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省委書記杜家毫的“湘鋼之問”,湖南日報給出了深度解答!

2017年11月16日

省委書記杜家毫就深化省屬國企改革

進行專題調研到湘鋼

對湘鋼做法給予充分肯定

還十分感興趣地問道:

鋼企那麼多, 為什麼你們的產品能進那麼多超級工程?

杜書記深切關懷垂詢

湖南日報記者深入湘鋼

系列深度報導跟進

別找了, 答案就在這裡

☟☟☟☟

11月22日 《市場為本——湘鋼巨變啟示錄》

成本領先——華菱湘鋼巨變啟示錄(中)

來源:新湖南用戶端

央視大片《超級工程》中提到的大工程、大專案, 幾乎都能見到這個企業的身影, 以行業排名24位元的產量規模, 創造了前10位的業績, 憑什麼?

成本領先——華菱湘鋼巨變啟示錄

湖南日報記者 黃利飛 孫振華 通訊員 胡佩生 王文新

行業規模排名第24位元, 利潤位居前10位。 今年前10個月, 華菱湘鋼創下建廠以來最好的業績, 這既源自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花開果熟, 也離不開企業錙銖必較、挖潛增效, 更得益於政府部門為企業卸下沉重的“社會包袱”, 企業一身輕裝闖市場。

移交社會職能, 輕裝上陣闖市場

湘潭市中心醫院(南院區)是一家國家三級甲等醫院。 11月21日, 門診大廳人來人往, 醫護人員忙碌不停。 這個醫院原是湘鋼職工醫院, 2015年9月由湘潭市中心醫院整體接管。

湘鋼建廠近60年, 此前承擔了大量社會職能:醫院、幼教、衛生防疫、環衛城管, 以及供水、供電、供氣和物業管理等, 需耗費不少人力、物力和財力。

市場經濟體制下, 國企辦社會職能, 就像穿著“棉襖棉褲”游泳。 這如何比得上穿著“短衣短褲”游泳的民企?

2013年10月29日, 時任省委副書記、省長杜家毫來湘鋼調研時強調, 湘鋼要一心搞好生產, 就應考慮通過推動改革, 逐漸將社會職能交由社會管理。

改革難, 不改更難。 杜家毫指出, 大企業的後勤成本非常高, 剪不斷、理還亂, 是企業一大沉重社會負擔。

剝離輔業, 移交社會職能, 一場旨在讓國企“瘦身健體”的攻堅戰由此打響。 湘鋼在全省國企中先行先試。 湘潭市雷厲風行, 不講任何條件, 果斷承接企業的“社會包袱”。

2014年9月啟動, 2015年9月完成醫院分離移交, 2016年5月完成生活供水分離移交, 2016年12月完成生活供電分離移交。 目前正在積極推進物業和幼教市場化運行。

卸下歷史包袱, 湘鋼每年可減少支出3000萬元。

不僅如此, 從事輔業員工的精神面貌, 也發生了可喜轉變。

35元一份的“放心”扣肉, 是湘鋼食堂“爆款”菜, 已成為湘潭市區的知名菜品。 節日買“放心”扣肉, 需提前預約;供不應求時, 甚至有人找集團領導打招呼。 湘鋼某高層領導曾笑稱:“買份扣肉, 還有人找我批條子。 ”

“放心”扣肉的研發者楊蓉, 湘鋼第十一食堂管理人員, 年過50歲。 2015年10月, 湘鋼生活後勤服務中心改制之際, 她拉起團隊做扣肉, 經過兩個多月的原料考察、配方和工藝學習, 湘鋼扣肉一炮而紅, 10天銷售額達6萬元。

由生活後勤服務中心改制而成的湘鋼商務服務有限公司, “工資市場化, 績效全浮動”。

在湘鋼商務服務公司總經理陳芳義的眼裡,

員工的工作作風和服務態度發生了判若雲泥的變化。

“以前純靠補貼過日子, 慵懶散漫, 工作效率低。 哪家水管破了、屋頂漏了, 物業人員是‘拖著辦’‘懶得辦’, 得業主‘求著辦’;現在是‘馬上辦’‘提前辦’, 哪怕半夜接到報修電話, 也得半個小時內抵達現場。 ” 陳芳義自豪地介紹, 改制兩年, 湘鋼生活後勤服務中心正由“關門做服務”向“開門闖市場”轉變, 產業紅紅火火:文化發展項目從無到有, 今年前10月銷售收入突破700萬元;物業公司今年創效20多萬元;3所幼稚園扭虧為盈……尤其可喜的是, 公司業務量中湘鋼廠外的已占到30%。

