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沒看過這些動漫,你好意思稱自己是動漫迷?

對於日本電影, 我們瞭解多少?小津安二郎、黑澤明, 還是北野武和岩井俊二?這些都沒有錯, 他們是日本電影藝術的脊樑, 但卻很難稱得上是日本電影產業的支柱。 回溯日本電影歷史, 尤其是經濟泡沫破滅後的二十多年裡, 有一種電影逐漸佔據了日本電影市場的重要份額, 那就是漫畫電影。

說起漫畫電影, 大致上分為兩類:一種是漫畫原著動畫化後的劇場版, 而另一種是根據漫畫改編的真人版電影。

說起前一種, 就不得不提下面這幾個千年老妖級的IP:《哆啦A夢》、《名偵探柯南》、《蠟筆小新》等。 其中, 《哆啦A夢》的作者藤子·F·不二雄和《蠟筆小新》的作者臼井儀人已經先後去世,

但是IP卻早已生根發芽, 就算沒有創造者的澆灌, 依然能夠持續生長。

《名偵探柯南劇場版》劇照

對於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看日本動漫的一代中國人來說, 一定對脖子上掛著鈴鐺的藍胖子和經常光屁股的小新都有著深厚的感情,

他們就好像是我們童年的玩伴, 是我們成長中不可磨滅的一段記憶, 當然, 對於日本觀眾, 更是如此。

他們不滿足於每週在漫畫雜誌和電視上看到一個小段子, 更要求圍繞機器貓或是蠟筆小新展開更加龐大和複雜的長篇故事, 於是, 劇場版就應運而生了。 從1980年開始, 每年的三月份, 機器貓都會在大銀幕上如期和觀眾們見面;對於機器貓迷來說, 這幾天就好像節日一樣, 大家會相約去電影院看看那個陪伴他們成長的機器貓, 這一次又要和大雄整什麼么蛾子。

不過, 說到過節, 就好像現在的年輕人過春節一樣, 包餃子看春晚串親戚已經變成了例行公事, 隨著近些年劇場版水準的下降,

日本的機器貓迷們也只是例行公事地走進電影院, 給機器貓捧個場, 眼睛裡看到的是機器貓和大雄的奇妙冒險, 腦子裡想的也許都是自己的童年回憶了吧。

相較於《哆啦A夢》, 《柯南劇場版》和《蠟筆小新劇場版》歷史要短一點, 但相同的是, 每年都要上映一部。 劇場版本來是漫畫原著盛極一時應運而生的產物, 無論是創作激情還是觀眾熱情, 其實都有一定的起伏, 如果非要堅持把一部作品戴上“國民漫畫”的帽子, 為了上映而上映, 不但製作水準難以保證, 時間久了, 恐怕製作方和觀眾都會覺得這些稱號有點雞肋了吧。

《蠟筆小新劇場版》劇照

也許看的是回憶, 也許看的是情懷, 總之, 這些劇場版就這麼堅持了二三十年下來, 倒也收穫了一批忠實觀眾, 那些二三十年前讓父母帶自己去電影院的孩子, 如今大多已為人父母, 又開始帶著自己的孩子去電影院, 看看那些永遠長不大的主人公又開始什麼新的冒險了。

沒有不過時的漫畫, 也沒有永遠的流行。

就好像很多看《七龍珠》長大的人, 不明白《海賊王》為什麼會打破《七龍珠》的紀錄, 一躍成為發行量冠軍。 經濟泡沫給日本社會上下帶來的打擊是全面而深遠的, 這也體現在漫畫的創作上。

在日本經濟最繁榮的那段時間, 漫畫家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 前浪還沒等到沙灘上, 就已經被後浪拍死在半路上了。 所以那個年代的漫畫作品不但水準高, 類型多樣, 而且一般篇幅不會過長, 長篇作品的單行本一般也就在二三十卷左右, 如《灌籃高手》、《幽游白書》、《城市獵人》等, 就算是神作《七龍珠》也不過42卷, 大師們你方唱罷我登場, 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然而, 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 日本漫畫逐漸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現象, 一方面出現了像《名偵探柯南》、《火影忍者》、《海賊王》這樣動輒連載十幾二十年的鴻篇巨制, 單行本更是出到誇張的七八十本;另一方面,對於很多新漫畫,大家卻都失去了耐心,因此被出版社無情地“腰斬”。究其原因,這與經濟泡沫的破裂有很大關係。

