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磅消息!2018高考考試大綱即將公佈,數學或增多選題……

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即將公佈。 每年高考大綱最吸引人之處, 就在於各科增刪的考點和必選修內容, 以及有沒有題型的變化。

在大綱正式公佈之前, 2018年高考的考點增刪和題型變化都尚未可知。 但教育部考試中心旗下的《中國考試》雜誌, 卻在近期密集發佈了關於高考內容改革的一系列研究成果。 這些研究成果聚焦於高考改革後各科考查內容、試卷試題的編排和評分方案。

儘管研究的是新高考且有年終集中發佈成果的需要, 但這些成果中提到的各科新題型, 卻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因為高考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試題內容的變化更不會發生在“一夜之間”, 這些新題型很有可能會逐漸出現在今後一兩年的全國卷或地方卷中!

2018年高考全國卷或其他5套地方卷會不會“試水”新題型?目前不得而知。 但是, 我們還是有必要先來看看都有哪些科目或將出現讓人耳目一新的變化吧!

數學

加強理性思維考查, 體現創新性。

高考數學把考查邏輯推理能力作為重要任務, 以數學知識為載體, 考查學生縝密思維、嚴格推理的能力。 同時, 通過多種管道滲透數學文化, 除體現出較強的選拔功能外,

還對提升學生學科素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對數學課程和教學改革均具有積極的導向和促進作用。

試卷結構變化

數學試卷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邏輯推斷填空題、數學填空題、計算題、證明題、應用題、資料處理題、舉例題、開放題等22題, 共150分。

開發5種新題型

1.多選題:選擇題的答案不唯一, 存在多個正確選項。

2.邏輯題:以日常生活的語言和情景考查推理、論證、比較、評價等邏輯思維能力。

3.資料分析題:給出一些材料背景, 以及相關資料, 要求考生讀懂材料, 獲取資訊, 根據材料給出的情境、原理以及猜測等, 自主分析資料, 得出結論, 並解決問題。

4.舉例題:要求考生通過給出已知結論、性質和定理等條件,

從題幹中獲取資訊, 整理資訊, 寫出符合題幹的結論或具體實例。

5.開放題:問答題開放設問, 答案並不唯一, 要求考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 進行探究, 分析問題並最終解決問題。

高考數學命題內容變化

1.改革後的《考試大綱》中不再設置選考內容, 所有內容為必考內容。 將現行《考試大綱》選考內容中的“不等式選講”列為必考內容, 其他兩部分內容“幾何證明選講”和“坐標系與參數方程”不再列為考試內容。

2.數學考試內容根據本科院校的招生要求和不分文理科的考試要求, 在現行理科內容的基礎上, 刪除數學歸納法、定積分、微積分基本定理等內容。 (這部分內容知識是學生進入高校後需要重點學習的, 在中學教學中所占比重不大,

刪除這部分內容知識, 不影響中學數學知識體系的完整性, 有利於減輕中學學生負擔。 )

3.文理不分科後的數學試卷, 與現行文科數學相比, 增加空間向量、計數原理和隨機變數等內容。

空間向量是用代數方法解決空間幾何問題的重要方法, 增加這部分內容知識有利於學生數形結合思想的養成, 有利於降低解題難度、提高解題效率。

計數原理和隨機變數的分佈是統計與概率的重要內容。

統計與概率是研究現實社會中必然與或然現象的重要知識, 是進入高校學習社會學、經濟學等專業所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 增加這部分內容有利於學生隨機思想的形成, 有利於學生進入高校後學習相關專業。

高考數學命題目標變化

數學科將原來考試大綱中的5種能力、2種意識進行整合,形成新的能力結構,即邏輯思維能力、運算求解能力、空間想像能力、資料處理能力和創新與應用意識。數學科應加強考查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學習和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高考數學命題方式變化

1.在學科知識網路的交匯點和跨學科知識的綜合點設計試題,突出考查學生進入高校學習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核心素養,注重學科知識內在的聯繫和多學科的融合,多角度、多層次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

