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香港嶺南大學魏向東:什麼樣的教師最厲害?

(魏向東在演講現場)

什麼樣的教師最厲害?什麼樣的能力學生最需要?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11月25日,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未來學校大會上,

香港嶺南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魏向東發表了以“學生品質力與未來學習發展”為題的演講。

他從非認知能力的概念、非認知能力的重要性、如何培養非認知能力等角度切入, 強調學校應該高度重視非認知能力的培養。

什麼是非認知能力

非認知能力(non-cognitive)在1976年被首次提出, 相對於認知能力是指一個人的綜合學習能力或者智商(IQ), 非認知能力是指一個人在性格、行為和態度等方面展現出來的各種特徵的總稱, 可以簡單地被認為是情商(EQ)。

魏向東說, 他將非認知能力稱為品質力。 既包括比較難改變的天性, 比如性格、悟性, 也包括可以被改變的特性, 包括自我感知、動力、毅力、自我控制力、應對力和創造力。

非認知能力的重要性

魏向東表示, 以往培養學生非常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能力), 往往忽略了非認知能力的重要性, 但是很多研究報告表明, 培養學生的非認知能力至關重要。 這種重要性主要表現在6個方面。

未來對非認知能力的需求會不斷上升, 特別是人工智慧時代。 他說, 很多學習認知能力, 比如算術能力、記憶能力, 都可以被人工智慧取代。 但是人工智慧替代不了很多情操方面的東西, 比如怎樣和人溝通、怎樣對人表示同情。

勞工市場對非認知能力的回報超越了對認知能力的回報。 勞工市場不僅對非認知能力的技能需求不斷上升, 對非認知能力的回報也超越了認知能力。 他舉例,

認知能力高的人的工資大概是5萬美金左右, 而非認知能力高的人的工資大概是7萬左右, 非認知能力高的人收入要更高。

很多雇主在招聘員工時更注重申請者的非認知能力。 魏向東考察發現, 當問雇主對員工的崗位要求時, 60%的雇主都會說工作態度、溝通能力非常重要, 很少有雇主會說數學能力很重要。

非認知能力的培養可以提高學生成績和減少不良行為。 他舉例, 非認知能力高的學生基本都會高中畢業, 而非認知能力低的人只有80%的可能性高中畢業。 大學更明顯, 非認知能力高的人超過50%都會讀完大學, 而非認知能力低的人只有20%會讀完大學。 非認知能力還會影響學生在學校的行為, 比如降低受處分的概率。

幼稚園階段對非認知能力敢於尤其重要。

魏向東說, 研究表明, 越早干預學生的非認知能力, 回報就越高, 幼稚園時期干預更好。

教師是否有能力提高學生的非認知能力比提高認知能力對學生的影響更大, 而能同時做到提高兩種能力的教師並不多。 他認為, 一個老師如果在提高學生認知能力的同時, 也能提高學生的非認知能力, 這個老師就是最厲害的老師。

非認知能力的培養方法

魏向東認為, 學生的非認知能力是可以後天培養的, 培養方法主要有四種。 一是給學生提供導師。 這種方法的效果取決於導師陪伴孩子的時間長度, 以及導師的能力水準。 二是讓學生參與一些社會實踐活動, 比如關心老人, 關心環境。 三是參加訓練營、夏令營,

讓學生多去體驗生活。 四是在學校專門設置培養學生行為的課程。

“中國人常說, 人窮志不短, 就可以成功。 但是人窮志又短, 那就很難辦了。 ”最後, 魏向東說, 成長心態對一個人的成長發揮著關鍵性作用, 成長心態是指認為自己的能力可以通過努力改變。 此外, 他強調, 認知能力教得好的老師不一定教得好非認知能力, 所以學校一定要關注非認知能力的教育。

相關專輯:

專題報導:關於未來學校, 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