曾經每年要大筆補貼花錢的單位, 已能自力更生, 創效盈利。 湘鋼商務公司今年前10月實現營收8041萬元,

實現利潤257萬元, 預計全年可盈利300萬元。

對標挖潛, 與國內同行一流指標看齊

“小雪”, 寒風撲面, 湘鋼煉鐵廠、煉鋼廠, 卻是熱火朝天。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兩個廠分別承擔兩大主要工序:高爐煉鐵, 轉爐煉鋼。

高爐鐵產量, 決定鋼產量;轉爐鐵消耗, 直接影響鋼成本。

“今年1至10月, 湘鋼鐵產量達633萬噸, 去年605萬噸, 同比增長4.6%, 但對標馬鞍山鋼鐵、南京鋼鐵、寧波鋼鐵等企業, 差距還是較大。 ” 湘鋼財務部副部長馬利春拿著主要技術指標對標檔向記者說。

在這份對標文件上, 國內各大鋼企煉焦、煉鐵、煉鋼、軋鋼全流程各項技術指標的詳細參數與排名, 一目了然。

2580立方米煉鐵高爐的利用係數, 參排鋼企數13家, 河鋼集團位居榜首, 湘鋼排名第五;

80噸煉鋼轉爐的鋼鐵料消耗,參排家數29家,新興鑄管排名第一,湘鋼排名第三……

湘鋼,生產經營對標行業先進企業是傳統做法。“尋找差距、改進提高、進而趕超。”馬利春說,這幾年湘鋼構建了生產經營整套流程的對標體系。

2014年起至今年5月,2號煉鐵高爐長期產量低、消耗高、指標落後,對標檔上以加粗黑體字指出,“高爐技術指標在同類爐型中靠後,與先進企業差距大”。

湘鋼生產管理部副部長馬力強介紹,煉鐵以高爐為中心,2號高爐不穩定,就像塊大石頭“堵”在湘鋼胸口,十分難受。

為將煉鐵高爐生產潛能發揮到極致,5月27日,以總經理曹志強為總指揮,湘鋼打響2號煉鐵高爐中修戰役。爐缸清理、爐內噴塗、爐頂並罐改串罐……只用了8天,2號煉鐵高爐即送風複產,而同行業同類高爐同類檢修需13天。

此一役,直接將湘鋼的鐵產量排名,由行業倒數推至前列;鋼產量亦水漲船高,今年湘鋼本部年產鋼將接近900萬噸,2013年僅685萬噸。

鐵產量創新高,但煉鋼卻要儘量減少鐵消耗。鐵耗量越高,煉鋼成本就越高。

降低鐵耗一大方法就是煉鋼爐多“吃”廢鋼。奈何湘鋼轉爐“吃”廢鋼能力有限,噸鋼鐵耗為920多公斤,一直居高不下。

5月5日,湘鋼“降鐵耗”攻關組一行來到江西萍鋼“取經”,其噸鋼鐵耗僅850公斤。走近轉爐一看,並沒有什麼秘訣,萍鋼煉鋼轉爐“吃”廢鋼的槽又寬又大,而且吃的廢鋼都是經過打包壓縮的。

同去的煉鋼廠、寬厚板廠和五米板廠3個廠長,當即電話打回湘鋼,指導員工按萍鋼辦法操作。取經的人還沒回到湘潭,就收到喜訊:噸鋼鐵耗降至878公斤。經過幾個月調整適應,目前湘鋼噸鋼鐵耗已降至840公斤。

“廢鋼價格便宜,多‘吃’1噸廢鋼,可多賺1000來元。目前,比去年同期多消耗了50萬噸廢鋼,創效超5億元。”馬力強說。

針尖削鐵,全員挖潛“摳”金

自湘潭鋼城大道進入湘鋼,遠處一個約百米高的圓柱形“大傢伙”,惹人注目。這個30萬立方米煤氣櫃,源源不斷地為湘鋼超高壓餘能發電輸送“原動力”。

煉鐵煉鋼,會產生大量餘熱、余氣、餘壓。直接排放,既污染環境,又損失能源;利用其發電,不僅節能減排,更能創效。

湘鋼動力廠廠長陽建輝介紹,湘鋼這些年陸續上馬了多套發電機組,自發電量逐年提升。

2014年,湘鋼自發電24億千瓦時;2015年提升至29億千瓦時;2016年升至31億千瓦時;今年自發電量預計可達33億千瓦時。自發電在全公司總用電量的比例,2014年為40%,目前達到85%!