日本經濟出現頹勢以來,日本人噤若寒蟬,似乎不那麼自信了,《海賊王》和《火影忍者》這樣的巨制更能給他們帶來安全感。從新千年開始,這兩部漫畫先後開始製作劇場版,到目前為止分別上映了13部和11部,中國大陸也曾偶爾引進過幾部,但是票房反響平平,其實並不是中國缺少“海賊迷”和“火影迷”,而是大陸引進的時候,距離日本上映已經過去了大半年時間,無論是正版還是盜版,粉絲們早就已經先睹為快了,在排片量本就有限的情況下,也就很少會有人願意跑到電影院,去看中文配音版的動畫片了。

2016年年初,在大陸上映的《火影忍者劇場版:博人傳》算是一個特例,這部劇場版圍繞的是新一代忍者們所展開的故事,有點“火影后傳”的意思,就是這樣一部非正統的《火影》,卻在大陸上映時,創下了票房過億這麼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

《火影忍者劇場版:博人傳》劇照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在2014年底,《火影忍者》突然宣佈完結的緣故,很多追了火影十幾年的漫畫迷,一時有點接受不了這個消息,因為漫畫的完結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他們青春的完結,去電影院捧場《博人傳》也是為自己的青春做個標記吧。

同樣的還有前年上映的《哆啦A夢:伴我同行》,這部系列中首部3D+CG作品在中國大陸引起轟動,最終收穫了5億多的票房,和《火影忍者:博人傳》類似,這部電影講述的也是類似於後傳性質的故事,甚至製作團隊都不是根正苗紅的“哆啦A夢團隊”,不過導演山崎貴和八木龍一還是憑藉他們對原著的熱愛和扎實的劇本說服了藤子工作室,得以執導這部紀念藤子・F・不二雄誕辰80周年的作品。

《伴我同行》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製作方沒有刻意創作一個新的故事,而是主打懷舊牌,他們將原作中讀者耳熟能詳且最為經典的7個短篇組合而成這部《伴我同行》,包括第一話《從未來之國千里迢迢而來》以及《大雄的結婚前夜》、《雪山的羅曼史》等故事。同時,又將大雄和機器貓的友情貫穿始終,賺得觀眾熱淚盈眶的同時,也收穫了令人滿意的票房成績。

《哆啦A夢:伴我同行》劇照

前面說到,漫畫電影的另一種形式,就是真人版電影。如果說,中國電影火爆靠網路文學的話,日本電影則是源源不斷地從漫畫那裡汲取營養。但是,漫畫改編成真人電影有許多局限性,諸如題材、成本和表演等等,但還是有電影人不斷地嘗試著漫畫改編成真人電影的可能性。

2006年,一部《死亡筆記》引爆全亞洲,在那個香港電影逐漸沒落,大陸電影剛剛起步,而韓國稱霸亞洲影壇的時代,恐怕人們早就把日本電影忘到了九霄雲外,一部漫畫改編的真人版電影卻再一次讓觀眾注意到了日本電影的力量。

用現在的話說,《死亡筆記》算是一部高智商燒腦影片,雙雄對決的模式總是能燃起人們內心的熱血,系列電影總共三部,總票房在日本狂收超過110億日元,這在21世紀的日本影壇是空前絕後的表現。

同時,除了年少成名的日本“咆哮哥”藤原龍也,影片還捧紅了多位新人偶像,“L”的扮演者松山健一,飾演“彌海砂”的戶田惠梨香等。甚至由於“L”人氣太過火爆,製作公司還特意拍攝了一部以“L”為主角的外傳影片《L改變世界》,大致類似於《無間道3:終極無間》,雖然故事有點不倫不類,但是勝在製作班底的原滋原味,竟然也狂收30多億日元的票房。

說起來,也是唏噓不已,在日本經濟最鼎盛的時代,日本電影主打藝術牌,而到了新世紀,好萊塢盛行漫畫改編大片的時代,日本經濟卻萎靡不振,電影也只好小打小鬧。還好,《死亡筆記》系列的成功,讓日本電影人看到了希望,在有限的成本中,尋求無限的創造力。