2.創新試題設計,通過提供資料、圖形、表格等多種形式的材料,設計條件或結論開放、解題方法多樣、答案不唯一的試題,增強試題的開放性和探究性,引導學生打破常規進行思考,作出獨立的判斷,創造性地提出解決方案。

3.增加應用型試題,緊密聯繫社會生產實踐、生活實際與科學研究,使用真實資料、現實事件設計試題,使試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與濃厚的生活氣息。將學科的基本思想與方法、原理融合於試題之中,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語文

完善試卷設計,實現“關鍵能力”全面考查。

高考語文完善試卷設計,擴大文本選取範圍。高考語文閱讀反映了資訊時代閱讀的特點和要求,全方位考查了閱讀的“關鍵能力”,有效提升了測量的信度和效度,將會促進基礎教育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文學素養和思維品質的全面培養,從而在綜合型人才的培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試卷結構變化

語文試卷分為閱讀與表達兩部分。閱讀包括文化常識、古代詩歌鑒賞、文言文閱讀、連續性文本閱讀、非連續性文本閱讀5部分,共19題,80分。表達包括語言文字運用和分析性寫作2部分,共4題,70分。滿分仍為150分。

開發6種新題型

1.情境化的默寫填空題:改變給出上句,要求考生填寫下句的簡單記憶性默寫考查,設置一個可供考生理解、使用古詩文的情境,考生需要在理解情境的基礎上填寫句子。

2.傳統文化素養選擇題:從中國傳統文化、世界優秀文化和社會主義優秀文化中選取內容,考查學生的文化素養。

3.言語邏輯選擇題:通過短小材料營造生活、學習的情境,考查考生利用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進行思維的過程。

4.混合型材料閱讀題:拓展試題材料來源,主要考查對多元化的文字材料、資訊圖表的閱讀理解和資訊加工處理能力。

5.實用性寫作題:要求考生撰寫諸如書信、通知、消息等在社會生活中常見的實用性文章。

6.分析性寫作題:要求考生撰寫滿足學習與研究所需要的辨析論證的分析性文章。

現代文閱讀

在考查內容上,需進一步明確現代文閱讀的考查目標,增加課外閱讀與閱讀方法的考查。在試題選材上,主動適應資訊技術發展帶來閱讀文本形式的變化,擴大現代文閱讀文本類型,如圖片、表格、統計資料等,嘗試引入非連續性文本閱讀。

古詩文閱讀

首先,在文言文閱讀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尤其是如何用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注重挖掘古代作品的當代價值與意義。其次,要注重古代詩歌鑒賞試題對於區分高分段考生、引導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作用,加強所選材料的經典性,避免試題設問過於寬泛,注意防止套作等問題。

高考語文命題目標變化

語文科從4個維度設計能力目標體系,即從交流工具的層面考查閱讀與表達能力,從思維工具的層面考查辨析、定義、歸納、演繹等邏輯思維能力,從認知工具的層面考查理解、分析、概括、綜合、應用等學習能力,從文化素養層面考查鑒賞審美、價值判斷等能力。

高考語文命題方法變化

1.拓展試題選材範圍。選取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素材,反映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科技等領域的建設成就;拓展試題材料的領域和範圍,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現實生活等多個領域中選取閱讀材料,增加表格、圖片、統計資料、文字表述等多種資訊,為能力考查和素質展現提供充分的情境和背景,為考生自由思考創造條件。

2.語文科考試內容去除對字音、字形等死記硬背的內容要求,降低程式化的語法運用考查比重,突出語文讀寫核心素養,增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要求。

3.打破過去封閉的試題呈現方式,根據考試目標和考試內容的更新,創新命題方法,做到形式和內容的結合和統一,互為表裡,相得益彰。在理論與問題之間介入一個更真實、開放的情境,模擬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場景。

特別提醒

語文和數學是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的基礎,在經濟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發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新確定的考試內容突出了語文和數學的基礎學科、工具學科的重要作用,符合學科特點和課程改革趨勢,反映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對體現高考的選拔功能、導向功能產生良好作用。