“外購電成本0.78至0.8元/千瓦時,以此計算,湘鋼自發電今年可創效超過20億元。”陽建輝介紹,湘鋼正準備上第三套裝機容量13.5萬千瓦的超高壓發電機組,可研性報告已遞交華菱總部,獲批後即實施。

每年5月,湘鋼都要舉辦公司文化節,“挖潛創效@公開挑戰賽”是必不可少的一場精彩戲。在這個賽場,崗位職工唱主角,比的是哪個專案創意好、創效成果大。

這兩年大夥津津樂道的“明星創效項目”,是“大包加蓋”與“熱裝熱送”。

“大包加蓋”是在鐵水變鋼水、鋼水鑄鋼板兩個工序,給煉鋼精煉爐加上蓋子。

“不加蓋子,溫度大量損失,後期需要重新升溫,耗能耗時;加上蓋子後,每一爐鋼減少電耗550千瓦時,每月1500爐鋼,可節約用電成本約66萬元。” 五米寬厚板廠生產主管王鵬飛介紹。

鋼板鑄成,又大又厚,需要運至軋鋼加熱爐,使之變成規定長度、厚度的板坯。這個過程中,溫度損失亦是越少越好,“熱裝熱送”就有了“用武之地”。

五米寬厚板廠,火熱滾燙的鋼板沿長長的輥道呼嘯而至,停在了“轉盤保溫罩”下面。王鵬飛介紹,這個罩子表面看似平淡無奇,裡面加了保溫石棉,能讓鋼板溫度不流失。

此舉每年可創效上千萬。

俯下身子,到處都能“摳”出金子。

為提升高壓蒸汽利用效率,改造煉鋼精煉爐抽真空系統,每年創效1800萬元左右;轉爐煤氣從遠距離輸送,變為就近取用,每年節省費用約1500萬元……

為將降本增效各項舉措落實到每個職工,湘鋼開展“獻計獻策”創新創效活動,發動全員出點子、想辦法。

五米寬厚板廠辦公樓一樓大廳,張貼著今年9月份挖潛增效“獻計獻策”項目嘉獎公示。28個“金點子”,涉及工序、設備、操作等,提出者獲得50元到100元不等獎勵。

年初,煉鋼廠簽下軍令狀,今年要完成噸鋼成本降15元的任務,完成了績效分加3分,1分4萬元,煉鋼廠就能得到12萬元的獎勵;未完成則相應扣3分並罰款。

降本增效,獎罰分明。

“煉鋼廠超額完成降成本任務,今年二季度開始,廠長、書記的工資每月增加了4000元,中層管理人員、崗位職工收入都相應上浮。”湘鋼財務部副部長馬利春介紹。

☝上下滑動,可見全文

《黨建為魂——湘鋼巨變啟示錄上,公司兩級黨委更是深度參與。

2015年,湘鋼仍在虧損邊緣徘徊。公司黨委通過調研,廣泛聽取意見,決定對管理機構臃腫、勞動效率低下、關鍵技術經濟指標落後等問題來一場“傷筋動骨”式大手術。

當年11月,黨委、行政下達了《關於全面動員、挖潛創效、深化改革、確保生存的決定》,從10個方面採取措施開展自保自救,主要內容為:組織生產經營再對標、再挖潛,確保公司指標進入行業平均水準以上;開展降耗節支;改革幹部任用,精簡中層、科級管理人員20%~30%;推行公司、二級單位機關改革,精簡管理人員20%~30%;減員壓編,確保 2017年底鋼鐵主業人均年產鋼800噸以上;調整薪酬管理辦法,全員薪酬與公司效益直接掛鉤;推進企業辦社會職能剝離等。

至今,“鋼十條”仍在持續推進。

湘鋼領導班子曾被中組部、國務院國資委評為全國國有企業創建“四好”班子先進集體,“敢打硬仗,戰之必勝”,是湘鋼領導班子的顯著特點。

2號煉鐵高爐長期以來產量低、消耗高,效益嚴重流失。對於2號高爐是否進行中修,公司曾一度猶豫不決,投入成本高、檢修週期長,對生產影響大。今年,面對高產即效益的市場行情,公司召開黨政聯席會,下決心徹底搬開這個制約企業生產經營的“攔路虎”,並作出11天完成中修的決定。總經理曹志強任中修指揮部總指揮,黨委書記王樹春任政委。整個中修過程中,主要領導蹲守現場,黨員骨幹衝鋒在前,只用8天就完成了任務,創下同類高爐中修最快、達產最快的奇跡。

的確,每當企業步入發展關鍵節點,湘鋼黨委都會迎難而上,發揮核心引領作用。

華菱鋼鐵資產重組稱得上是近年資本市場引人注目的事件。面對連年虧損,華菱鋼鐵決定剝離鋼鐵板塊,植入金融資產。2016年“鋼鐵換金融”資產重組方案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得知要將鋼鐵主業從上市公司析出,一些員工的確是五味雜陳。對集團戰略決策,湘鋼毫不猶豫地服從支持,要求員工做好本職工作,搞好生產經營。

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華菱鋼鐵生產經營走出困境,債務危機得到緩解。今年,華菱鋼鐵審時度勢,終止重組方案。對此,湘鋼以生產經營靚麗的成績,給集團戰略決策以堅定支持。正是生產經營凱歌高奏,華菱鋼鐵終止“鋼鐵換金融”重組方案,資本市場波瀾不驚。