隨後幾年,陸陸續續又改編了《海猿》《熱血高校》《桃花期》《羅馬浴場》《寄生獸》等題材多樣、風格迥異的作品,有的賺得口碑票房雙豐收,有的則被罵的狗血噴頭,但依然得佩服島國電影人敢於創新、勇於突破的“吃螃蟹”精神。

說起日本的流行文化,有很多代表詞:卡拉OK、大頭貼、女僕、秋葉原,呃……甚至是AV,但其中要說影響力最大、創造經濟價值最高的還是漫畫產業,它所衍生的周邊,例如動畫、影視、玩具等,早已融入到我們生活當中,而漫畫和電影的結合,又是那麼地順理成章,漫畫為電影提供原料,而電影又反哺漫畫。

這種影響不只局限於日本,中國、韓國、甚至歐美,都在源源不斷地從日本漫畫中汲取營養,朴贊郁能夠揚名國際,很大程度上就是托了日本漫畫《鐵漢強龍》的福,而《城市獵人》和《頭文字D》當年在華語影壇也足以興風作浪。據說,好萊塢也在翻拍美國版《死亡筆記》,但是看到黑人版的L,以及他那奇葩的造型,恐怕還沒上映,影片就又要引起一輪新的口水加板磚了吧。

《神奇寶貝劇場版》劇照

順帶一提,大火的《Pokemon Go》在全世界掀起了“捉怪狂潮”,原版遊戲《口袋妖怪》雖然沒有官方版漫畫,但是《神奇寶貝劇場版》也延續了一年一部的節奏,雖然故事越來越無聊,但是依然阻擋不了口袋迷們每年定期湧向影院的熱情,也許哪一天《神奇寶貝》電影沒那麼火爆的時候,遊戲製作方會在電影院裡放置幾隻稀有精靈,再次吸引觀眾爭先湧進電影院吧。

文/王真

引爆泛娛樂,發現新價值

暴娛(baoyu_18 單行本更是出到誇張的七八十本;另一方面,對於很多新漫畫,大家卻都失去了耐心,因此被出版社無情地“腰斬”。究其原因,這與經濟泡沫的破裂有很大關係。

日本經濟出現頹勢以來,日本人噤若寒蟬,似乎不那麼自信了,《海賊王》和《火影忍者》這樣的巨制更能給他們帶來安全感。從新千年開始,這兩部漫畫先後開始製作劇場版,到目前為止分別上映了13部和11部,中國大陸也曾偶爾引進過幾部,但是票房反響平平,其實並不是中國缺少“海賊迷”和“火影迷”,而是大陸引進的時候,距離日本上映已經過去了大半年時間,無論是正版還是盜版,粉絲們早就已經先睹為快了,在排片量本就有限的情況下,也就很少會有人願意跑到電影院,去看中文配音版的動畫片了。

2016年年初,在大陸上映的《火影忍者劇場版:博人傳》算是一個特例,這部劇場版圍繞的是新一代忍者們所展開的故事,有點“火影后傳”的意思,就是這樣一部非正統的《火影》,卻在大陸上映時,創下了票房過億這麼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跡。

《火影忍者劇場版:博人傳》劇照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在2014年底,《火影忍者》突然宣佈完結的緣故,很多追了火影十幾年的漫畫迷,一時有點接受不了這個消息,因為漫畫的完結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他們青春的完結,去電影院捧場《博人傳》也是為自己的青春做個標記吧。

同樣的還有前年上映的《哆啦A夢:伴我同行》,這部系列中首部3D+CG作品在中國大陸引起轟動,最終收穫了5億多的票房,和《火影忍者:博人傳》類似,這部電影講述的也是類似於後傳性質的故事,甚至製作團隊都不是根正苗紅的“哆啦A夢團隊”,不過導演山崎貴和八木龍一還是憑藉他們對原著的熱愛和扎實的劇本說服了藤子工作室,得以執導這部紀念藤子・F・不二雄誕辰80周年的作品。