此外,新高考還以數學科考試為突破,針對試卷中不同的題型,研究確定了不同的評價細則制定方法。

(1)考查運算求解能力的試題更適合採用等級描述型評價法來制定評價細則。可以分為4個等級:①能根據法則、公式進行運算;②能對資料進行估值或近似計算;③能尋找、設計合理簡捷的運算途徑;④能準確得出結果。

(2)考查邏輯思維能力的試題重點考查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獨創性和批判性。這類試題評價細則採用基本要素分析型評價法制定。

(3)考查資料處理能力是實施課程標準後新增加的能力要求,對其進行考查的試題主要依託於統計與概率知識。對於這類試題,在制定評價細則時可以採用多重計分評價法。

(4)考查創新應用意識的試題既對考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又注重考查考生在解答過程中反映出的思維品質,因此採用SOLO分類評價法來制定評價細則。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試題評價細則時,並不是一道試題只能使用一種評價細則,而是可以根據試題設計的不同,使用兩種甚至多種評價細則。

英語

突出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考查,促進學科素養養成。

高考英語通過深度發掘語篇材料思想內涵,突出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交際能力、人文底蘊的養成。如閱讀理解部分選取野生動物保護、植物科學研究、生態系統平衡維護等話題文章設計試題,引導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基礎上深入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體悟和諧發展之道。

文綜

體現學科素養導向,引導教學深入探索。

文科綜合注重創新試題設計、挖掘時代主題、構建問題情境,突出地理、思想政治、歷史學科所獨具的思維與分析方法,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地理試題注重反映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的價值取向,將地理學思想方法自然、貼切的融入素材。思想政治學科精心選擇能夠更好地承載學科知識、反映學科特色的素材,貼近學生生活、貼近時代,更好地發揮考試對教學的導向和促進作用。歷史學科更加注重考查歷史思維過程與方法,如學生對歷史事實和歷史敘述這兩種不同史學概念的理解和辨別程度。

【地理】

為了更好地考查學生的創新能力,對高考地理試題命制提出如下建議:第一,在原有題型的基礎上,開發新的題型。第二,克服目前文科綜合試題中“主題綜合、分主題分學科命題”模式,命制跨政治、歷史、地理三科的綜合題。第三,考試形式應多元化。

新題型1:撰寫小論文類試題

這類試題是指對於一些重要的地理問題、理念和思想方法,結合地理學科自身的特色與該學科的基礎知識和規律,使學生通過書寫小論文的形式進行多角度的思考與探索,以新穎獨特的視角來表達自己的見解與思想。其中,影響這種試題形式的關鍵因素是地理素材的品質。

新題型2:設計小製作類試題

地理小製作可以起到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與開發學生學習地理潛能的功能,以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這類試題以考查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主,試題的條件與過程都具有開放性,旨在考查學生通過已掌握的地理知識與技能進而以新穎、獨特的思維和方法來解決問題。

新題型3:提出問題類試題

提出問題是科學研究的第一步,同時也是探究過程的關鍵環節。命題者通過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使學生主動聯想已掌握的地理學領域的相關知識與規律,從而嘗試性地提出與情境相關的問題。這類試題有利於引導學生靈活、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主動探索問題,對於創新能力的培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理科綜合

科學設計試卷結構,凸顯探究精神。

理科綜合堅持將創新思維和學習能力考查滲透到命題全過程,向學生提供新知識或原有知識的延伸拓展資訊,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化學試題增加了化學反應圖形和性能關聯圖形的體裁,讓學生在獲得化學資訊的基礎上,回歸到基本反應原理和物質結構知識中去。通過延伸基本知識,在培養學生自學和探究精神方面也進行積極探索。物理學科通過將動量和近代物理作為必考內容進行考查,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學生解決問題提供更多有力工具,有利於學生更好地認識實際現象,理解更深層次問題。生物學科要求學生能夠對生物學問題進行探究,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和實施計畫、得出結論、科學表達等;同時,要求學生具備實驗設計、實驗結果預測的能力。

數學科將原來考試大綱中的5種能力、2種意識進行整合,形成新的能力結構,即邏輯思維能力、運算求解能力、空間想像能力、資料處理能力和創新與應用意識。數學科應加強考查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學習和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高考數學命題方式變化