湘鋼黨組織已成為企業改革發展的定海神針,“改革到哪,思想政治工作跟進到哪,黨組織作用發揮到哪”。面對市場驚濤駭浪,湘鋼黨委始終把握方向、掌控大局,凝聚人心。此輪嚴峻的市場挑戰,湘鋼得以突破重圍。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鮮豔的旗幟

11月20日中午1時半,午休剛過,湘鋼寬厚板廠軋鋼車間主任劉海浪便帶著同事忙開了,爭分奪秒檢修軋機。油污、汗水,沾滿了面頰、工裝。

“必須儘快完成檢修,保證實現軋鋼提效的承諾。”劉海浪說。

劉海浪所說的“承諾”,即湘鋼實施的“向我看齊”黨員承諾活動,已成為湘鋼績效型黨建工作的重要載體。要求党的基層組織、共產黨員必須在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中,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黨支部、黨小組作出集體承諾;黨員作出個人承諾。包括遵章守紀、模範帶頭、指標創優、思想進步等方面。

在寬厚板廠軋鋼車間黨員活動室,記者看到一排表格醒目地掛在牆上,有車間每位黨員的姓名、崗位、承諾誓言、承諾指標。每項指標完成了、超過了,還是沒能完成,按月公佈,一目了然。

湘鋼員工用“找鏡子、掛鏡子、照鏡子、換鏡子”來形容持續推進的黨員承諾活動:

找鏡子,即找參照系,黨員對照本人、本單位歷史最好水準、全國同行業領先水準,自定承諾內容;

掛鏡子,即公示承諾內容,接受組織和群眾監督;

照鏡子,即每個季度、每個年度對照指標看承諾是否兌現;

換鏡子,即完成承諾後,瞄準更高目標開始下一輪迴圈。

一項承諾就是一座山頭,爬完一座,再翻一座。

黨員承諾爆發出驚人的力量,一系列難題相繼攻克,企業經濟技術指標不斷刷新。

湘鋼與世界最大的工程機械製造商美國卡特彼勒公司合作之初,軋製的工程機械用鋼不合格率一度超過20%。在寬厚板廠黨委開展的黨員承諾活動中,軋鋼車間黨員知難而進,對提升工程機械鋼板軋製合格率作出承諾,明確責任、規定時間,一舉將合格率提升到98%以上。

在湘鋼採訪,記者發現不少員工都佩戴著鮮紅的“共產黨員”徽章。

一枚枚黨徽就如冬天裡簇簇燃燒的火苗。

“在湘鋼,所有黨員都要佩戴黨徽。”湘鋼總經理曹志強介紹,黨員要亮身份、踐承諾、做榜樣,充分發揮黨員在企業生產經營、改革發展中的表率作用,黨建工作化作“看得見的生產力和競爭力”。

2015年,湘鋼與韓國浦項等國外鋼鐵巨頭競標泰國國家石油公司海洋平臺用鋼。“省優秀共產黨員”肖大恒,帶領幾名黨員骨幹組成項目團隊,夜以繼日,在短短45天內完成歐盟生產資質認證和產品研發、試驗、生產,奪得3萬噸高端海工鋼板訂單。

煉鐵廠,黨員奮戰攻關一線,將出鐵率提升到98%以上;

湘鋼8個產品專案研發團隊,掛帥的項目經理都是共產黨員……

讓每一位員工都成為“奮鬥者”

湘鋼9000多名在崗員工,黨員占一半。如何讓全體員工都鼓足“精氣神”,投身企業爭先創效大潮?

湘鋼黨委將“向我看齊”的黨員承諾活動向全公司延伸,提出“以奮鬥者為本”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引導全體員工人人爭當爭先創效的“奮鬥者”。

“以奮鬥者為本”,在湘鋼不是一句空洞口號。

湘鋼將薪酬、榮譽向“奮鬥者”傾斜,讓“奮鬥者”既有“面子”榮譽,又得“裡子”實惠。

為激勵人人爭當“奮鬥者”,湘鋼各二級單位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湘鋼動力廠,是湘鋼最難管理的單位之一,承擔著湘鋼電、氣、水、汽等的供應。所屬站所點多面廣、戰線長、專業性強,安全事故防不勝防。

2014年初,湘鋼動力廠黨委、行政啟動“奮鬥者之家”建設,對員工“做事”“做人”各種行為進行全方位量化,完成本職工作、參加義務勞動和公益活動、參加各類培訓、安全生產等都能得到相應分值,存入員工“行為銀行”。每季度按積分兌獎,年度對積分前10名頒發大獎,獲獎員工還能獲得“我身邊的奮鬥者”“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同時,積分與員工績效工資、晉升掛鉤。

