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媒體關注」讓每一個孩子有學上、上好學、能就業

扶貧先扶智, 讓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好學是教育精准扶貧的主要目標。

石泉縣堅持以實施好十五年免費教育為主線, 扎實推進辦學條件改善、貧困學生資助、職業技能培訓等教育惠民工程,

確保教育扶貧見實效、斬窮根。

“我們結合縣情實際探索出‘1+X’教育扶貧模式, ‘1’指的是實施好十五年免費教育, ‘X’即採取的一系列教育惠民富民舉措。 ”石泉縣教體局局長何飛介紹, “所有的‘X’都服務於‘1’這個核心,

讓全縣每一個孩子都有學上、上好學、能就業。 ”

“今天發放的500元是王力偉這學期的寄宿生生活補助, 你可以少操點心了。 ”兩河鎮中心小學教師余超耐心地向家長解釋教育資助政策。 王力偉的父母親體弱多病, 一家人主要靠低保維持生活。 學校把他作為重點關注對象, 落實了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和結對幫扶的老師, 以便給予他更多關心和幫助。

針對王力偉這樣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 石泉縣堅持因人施策、精准幫扶、全程關注, 全面落實學生營養改善計畫、教師結對幫扶等各項惠民教育政策。 按照“一生一簿、一生一幫、一生一策”的要求, 對全縣3051名在校貧困學生開展結對幫扶。 健全了從幼稚園到大學“一條龍”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體系, 讓全縣所有貧困學生在“能上學、不輟學、能就業”的教育脫貧通道上最終擺脫貧困, 走出困境。

2013年以來, 石泉全面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 在落實義務教育兩免政策的基礎上, 學前教育縣域全部幼兒免除保教費和課本費, 高中教育階段免除學費, 全縣累計投入17544萬元用於十五年免費教育, 受益學生累計達到12萬人次。 近三年來累計為11000人次的貧困中小學生捐助現金和物資約400余萬元, 為1500余人次貧困大學新生發放助學金800余萬元, 為6698人次貧困大學生發放國家生源地助學貸款4043萬餘元,

實現了“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

“現在的孩子真是享福, 我們這裡從幼稚園到初中, 學校都是那麼漂亮, 操場鋪了塑膠跑道, 教學設施都是現代化的。 ”在饒峰九年制學校門口, 一位家長感歎學校的大變化。 針對前些年饒峰鎮中小學辦學條件落後的現實, 該縣及時調整教育佈局,改造了幼稚園,整合了中小學教育資源,投資1500余萬元,新建了教學樓和綜合樓,配備了現代化教學設備。

饒峰鎮的學校發生的變化只是石泉全面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的縮影。“十二五”以來,該縣累計投入3億多元,實施各類校建工程159項,改造義務教育薄弱學校121所,新建、改擴建幼稚園33所。建好配齊中小學功能部室,全縣所有學校基本實現了教育資訊化“班班通”和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所有教學點實現數位教育資源全覆蓋,中小學教師全部實現網上辦公、異地教研和優質教育資源分享。創新建立了“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教育人事管理機制,累計培養縣級以上各類名師648名。全縣中小學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得到根本改善,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穩步推進,實現了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巨大轉變。

“在職教中心學數控不但不收學費,而且每月還有200元的生活補助。”學生李小潔告訴記者,除了免費上學,他在學校的生活負擔也減輕了不少。在石泉縣職教中心就讀的李小潔,家住池河鎮,父母雙亡,和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靠低保生活。中職教育免學費和貧困家庭學生生活補助政策給像李小潔一樣家庭的孩子解除了就學的後顧之憂。

近年來,石泉縣搶抓機遇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技能培訓和促農增收為重點,全方位推進職業教育發展改革,初步形成了以縣職教中心為龍頭、鄉鎮農技校為基礎、村級農技校為補充,部門聯動、輻射城鄉的現代職業教育服務體系。縣職教中心先後與陝西奧邦、賽浪汽車等企業簽訂了合作協定,“校中廠”和“廠中校”初步建成,使學生實訓直接對接企業,實現了進校即進廠、入學即就業。今年春季學期,除升學的82名中職學生外,其餘機電、數控、汽修、旅遊酒店等專業畢業生373人,全部實現了學校對口推薦就業,人均月收入達4000元以上。

該縣還充分發揮鎮村成人技校的培訓陣地作用,統籌整合各部門職業培訓專案資源,圍繞蠶桑、旅遊、畜牧業以及勞務經濟等優勢產業,大力實施“人人技能工程”和“雨露培訓計畫”。今年組織開展實用技術培訓87場次4966人次,完成技能培訓2076人,促進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5060人。貧困家庭創業就業和致富能力顯著增強,實現了“培訓一人、致富一家、帶動一片”的綜合效益。

下一步,該縣將以創建全國農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示範縣為契機,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體系,努力讓每戶貧困家庭至少有1項中長期致富產業、主要勞動力至少掌握1-2門實用技術和就業技能,每村至少有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2—3個特色產業,從而帶動貧困戶長期穩定增收。

全文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該縣及時調整教育佈局,改造了幼稚園,整合了中小學教育資源,投資1500余萬元,新建了教學樓和綜合樓,配備了現代化教學設備。

饒峰鎮的學校發生的變化只是石泉全面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的縮影。“十二五”以來,該縣累計投入3億多元,實施各類校建工程159項,改造義務教育薄弱學校121所,新建、改擴建幼稚園33所。建好配齊中小學功能部室,全縣所有學校基本實現了教育資訊化“班班通”和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所有教學點實現數位教育資源全覆蓋,中小學教師全部實現網上辦公、異地教研和優質教育資源分享。創新建立了“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教育人事管理機制,累計培養縣級以上各類名師648名。全縣中小學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得到根本改善,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穩步推進,實現了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巨大轉變。

“在職教中心學數控不但不收學費,而且每月還有200元的生活補助。”學生李小潔告訴記者,除了免費上學,他在學校的生活負擔也減輕了不少。在石泉縣職教中心就讀的李小潔,家住池河鎮,父母雙亡,和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靠低保生活。中職教育免學費和貧困家庭學生生活補助政策給像李小潔一樣家庭的孩子解除了就學的後顧之憂。

近年來,石泉縣搶抓機遇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技能培訓和促農增收為重點,全方位推進職業教育發展改革,初步形成了以縣職教中心為龍頭、鄉鎮農技校為基礎、村級農技校為補充,部門聯動、輻射城鄉的現代職業教育服務體系。縣職教中心先後與陝西奧邦、賽浪汽車等企業簽訂了合作協定,“校中廠”和“廠中校”初步建成,使學生實訓直接對接企業,實現了進校即進廠、入學即就業。今年春季學期,除升學的82名中職學生外,其餘機電、數控、汽修、旅遊酒店等專業畢業生373人,全部實現了學校對口推薦就業,人均月收入達4000元以上。

該縣還充分發揮鎮村成人技校的培訓陣地作用,統籌整合各部門職業培訓專案資源,圍繞蠶桑、旅遊、畜牧業以及勞務經濟等優勢產業,大力實施“人人技能工程”和“雨露培訓計畫”。今年組織開展實用技術培訓87場次4966人次,完成技能培訓2076人,促進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5060人。貧困家庭創業就業和致富能力顯著增強,實現了“培訓一人、致富一家、帶動一片”的綜合效益。

下一步,該縣將以創建全國農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示範縣為契機,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體系,努力讓每戶貧困家庭至少有1項中長期致富產業、主要勞動力至少掌握1-2門實用技術和就業技能,每村至少有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2—3個特色產業,從而帶動貧困戶長期穩定增收。

全文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