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

邢臺市臨城縣, 位於河北省西南部, 北連石家莊, 南接內丘縣。 地理座標為東經114°02′~114°38′, 北緯37°20′~37°36′。

臨城縣地勢西高東低, 屬山區縣, 屬暖溫帶亞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 境內有京廣鐵路、京珠高速、107國道切境而過。

臨城縣歷史悠久, 風景秀麗, 是邢臺市19個縣市區之一。 有岐山湖、普利塔、息波亭、崆山白雲洞、蠍子溝原始次生林、邢窯遺址等旅遊景點和歷史遺跡。

臨城縣轄4鎮4鄉, 共220個行政村, 總人口20.4萬人(2010年), 總面積797平方千米。

中文名稱

臨城縣

外文名稱

Lincheng County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北省邢臺市

下轄地區

4鎮4鄉

政府駐地

臨城鎮

電話區號

0319

郵政區碼

054300

地理位置

太行山東麓, 河北省中南部

面 積

797平方公里

人 口

204086人

氣候條件

暖溫帶亞濕潤大陸性季風

著名景點

崆山白雲洞、岐山湖、普利塔等

機 場

邢臺機場、鴨鴿營機場、威縣機場

火車站

鴨鴿營站

車牌代碼

冀E

途經鐵路

京廣鐵路

途經高速

京港澳高速

途經國道

107國道

歷史沿革

臨城縣, 新石器晚期就有人類在此聚居, 迄今已有5000年的歷史。

商代為昭明太子所居。 西周屬邢國。

春秋時, 縣境屬晉地, 築有臨邑。 《左傳·哀公四年》中“趙稷奔臨”即此。

戰國初, 北部屬中山國房子轄域, 南部為趙國屬地。

西元前296年趙滅中山后, 遂盡為趙地。 秦代屬钜鹿郡。

漢時為房子縣地(治高邑縣倉房村), 屬恒山郡(高後元年封國, 八年國除為郡)。

文帝元年(西元前179年)恒山郡更名常山郡(景帝中元五年封國, 元鼎三年國除複為郡), 仍轄房子縣。

東漢建武十七年(西元41年)常山郡併入中山國, 房子縣遂改屬之, 二十年複析置常山郡(永平五年封國, 建初四年國徙為郡, 永元二年封國, 建安十一年國除複為郡), 仍轄房子縣。

三國魏初, 房子縣仍屬常山郡, 且為郡治, 太和六年(西元232年)封趙國, 治、轄房子縣。

晉代因之。 北魏時房子縣屬趙郡, 治所房子縣, 上隸于殷州(治所廣阿)。

北齊天保七年(西元580年)省房子縣併入高邑縣, 今臨城縣遂為高邑縣地。

隋代, 開皇六年(西元589年)析高邑縣, 於臨城故城(今縣西南十裡)複置房子縣, 屬趙州(治所廣阿)。 開皇十六年分趙州置欒州, 房子縣屬之。 大業三年(西元607年)罷欒州仍屬趙州趙郡,

仍轄房子縣。

唐代武德五年(西元622年), 趙郡治所遷移至平棘(今趙縣), 仍轄房子縣, 貞觀初趙郡複名趙州, 房子縣仍屬之, 天寶元年(西元742年)房子縣始更名臨城縣, 並將縣治徙於今址, 同年, 趙州更為趙郡, 轄臨城縣, 至德二年(西元757年)罷郡複為趙州, 臨城縣仍屬之, 天佑二年(西元905年)臨城縣複名房子縣。

五代後唐時, 房子縣又更名為臨城縣, 仍屬趙州。

宋代, 熙寧六年(西元1078年)省隆平縣為鎮, 併入臨城縣, 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複析置, 宣和元年(西元1119年)趙州升為慶源府, 仍轄臨城縣。

金代, 天會七年(西元1129年)降慶源府為趙州, 臨城縣仍屬之, 天德三年(西元1151年)趙州改名沃州, 仍轄臨城縣。 元代, 臨城縣屬中書省趙州。 明代, 屬京師趙州。

清代, 隸直隸省趙州。 民國二年(1913年), 臨城縣屬直隸省冀南道, 三年冀南道改名大名道, 仍轄臨城縣, 十七年(1928年)始直屬河北省, 二十六年(1937年)屬河北省第十三督察區。

1938年臨城縣屬冀西地委, 後改太行第一專區(專署駐邢臺)。

1945年臨城解放, 仍屬太行一專區。

1949年恢復河北省, 臨城縣屬邢臺專區。

1970年, 邢臺專區更名邢臺地區, 臨城縣屬之。

1996年, 臨城縣屬邢臺市。

風景旅遊

岐山湖

岐山湖

岐山湖, 又名臨城水庫, 位於邢臺市臨城縣, 在崆山白雲洞西南2.5公里, 始建於1958年, 是縣內農業灌溉用人工水庫, 庫容量為1.76億立方米。 湖水清澈無污染, 水質達國標二級。 該湖具有水面開闊, 湖岸線長的特點。 開發度假、游泳、垂釣、戲水、遊樂項目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該景區規劃開發面積30平方公里, 其中水面面積8平方公里。

