車上的黑人旅客對著我們豎起大拇指,“西納!達蹦”(即“中國!好”的意思)叫個不停。熱情的黑人姑娘一定要和我拍照留念。

3天后,列車編組增加到11輛,一周後列車編組達到13輛(最大編組),每天運送旅客近1000人。這是安哥拉戰後首趟空調客車,為繁忙的都市交通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轉眼客運開通100天,雖然每天都在奔波,但看到發送旅客一天比一天多,黑人兄弟一天比一天熟練操作,旅客流露出滿意的笑容,我們感到無比自豪。

第一趟列車的汽笛聲在安哥拉大地上響起,沿途人民夾道歡迎,歡呼雀躍。

背景連結:我與安哥拉鐵路

2006年11月,當得知香港中國國際基金有限公司(英文名為“CHINA INTERNATIONAL FUND LIMITED”,簡稱“CIF”),組建安哥拉鐵路工程指揮部,在廣州招聘人員的消息後,我就到當時任職的廣鐵集團公司廣梅汕鐵路有限責任公司辦理了停薪留職手續,受聘前往非洲參與安哥拉鐵路戰後重建工作,2012年3月回國,現在廣鐵置業羊城物業公司工作。

兩年安哥拉鐵路戰後重建,我在CIF安哥拉鐵路項目指揮部擔任項目辦公室主任,參與了安哥拉3條鐵路的重建工作,足跡踏遍安哥拉鐵路經過的主要地區。

3年羅鐵(36公里城際)運營,我擔任CIF安哥拉鐵路專案部經理,負責CIF向羅鐵提供的98輛機車車輛技術支援服務。期間,我代表CIF與魯安達鐵路公司簽訂了每月5萬美元的技術服務協定。

當年,CIF分別在中國首都北京和安哥拉首都魯安達設有辦事處,公司董事長是羅方紅,總經理是徐京華。北京辦事處代表孫小剛,安哥拉辦事處代表居立釗。

CIF組建的鐵路指揮部,涵蓋車、機、工、電、輛、通信、信號、運輸、房建、概預算、線、橋、隧等各類鐵路專業人員,共32人,其中高工、工程師共計26人,翻譯1人、廚師1人、司機4人。指揮長是廣梅汕鐵路公司原總經理汪慶芳,總工程師是廣鐵集團原總工程師潘浚源。

指揮部下設分指揮部3個,即3條鐵路各設一個分指揮部,每個分指揮部派駐4人。運輸專業的多為廣鐵集團擔任業務指導的技術人員,工程專業的多為中鐵一局退休人員。天南地北,五湖四海,中國援建工作人員兩個月內抵安,開啟了為當年“南南合作”、當今“一帶一路”宏偉目標畫上濃墨重彩一筆的征程。

安哥拉的鐵路夢

安哥拉有著500年被葡萄牙殖民統治的歷史,1975年獨立,2002年內戰結束,在長達27年的內戰中,境內所有鐵路線路幾乎全部被炸毀,車站、鐵軌、橋樑和信號系統已完全無法使用,處於廢棄和癱瘓狀態,沿途地雷密佈,重建工作令人望而生畏。

上世紀初,葡萄牙人在安哥拉共修築了三條軌距為1067mm的單線“米軌”鐵路,分別是魯安達鐵路(簡稱“羅鐵”)、本格拉鐵路(簡稱“本鐵”)、莫桑梅德斯鐵路(簡稱“莫鐵”),總長2700公里,呈“三”字形分佈,互不連通,各成體系。

羅鐵1909年啟用,西起首都魯安達,經恩達拉坦多,東抵馬蘭熱,全長478公里,1992年停運。內戰結束後花費40億美元並得到中國協助,在2011年1月13日全線通車。

羅鐵大修工程由中國鐵建二十局設計、施工總承包,2005年4月開工,正線450公里,屬於安哥拉戰後重建的第一項大型基礎項目,2008年8月全線鋪通。

本鐵1902年開始修建,1929年通車,西起港口城市洛比托,東至剛果(金)邊境,途經本格拉、萬博、奎托、盧埃納等重要城市,全長1344公里,是安哥拉最重要的國際聯運線。

本鐵1899年由葡萄牙殖民政府開始興建,1902年工程由白人殖民者接手,並在1929年完成了到達剛果邊境的路段,建設過程長達近30年。受制于沿線沼澤、原始森林等特殊地形影響,鐵路開通後火車運行時速雖30公里左右,但十分成功並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本鐵大修工程由中鐵建二十局集團設計、施工總承包,2006年3月開工,2014年8月完工,2015年2月通車,項目設計時速為90公里,總投資約18.3億美元。

