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王陽明:不要強行違逆自己的內心,跟著內心去走

吾儒養心未嘗離卻事物, 只順其天則自然就是功夫。 ——王陽明

王陽明認為, 我們儒家中人, 修身養性並沒有離開平常的事物, 不用刻意尋找, 只需順著自然的規律, 保持一種自然而然的心態, 這就是功夫。

在王陽明三十二歲的時候, 他搬到錢塘西湖養病, 聽說那裡有個坐關的老僧, 終日閉目靜坐, 不發一言, 不視一物。

王陽明心下好奇, 前去探望。

王陽明以禪語說:“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什麼, 終日眼睜睜看什麼”?

坐禪僧人聽了後, 驚起作禮, 對王陽明說:“小僧不言不視已經三年了。 檀越卻說口巴巴說什麼, 眼睜睜看什麼,

這是什麼意思”?

王陽明說:“你是哪裡人, 離家多少年了” ?

僧人回答:“我是廣東人, 離家十多年了”。

王陽明說:“你家中親族還有何人”?

僧人回答:“只有一個老母親。 不知道是死是活”。

王陽明說:“會不會想念老母親”?

僧人回答:“不能不想念”。

王陽明說:“你既不能不想念, 雖然終日不言, 心中已經在說;縱然終日不視, 心中已經在看”。

僧人猛然省悟, 合掌說“檀越妙論, 更望開示明白”。

王陽明說:“父母天性, 豈能斷滅。 你不能不起念, 便是真性發現。 雖然終日呆坐, 徒亂心曲。

俗話說:爹娘便是靈山佛。 不敬爹娘, 敬什麼人?信什麼佛”?

王陽明說罷, 僧人不由大哭說:“檀越說得極是。 小僧明早便歸家看望老母親”。

第二天, 王陽明再往探訪靜坐三年的僧人,

其他僧徒告訴王陽明, 那個僧人已于午夜時分就挑著行李回鄉了。

天地生育萬物, 人是自然之子, 天道自然也蘊含於人道之內, 自然也就蘊含于人心之中。

世界其實沒有那麼複雜, 只要去掉遮蔽自己內心的欲望和執念, 自然而然就能走上正道。

所謂不刻意,

就是不要強行違逆自己的內心, 跟著內心去走, 總不會走錯的。

心中思念母親, 身體卻在寺廟打坐, 這樣的修行, 就是刻意修行, 又能修來什麼呢?倒不如回家侍奉親人的好。

強行讓自己做心裡不喜歡的事情, 這樣做一輩子, 也不會有大出息的。

古代有個神射手,

百步穿楊, 從不失手。 有一天, 皇帝慕名而來, 看他射箭, 許諾, 他如果真的可以百步穿楊, 便賞賜百金, 如若不然, 就要殺頭。

因為他心裡有了雜念, 滿腦子想的, 都是射不中的後果, 他無法集中精神射箭, 在巨大的誘惑和恐嚇下, 神箭手第一次失手了。

就像高考的時候, 老師都會強調, 不要刻意改變飲食和作息, 要和之前一樣, 複習也不要過猛, 一切如常即可。

所謂不刻意, 就是讓事情“自然而然”地發生進行, 不要強行干涉改變, 這樣才不至於把事情搞砸。

什麼叫自然而然呢?就像水一樣, 它不問世間萬物的規矩, 只是自顧自地往下流動, 遇到障礙就繞開, 實在繞不過去就停下來, 默默積蓄力量, 等待力量充足, 再越過障礙,

一切順其自然。

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 也要進入“水”的狀態中, 不急不躁, 不為目標的達成而焦慮, 消除掉所有讓你心煩意亂的不安定因素, 讓心靈自由地發揮, 這樣才能把自己的心靈放開, 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潛力, 這樣才可以創造出人生的奇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