《伴我同行》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製作方沒有刻意創作一個新的故事,而是主打懷舊牌,他們將原作中讀者耳熟能詳且最為經典的7個短篇組合而成這部《伴我同行》,包括第一話《從未來之國千里迢迢而來》以及《大雄的結婚前夜》、《雪山的羅曼史》等故事。同時,又將大雄和機器貓的友情貫穿始終,賺得觀眾熱淚盈眶的同時,也收穫了令人滿意的票房成績。

《哆啦A夢:伴我同行》劇照

前面說到,漫畫電影的另一種形式,就是真人版電影。如果說,中國電影火爆靠網路文學的話,日本電影則是源源不斷地從漫畫那裡汲取營養。但是,漫畫改編成真人電影有許多局限性,諸如題材、成本和表演等等,但還是有電影人不斷地嘗試著漫畫改編成真人電影的可能性。

2006年,一部《死亡筆記》引爆全亞洲,在那個香港電影逐漸沒落,大陸電影剛剛起步,而韓國稱霸亞洲影壇的時代,恐怕人們早就把日本電影忘到了九霄雲外,一部漫畫改編的真人版電影卻再一次讓觀眾注意到了日本電影的力量。

用現在的話說,《死亡筆記》算是一部高智商燒腦影片,雙雄對決的模式總是能燃起人們內心的熱血,系列電影總共三部,總票房在日本狂收超過110億日元,這在21世紀的日本影壇是空前絕後的表現。

同時,除了年少成名的日本“咆哮哥”藤原龍也,影片還捧紅了多位新人偶像,“L”的扮演者松山健一,飾演“彌海砂”的戶田惠梨香等。甚至由於“L”人氣太過火爆,製作公司還特意拍攝了一部以“L”為主角的外傳影片《L改變世界》,大致類似於《無間道3:終極無間》,雖然故事有點不倫不類,但是勝在製作班底的原滋原味,竟然也狂收30多億日元的票房。

說起來,也是唏噓不已,在日本經濟最鼎盛的時代,日本電影主打藝術牌,而到了新世紀,好萊塢盛行漫畫改編大片的時代,日本經濟卻萎靡不振,電影也只好小打小鬧。還好,《死亡筆記》系列的成功,讓日本電影人看到了希望,在有限的成本中,尋求無限的創造力。

隨後幾年,陸陸續續又改編了《海猿》《熱血高校》《桃花期》《羅馬浴場》《寄生獸》等題材多樣、風格迥異的作品,有的賺得口碑票房雙豐收,有的則被罵的狗血噴頭,但依然得佩服島國電影人敢於創新、勇於突破的“吃螃蟹”精神。

說起日本的流行文化,有很多代表詞:卡拉OK、大頭貼、女僕、秋葉原,呃……甚至是AV,但其中要說影響力最大、創造經濟價值最高的還是漫畫產業,它所衍生的周邊,例如動畫、影視、玩具等,早已融入到我們生活當中,而漫畫和電影的結合,又是那麼地順理成章,漫畫為電影提供原料,而電影又反哺漫畫。

這種影響不只局限於日本,中國、韓國、甚至歐美,都在源源不斷地從日本漫畫中汲取營養,朴贊郁能夠揚名國際,很大程度上就是托了日本漫畫《鐵漢強龍》的福,而《城市獵人》和《頭文字D》當年在華語影壇也足以興風作浪。據說,好萊塢也在翻拍美國版《死亡筆記》,但是看到黑人版的L,以及他那奇葩的造型,恐怕還沒上映,影片就又要引起一輪新的口水加板磚了吧。

《神奇寶貝劇場版》劇照

順帶一提,大火的《Pokemon Go》在全世界掀起了“捉怪狂潮”,原版遊戲《口袋妖怪》雖然沒有官方版漫畫,但是《神奇寶貝劇場版》也延續了一年一部的節奏,雖然故事越來越無聊,但是依然阻擋不了口袋迷們每年定期湧向影院的熱情,也許哪一天《神奇寶貝》電影沒那麼火爆的時候,遊戲製作方會在電影院裡放置幾隻稀有精靈,再次吸引觀眾爭先湧進電影院吧。

文/王真

引爆泛娛樂,發現新價值

暴娛(baoyu_1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