人人爭當“奮鬥者”,員工潛能被充分激發。動力廠淨化車間煤氣救護站站長黃雲感觸頗深:“站裡20多位員工,清一色男同志,過去幹活喊都喊不動;自從加入‘奮鬥者之家’後,大夥不僅幹好分內活,工作之餘還主動多做事。”這個曾經令人頭疼的班組,變成了“最佳進步班組”。

2016年,湘鋼動力廠自發電達到空前紀錄,占全公司總用電量85%,創造經濟效益11億多元,為湘鋼節約創效立下汗馬功勞。

湘鋼動力廠“奮鬥者之家”的做法,引得兄弟部門黨委紛紛前來取經。

“淘汰落後者、鞭策平庸者!”湘鋼黨委書記王樹春介紹,湘鋼爭先創效,激勵“奮鬥者”,對“混日子”員工也毫不手軟。管理者不奮鬥,烏紗帽難保;職工不奮鬥,崗位容易丟。工資拿多少、面子有沒有,一切以“奮鬥”來衡量。這幾年有10名排名靠後的中層管理人員被淘汰。

爭先創優,在湘鋼已蔚然成風!

☝上下滑動,可見全文

請看湖南日報《湘鋼巨變啟示錄》系列報導評論文章

堅守主業,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

孫振華

在鋼鐵市場環境並沒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湘鋼生產經營創造了令人驚歎的業績。這並非憑一時運氣,而是近年來充分發揮黨組織在企業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心無旁騖,堅守主業,瞄準行業一流水準,在技術改造、結構調整、市場開拓、成本管理、隊伍塑造等方面不懈努力結下的碩果。

產能過剩、微利依然是目前實體經濟面臨的嚴峻挑戰。與金融、互聯網等“來錢快”的產業相比,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競爭越來越激烈。但實體經濟同樣前景廣闊。有經濟學家分析,党的十九大將帶來四大重要投資機遇:高端製造、消費升級、美麗中國(環保產業)、軍民融合。過去兩年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是著重傳統產業“去產能”;未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心,將是著重提高供給體系的品質。為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國家將陸續出臺系列政策,支援高端製造等為代表的實體經濟發展。

實體經濟是一個國家經濟的脊樑,沒有發達強大的實體經濟,其他附麗於其上的產業都將是空中樓閣。作為中部省份,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省還需大力發展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相關部門要全心全意支援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我省國有企業更要將做強做優產業作為推進地方經濟發展的責任和義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面對這一宏偉的目標,國有企業理應擔起大任。國有企業是實體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宜像湘鋼一樣,持續優化產品結構,以市場為導向,為使用者提供品質一流、性能卓越的產品;在產品研發、製造、服務、成本等方面苦練內功,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這樣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傲視群雄,成為“百年老店”。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要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將黨建深度融入企業的生產經營,加強企業領導班子建設,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源源不絕的“紅色動力”,正是國有企業持續發展壯大的源泉所在。

來源 | 華菱湘鋼

編輯 | 歐陽伶亞

80噸煉鋼轉爐的鋼鐵料消耗,參排家數29家,新興鑄管排名第一,湘鋼排名第三……

湘鋼,生產經營對標行業先進企業是傳統做法。“尋找差距、改進提高、進而趕超。”馬利春說,這幾年湘鋼構建了生產經營整套流程的對標體系。

2014年起至今年5月,2號煉鐵高爐長期產量低、消耗高、指標落後,對標檔上以加粗黑體字指出,“高爐技術指標在同類爐型中靠後,與先進企業差距大”。

湘鋼生產管理部副部長馬力強介紹,煉鐵以高爐為中心,2號高爐不穩定,就像塊大石頭“堵”在湘鋼胸口,十分難受。

為將煉鐵高爐生產潛能發揮到極致,5月27日,以總經理曹志強為總指揮,湘鋼打響2號煉鐵高爐中修戰役。爐缸清理、爐內噴塗、爐頂並罐改串罐……只用了8天,2號煉鐵高爐即送風複產,而同行業同類高爐同類檢修需13天。

此一役,直接將湘鋼的鐵產量排名,由行業倒數推至前列;鋼產量亦水漲船高,今年湘鋼本部年產鋼將接近900萬噸,2013年僅685萬噸。

鐵產量創新高,但煉鋼卻要儘量減少鐵消耗。鐵耗量越高,煉鋼成本就越高。

降低鐵耗一大方法就是煉鋼爐多“吃”廢鋼。奈何湘鋼轉爐“吃”廢鋼能力有限,噸鋼鐵耗為920多公斤,一直居高不下。

5月5日,湘鋼“降鐵耗”攻關組一行來到江西萍鋼“取經”,其噸鋼鐵耗僅850公斤。走近轉爐一看,並沒有什麼秘訣,萍鋼煉鋼轉爐“吃”廢鋼的槽又寬又大,而且吃的廢鋼都是經過打包壓縮的。

