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企業的最大敵人是自己

企業的最大敵人是自己, 找到“對”的問題, 並能找到企業自己持續提升的方向, 不斷打敗與推翻自己, 這個比整天想著競爭對手好多了。

自2010年退休以來, 我有機會與不少創業者一起學習、合作, 我是他們的老師, 同時他們也是我的老師, 因為他們讓我加深了對民營企業運營狀況的瞭解, 最重要的是, 我學到怎樣將世界500強企業運營的那套框架, 有效地用來幫助這些創業者們更好地管理他們的企業, 這也是我6年裡一直在做的一件事。

從一個故事說起

幾年前, 我接到一個中等規模企業人力資源總監的電話, 邀請我去給他們做內訓。 我問了他兩個問題:第一, 你想讓我幫你們解決什麼問題?這位人力資源總監說, 自己所在的公司正在轉型, 想請我分享一些關於轉型方面的經驗, 來幫助他們完成轉型。 第二, 你們準備花多少時間探討這個問題呢?他表示,

公司計畫拿出一天時間。 我和他簡單聊了一下, 很快就掛了電話。 很明顯, 這位人力資源總監不知道什麼叫轉型, 他的公司應該也不知道。

企業要轉型必須想清楚2個問題

我發現, “轉型”有點像“商業模型”、“落地”這些詞一樣, 很多人都在用, 可從來不去想它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對我來講, 轉型的“型”就是商業模型的“型”, 轉型就是改變商業模型。 商業模型是描述企業資源調配的狀況, 是企業運營的藍圖, 企業如果有意地去運作商業模型, 這裡面就有很多創新的機會。

但如果企業的管理意識不到模型是什麼, 那麼對企業的發展問題會不知從何下手, 整天處於一種救火的狀態。 更別提清晰地、有針對性地找出企業的問題是什麼。

只有清楚知道自己的商業模型是什麼, 找出它的問題在哪裡, 然後才有機會去改變它。

總結起來, 一個企業要轉型須搞清兩個問題:

第一, 你的商業模型是什麼;

第二, 你要解決商業模型上的哪個問題。

否則, 轉型是沒有基礎的, 無從下手。

企業轉型的4個動作

事實上, 在今天互聯網的背景下, 企業轉型應是一種常態, 現在市場的變化節奏很快, 企業需要不斷調整來適應市場的需要。 這裡的調整是一系列的動作:企業不斷運營商業模型來影響市場, 然後根據得來的回饋做出微調。 這裡的調整是一系列的動作:

1. 調整商業模型;

2. 調整財務預算;

3. 調整人事組織;

4. 調整管理流程。

從上面可以看出來, 它們是環環相扣, 有先後順序的。

但問題是, 很多企業現在都搞不清企業的運營架構, 更說不清自己的商業模型, 那也就必然找不出企業的根本問題所在。 在這種情況下, 轉型真的是在瞎亂折騰

民企常見的五大運營挑戰

當我們去分析一間企業的運營狀況的時候, 必須要有一個“濾鏡”, 否則就很難看出東西來, 我是用上“企業運營框架”作為“濾鏡”去分析的。 從企業方向(策略)、資源調度(計畫)、轉化行為(執行)來判斷這個企業的運營狀況。

通過“企業運營框架”作為“濾鏡”, 我找出最常見到的五個挑戰:

1、缺乏清晰的核心價值

從商業模型的角度去看企業可以看見有三個問題, 首先是企業的核心價值, 它是企業生存的理由, 企業給市場帶來了什麼價值, 它替市場解決了什麼問題。 而且它帶給市場的價值是有強大競爭力的, 不容易被山寨, 這就叫企業的核心價值, 但你會發覺很多企業是說不出來的。

2、缺乏銷售管理的正確思路

第二個很普遍的問題就是銷售管理, 這個題目很大, 充滿了誤區與不信任的情緒, 也會出現有銷售明星將客戶給綁架了的現象,因為缺乏健康的機制,客戶都變為銷售的個人資產,這種都是缺乏健康銷售管理機制的表像。