本鐵從設計到施工全部採用了中國鐵路的建設標準,而且鋼軌、水泥等建築材料及通信、大型機械設備等全部從中國採購。包括鐵路建成投入運營後的機車、車輛等,也由中國企業提供,共帶動進出口貿易達30多億元人民幣。這是繼上世紀70年代中國援建坦贊鐵路之後,中國鐵建採用中國標準在海外一次性建成的最長鐵路。

莫鐵修建於上世紀50年代,以納米貝省的曾用名“莫桑梅德斯”命名,全長876公里,橫跨納米貝、威拉和寬多姆班戈三省,是安南部的交通運輸大動脈。

莫鐵大修工程由中國民營企業浩遠集團承建,2006年3月開工,耗資13.1億美元。2015年9月,莫鐵通過安方驗收,大修工程落下帷幕。

本期圖片均由謝波濤提供。

本期版面

一版

二版

三版

四版

當第一趟列車的汽笛聲在安哥拉大地上響起時,沿途人民夾道歡迎,歡呼雀躍。是的,停運了幾十年,差不多有一代人沒有見過火車,他們的激動是發自內心的,是真誠的。

歡迎的人群中大部分人沒有像樣的衣服,他們光著腳丫,期盼著火車開通能給他們帶來改變。

羅鐵大修工程總價5.1億美金,按照當年的匯率超過40億元人民幣。“大修,就是按照既有線路修復,而不是新建!想想安哥拉人民在溫飽都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拿出如此巨額的資金修鐵路,是多麼不容易!”這是我們這些身臨其境的中國援建工作人員的深切體會。

羅鐵大修工程全長478公里,當時有200多公里還用著上個世紀的舊軌,也就是說在羅鐵100年前葡萄牙標準的鋼軌和100年後中國標準的鋼軌是對接使用,這是難以想像的。

羅鐵大修鋪架機作業

客運始開通 “達蹦”贊不停

平均運距20公里,最遠運距50公里!2007年11月,98輛機車、車輛優質交給了安方後,CIF安哥拉鐵路指揮部的同志們著手安排回國休假。可就在這時,11月19日傳來安哥拉交通部長的電話指示,11月22日開通穆賽克斯至維也納方向的客運,準備工作只有3天。

為確保客運安全開通順利,CIF安哥拉鐵路指揮部工作人員放棄回國休假,與中國四方廠售後服務小組一道,對投入運營的客車進行精心調試,從拆除包裝、清洗外觀、車輛連接、加油送電到參數調試,各項工作有條不紊。

11月22日16時30分,晴空萬里,太陽把魯安達城的穆賽克斯火車站地面溫度灼到了35℃。月臺上,由中國四方機車車輛廠生產的8輛空調客車編組的列車,在漆有安哥拉國旗色的機車牽引下,整裝待發。

它標誌著由CIF為魯安達鐵路購置的機車、車輛開始投入運營。大家熱情不減,從8時啟機到17時停機,忙個不停,中餐就一瓶礦泉水加幾個麵包。可望著一輛輛經自己的手整飾一新的空調車組,大家臉上綻放著舒心的笑容。

嗚……汽笛響起,滿載的客車正點開出,車上的黑人旅客對著我們豎起大拇指,“西納!達蹦”(即“中國!好”的意思)叫個不停。熱情的黑人姑娘一定要和我拍照留念。

3天后,列車編組增加到11輛,一周後列車編組達到13輛(最大編組),每天運送旅客近1000人。這是安哥拉戰後首趟空調客車,為繁忙的都市交通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轉眼客運開通100天,雖然每天都在奔波,但看到發送旅客一天比一天多,黑人兄弟一天比一天熟練操作,旅客流露出滿意的笑容,我們感到無比自豪。

第一趟列車的汽笛聲在安哥拉大地上響起,沿途人民夾道歡迎,歡呼雀躍。

背景連結:我與安哥拉鐵路

2006年11月,當得知香港中國國際基金有限公司(英文名為“CHINA INTERNATIONAL FUND LIMITED”,簡稱“CIF”),組建安哥拉鐵路工程指揮部,在廣州招聘人員的消息後,我就到當時任職的廣鐵集團公司廣梅汕鐵路有限責任公司辦理了停薪留職手續,受聘前往非洲參與安哥拉鐵路戰後重建工作,2012年3月回國,現在廣鐵置業羊城物業公司工作。