同去的煉鋼廠、寬厚板廠和五米板廠3個廠長,當即電話打回湘鋼,指導員工按萍鋼辦法操作。取經的人還沒回到湘潭,就收到喜訊:噸鋼鐵耗降至878公斤。經過幾個月調整適應,目前湘鋼噸鋼鐵耗已降至840公斤。

“廢鋼價格便宜,多‘吃’1噸廢鋼,可多賺1000來元。目前,比去年同期多消耗了50萬噸廢鋼,創效超5億元。”馬力強說。

針尖削鐵,全員挖潛“摳”金

自湘潭鋼城大道進入湘鋼,遠處一個約百米高的圓柱形“大傢伙”,惹人注目。這個30萬立方米煤氣櫃,源源不斷地為湘鋼超高壓餘能發電輸送“原動力”。

煉鐵煉鋼,會產生大量餘熱、余氣、餘壓。直接排放,既污染環境,又損失能源;利用其發電,不僅節能減排,更能創效。

湘鋼動力廠廠長陽建輝介紹,湘鋼這些年陸續上馬了多套發電機組,自發電量逐年提升。

2014年,湘鋼自發電24億千瓦時;2015年提升至29億千瓦時;2016年升至31億千瓦時;今年自發電量預計可達33億千瓦時。自發電在全公司總用電量的比例,2014年為40%,目前達到85%!

“外購電成本0.78至0.8元/千瓦時,以此計算,湘鋼自發電今年可創效超過20億元。”陽建輝介紹,湘鋼正準備上第三套裝機容量13.5萬千瓦的超高壓發電機組,可研性報告已遞交華菱總部,獲批後即實施。

每年5月,湘鋼都要舉辦公司文化節,“挖潛創效@公開挑戰賽”是必不可少的一場精彩戲。在這個賽場,崗位職工唱主角,比的是哪個專案創意好、創效成果大。

這兩年大夥津津樂道的“明星創效項目”,是“大包加蓋”與“熱裝熱送”。

“大包加蓋”是在鐵水變鋼水、鋼水鑄鋼板兩個工序,給煉鋼精煉爐加上蓋子。

“不加蓋子,溫度大量損失,後期需要重新升溫,耗能耗時;加上蓋子後,每一爐鋼減少電耗550千瓦時,每月1500爐鋼,可節約用電成本約66萬元。” 五米寬厚板廠生產主管王鵬飛介紹。

鋼板鑄成,又大又厚,需要運至軋鋼加熱爐,使之變成規定長度、厚度的板坯。這個過程中,溫度損失亦是越少越好,“熱裝熱送”就有了“用武之地”。

五米寬厚板廠,火熱滾燙的鋼板沿長長的輥道呼嘯而至,停在了“轉盤保溫罩”下面。王鵬飛介紹,這個罩子表面看似平淡無奇,裡面加了保溫石棉,能讓鋼板溫度不流失。

此舉每年可創效上千萬。

俯下身子,到處都能“摳”出金子。

為提升高壓蒸汽利用效率,改造煉鋼精煉爐抽真空系統,每年創效1800萬元左右;轉爐煤氣從遠距離輸送,變為就近取用,每年節省費用約1500萬元……

為將降本增效各項舉措落實到每個職工,湘鋼開展“獻計獻策”創新創效活動,發動全員出點子、想辦法。

五米寬厚板廠辦公樓一樓大廳,張貼著今年9月份挖潛增效“獻計獻策”項目嘉獎公示。28個“金點子”,涉及工序、設備、操作等,提出者獲得50元到100元不等獎勵。

年初,煉鋼廠簽下軍令狀,今年要完成噸鋼成本降15元的任務,完成了績效分加3分,1分4萬元,煉鋼廠就能得到12萬元的獎勵;未完成則相應扣3分並罰款。

降本增效,獎罰分明。

“煉鋼廠超額完成降成本任務,今年二季度開始,廠長、書記的工資每月增加了4000元,中層管理人員、崗位職工收入都相應上浮。”湘鋼財務部副部長馬利春介紹。

☝上下滑動,可見全文

《黨建為魂——湘鋼巨變啟示錄上,公司兩級黨委更是深度參與。

2015年,湘鋼仍在虧損邊緣徘徊。公司黨委通過調研,廣泛聽取意見,決定對管理機構臃腫、勞動效率低下、關鍵技術經濟指標落後等問題來一場“傷筋動骨”式大手術。

當年11月,黨委、行政下達了《關於全面動員、挖潛創效、深化改革、確保生存的決定》,從10個方面採取措施開展自保自救,主要內容為:組織生產經營再對標、再挖潛,確保公司指標進入行業平均水準以上;開展降耗節支;改革幹部任用,精簡中層、科級管理人員20%~30%;推行公司、二級單位機關改革,精簡管理人員20%~30%;減員壓編,確保 2017年底鋼鐵主業人均年產鋼800噸以上;調整薪酬管理辦法,全員薪酬與公司效益直接掛鉤;推進企業辦社會職能剝離等。