1.在學科知識網路的交匯點和跨學科知識的綜合點設計試題,突出考查學生進入高校學習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核心素養,注重學科知識內在的聯繫和多學科的融合,多角度、多層次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

2.創新試題設計,通過提供資料、圖形、表格等多種形式的材料,設計條件或結論開放、解題方法多樣、答案不唯一的試題,增強試題的開放性和探究性,引導學生打破常規進行思考,作出獨立的判斷,創造性地提出解決方案。

3.增加應用型試題,緊密聯繫社會生產實踐、生活實際與科學研究,使用真實資料、現實事件設計試題,使試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與濃厚的生活氣息。將學科的基本思想與方法、原理融合於試題之中,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語文

完善試卷設計,實現“關鍵能力”全面考查。

高考語文完善試卷設計,擴大文本選取範圍。高考語文閱讀反映了資訊時代閱讀的特點和要求,全方位考查了閱讀的“關鍵能力”,有效提升了測量的信度和效度,將會促進基礎教育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文學素養和思維品質的全面培養,從而在綜合型人才的培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試卷結構變化

語文試卷分為閱讀與表達兩部分。閱讀包括文化常識、古代詩歌鑒賞、文言文閱讀、連續性文本閱讀、非連續性文本閱讀5部分,共19題,80分。表達包括語言文字運用和分析性寫作2部分,共4題,70分。滿分仍為150分。

開發6種新題型

1.情境化的默寫填空題:改變給出上句,要求考生填寫下句的簡單記憶性默寫考查,設置一個可供考生理解、使用古詩文的情境,考生需要在理解情境的基礎上填寫句子。

2.傳統文化素養選擇題:從中國傳統文化、世界優秀文化和社會主義優秀文化中選取內容,考查學生的文化素養。

3.言語邏輯選擇題:通過短小材料營造生活、學習的情境,考查考生利用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進行思維的過程。

4.混合型材料閱讀題:拓展試題材料來源,主要考查對多元化的文字材料、資訊圖表的閱讀理解和資訊加工處理能力。

5.實用性寫作題:要求考生撰寫諸如書信、通知、消息等在社會生活中常見的實用性文章。

6.分析性寫作題:要求考生撰寫滿足學習與研究所需要的辨析論證的分析性文章。

現代文閱讀

在考查內容上,需進一步明確現代文閱讀的考查目標,增加課外閱讀與閱讀方法的考查。在試題選材上,主動適應資訊技術發展帶來閱讀文本形式的變化,擴大現代文閱讀文本類型,如圖片、表格、統計資料等,嘗試引入非連續性文本閱讀。

古詩文閱讀

首先,在文言文閱讀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尤其是如何用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注重挖掘古代作品的當代價值與意義。其次,要注重古代詩歌鑒賞試題對於區分高分段考生、引導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作用,加強所選材料的經典性,避免試題設問過於寬泛,注意防止套作等問題。

高考語文命題目標變化

語文科從4個維度設計能力目標體系,即從交流工具的層面考查閱讀與表達能力,從思維工具的層面考查辨析、定義、歸納、演繹等邏輯思維能力,從認知工具的層面考查理解、分析、概括、綜合、應用等學習能力,從文化素養層面考查鑒賞審美、價值判斷等能力。

高考語文命題方法變化

1.拓展試題選材範圍。選取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素材,反映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科技等領域的建設成就;拓展試題材料的領域和範圍,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現實生活等多個領域中選取閱讀材料,增加表格、圖片、統計資料、文字表述等多種資訊,為能力考查和素質展現提供充分的情境和背景,為考生自由思考創造條件。

2.語文科考試內容去除對字音、字形等死記硬背的內容要求,降低程式化的語法運用考查比重,突出語文讀寫核心素養,增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要求。

3.打破過去封閉的試題呈現方式,根據考試目標和考試內容的更新,創新命題方法,做到形式和內容的結合和統一,互為表裡,相得益彰。在理論與問題之間介入一個更真實、開放的情境,模擬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場景。

特別提醒

語文和數學是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的基礎,在經濟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發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新確定的考試內容突出了語文和數學的基礎學科、工具學科的重要作用,符合學科特點和課程改革趨勢,反映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對體現高考的選拔功能、導向功能產生良好作用。