兩年安哥拉鐵路戰後重建,我在CIF安哥拉鐵路項目指揮部擔任項目辦公室主任,參與了安哥拉3條鐵路的重建工作,足跡踏遍安哥拉鐵路經過的主要地區。

3年羅鐵(36公里城際)運營,我擔任CIF安哥拉鐵路專案部經理,負責CIF向羅鐵提供的98輛機車車輛技術支援服務。期間,我代表CIF與魯安達鐵路公司簽訂了每月5萬美元的技術服務協定。

當年,CIF分別在中國首都北京和安哥拉首都魯安達設有辦事處,公司董事長是羅方紅,總經理是徐京華。北京辦事處代表孫小剛,安哥拉辦事處代表居立釗。

CIF組建的鐵路指揮部,涵蓋車、機、工、電、輛、通信、信號、運輸、房建、概預算、線、橋、隧等各類鐵路專業人員,共32人,其中高工、工程師共計26人,翻譯1人、廚師1人、司機4人。指揮長是廣梅汕鐵路公司原總經理汪慶芳,總工程師是廣鐵集團原總工程師潘浚源。

指揮部下設分指揮部3個,即3條鐵路各設一個分指揮部,每個分指揮部派駐4人。運輸專業的多為廣鐵集團擔任業務指導的技術人員,工程專業的多為中鐵一局退休人員。天南地北,五湖四海,中國援建工作人員兩個月內抵安,開啟了為當年“南南合作”、當今“一帶一路”宏偉目標畫上濃墨重彩一筆的征程。

安哥拉的鐵路夢

安哥拉有著500年被葡萄牙殖民統治的歷史,1975年獨立,2002年內戰結束,在長達27年的內戰中,境內所有鐵路線路幾乎全部被炸毀,車站、鐵軌、橋樑和信號系統已完全無法使用,處於廢棄和癱瘓狀態,沿途地雷密佈,重建工作令人望而生畏。

上世紀初,葡萄牙人在安哥拉共修築了三條軌距為1067mm的單線“米軌”鐵路,分別是魯安達鐵路(簡稱“羅鐵”)、本格拉鐵路(簡稱“本鐵”)、莫桑梅德斯鐵路(簡稱“莫鐵”),總長2700公里,呈“三”字形分佈,互不連通,各成體系。

羅鐵1909年啟用,西起首都魯安達,經恩達拉坦多,東抵馬蘭熱,全長478公里,1992年停運。內戰結束後花費40億美元並得到中國協助,在2011年1月13日全線通車。

羅鐵大修工程由中國鐵建二十局設計、施工總承包,2005年4月開工,正線450公里,屬於安哥拉戰後重建的第一項大型基礎項目,2008年8月全線鋪通。

本鐵1902年開始修建,1929年通車,西起港口城市洛比托,東至剛果(金)邊境,途經本格拉、萬博、奎托、盧埃納等重要城市,全長1344公里,是安哥拉最重要的國際聯運線。

本鐵1899年由葡萄牙殖民政府開始興建,1902年工程由白人殖民者接手,並在1929年完成了到達剛果邊境的路段,建設過程長達近30年。受制于沿線沼澤、原始森林等特殊地形影響,鐵路開通後火車運行時速雖30公里左右,但十分成功並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本鐵大修工程由中鐵建二十局集團設計、施工總承包,2006年3月開工,2014年8月完工,2015年2月通車,項目設計時速為90公里,總投資約18.3億美元。

本鐵從設計到施工全部採用了中國鐵路的建設標準,而且鋼軌、水泥等建築材料及通信、大型機械設備等全部從中國採購。包括鐵路建成投入運營後的機車、車輛等,也由中國企業提供,共帶動進出口貿易達30多億元人民幣。這是繼上世紀70年代中國援建坦贊鐵路之後,中國鐵建採用中國標準在海外一次性建成的最長鐵路。

莫鐵修建於上世紀50年代,以納米貝省的曾用名“莫桑梅德斯”命名,全長876公里,橫跨納米貝、威拉和寬多姆班戈三省,是安南部的交通運輸大動脈。

莫鐵大修工程由中國民營企業浩遠集團承建,2006年3月開工,耗資13.1億美元。2015年9月,莫鐵通過安方驗收,大修工程落下帷幕。

本期圖片均由謝波濤提供。

本期版面

一版

二版

三版

四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