至今,“鋼十條”仍在持續推進。

湘鋼領導班子曾被中組部、國務院國資委評為全國國有企業創建“四好”班子先進集體,“敢打硬仗,戰之必勝”,是湘鋼領導班子的顯著特點。

2號煉鐵高爐長期以來產量低、消耗高,效益嚴重流失。對於2號高爐是否進行中修,公司曾一度猶豫不決,投入成本高、檢修週期長,對生產影響大。今年,面對高產即效益的市場行情,公司召開黨政聯席會,下決心徹底搬開這個制約企業生產經營的“攔路虎”,並作出11天完成中修的決定。總經理曹志強任中修指揮部總指揮,黨委書記王樹春任政委。整個中修過程中,主要領導蹲守現場,黨員骨幹衝鋒在前,只用8天就完成了任務,創下同類高爐中修最快、達產最快的奇跡。

的確,每當企業步入發展關鍵節點,湘鋼黨委都會迎難而上,發揮核心引領作用。

華菱鋼鐵資產重組稱得上是近年資本市場引人注目的事件。面對連年虧損,華菱鋼鐵決定剝離鋼鐵板塊,植入金融資產。2016年“鋼鐵換金融”資產重組方案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得知要將鋼鐵主業從上市公司析出,一些員工的確是五味雜陳。對集團戰略決策,湘鋼毫不猶豫地服從支持,要求員工做好本職工作,搞好生產經營。

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華菱鋼鐵生產經營走出困境,債務危機得到緩解。今年,華菱鋼鐵審時度勢,終止重組方案。對此,湘鋼以生產經營靚麗的成績,給集團戰略決策以堅定支持。正是生產經營凱歌高奏,華菱鋼鐵終止“鋼鐵換金融”重組方案,資本市場波瀾不驚。

湘鋼黨組織已成為企業改革發展的定海神針,“改革到哪,思想政治工作跟進到哪,黨組織作用發揮到哪”。面對市場驚濤駭浪,湘鋼黨委始終把握方向、掌控大局,凝聚人心。此輪嚴峻的市場挑戰,湘鋼得以突破重圍。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鮮豔的旗幟

11月20日中午1時半,午休剛過,湘鋼寬厚板廠軋鋼車間主任劉海浪便帶著同事忙開了,爭分奪秒檢修軋機。油污、汗水,沾滿了面頰、工裝。

“必須儘快完成檢修,保證實現軋鋼提效的承諾。”劉海浪說。

劉海浪所說的“承諾”,即湘鋼實施的“向我看齊”黨員承諾活動,已成為湘鋼績效型黨建工作的重要載體。要求党的基層組織、共產黨員必須在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中,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黨支部、黨小組作出集體承諾;黨員作出個人承諾。包括遵章守紀、模範帶頭、指標創優、思想進步等方面。

在寬厚板廠軋鋼車間黨員活動室,記者看到一排表格醒目地掛在牆上,有車間每位黨員的姓名、崗位、承諾誓言、承諾指標。每項指標完成了、超過了,還是沒能完成,按月公佈,一目了然。

湘鋼員工用“找鏡子、掛鏡子、照鏡子、換鏡子”來形容持續推進的黨員承諾活動:

找鏡子,即找參照系,黨員對照本人、本單位歷史最好水準、全國同行業領先水準,自定承諾內容;

掛鏡子,即公示承諾內容,接受組織和群眾監督;

照鏡子,即每個季度、每個年度對照指標看承諾是否兌現;

換鏡子,即完成承諾後,瞄準更高目標開始下一輪迴圈。

一項承諾就是一座山頭,爬完一座,再翻一座。

黨員承諾爆發出驚人的力量,一系列難題相繼攻克,企業經濟技術指標不斷刷新。

湘鋼與世界最大的工程機械製造商美國卡特彼勒公司合作之初,軋製的工程機械用鋼不合格率一度超過20%。在寬厚板廠黨委開展的黨員承諾活動中,軋鋼車間黨員知難而進,對提升工程機械鋼板軋製合格率作出承諾,明確責任、規定時間,一舉將合格率提升到98%以上。

在湘鋼採訪,記者發現不少員工都佩戴著鮮紅的“共產黨員”徽章。

一枚枚黨徽就如冬天裡簇簇燃燒的火苗。

“在湘鋼,所有黨員都要佩戴黨徽。”湘鋼總經理曹志強介紹,黨員要亮身份、踐承諾、做榜樣,充分發揮黨員在企業生產經營、改革發展中的表率作用,黨建工作化作“看得見的生產力和競爭力”。

2015年,湘鋼與韓國浦項等國外鋼鐵巨頭競標泰國國家石油公司海洋平臺用鋼。“省優秀共產黨員”肖大恒,帶領幾名黨員骨幹組成項目團隊,夜以繼日,在短短45天內完成歐盟生產資質認證和產品研發、試驗、生產,奪得3萬噸高端海工鋼板訂單。

煉鐵廠,黨員奮戰攻關一線,將出鐵率提升到98%以上;

湘鋼8個產品專案研發團隊,掛帥的項目經理都是共產黨員……

讓每一位員工都成為“奮鬥者”

湘鋼9000多名在崗員工,黨員占一半。如何讓全體員工都鼓足“精氣神”,投身企業爭先創效大潮?