3、缺乏財務預算的意識

最後一個與商業模型有關係的問題就是財務預算。我發覺很多財務預算只是財務報表,歷史資料比較多。財務預算配合機制是給“授權”提供一個可操作的環境,但大部分我看到的企業都缺乏這種機制,所以“授權”很難有效的實施。

商業模型是描述資源調度的思路,如果沒有配套的財務預算,那商業模型只是一個紙上談兵,永遠都轉化不了能影響市場的行為。

4、缺乏落地的管理流程

上面的三個問題主要圍繞商業模型,它們在計畫層,接下來談執行層的問題。就是我們有了前面說的財務預算,但還是在紙上談兵,因為這些資源還是在紙面上,沒有落地。

將企業的策略通過員工的行為影響到市場才是落地,將想法寫到檔上不是落地。企業的“付諸行動”,不是說自己去做這件事,而是通過執行機制改變為員工行為,最後產生贏得市場的客戶體驗。因為管理流程的缺失,很多企業是不能執行任何戰略轉型的。

5、缺乏戰略營造的方法與機制

最後就是在戰略層面,這個層面的先決條件是企業有能力執行戰略調整,如果沒有,企業去研究新戰略好像意義不大。假設企業有了執行戰略改變的能力,那企業就要培養一種對市場的分析力,然後將市場的知識、判斷用來調整企業的戰略,這個層面很多知識、理論都可以在商學院裡面學到,比如《藍海戰略》、《公司進化論》等等。

這裡指出的五點可以說是我看見的最普遍的五點,這五個問題也可以提供給企業一個持續改善的方向。

作為創業者、職業經理人,我們身邊充滿了問題,永遠有解決不完的問題。充滿問題是好事,養成以從容的心態來面對這些問題是一生的修煉,但我們一定要確保我們琢磨的問題是“對”的問題,問題想通後會帶著我們朝健康的方向去發展。

也會出現有銷售明星將客戶給綁架了的現象,因為缺乏健康的機制,客戶都變為銷售的個人資產,這種都是缺乏健康銷售管理機制的表像。

3、缺乏財務預算的意識

最後一個與商業模型有關係的問題就是財務預算。我發覺很多財務預算只是財務報表,歷史資料比較多。財務預算配合機制是給“授權”提供一個可操作的環境,但大部分我看到的企業都缺乏這種機制,所以“授權”很難有效的實施。

商業模型是描述資源調度的思路,如果沒有配套的財務預算,那商業模型只是一個紙上談兵,永遠都轉化不了能影響市場的行為。

4、缺乏落地的管理流程

上面的三個問題主要圍繞商業模型,它們在計畫層,接下來談執行層的問題。就是我們有了前面說的財務預算,但還是在紙上談兵,因為這些資源還是在紙面上,沒有落地。

將企業的策略通過員工的行為影響到市場才是落地,將想法寫到檔上不是落地。企業的“付諸行動”,不是說自己去做這件事,而是通過執行機制改變為員工行為,最後產生贏得市場的客戶體驗。因為管理流程的缺失,很多企業是不能執行任何戰略轉型的。

5、缺乏戰略營造的方法與機制

最後就是在戰略層面,這個層面的先決條件是企業有能力執行戰略調整,如果沒有,企業去研究新戰略好像意義不大。假設企業有了執行戰略改變的能力,那企業就要培養一種對市場的分析力,然後將市場的知識、判斷用來調整企業的戰略,這個層面很多知識、理論都可以在商學院裡面學到,比如《藍海戰略》、《公司進化論》等等。

這裡指出的五點可以說是我看見的最普遍的五點,這五個問題也可以提供給企業一個持續改善的方向。

作為創業者、職業經理人,我們身邊充滿了問題,永遠有解決不完的問題。充滿問題是好事,養成以從容的心態來面對這些問題是一生的修煉,但我們一定要確保我們琢磨的問題是“對”的問題,問題想通後會帶著我們朝健康的方向去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