天臺山

天臺山

以丹霞地貌為特色的天臺山。地形為5億年以前造山運動形成的沉積岩,山頂峭壁遠望像一座臥佛。主要景點有“天臺臥佛”、“五穀倉”、“登天梯”、“龍首峽”以及慈雲庵等八大寺庵遺址,是沉積岩學的天然博物館、北方佛道名山。

普利塔

普利塔

位於臨城縣城中部,因塔南舊有普利寺而得名。塔身為磚質結構,高33米,9層,塔身呈正方形,底邊長7.12米,逐層遞減。塔底級較高,外壁四周磚刻974個佛像,內壁磚刻40個佛像,皆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故又名“萬佛塔”。塔身內有石拱門,門內有井。塔下築有石台,台高10米,南北長28米,東西寬23米。塔東曾有亭台,舊志載,宋徽宗下晉駐於此,命宰相蔡京書“爽亭”二字於碣上,今已廢。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息波亭

息波亭

位於臨城縣城西護城石堤上,俗稱八卦亭,占地32平方米。舊志載,明萬曆十六年知縣程鵬摶建,清康熙二十二年知縣宋廣業重修。亭呈八角形,高5.5米,內施鬥八藻井,外為八角攢尖布瓦頂,造形精美。外八柱以上以隸、楷兩體刻著14條古文名句,字體豐潤勁媚。亭內有石桌石凳,古時是文人雅士邀朋聚會之處。

護城石堤位於臨城縣城西側,為防水患而建。始建于明隆慶三年、萬曆七年與二十五年曆年修築。古堤長800米,高3米,寬2.4米,為巨形青石築砌。

崆山白雲洞

崆山白雲洞

中國北方最大的溶洞——崆山白雲洞。以北方罕見的喀斯特地貌而著名,現有五個洞廳,總面積4200平方米,洞內道路里程2000米,洞體深幽,景觀密集,被譽為“地下溶岩博物館”和“世界喀斯特風景洞穴世博園”,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排名“中國十大奇洞”第七位。

蠍子溝

蠍子溝

總面積250平方公里,是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89%以上,盛夏平均氣溫23℃,是天然氧吧、避暑勝地,被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

天臺山

以丹霞地貌為特色的天臺山。地形為5億年以前造山運動形成的沉積岩,山頂峭壁遠望像一座臥佛。主要景點有“天臺臥佛”、“五穀倉”、“登天梯”、“龍首峽”以及慈雲庵等八大寺庵遺址,是沉積岩學的天然博物館、北方佛道名山。

普利塔

普利塔

位於臨城縣城中部,因塔南舊有普利寺而得名。塔身為磚質結構,高33米,9層,塔身呈正方形,底邊長7.12米,逐層遞減。塔底級較高,外壁四周磚刻974個佛像,內壁磚刻40個佛像,皆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故又名“萬佛塔”。塔身內有石拱門,門內有井。塔下築有石台,台高10米,南北長28米,東西寬23米。塔東曾有亭台,舊志載,宋徽宗下晉駐於此,命宰相蔡京書“爽亭”二字於碣上,今已廢。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息波亭

息波亭

位於臨城縣城西護城石堤上,俗稱八卦亭,占地32平方米。舊志載,明萬曆十六年知縣程鵬摶建,清康熙二十二年知縣宋廣業重修。亭呈八角形,高5.5米,內施鬥八藻井,外為八角攢尖布瓦頂,造形精美。外八柱以上以隸、楷兩體刻著14條古文名句,字體豐潤勁媚。亭內有石桌石凳,古時是文人雅士邀朋聚會之處。

護城石堤位於臨城縣城西側,為防水患而建。始建于明隆慶三年、萬曆七年與二十五年曆年修築。古堤長800米,高3米,寬2.4米,為巨形青石築砌。

崆山白雲洞

崆山白雲洞

中國北方最大的溶洞——崆山白雲洞。以北方罕見的喀斯特地貌而著名,現有五個洞廳,總面積4200平方米,洞內道路里程2000米,洞體深幽,景觀密集,被譽為“地下溶岩博物館”和“世界喀斯特風景洞穴世博園”,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排名“中國十大奇洞”第七位。

蠍子溝

蠍子溝

總面積250平方公里,是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89%以上,盛夏平均氣溫23℃,是天然氧吧、避暑勝地,被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