湘鋼黨委將“向我看齊”的黨員承諾活動向全公司延伸,提出“以奮鬥者為本”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引導全體員工人人爭當爭先創效的“奮鬥者”。

“以奮鬥者為本”,在湘鋼不是一句空洞口號。

湘鋼將薪酬、榮譽向“奮鬥者”傾斜,讓“奮鬥者”既有“面子”榮譽,又得“裡子”實惠。

為激勵人人爭當“奮鬥者”,湘鋼各二級單位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湘鋼動力廠,是湘鋼最難管理的單位之一,承擔著湘鋼電、氣、水、汽等的供應。所屬站所點多面廣、戰線長、專業性強,安全事故防不勝防。

2014年初,湘鋼動力廠黨委、行政啟動“奮鬥者之家”建設,對員工“做事”“做人”各種行為進行全方位量化,完成本職工作、參加義務勞動和公益活動、參加各類培訓、安全生產等都能得到相應分值,存入員工“行為銀行”。每季度按積分兌獎,年度對積分前10名頒發大獎,獲獎員工還能獲得“我身邊的奮鬥者”“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同時,積分與員工績效工資、晉升掛鉤。

人人爭當“奮鬥者”,員工潛能被充分激發。動力廠淨化車間煤氣救護站站長黃雲感觸頗深:“站裡20多位員工,清一色男同志,過去幹活喊都喊不動;自從加入‘奮鬥者之家’後,大夥不僅幹好分內活,工作之餘還主動多做事。”這個曾經令人頭疼的班組,變成了“最佳進步班組”。

2016年,湘鋼動力廠自發電達到空前紀錄,占全公司總用電量85%,創造經濟效益11億多元,為湘鋼節約創效立下汗馬功勞。

湘鋼動力廠“奮鬥者之家”的做法,引得兄弟部門黨委紛紛前來取經。

“淘汰落後者、鞭策平庸者!”湘鋼黨委書記王樹春介紹,湘鋼爭先創效,激勵“奮鬥者”,對“混日子”員工也毫不手軟。管理者不奮鬥,烏紗帽難保;職工不奮鬥,崗位容易丟。工資拿多少、面子有沒有,一切以“奮鬥”來衡量。這幾年有10名排名靠後的中層管理人員被淘汰。

爭先創優,在湘鋼已蔚然成風!

☝上下滑動,可見全文

請看湖南日報《湘鋼巨變啟示錄》系列報導評論文章

堅守主業,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

孫振華

在鋼鐵市場環境並沒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湘鋼生產經營創造了令人驚歎的業績。這並非憑一時運氣,而是近年來充分發揮黨組織在企業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心無旁騖,堅守主業,瞄準行業一流水準,在技術改造、結構調整、市場開拓、成本管理、隊伍塑造等方面不懈努力結下的碩果。

產能過剩、微利依然是目前實體經濟面臨的嚴峻挑戰。與金融、互聯網等“來錢快”的產業相比,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競爭越來越激烈。但實體經濟同樣前景廣闊。有經濟學家分析,党的十九大將帶來四大重要投資機遇:高端製造、消費升級、美麗中國(環保產業)、軍民融合。過去兩年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是著重傳統產業“去產能”;未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心,將是著重提高供給體系的品質。為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國家將陸續出臺系列政策,支援高端製造等為代表的實體經濟發展。

實體經濟是一個國家經濟的脊樑,沒有發達強大的實體經濟,其他附麗於其上的產業都將是空中樓閣。作為中部省份,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省還需大力發展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相關部門要全心全意支援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我省國有企業更要將做強做優產業作為推進地方經濟發展的責任和義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面對這一宏偉的目標,國有企業理應擔起大任。國有企業是實體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宜像湘鋼一樣,持續優化產品結構,以市場為導向,為使用者提供品質一流、性能卓越的產品;在產品研發、製造、服務、成本等方面苦練內功,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這樣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傲視群雄,成為“百年老店”。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要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將黨建深度融入企業的生產經營,加強企業領導班子建設,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源源不絕的“紅色動力”,正是國有企業持續發展壯大的源泉所在。

來源 | 華菱湘鋼

編輯 | 歐陽伶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