此外,新高考還以數學科考試為突破,針對試卷中不同的題型,研究確定了不同的評價細則制定方法。

(1)考查運算求解能力的試題更適合採用等級描述型評價法來制定評價細則。可以分為4個等級:①能根據法則、公式進行運算;②能對資料進行估值或近似計算;③能尋找、設計合理簡捷的運算途徑;④能準確得出結果。

(2)考查邏輯思維能力的試題重點考查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獨創性和批判性。這類試題評價細則採用基本要素分析型評價法制定。

(3)考查資料處理能力是實施課程標準後新增加的能力要求,對其進行考查的試題主要依託於統計與概率知識。對於這類試題,在制定評價細則時可以採用多重計分評價法。

(4)考查創新應用意識的試題既對考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又注重考查考生在解答過程中反映出的思維品質,因此採用SOLO分類評價法來制定評價細則。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試題評價細則時,並不是一道試題只能使用一種評價細則,而是可以根據試題設計的不同,使用兩種甚至多種評價細則。

英語

突出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考查,促進學科素養養成。

高考英語通過深度發掘語篇材料思想內涵,突出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交際能力、人文底蘊的養成。如閱讀理解部分選取野生動物保護、植物科學研究、生態系統平衡維護等話題文章設計試題,引導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基礎上深入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體悟和諧發展之道。

文綜

體現學科素養導向,引導教學深入探索。

文科綜合注重創新試題設計、挖掘時代主題、構建問題情境,突出地理、思想政治、歷史學科所獨具的思維與分析方法,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地理試題注重反映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的價值取向,將地理學思想方法自然、貼切的融入素材。思想政治學科精心選擇能夠更好地承載學科知識、反映學科特色的素材,貼近學生生活、貼近時代,更好地發揮考試對教學的導向和促進作用。歷史學科更加注重考查歷史思維過程與方法,如學生對歷史事實和歷史敘述這兩種不同史學概念的理解和辨別程度。

【地理】

為了更好地考查學生的創新能力,對高考地理試題命制提出如下建議:第一,在原有題型的基礎上,開發新的題型。第二,克服目前文科綜合試題中“主題綜合、分主題分學科命題”模式,命制跨政治、歷史、地理三科的綜合題。第三,考試形式應多元化。

新題型1:撰寫小論文類試題

這類試題是指對於一些重要的地理問題、理念和思想方法,結合地理學科自身的特色與該學科的基礎知識和規律,使學生通過書寫小論文的形式進行多角度的思考與探索,以新穎獨特的視角來表達自己的見解與思想。其中,影響這種試題形式的關鍵因素是地理素材的品質。

新題型2:設計小製作類試題

地理小製作可以起到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與開發學生學習地理潛能的功能,以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這類試題以考查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主,試題的條件與過程都具有開放性,旨在考查學生通過已掌握的地理知識與技能進而以新穎、獨特的思維和方法來解決問題。

新題型3:提出問題類試題

提出問題是科學研究的第一步,同時也是探究過程的關鍵環節。命題者通過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使學生主動聯想已掌握的地理學領域的相關知識與規律,從而嘗試性地提出與情境相關的問題。這類試題有利於引導學生靈活、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主動探索問題,對於創新能力的培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理科綜合

科學設計試卷結構,凸顯探究精神。

理科綜合堅持將創新思維和學習能力考查滲透到命題全過程,向學生提供新知識或原有知識的延伸拓展資訊,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化學試題增加了化學反應圖形和性能關聯圖形的體裁,讓學生在獲得化學資訊的基礎上,回歸到基本反應原理和物質結構知識中去。通過延伸基本知識,在培養學生自學和探究精神方面也進行積極探索。物理學科通過將動量和近代物理作為必考內容進行考查,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學生解決問題提供更多有力工具,有利於學生更好地認識實際現象,理解更深層次問題。生物學科要求學生能夠對生物學問題進行探究,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和實施計畫、得出結論、科學表達等;同時,要求學生具備實驗設計、實驗結果預測的能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